商水县平店乡卫生院

小儿耳鼻咽喉科

小儿耳鼻咽喉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姑娘们早上好,今天又到了大家期待已久的「树洞问答」环节。今天的问题来自一个因乳腺纤维瘤而面临人生选择的年轻小姑娘。 我们先来看看她的来信:六医生,我遇到了一个选择难题。我现在大三,高二查出了乳腺纤维瘤,有一侧已经有点大了,经过医生建议,在大一时切除了。现在同一侧复发,又长了一个,慢慢地比一个黄豆大一点,而且比较靠近乳头。医生不建议再做手术,只是建议我最好能早点结婚、生宝宝,怕以后它越长越大,备孕激素会变化。我母亲很担心我的身体,当然希望我能找一个合适的男朋友,考公务员,要宝宝。但是我自己的规划是想考研,也觉得结婚、生宝宝对我来说好遥远。考研的话肯定五六年内不会结婚,所以我想知道,我现在这个情况真的是建议早点结婚吗?  姑娘你好。我们先来讲讲乳腺纤维瘤。 什么是乳腺纤维瘤? 乳腺纤维腺瘤主要是因为乳腺中的纤维细胞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增加,导致纤维细胞增生而形成的,是一种很常见的良性病变。多见于年轻女性,二三十岁最多见,其中75%是单发。一般是无痛性肿块,与月经周期无关,稍微大点的自己也能摸到。但是,对于妊娠后,特别是绝经后妇女,乳房发现无痛性肿块,千万要留个心眼,要与恶性肿瘤鉴别。从整体上来讲,乳腺纤维瘤的形成跟雌激素以及饮食习惯有一定关系,同时,还跟一些药物或者保健品相关。当然,这里说的是长期大量使用雌激素,如果只是正常的使用是没有问题的。  乳腺纤维瘤会癌变吗? 先告诉你们结论:乳腺纤维瘤发现癌变的几率极低。你们也看到了,医生说话从来都是留有余地的,这个「极低」应该怎么解读呢?就像我告诉你我家住在六楼,你把全国的六层的楼房都搜一遍肯定能搜到我,只是搜到我的几率就是「极低」。这下你们可以理解了吧?乳腺纤维瘤一般可以按照个头来分类:1. 一般大:这种通常就叫普通型的纤维瘤,也是最常见的一种,个头不大,3cm左右,生长缓慢,相对孤立。2. 比较大:这个是增长比较快的一类了,比如青春型的纤维瘤,不是说这个纤维瘤天生穿校服,而是说它一般发生于孩子月经刚来没多久的时候,而且长得比较快,有的能长到十多厘米,想想就吓人,更关键的是长得不对称,这一边儿大那一边儿小的,给孩子的青春期造成多大的苦恼啊……3. 特别大:这种就堪称巨型纤维瘤了,基本上直径都在十厘米以上了,怎么说呢,患者看上去就像是怀里抱着篮球的运动员,其中有一小丢丢人有恶变的可能。当然,关于纤维瘤的分类还有病理分型,只不过那个有点超纲,连我读起来都比较费劲,这里就不跟你们分享了。绝大多数的病理分型都是良性的,并不需要担心,如果你们看到病理结果上写着「复杂性纤维瘤」的话,那就需要注意一些了,这种病理类型发生乳腺癌的几率会比正常高一点儿,也就三倍吧……所以,你们要记住,发现自己乳房有了结节或者肿物,要尽快到正规医院治疗。 乳腺纤维瘤如何治疗? 首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款药物可以根治乳腺纤维瘤,如果有人说吃点儿药就可以让纤维瘤彻底消失,那你就面临两个选择了,要么你在他面前消失,要么让他在你面前消失,你随便挑一个就行,我都支持你。其次,我们一致认为,在现阶段的医疗水平下,切除乳腺纤维瘤是目前唯一且确实有效的方法。当然,这个也要看纤维瘤的大小,如果个头不大,也可以暂时考虑观察,如果已经很大了,都影响到正常行走的重心了,或者已经买不到合适的胸罩了,那就要考虑手术了。通常纤维瘤切掉之后就不会复发了,这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但是很多人切完没多久就发现又有了,注意,这不是复发,而是其他位置上的纤维瘤又长大了。不管你切不切,它们都在默默无闻地生长,孜孜不倦,生生不息……直到你不再分泌雌激素。最后,在手术的方式上现在也有很多选择,基本上都是微创手术了,其实就是因为乳房还承担着美观的重任,所以微创手术是很多年轻女性的选择,具体怎么做就要跟医生讨论了。  乳腺纤维瘤会影响结婚生子吗? 一般来说,乳腺纤维瘤极少恶变,是不会影响结婚、怀孕的,但是我们一般建议在孕前将乳腺纤维瘤切除。怀孕期间由于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一定变化,可能导致其疯长,少数患者还可能发生肉瘤变,而且怀孕期间万一肿瘤有什么变化,也不宜进行手术治疗,因此万无一失的方法就是做到孕前切除。如果乳腺纤维瘤离乳头较近,建议密切观察,一般影响不大,如果长得很快,或者肿块较大引起症状了,或者有导致乳头溢液等问题的话,那可能需要手术干预。至于该考研还是该结婚生子这个问题,相信如果没有乳腺纤维瘤这件事情的困扰,你心里早就已经有自己的答案了。那就按照自己想的去做吧,姑娘加油! 

