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始建于1957年,是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为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襄阳临床学院、湖北省知名中医医院、湖北省中医骨伤医疗中心、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骨伤科医院、湖北省骨伤科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国家卒中综合防治中心、国家银屑病规范化诊疗中心、湖北省中西医结合肿瘤绿色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湖北省卒中急救地图定点医院、襄阳市中医骨科及中医儿科临床研究中心,襄阳市首家网络医院急救站,是湖北地区具有现代化规模的区域中医医疗技术中心,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017年加挂襄阳市中医药研究所,是湖北省除省中医院外唯一一家具有中医药研究所牌子的地市级医院。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责任,全面实施党建引领、学科建设、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医院服务、环境美化、区域医疗中心样板“七大提升工程”,着力打造“党建强、学科佳、质量高、管理优、服务好、环境美”的“六型医院”,全面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医院现有职工1700余人,开放床位1200张,开设35个临床专业科室、8个医技科室,拥有近4亿元的现代化医疗设备。设立有医院本部、东津院区、前进路分部。其中,东津院区入选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是襄阳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点推进项目,将建成1200张床位,总面积26万平米的新院区,一期工程为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二期工程为平战结合病房楼项目。医院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始终把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院兴院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医院领导班子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制度,落实“双培养”机制,把好特色人才、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政治关。医院中医专科人才梯队稳定,结构合理,形成了不同级别的人才梯队。拥有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4人;全国中医药传承人才培养对象4人;全国中医临床骨干人才和西学中优秀人才2人;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4人;湖北省中医名师1人;湖北省中青年名医6人;湖北省医学青年拔尖人才1人;襄阳市隆中名医13人;襄阳市中医名师12人;襄阳市青年科技人才2人。医院建成一批在全国、全省和全市有影响、知名度较高的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骨伤科、脑病科、儿科、心血管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其中儿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何氏正骨流派传承工作室为全国首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襄阳何氏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创新及推广平台获批省科技厅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专项项目。肛肠科、内分泌科、推拿科、皮肤科、妇科、肺病科、肾病科、肿瘤科、肝病科、脾胃病科为湖北省中医重点专科,输血科申报省级重点专科。耳鼻喉科、针灸科、眼科、乳腺病科、治未病科、重症医学科、中医护理、中药制剂、临床药学、风湿病科、血液病科、泌尿男科、康复科为襄阳市中医重点专科单位。老年病科为市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医院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立院之本、发展之魂,同时引进现代医学和科学技术,达到中西医优势互补,融合推进的目标,大力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建立岐黄学者王华教授专家工作站、岐黄学者王平教授工作室、岐黄学者方邦江教授工作室,充分发挥岐黄学者领军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发挥国家级名中医工作室的人才团队优势,让襄阳人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国家级、省级专家的中医药服务;拥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胡思荣、朱学明传承工作室,整理并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专业特长;成立治未病科、多学科会诊中心、传统疗法工作室,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创新中医多学科诊疗模式,先后成立“胸痛”“肝脏肿瘤”“椎间盘病”“膝关节病”“肩袖损伤”“糖尿病足”等协作组,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服务需求;先后制定90个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和85个中医临床路径并执行,形成浓厚的中医药特色氛围;开展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冬病夏治、冬病冬治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诊疗手段,减轻群众负担;研制70种中药特色制剂,深受百姓推崇。医院积极推动“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形成公立医院医疗融合服务新模式。