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美珍,女,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获硕士学位,2019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医疗工作20余年,2017年在美国费城儿童医院访学一年。擅长小儿睡眠障碍、唇腭裂、耳廓畸形、颌面部先天畸形、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小儿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中耳炎,听力障碍,言语障碍,小儿头颈部肿物的诊治,小儿困难气道的处理等。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亚太膝关节-关节镜-运动医学协会(APKASS)会员,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从事临床工作20多年,主攻关节外科。曾在韩国首尔,德国慕尼黑,加拿大及香港进修学习,掌握先进关节置换手术及关节镜技术。 社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委员,青年委员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手外科学会委员 上海市运动医学关节微创学组成员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创伤专业青年委员 国际期刊《Frontiers inNeuroscience》编委 美国期刊《orthopedics》主要审稿人 获奖荣誉 参与获省部级奖项4项,厅局级奖项2项。 科研成果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市部级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6项 参与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发表论著20余篇,其中SCI收录18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5.804分 主编医学专著两部,获国家发明专利二项。
戴大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疗组组长;颅脑创伤中心(脑与脊髓损伤)副主任医师、骨干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外科学博士。颅脑脊柱神经外科专家,精研颅脑肿瘤创伤和脊柱脊髓疾病微创手术治疗,曾在上海长征医院工作11年。2017年访学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2019年访学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医学部附属病院,2023年访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和香港大学。长期从事神经外科临床一线工作,形成了颅脑和脊柱疾病显微镜内镜微创治疗的专业。2017年访学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2019年访学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医学部附属病院。长期从事神经外科临床一线工作,形成了颅脑和脊柱疾病显微镜内镜微创治疗的专业特色,对各类脑脊髓脊柱疑难杂症有独到的诊疗经验,擅长各种复杂脑肿瘤创伤出血、脊柱脊髓微创和脑脊髓损伤修复重建及神经调控手术,手术技术全面、风格稳健,累计完成各类复杂脑脊柱脊髓手术3000余例。尤其擅长用显微镜内镜对复杂脑肿瘤颅底外科,以及脊柱微创通道、椎间孔镜技术对脊柱椎管内外、高颈段、脊髓腹侧深部、复杂脊髓髓内肿瘤微创手术切除;复杂脊髓空洞症的微创手术;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手术;顽固性骶管囊肿微创手术;脑脊髓损伤神经功能修复脊髓电刺激手术和神经调控手术;复杂脊髓血管畸形的DSA诊断介入和微创手术等。完好保留脊髓及其供血动脉、过路神经根、有功能的载瘤神经根,同时改善椎管容积和重建脊柱稳定性,使患者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由于相关临床手术病例丰富,在临床和学术上有所总结分享给全球同行。2021年主刀并报道一例极其罕见的腰椎管内巨大神经中轴钙化性假瘤(CAPNON,长11cm,全球每年报道不超过2例,被发现至今40余年共报道不超过100例),为全球报道的最大一例,也是唯一一例超过10cm的病例。2022年主刀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极其罕见的脊柱椎管内脊膜瘤与肺癌碰撞瘤1例;2023年作为主刀和通讯作者在率先报道神经内镜下骶管囊肿微创精准封堵填塞技术的临床疗效(《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3年第3期),2023年作为主刀和通讯作者率先报道极其微创的脊髓背根入髓区(DREZ)入路改良式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技术治疗脊髓空洞症(《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并改良T型引流管,申请分流管持管夹发明专利,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疗效。是国内同时掌握颅脑脊柱疾病显微镜+内镜微创技术的神经外科医生之一。是国内少数同时掌握脊柱脊髓(肿瘤、退变、创伤、血管病、发育畸形、感染)显微手术切除+神经保护+脊柱融合内固定技术的神经外科医生之一。也是国内少数同时掌握脊髓血管病(硬脊膜动静脉瘘、髓周动静脉瘘、脊髓动静脉畸形、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DSA诊断+介入栓塞+显微手术切除+脊柱融合内固定技术的神经外科医生之一,理念新颖,技术全面,被誉为“脊柱脊髓外科复合型专家”。专业特长:1. 颅脑神经外科:(1)颅脑创伤、脑出血及后遗症(脑积水、颅骨缺损、颅内感染、脑脊液漏、昏迷促醒、神经功能重建、神经调控技术、人工智能康复技术、神经康复工程 )(2)脑肿瘤(脑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等)和脑血管病;(3)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蛛网膜囊肿、视神经损伤、眶上裂综合症等。2. 