  • 我国是幽门螺杆菌(H.pylori)高感染区,不同地区有50%-70%的人口受到感染。 H.pylori既可能通过直接接触带菌者的唾液、呕吐物或粪便而传播,也可能通过被污染的食物、饮水、餐具而传播。由于一些中国文化特有的餐饮习惯,如不用公筷,为他人布菜,长辈为幼儿用嘴处理食物等,造成H.pylori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播。 2015年,京都共识强调了H.pylori胃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H.pylori相关消化不良是一种器质性疾病,根除H.pylori可作为胃癌一级预防措施。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开始了解到这种细菌的难缠和危险,多带着焦虑情绪寻求根除治疗。 在这里我们搜集了大家常见的问题予以解答。 -1- 有什么食物能够根除H.pylori?▼ 网络上一般主流的说法认为有四种食物能够帮助消灭H.pylori。 (1)酸奶 酸奶中含有丰富的益生菌,益生菌作为根除 HP 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案已被广泛研究。研究表明,某些益生菌如复方乳酸菌、双歧杆菌等有抗H.pylori活性的作用,可以减低抗生素带来的不良反应,但是综合多个指南,益生菌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以及在根除 HP 治疗中发挥的作用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佐证。 (2)蜂蜜 网络观点认为蜂蜜具有抗菌作用,其中就包括幽门螺杆菌,只要每天饮用一杯蜂蜜水就足够。但实际情况是没有强有力的研究证据支撑这一说法,仅有少量体外实验证明部分蜂蜜有抑制H.pylori的作用,比如桉树蜜——并不是市场上主流的蜂蜜种类。 (3)大蒜、西兰花 花菜和大蒜都富含有机硫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一定程度上抑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但是所有食物要起到“疗效”,都有一个浓度问题。有研究认为有机硫化合物的浓度必须达到40μg/ml,基本比较难达到。注意浓度不是多吃少吃的问题,你可以吃一斤大蒜,如果大蒜中有机硫化合物的浓度没达标还是没有用。 不过西兰花确实被认为是一种非常绿色经济的蔬菜,对预防动脉硬化和某些癌症都有益。 -2- 幽门螺旋杆菌需要根治吗?▼首先根治治疗对每个人的收益是不一样的,这也就决定了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根治的。 幽门螺旋杆菌的根治指征: (1) 可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疾病,比如活动性消化性溃疡,MALT淋巴瘤,不明原因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 有可能患胃癌的高危人群,包括内镜下早期胃癌切除术患者、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胃癌患者一级亲属等; (3) 有可能患消化性溃疡的高危人群,主要是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或者已经在长期服用NSAIDs的人群。 除以上三种类型,不一定非要进行根除治疗,患者尤其不要把根除幽门螺杆菌当成解决所有胃部症状的必由之路,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比如根除 HP 可降低胃癌发展的风险,但不能逆转胃窦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状态。 -3- 为什么我根治失败了?▼按照2014年发表在J Korean Med Sci的一项研究数据,即使规范使用根治Hp的治疗方案,仍有超过20%-30%的患者初次治疗Hp失败,在国内情况更不乐观,因为可能在医患双方都可能存在治疗不规范的情况,比如医生没有推荐联合用药,比如患者没有按照严格遵照医嘱服药。 排在前三的失败原因是细菌耐药,细菌定植在胃内的部位和细菌感染密度(临床常用的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值就能反映)。简单来说,如果感染的菌株特别耐药,或者在难以清除的部位,而且密度很高的话,会相对来说更难以清除一些。 特别是耐药问题,我国对抗生素的滥用对这个情况是雪上加霜的,而且如果治疗前短时间内曾服用过治疗所需药物的话,也会影响根除。 除此之外,吸烟饮酒、免疫功能差也不利于根治; PPI类胃酸抑制药物浓度不足导致胃内环境强酸性,酸敏感抗生素迅速分解,不能起到作用,也可能导致根治失败; 环境和卫生习惯差、甚至口腔牙菌斑都可能会造成反复感染,影响清除成功率。 -4- 根治失败以后怎么办?▼ 根除幽门螺杆菌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难题,不管是新的序贯治疗,还是包含铋剂的四联治疗。 如果根治指征依然存在,首先可以考虑找到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规范检查、规范治疗,可以提前做抗生素药敏检测,有目的地选择最佳抗生素组合来提高根除率,此外还要注意两次治疗间隔最好超过3个月,否则连续的治疗也会让细菌变的更耐药。 