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起先后在北京市医士专科学校,河北医科大学医疗系学习,1959年毕业被分配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她致力于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从事中西医结合的事业。工作初期她曾师承多位老中医,学习和继承他们临床宝贵经验,如王文鼎老先生的“补肾法”蒲辅周老先生的辨证理论,卢英华老先生不用药的点穴按摩治疗内、儿科疾病以及朱颜老先生的中西医结合观点,继承了各位名家对待科学严谨求索,一丝不苟的作风。她一方面领悟各家之长,一方面投入到更深层次的探索,“师古而不泥古”。她利用脱产中西医学习班的机会,潜心学习和研究中医理论,如:本草,内经,伤寒论,温病条辨,医宗金鉴,针灸大成等著作,从而打下了中医理论的坚实基础。总结了“点穴治疗胃十二指肠病”,“中医治疗面神经麻痹”,“点穴治疗小儿遗尿”等医法,并编写成电影剧本,通过科教电影加以继承和推广。 在内科工作期间,刻苦钻研业务,为内科血液病,内分泌,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独到之处。象冠心病(胸痹),急慢性心肌梗塞(厥心痛),心肌炎,风心病(心悸),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头痛,健忘,更年期综合症,白塞氏病等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均取得了可喜的疗效。
暂无
王雷,男,主任医师,医学硕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疾病诊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心导管室主任。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工作,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治、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重症心脏病的抢救及处理、高血压病的诊治、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经验,尤其擅长心血管内科危重症的抢救和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病、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在介入治疗方面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心肌病的化学消融等方面具有一定造诣。已完成冠状动脉造影8000余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500余例。1995年底开始参加常规24小时急诊介入干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工作,并在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成立后带领中心人员积极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绿色通道,完成急诊冠脉介入治疗500余例,急诊溶栓治疗600余例,为保持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高水准救治尽职尽责。参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评价”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进行“血管紧张素受体(AT1)拮抗剂洗脱支架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获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并开展同期的“血管紧张素受体(AT1)拮抗剂口服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防治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参加“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用低分子肝素与安慰剂7天疗程和葡萄糖-胰岛素-钾盐与对照组的大规模临床研究(CREAT)”、“伊诺肝素与普通肝素对比用于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ExTRACT-TIMI25)”等30余项国际、国内临床研究及课题项目,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冠脉介入治疗方面进行系列研究并取得成果。多次主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言,自1998年起参与历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组织、转播工作,连续四年主持“北京国际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演示会”手术演示。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著书5部。
2009年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博士学位。2009年至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工作,目前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在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参加了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等课题。 为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分会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学组和心力衰竭学组委员。
现担任心内科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学组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常委、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FESC、FAPSlC、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试题开发专家委员会心血管组组长、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郭来,男,副主任医师,1984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医学学士;1998年获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医学博士;2000年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后研究出站。经过十多年的学习、工作和科研,拥有了雄厚的中西医基础知识,对最新的医学动态能够及时掌握,在工作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自己在学习和科研中的成果转化为临床疗效,尤其擅长急性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急症的中西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