脊柱脊髓神经外科:(1)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椎管狭窄、韧带骨化、脊柱骨折、脊髓损伤、神经根损伤及后遗症(脊髓电刺激、神经调控技术、人工智能康复工程);(2)脊柱椎管肿瘤:神经鞘瘤、脊膜瘤、复杂椎管内外沟通肿瘤、高难度脊髓肿瘤(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海绵状血管瘤、脂肪瘤、畸胎瘤)、椎管内囊肿(骶管囊肿、神经根袖套囊肿、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支气管源性囊肿、蛛网膜囊肿、硬脊膜夹层囊肿)、脊柱转移瘤(肺癌、乳腺癌、肝癌等)、脊柱原发肿瘤;脊髓血管畸形:硬脊膜动静脉瘘、髓周动静脉瘘、脊髓动静脉畸形; (3)颅颈交界区畸形(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扁平颅底、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脊髓空洞症);(4)脊髓血管畸形(硬脊膜动静脉瘘、髓周动静脉瘘、脊髓海绵血管瘤、脊髓动静脉畸形)、椎管内囊肿、骶管囊肿、脊柱裂、脊膜膨出和脊髓拴系综合征等。技术特色:具备扎实的神经外科基础和良好的显微镜和内镜神经外科功底,能从神经系统全局角度(大脑、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四肢神经)认识和鉴别头痛头晕、颈肩痛、腰腿痛、麻木无力、走路不稳和大小便障碍的病因,采取针对性病因治疗,专注颅脑创伤、脑肿瘤、脑血管病、脊柱脊髓疾病,尤其注重脑脊髓和神经根功能保护、病变显微镜下和内镜下微创手术切除、脊柱稳定性保护和重建,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远期预后。多次荣获医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员工称号。主编专著《神经外科基本功与临床思维》,参编《伤后急救自救120》。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耳鼻喉科头颈外科主治医师
董士奎,男,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九三学社社员。 中国冰雪运动与医学联盟个人理事,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骨科专业委员会运动医疗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医药慢病防治工程协会委员。 曾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一项,主持完成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余项,参与编写中国运动医学界手术技术指导专著«膝关节重建外科学»,参与翻译国际知名骨科运动医学专著三部:«Wiesel骨科手术学» ,«骨科运动康复», «Burkhart肩关节镜手术技术», 在国际运动医学核心期刊 Arthroscopy 、AJSM 等发表SCI学术论文14篇。 师从国际著名运动医学专家赵金忠教授,“赵金忠名医工作室“骨干成员,于武汉、襄阳、晋江、吴江、合肥等多地定期开展诊疗工作。擅长关节镜微创治疗肩、膝、踝、肘、髋关节退变及运动损伤多种疾病,如:肩峰撞击症、肩袖损伤、粘连性关节囊炎、肩关节脱位、膝关节脱位、多发韧带损伤、髌股关节脱位、骨软骨损伤、踝关节不稳、踝韧带损伤、网球肘、髋关节撞击症等多种疑难疾病。累计手术上万台次,连续三届中国“年度好大夫”称号获得者。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副主任医师
王锋,副主任医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关节镜及运动医学重点专科-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关节镜及运动医学专业。从事临床工作18年,主攻运动损伤性疾病,特别是肩、膝、踝关节疾病的关节镜微创治疗,平均年手术量1500余台。亚太膝关节-关节镜-运动医学协会(APKASS)会员,北美关节镜学会(ANNA)会员,中华医学会会员,上海医学会会员。曾赴韩国、香港等地学习参观先进关节镜技术,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交流,与国际关节镜技术发展保持同步。擅长关节镜下半月板修补;前、后交叉韧带损伤重建;前、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微创治疗;髌骨脱位三联术;肩周炎(特别是冻结肩关节镜下360°微创松解);肩袖损伤(冈上肌腱、冈下肌腱撕裂)修补;肩关节习惯性脱位(Bankart损伤、Hill-Saches损伤、SLAP损伤);肩峰撞击综合症;肱二头肌腱炎以及各类复杂性滑膜炎的治疗。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在读。学术团体任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第八届委员会肢体矫形功能重建与康复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创伤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会员,上海医学会会员,担任主持及参与市局级课题4项,发表SCI文章4篇,共发表学术期刊论文10余篇,主编著作1部,参译著作2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近二十年的骨科临床经验,曾赴德国、法国深造,不仅学习和掌握了先进的关节镜治疗技术和理念,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改进。擅长肩峰撞击综合症、肩袖损伤、肩关节炎症等慢性退变性疾患,以及复发性肩关节脱位、SLAP损伤等肩关节运动损伤的诊治;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软骨损伤、韧带损伤、髌骨脱位、滑膜炎、老年骨性关节炎及踝关节运动损伤的诊治方面亦颇具经验。
胡海,男,副主任医师,上海医学特约编委,在欧洲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医学中心从事运动医学近七年,自2012年3月引进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工作,获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项以及上海市2013年浦江人才计划资助。从事专业:1) 膝和肩的损伤和疾患微创(关节镜)手术治疗。侧重于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韧带损伤、止点撕脱骨折、膝关节滑膜疾患、髌骨脱位及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肩袖损伤、肩峰撞击综合症、肩关节脱位、肩锁关节脱位等。2)四肢创伤和疾患(尤其是关节周围骨折及脱位)手术及保守治疗, 如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等;3) 骨科康复治疗: 吸取国外先进的理念,注重各骨关节疾患的康复训练和功能评价,使患者关节功能达到最大的恢复。近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相关论文近60篇,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与国际运动医学发展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