如果有上述根治失败原因中生活方式等非药物因素的,也应及早改变。  参考文献:2017,《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2019,中华中医药学刊Vol.37 No.2, 《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指南系统评价》   点击链接即可问诊→:https://m.healthjd.com/s/EvaluationManage/DoctorDetail?doctorId=181810136024贺慧鹏医生是京东互联网医院五星医生,患者对他的评价有“十分负责”、“细心”、“服务态度好”等等。他毕业于著名医学院校中南湘雅医学院,有全科医生素养和专科医生特长,主攻消化内科疾病的诊疗,现在是三甲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是我们平台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名医专家。

  • 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效果怎么样? 医生表示:尖锐湿疣的治疗分为两步,步去除疣体,第二步防止复发。去除疣体的方法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手术或者激光等方法,疣体去除后最重要的就是防复发。而干扰素虽然在理论上有抗毒作用,但实际上干扰素并不能直接杀死病毒,它只是干扰病毒生长繁殖过程中的某一环节,且它对导致尖锐湿疣的人乳头瘤病毒也没有什么特异性,所以,干扰素治疗并不能控制尖锐湿疣的复发。 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危害有以下这些: 对人体的消化功能影响较大 导致不同程度的脱发 引发造血异常 选择的治疗方法与此病的发病和复发有关,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简称 HPV )引起的,它的复发肯定和 HPV 脱离不了关系。事实的确如此,尖锐湿疣复发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完全清除 HPV 病毒感染,包括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治标不治本,“治标”就是去掉疣体,“治本”就是清除 HPV 病毒感染,“标”去了“本”还在,当然容易复发啦。  

  • 人生如戏,说的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尽力演好自己的角色,你就是最好的主角。同时,每一个人也是配角,让有幸同台演出的这场戏顺利地演下去。     此外,我们还是观众,要为别人的精彩而鼓掌和欢呼。也为别人的苦难而悲伤。     生活中,真诚最能打动别人。在真诚的基础上,加上适度演技,会让此刻的片段和諧且顺畅。没有自我,刻意表演,就好像没有灵魂的木偶。     人生的脚本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确定。受到成长的经历,家庭教育和文化 的影响。如果很小的时候,在充满无条件爱的环境中就赋予有价值的、重要的、安全的、有能力的、有希望的品质,注定一个喜戏的结局。反之,就可能充满悲戏色彩。     有时候,我们可以跳出来,审视已经演过的经历,如果总是不满意,充满悲伤和困境,有可能被自已的人生脚本潜在地影响到了。      每一个人都拥有选择的自由,可以重新给潜在的脚本修改,让我们的接下来的人生剧本顺畅和轻松地展开。     有时候,可以邀请值得信赖的,有经验的人一起探索。       建议静下来,在一个安全,很安静,舒适的,只属于你个人的“剧院”,不加评价地观看你至今所演的人生剧。你可以尝试给人生剧的重要章节写上标题。最后,你可以感觉对自己这台生活剧满意否?        如果你不满意,作为导演的你,将如何改写脚本,并给新剧以新的冠名,新的结局。指导“演员”在赋于新的意义的舞台中,扮演不一样的角色,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 近日,我国多地相继报告了猴痘确诊病例。截至7月10日,我国境内已报告的猴痘感染病例数量已增至10例。   北京:2例 6月6日,北京市医疗机构报告2例猴痘病毒感染病例,其中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另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的关联病例,两名病例均是通过亲密接触感染。   广东广州:2例 6月10日,广东省广州市监测发现2例猴痘病例。   辽宁沈阳:1例 6月29日,辽宁省沈阳市报告1例疑似猴痘病毒感染病例,7月3日诊断为猴痘病毒感染确诊病例。   湖南长沙:3例 7月5日,湖南省长沙市监测发现3例猴痘确诊病例。   天津:1例 7月6日,天津市通过监测发现并报告1例疑似猴痘病毒感染病例,7月7日诊断为猴痘病毒感染确诊病例。   陕西:1例 7月10日,陕西省发现1例猴痘病例。     猴痘病例为何突然增多?   在过去的一周里,我国多地相继报告了猴痘确诊病例。猴痘病例为何突然增多?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病例当中可能已经出现了本土传播,而不仅仅是境外输入病例。   2022年猴痘疫情在全球范围暴发后,世卫组织宣布猴痘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今年5月,世卫组织宣布终结猴痘疫情紧急状态。