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881年,跨越三个世纪,院名、院址几经迭变。从昔日简陋的教会诊所、循道医院,如今发展成为具有鲜明特色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回顾百年历史,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一路坎坷颠簸、一路执着前行、一路仁爱普济…… 清朝光绪七年(1881年)4月,一位叫查尔斯·云仁(charles.wenyon)的英国惠师礼教会传教士来到佛山,先在永兴街福音堂开办诊所,并于当年10月14日在缸瓦栏一间大货仓内创办“广济医局”。这是“佛山用西法治病之嚆矢”,是百年名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之发轫,亦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西医院之一。 广济医局规模虽小,但设有门诊部、手术房、实验室、私家病房、男女专用病房、小礼拜堂等,病床达80张。 光绪十六年(1890年),广济医局迁至太坪坊(今上沙),并更名为“佛山西医院”。光绪二十七年(1908年),医院迁至文昌沙尾高岗墩一带,扩建成新式西医院,名“循道医院”,但医院仍在门口挂“西医院”牌。因医院大门为圆形,坊间称“圆门口医院”。1946年,医院再次更名为循道医院。 1883年,云仁开办了“惠师礼医学堂”,首次招收7人医学班,学生需接受三年培训。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先后培养100多名医学生。 1924年,英籍护士彭爱莲又开办了循道高级护士学校。 1949年6月,著名热带病学家伍学宗从英美留学回国,接替英籍院长卢约翰,成为首位中国人院长。 医院从初创时就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并以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为宗旨,不仅传播了先进的技术,不断扩大规模,而且大量培养人才。中法战争期间,云仁及广济医局人员受清政府之邀,赴广西中越边境营救伤员,受到清政府嘉奖。为了培养西医人才,早在循道医院时期,医院已与北平协和医院、广州博济医院、上海医学院、汉口普爱医院、山东齐鲁医科大学、广州夏葛女子医院等海内外知名的教会医院齐名并保持着密切联系,经常派送工作人员前往国内外学习深造,始终掌握着国际先进的医疗技术,并推动着中国医学的发展。 这一时期产生的杰出医学专家有:云仁、安德(瑞典)、麦路德、马佐生、许诚恩、晏惠霖、叶腓力、彭爱莲、何霖士、卢约翰、克伯勒(越南)、区士顿、卜惠文、伍学宗、陈自强、郑漱澜等。 1953年11月,循道医院正式由佛山市人民政府接管,改名为广东省粤中行署人民医院。此时医院地址仍在文昌沙,有职工165多名,病床191张,其中医生10名。伍学宗任院长。设有内、外、妇、儿、五官、x光、检验、药房等临床医技科室。1956年,更名佛山专区第一人民医院。 伍学宗院长山东齐鲁大学七年制毕业,曾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后留学英美,成为英国皇家热带病学会会员。回国担任佛山循道医院院长后,以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医院管理,延续了循道医院的“救死扶伤、关爱民众”的人道主义精神。尤其是注重抓好业务技术和人才培养。对新毕业生实行24小时负责制,严格规范病历书写。同时,大量派出技术骨干赴上海、北京、天津、沈阳、山东、武汉、湖南、广州等地先进医院进修。 “文革”期间,医院发展遭受严重挫折。专家挨批,制度废弃。106位医务人员被下放到佛山市13个县的农村、工厂劳动。留下不到一半的人员艰难维持医院运作。医院缓慢前行,发展处于半停滞状态。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医院迎来跨越发展的春天。 1981年,传染病专家邝启洪出任院长。他带领全院员工励精图治,恢复被废弃的各项制度,如恢复三级查房……等核心制度,鼓励开展新技术,再塑百年医院品牌。医院重现谨务实的学风、院风。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为医院后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1983年佛山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医院更名为佛山市人民医院;1984年3月,更名为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这一时期,由于专家治院,院风日正,学风日浓,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1982年,外科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成功。1988年,佛山市第一例使用精子库的人工受精婴儿在妇产科出生。次年9月,外科肾移植手术获成功。1991年,医院被评为广东省首家三级甲等医院。 1992年,佛山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决定在城南新区兴建一座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医院;1993年1月,新医院工程奠基。1997,一座被誉为“中国医院现代化建设起点”的大型现代化医院在城南崛起。1998年6月,新医院全面启用,医院实现历史上第三次全面搬迁。2009年,医院建筑被评为建国60周年全国300项优秀建筑奖之一。 气势如虹、典雅的现代化建筑楼群,人性化流程,优美的环境,先进的设备,一流的技术,为百年老院带来了新的契机。近年来,医院坚持公益性办院,在临床技术、科研教学、人才培养、数字化医院建设、文化建设等各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目前,医院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员工3500多人,其中正高职称131人,副高职称312人,博士36人,硕士222人。开放床位2200张,临床科室58个,医技科室22个,行政科室19个。2010年门急诊诊疗人次达299万,出院人数达6.87万,住院手术达4.04万台。 拥有256层ict(极速ct)、pet/ct、3.0t磁共振仪(mri)、大口径16排螺旋ct、瓦里安trilogy直线加速器、varian23ex直线加速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等先进医疗设备5000余台,医疗设备资产总值达6.5亿元。 医院在学科建设、博士后培养、研究生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临床教学、附属医院建设、科研课题、科研成果、新技术开展、知识产权、论文与著作、制度创新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2000年至2010年,共有114项获奖成果,其中省部级奖15项(含合作奖6项),市级一等奖14项(含合作奖1项),市级二等奖28项,市级三等奖47项(含合作奖5项)。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4456篇,编写专著79部,其中主编专著23部。目前,承担国家863课题1项,参与国家863课题6项,参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4项。 