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央保健专家及北京市保健专家。从医38年,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眼外伤、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及视神经损伤方面的临床及研究工作,同时在白内障手术、角膜移位、青光眼手术、眼部成形方面同样具有较高水平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担任北京大学眼科中心斜视、弱视、小儿眼科主任,2015年3月16日工作调动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业务专长是斜视、弱视、小儿眼科(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小儿视网膜病、小儿眼表疾病)及青少年近视等疑难病例处理、尤其对儿童麻痹斜视和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擅长。在国内率先开展小切口显微斜视手术,使得手术反应小、愈合快、不用调整缝线,减轻了手术带给儿童的痛苦。
硕士研究生 师从马志中教授,从事眼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 擅长眼前节疾病的手术治疗,如超声乳化术摘除白内障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抗青光眼类手术等 主攻科研和医疗方向: 玻璃体视网膜病的诊治,特别是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眼外伤等 参与并完成多项课题: 2001年进入解放军总院进行课题研究,参与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眼超显微手术的应用基础研究,批准号39870798
1990年毕业于华北理工大学医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眼科临床工作,曾到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同仁眼科医院进修学习,后从事小儿眼科及儿童眼保健工作,在小儿眼病防治及近视防控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曾主持完成两项眼科科研课题。目前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眼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保护健康协会小儿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并发表省级以上论文数十篇。
王开杰, 眼科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麒麟.优秀人才” 北京市科技新星 中国眼视光“明日之星” 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 北京市科技专家库专家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眼科分会等学术团体兼职7项 目前主要从事近视防控相关研究,已发表论文51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1篇,申请国家专利1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8项,主编或副主编专著3部。曾获第17届亚非眼科大会青年学者奖、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9年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第四届科技创新大赛(医学人工智能)三等奖,2020年首都青年医学创新与成果转化大赛二等奖,2020 年北京同仁医院青年临床医疗技术骨干“同仁飞跃”奖,2021全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副教授,医学博士 1988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 眼科临床工作十余年,对外眼病、角膜病、青光眼以及白内障的治疗有独特建树 1993年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完成5年正规化住院医师培养后晋升为眼科主治医师 1998年晋升为眼科副主任医师 2001年获眼科学硕士学位,受国际眼科学会/国际眼科理事会邀请,在德国埃兰根-纽伦堡大学眼科完成角膜外眼病临床技能培训,首先应用YAG激光对泪道阻塞进行治疗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种疑难眼底病和屈光不正的诊治,长期从事视网膜脱离、黄斑前膜、黄斑裂孔、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复杂眼底病的手术工作,尤其在23G/25G微创玻璃体手术方面有丰富经验。
主任医师,擅长各类原发性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在色素播散综合征及色素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965年在北京同仁医院工作,从事眼外伤专业近五十余年,现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率先在国内开展眶区骨折的联合手术治疗,并研制出羟基磷灰石复合体充填材料并利,创立国内首家颅面创伤诊疗中心 特别擅长于眶面复合伤的治疗,鼻眼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视神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对复杂眼外伤经验丰富,近年来又从事神经眼科疾病的研究
武汉大学医学学士,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眼科学授课教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市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委员,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