设立长征路急救站,将传统中医治疗融入急救,使院前急救“一张网”更加密实、科学、合理;不断强化胸痛中心和卒中防治中心建设,缩短卒中及急性胸痛患者救治时间,为高危胸痛和急性脑卒中患者提供高效、规范、优化的诊疗服务;加强学科建设,相继分离独立出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康复医学科、病理科等;开设严重犬伤处置、肥胖、中医心理、甲状腺、骨质疏松症、早癌筛查、生长发育、便秘专病、黄褐斑专病门诊、夜间鱼刺门诊等20余个特色专病门诊;开展ECMO高级生命支持治疗、襄阳地区首例Infinity假体全踝关节置换术、骨缺损的3D打印+定制化关节置换手术、肩肘关节置换术等新业务新技术,多项技术处于国内、省内领先水平;对标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VTE)项目,推进医院VTE防治工作以及ERAS提升工程、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心、创伤中心建设工程,取得了较好成效。近年来,医院先后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第二批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单位”“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首批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基地”“全国首批健康促进与教育优秀实践基地”。2018年,医院又被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确定为“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获评首批“湖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称号。医院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医药科技推广先进集体、全国人文管理荣誉医院、全国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卫生计生系统加强履职尽责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法治建设示范医院、湖北省卫生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消费者满意单位等荣誉。产后出血指产妇在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经阴道分娩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剖宫产者超过1000毫升。,子宫收缩乏力 是导致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子宫会及时收缩关闭血管;如果子宫收缩不好或收缩不及时,血管始终保持打开状态,将导致出血。以下情况常可导致子宫收缩乏力。 全身因素:产妇体质虚弱、合并慢性全身性疾病、高龄产妇、肥胖、精神过度紧张等。 药物因素:临产后过多使用镇静剂、子宫收缩抑制剂或麻醉剂等。 产科因素:产程延长导致消耗过多、滞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宫腔感染。 子宫因素:子宫过度膨胀(如羊水过多、多胎妊娠、巨大儿);子宫肌壁损伤(如剖宫产史、肌瘤剔除术后等);子宫病变(如子宫肌瘤、子宫畸形、子宫发育不良等)。,阴道,处理原则: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防止感染。 子宫收缩乏力的处理 一般治疗 子宫按摩或压迫法:可采用经腹按摩或经腹经阴道联合按压,直到子宫恢复正常收缩并能保持收缩状态后停止按摩,应配合使用宫缩剂。 药物治疗 宫缩剂 缩宫素 是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首选药物,能够选择性的兴奋子宫平滑肌,增加子宫平滑肌的收缩频率及收缩力。 大剂量应用时可引起高血压、水中毒等。 麦角新碱 直接作用于子宫平滑肌,作用强而持久,稍大剂量可引起子宫强直性收缩。 可发生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 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其他心血管病者禁用。 前列腺素制剂,包括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卡前列甲酯等。 止血药物 如果宫缩剂止血失败,或者出血可能与创伤相关,可考虑使用止血药物。 常用氨甲环酸,具有抗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 【特别提示】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擅自换药、减量或停用。 手术治疗 一旦药物治疗失败,应尽早采用手术止血,防止发展为严重的产后出血。包括保留子宫治疗和子宫切除治疗,前者包括宫腔填塞、子宫压迫缝合、盆腔血管结扎、经导管动脉栓塞等。 宫腔填塞术 包括宫腔水囊压迫和宫腔纱条填塞。 阴道分娩后宜选用宫腔水囊压迫,剖宫产术中可选用宫腔水囊压迫或纱条填塞。需要注意的是,水囊或纱条放置24~48小时后应取出,注意预防感染。 子宫压迫缝合 适用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异常性产后出血,子宫按摩和宫缩剂无效并有可能切除子宫的患者。 盆腔血管结扎 包括子宫动脉结扎和髂内动脉结扎。 适用于难治性产后出血,尤其是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或胎盘因素所致的出血,经宫缩剂和按摩子宫无效,或子宫切口撕裂而局部止血困难者。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适用于经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的各种难治性产后出血(包括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和胎盘因素等),且产妇生命体征稳定。 子宫切除术 适用于经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保留子宫治疗无效者,出血危及孕产妇生命时。 一般为子宫次全切除术,如前置胎盘或部分胎盘植入子宫颈时行子宫全切除术。 胎盘因素的处理 胎盘滞留伴出血:对胎盘未娩出伴持续阴道流血者,可立即行人工剥离胎盘术,并加用强效宫缩剂。 胎盘残留:对胎盘、胎膜残留者,应用清宫术。 胎盘植入:胎盘植入伴持续阴道流血,剖宫产者可先采用盆腔血管结扎、子宫局部楔,本病可根据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发生的出血相关症状确诊,一般无需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但明确病因可指导治疗。 子宫收缩乏力所致:如按摩子宫及应用缩宫剂后,子宫变硬,阴道流血减少或停止可确诊。 胎盘因素所致:胎儿娩出后胎盘未娩出或娩出不全,阴道大量流血,通过常规检查胎盘及胎膜可明确。 软产道裂伤所致:可通过体格检查,如宫颈、阴道及会阴处检查,了解有无撕裂伤。 凝血异常所致:可通过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检查等明确。,无,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检查(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查。 了解失血情况、凝血功能。 检查前无须空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