尽管全球猴痘病例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近期一些国家和地区报告的病例有所增加,特别是在亚太地区。   对此,专家呼吁保持冷静,称这种疾病不太可能导致大规模传播,因为猴痘病毒相对容易检测、控制和治疗。   “虽然我国的猴痘病例有所增加,但这不会造成病毒大规模的传播,这主要是由于有快速检测试剂盒以及有效的隔离措施,猴痘传播的风险相对容易控制。”一位猴痘病毒专家7月10日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猴痘感染基本上不会出现无症状。”   专家还表示,频繁和无保护的性行为是猴痘感染的主要原因,这种行为也会导致其他性疾病的传播,但普通人感染猴痘病毒的风险较低。专家补充称,我国近期病例数的增多主要与人员的流动性增加有关。   普通人群感染猴痘的 可能性极低   猴痘病例增多是否应该引起警惕?多位临床感染科专家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均表示:普通人感染猴痘病毒的风险低,无需恐慌。   “基于现有的研究,感染动物和感染患者是猴痘传染源,猴痘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猴痘人际传播以男-男性行为人群为主,普通人感染猴痘病毒的风险低。”7月8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普通人群日常外出,正常工作、生活感染猴痘的可能性极低。且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症状可能持续2至4周,临床症状普遍较轻。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猴痘形成规模传播的三大途径。随着确诊病例的增多,不排除接下来接触者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零星关联确诊病例,但形成流行的可能性很小。此外,目前没有证据证明病毒传播跟温度有关,普通人群只要注意做好防范,感染风险极低。”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   李侗曾建议,接触者中如出现发烧、淋巴结肿大、疱疹等,应该及时到医院的皮肤科或感染科就诊,由专业的医务人员通过各种检测方法进行诊断;普通人群则要避免和猴痘患者、接触者密切接触,同时主动学习猴痘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7月11日,李侗曾医生在其个人微博发文表示,目前国内还没有批准暴露后预防的疫苗和药物,猴痘病例发病后症状比较明显,但是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的时候已经有传染性了,高风险人群需要提高警惕,做好个人防护。   本文综合自: ①2023-07-10第一财经《科普|中国大陆猴痘病例已达10例,为何突然增多?》(钱童心) ②2023-07-08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五天三地确诊猴痘病例!医生:普通人群感染猴痘的可能性极低》(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谭琪欣) ③2023-7-11微博@感染科李侗曾

  • #大v之声# 今天,我们在网上看到北京地坛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闫杰分享的医患问答。问:小三阳,吃替诺福韦1年,最近换了一家医院,那个老专家说长期吃这个药不好,会骨质疏松等等很多副作用,建议换国产药。我记得看科普说过,乙肝表面抗原转阴再吃1年半就可以停药了,问我目前还没有转阴。如果我换了国产药,还需要吃多久药呢?而且替诺福韦真如老专家说的一样副作用大的话,我虽然没打算要怀孕,但是有了也希望能留下来,考虑这个因素的话,是否建议换药还是继续用替诺福韦? 对此闫杰医生回复到:替诺福韦酯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血磷下降,我看了你的检查报告,你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不需要换药。而且替诺福韦酯的替换产品丙酚替诺福韦酯即将在中国上市。 闫杰医生说的这个丙酚替诺福韦酯不就是前几天搞出了“治愈乙肝”大新闻的吉利德公司吗?日前,有媒体报道吉利德公司即将研发新药,“彻底根治”乙肝病毒,战友们纷纷奔走相告,额手相庆。吉利德是传染病药物研发的领头公司,如果新药靠谱,将造福我国九千万乙肝大军,甚至肝硬化肝癌人群也将因为乙肝病毒的灭绝而减少。但是这个医患都翘首以盼的好消息,目前还不是真的。吉利德确实宣布计划用一种创新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研发乙肝治愈药物,理论上说很有希望,但是离药物到手还需要过五关斩六将:技术开发、药物研发、临床试验、工厂生产……最乐观估计也还需要5-10年时间,而让一款新药流产的意外又太多太多,所以一切都没有定数呢。对此,医生的建议是,我们始终要对医学和科技的进步有信心,但也要做好每天日常的病情管理,医生的嘱托还是要认真执行,该吃的药还是得吃,该做的检查也不能落下哦。 “神药”的诞生之路还有十万八千里,这个新一代药物丙酚诺福韦酯却即将进入战友武器库。