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卫华,男,主任医师,博士,师从我国著名外科学家冷希圣教授和朱继业教授,从事肝移植供体缺血再灌注的研究,参与完成了北京大学器官移植中心大部分肝脏移植手术,同时参加了北京大学器官移植中心《腹部器官移植手册》的编写工作,先后参加多项卫生部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
女,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小儿外科专业24年,对小儿普通外科疑难杂症的诊断,治疗及危重症的处理经验丰富。个人专长于小儿普通外科的腹腔镜微创治疗:食管裂孔疝、胆道闭锁,直肠会阴瘘,胃食管反流、膈疝、膈膨升、幽门梗阻、胃肠疾病、梗阻性黄疸、胆汁淤积、先天性巨结肠、直肠肛门畸形、直肠舟状窝瘘等肛门畸形、肛门闭锁、小儿胆囊结石等。
刘占兵,男,主任医师、副教授,现任北大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学博士。1989.9 — 1996.7 就读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大医学部),临床医学七年制,获硕士学位,同年留任北大医院外科。2000.9 — 2002.7获北京大学医学部外科学博士。2003.3 — 2005.10 在德国Ulm 大学医学院外科完成博士后的工作。2008年 — 至今,为北大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以第一作者在《Cancer Research》、《Pancreas》、《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多篇论著。对肝胆胰肿瘤,胃癌,结直肠癌,外科良性疾病等外科开放手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具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在德国从事博士后工作期间,不但完成多项德国国家级科研项目,同时参与德国ULM医学院外科和肿瘤科临床工作,致力于将德国严谨的作风和精湛的手术技艺带到中国。
曹大勇,男,副主任医师,2001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2008年获第四军医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擅长肝脏及胆道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尤其在肝脏原发性良、恶性肿瘤及转移瘤和多种原因引起的梗阻性黄疸的外科及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3项。累积参与86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及省部级课题11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0篇,其中7篇被SCI收录,参编专著4部。作为课题主要完成人,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一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整合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医学临床外科专业委员会ALPPS学组委员。
刘雪来医生,香港大学博士,曾任职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小儿外科,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现任职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外科。主要从事小儿普通外科和新生儿外科的诊断和微创治疗。 社会任职: 泛太平洋小儿外科学会委员( PAPS),国际小儿内镜学会委员( IPEG),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在国内外发表专业学术论文90余篇,担任美国小儿外科杂志,国际小儿外科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等编委。
小儿外科及新生儿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微创治疗。尤以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胆汁淤积症、梗阻性黄疸、胰腺疾病、先天性肛门闭锁、脐尿管囊肿、阑尾炎、疝气等疾病的诊断及微创治疗擅长。
待完善
临床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执业经历2007年9月-2012年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医师2012年9月-2018年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治医师2018年9月-至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主任医师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外科学组 青年委员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
姚方,女,内镜科常务副主任,医学博士,在北京协和医院内科、消化内科工作21年,熟悉消化系统各种常见疾病及疑难疾病的诊断及处理,对于消化道早期肿瘤、胰胆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丰富临床经验,消化内镜操作技术全面,熟练掌握胰胆疾病ERCP、超声内镜、消化道肿瘤内镜下治疗、曲张静脉内镜治疗、消化道出血止血治疗等手术操作。在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等多个专业学术协会有任职
外科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5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成长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硕士)、北京朝阳医院(博士)。 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专家组成员、北京市肝胆胰脾外科疑难危重症知名专家团队成员、北京市肝肿瘤射频消融培训基地专家组成员、朝阳区预防医学会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SCI论文5篇、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主编学术专著1部、参编5部。执笔撰写《肝血管瘤热消融治疗专家共识(202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