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中医世家,毕业于湖南省中医大学,从事中医临床10余年
先后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专业。从事中西医临床工作40年,多次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进修学习痛风、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以及肾病、心脑血管等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经常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学习。长期的进修学习和临床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学硕士,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非物质文化遗产药线灸传播者,古艾灸传承人。参访多位民间中医学习,谨守道法自然理念,精通中医脉诊,临床四证合参,凭脉定病机,凭脉遣方用药针刺,传承发扬明灸疗法、整脊、丹药等治疗内外妇儿等常见病与杂病。
主任医师,博士,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有20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现任中华核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核医学会会员、委员,美国核医学会会员,广东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广东省委员会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骨质疏松症分会常务委员,广州地区医院质量督导专家库成员,广东省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库专家,广东省中医药研究会理事和广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1986年中医本科毕业,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任中医师;1991年中医内科研究生毕业从事中医心脑血管病临床工作,任主治医师;1996年中医诊断学博士研究生毕业,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现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或省局以上成果奖2项,发表论文130多篇,出版专著20余部,临床擅长心脑血管病、外感病、咳嗽、失眠、疑难杂病、肿瘤康复、产后调理及儿科疾病。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建设专项资金第二批名中医师承项目继承人。亚洲华人生存质量学会会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胶囊内镜学组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专科管理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脾胃肝胆病整合康复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道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消化及消化内镜专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议人,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审稿专家。在公开杂志期刊发表教学论文及学术论文30余篇(含SCI及EI收录文章),参与撰写论著数部。执笔制定《消化系统常见病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消化系统常见病慢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主持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改课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水平医院建设课题各1项,完成广东省科技厅课题1项(排名第二),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广东省自然基金项目的课题研究。曾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主要擅长脾胃系常见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肝胆系常见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以及重症肌无力等的诊治;从事量表研制,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及胃肠镜诊疗及ERCP。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免疫性 肾病专业常务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血液净化分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肾病分会委员 师从国家名中医亲传弟子,有从事中西医结合诊治肾病工作经验十余年!有丰富临床经验,承担及参与多项省市课题,并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中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山一院2020-2021年度“好医生”。师承广东省名中医张诗军教授及脾胃病知名专家许鑫梅、邝卫红教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