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宁,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孙晓宁医师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毕业后进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胸外科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等职。在中山医院心胸外科工作十余年期间接受了正规的心血管外科专业的系统培训,全面掌握心血管外科所有类型疾病的诊治工作。期间获得复旦大学奖学金及美敦力公司资助,作为访问学者至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哈佛大学附属布莱根妇女医院/哈佛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附属医院等进行学术交流。孙晓宁医师先后参加及主刀过近3000例心血管外科手术,其中包括了心血管外科所有疾病如主动脉疾病、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手术成功率99%以上。在中山医院工作期间,博士期间重点研究方向为冠心病的外科治疗与研究,期间参与冠心病搭桥,冠心病室壁瘤切除,冠心病二尖瓣成形,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等手术。并在南京,青岛,上海等会议上多次做冠心病外科治疗的讲座。孙晓宁医师尤其擅长的特色技术包括:冠心病的微创外科治疗: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左前外侧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冠状动脉搭桥加室壁瘤切除;Bentall手术加冠状动脉搭桥;冠状动脉搭桥加二尖瓣替换或成形手术等。主动脉瓣膜,二尖瓣瓣膜等微创心脏外科手术:胸骨上段小切口、胸骨旁小切口行主动脉瓣替换手术;右腋下小切口二尖瓣替换、主动脉瓣替换、三尖瓣成型、房缺修补、室缺修补、肺动脉瓣狭窄矫治等手术; 主动脉外科:主动脉根部瘤行主动脉根部替换(Bentall)手术、保留窦部主动脉瓣及升主动脉替换(Wheat)手术、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David)手术;心力衰竭的外科治疗:左心室辅助治疗晚期心力衰竭,包括晚期冠心病,晚期瓣膜病,扩张性心肌病等疾病导致的心力衰竭。
郑佳予,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主治医师。擅长心脏瓣膜性疾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微创手术、晚期心脏病、心力衰竭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胰外科医生,医学博士,博士后
M.D, Ph.D 复旦大学外科学学术型博士学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硕博期间主攻方向为颅颌面整形外科。毕业后于瑞金医院普外科住院医师基地规培,后留院就职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主攻胃肠道,甲状腺,乳腺肿瘤。
微创心外科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房颤。微创冠状动脉搭桥,先天性心脏病纠治,大血管手术。
夏利民,男,医学博士,心脏外科主任医师。1991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临床医学专业,同年7月至中山医院心脏外科工作。1995年9月至1998年7月,就读于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外科学硕士学位,2003年9月至2007年7月,就读于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院,获胸心外科博士学位,2004年至2005年赴英国,在牛津大学医学院附属John.Radciff医院心脏外科访问学习,后又在伦敦皇家Brompton医院参观学习,参与心脏外科的临床及科研。2017年12月晋升主任医师。从事成人心脏外科的医教研工作17年,对心脏外科的疾病的外科治疗,特别是冠心病,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有深入的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年来负责本科生、进修医师及住院医生的临床带教任务,协助指导硕士生1名。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10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甲乳外科主治医师
待完善
竺挺, 男,上海市人,汉族,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外科学教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会员;美国血管外科学会会员(SVS);欧洲心脏血管介入学会会员(CIRSE)。工作简历2002—2005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 住院医师2005—2011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 主治医师2012—2013年 美国斯坦福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 访问学者美国Mayo Clinic Center血管外科 访问学者
硕士研究生导师。2013年博士毕业于中山医院心外科,具有扎实的外科基本功,从事心血管外科的临床与基础研究。2012年曾以访问学者赴澳大利亚Baker心血管病研究所进修学习。目前为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青年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转化医学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及医师协会会员。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重大疾病联合攻关项目,中山医院优秀青年基金及创新基金等项目,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