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alafenamide,TAF,商品名韦立得)是得到最新版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指南和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指南推荐的初治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的一线用药。TAF比起上一代药物替诺福韦酯(TDF),抗病毒功效相似,但对于肾脏和骨骼安全性更好。包括中国在内,全球乙肝患者人群面临着老龄化,患者平均年龄升高,这意味着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机会增加。这些合并疾病增加了患者出现骨病或肾功能不全的风险。由于当前应用的抗乙肝药物的用药时间相对较长,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用药安全问题。从更好的长远安全性考虑,选择TAF会更为合适。抗病毒效果:与TDF相比,只需要十分之一的给药剂量,即可实现相同的抗病毒疗效。耐药变异:与TDF相同,基本不存在耐药变异的可能性。副作用:TDF服用者需要定期检测肾功能、血磷和骨密度。TAF将大大减少这些副作用。但是!不建议宝妈们在哺乳期间使用TAF。12岁以下儿童,抗病毒治疗首选仍然是恩替卡韦。乙肝合并艾滋病感染的患者,不建议使用TAF。 TAF上市后暂时不会进入医保,一个月用药价格不会小于1000元。所以没必要都跟风换药。如果恩替卡韦效果不错,可以等耐药变异了再换;用TDF的可以请医生具体判断副作用的情况来建议用药。更多问题请点击下图(TAF还未上市)

  • 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可出现多系统损害:(1)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病人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比非糖尿病人群高。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2)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3)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常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如袜子或手套分布,伴麻木、烧灼、针刺感或如踏棉垫感,有时伴痛觉过敏。(4)糖尿病足:主要表现为足部溃疡与坏疽,是糖尿病病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诱因有趾间或足部皮肤瘙痒而搔抓致皮肤溃破、水疱破裂、烫伤、碰撞伤、修脚伤及新鞋磨破等。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必不可少的措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并不难。对于目前尚未患病的人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控制血糖的措施,主要有:(一)三餐中的主食不要过多,甜食要尽量禁掉。血糖是糖和淀粉(统称为碳水化合物)带来的。碳水化合物总量越大,升糖的潜力就越大。所以,控制血糖的第一个关键点,就是不要吃过多的甜食和淀粉类食物。(二)降低白米白面主食的比例,全谷杂粮、薯类蔬菜来替代一半主食。不同的淀粉类食物,消化吸收的速度差异很大。比如说大米淀粉中支链淀粉含量高,比较容易消化。而相比之下,绿豆淀粉粒直链淀粉含量高,消化速度比较慢。除了粘性食物之外,大部分杂粮、杂豆、薯类,都较白米白面的血糖反应低。(三)聪明选择烹调加工方法,给食物留点需要咀嚼的天然口感。一般来说,食物加工得越精白、打得越碎、烹煮得越软烂,消化就越容易,餐后的血糖上升速度就越快。比如说,白馒头、白面包的餐后血糖上升速度比白糖有过之而无不及。相反,烹煮不够软烂、需要细细咀嚼的烹调方法,比如弹性很强的通心粉,有利于保持餐后血糖水平的稳定。(四)改变进食顺序,先吃菜,后吃饭,菜肴要比饭多。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进餐时的顺序和配合很重要。先吃不升血糖的食物,后吃淀粉类主食,就能延缓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五)改变烹调方法,少放油,多放醋。研究发现,大量脂肪的饮食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而且就餐时配合醋和其他酸味调味品能够提升胰岛素敏感性。所以,尽量采取少油烹调,比如用蒸煮、凉拌替代爆炒、油炸,买个不粘锅来替代普通炒锅,都能轻松降低烹调油的用量。 当然,控制血糖只是维护健康的一个方面,并不是全部。无论是否需要控制血糖,都要把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吃够。健康饮食的秘诀是少油少盐,新鲜天然,提高单位重量食物中的营养质量,切不可为控制血糖而让自己陷入饥饿痛苦中。要记得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危险!持续低血糖状态不仅损伤大脑,而且可能导致意外事故而造成伤害。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