临床上在微创、介入、器官移植等多领域技术居省内乃至国内先进水平。曾在国内率先开展内镜(腹腔镜)手术,目前已在妇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小儿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耳鼻喉科等科广泛开展。并开设内镜培训中心,至今已为全国各地培训内镜医生1000多名,并成为卫生部妇科内镜培训基地。心血管介入、神经介入、超声介入、放射介入等也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内、外科共享的新技术。先后开展肾移植、肝移植、活体肝移植、肝肾联合移植、胰肾联合移植、心脏移植、肺移植手术。2011年9月,完成佛山市首例公民器官捐献并成功移植。 先后在抗击非典、抗击手足口病、抗震救灾、抗击甲流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做出重要贡献。2010年,被第16届广州亚运会组委会授牌成为佛山唯一的亚运会定点医院,并圆满完成亚运会(佛山赛区)医疗保障任务,被授予“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坚持“关爱民众、服务社会”的办院宗旨,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落实“三好一满意”,对门诊流程进行改造,加速数字化建设。先后成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疑难病会诊中心,实施住院探视制度,门诊开通预约挂号系统和114预约挂号平台,成立大型客服中心,并启动国内首个医院自助挂号、自助交费银联创新支付系统。开展电子病历无线查房等。 斗转星移,医院130年的发展,时代在变,环境在变、院址在变、规模在变、人员在变,但医院“救死扶伤、诚信关爱”的宗旨没有改变!一代又一代的市一医院人奋发进取、薪火相传,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谱写了仁爱普济、大爱无疆的动人诗篇。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办得最好的十二家专区医院之一”、“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先进单位”、“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基层单位”、“全国改革创新医院”、“全国首批无烟医院”、“广东省抗击非典模范单位”、“广东省模范职工之家”、“广东省厂务公开先进基层单位”……等荣誉。 今天,王跃建院长提出“安全、优质、发展”,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质量为核心、病人满意为标准”的管理理念,传承和弘扬百年医院“救死扶伤、诚信关爱”的文化。全院员工豪情满怀,迈着坚实的步伐,向着“数字化管理、人性化管理、高科技创新、低成本高效运营”在某些方面取得示范效应的现代化研究型医院目标阔步前进!亚急性肝衰竭是指急性肝损害或慢性肝损害急性发作,并在发病2~26周内出现的肝衰竭综合征。,1.肝炎病毒,如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在中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乙型肝炎病毒。 2.其他病毒,如巨细胞病毒、肠道病毒、EB病毒。 3.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异烟肼、利福平、抗代谢药、化疗药物、乙醇等。在欧美国家,药物是引起亚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 4.严重或持续感染,如败血症、血吸虫病等。 5.自身免疫性肝病。 6.其他,如休克、充血性肝衰竭、创伤等。6周,肝,1.治疗原则 (1)识别并去除肝衰竭的病因。 (2)改善内环境和提供器官功能支持,为肝脏再生提供条件。 (3)积极防治并发症。 (4)及时进行肝移植,提高手术成功率。 2.内科治疗 (1)一般支持治疗:卧床休息,加强病情监护,予以高糖、低脂、适量蛋白饮食,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2)病因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的肝衰竭患者,应尽早使用核苷(酸)类药物,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等。对药物性肝衰竭患者,应先停用可能导致肝损害的药物,再给予相应治疗。 (3)免疫调节:可用胸腺素等免疫调节剂,以调节免疫功能,减少感染等并发症。 (4)其他: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减少肠道细菌移位或内毒素血症等。 3.人工肝支持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或联合使用,包括血浆置换、血液透析、持续性血液净化等。 4.肝移植 适用于经内科和人工肝治疗效果欠佳者。 5.并发症防治 亚急性肝衰竭的并发症有肝性脑病、颅内高压、感染等。 (1)肝性脑病:应去除诱因,如感染、出血等;适度限制蛋白质摄入;服用乳果糖等酸化肠道,减少肠源性毒素吸收;使用支链氨基酸纠正氨基酸失衡。 (2)颅内压增高:应用高渗性脱水剂。 (3)合并感染:先联合应用抗生素,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可给予新鲜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和纤维蛋白原等,血小板减少显著者可输注血小板并给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1)急性肝衰竭:①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Ⅱ期及以上肝性脑病;②极度乏力,有明显厌食、腹胀、恶心、呕吐;③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④出血倾向明显,PTA≤40%或INR≥1.5,且排除其他原因的出血;⑤肝进行性缩小。与亚急性肝衰竭的主要鉴别是发病特点不同,后者多于起病2~26周内出现肝衰竭综合征,伴或不伴有肝性脑病。 (2)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短期内发生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失代偿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极度乏力,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有失代偿性腹水,可伴有肝性脑病。血清总胆红素超出正常值上限10倍或每天上升≥17.1μmol/L,PTA≤40%或INR≥1.5,且排除其他原因的出血。,禁忌喝酒、吃辛辣食物,1.体格检查 伴有肝性脑病的患者,可有神经活动迟钝、嗜睡、躁动、扑翼样震颤等表现,严重者可表现为神志模糊甚至昏迷。 2.实验室检查 (1)血清总胆红素超出正常值上限10倍或每天上升≥17.1μmol/L。 (2)PTA≤40%或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 3.组织病理学检查 (1)急性期(发病约2周):表现为肝脏亚大块坏死或桥接坏死,坏死局部改变与急性重型肝炎一致,可见坏死区肝血窦扩张,内含红细胞。 (2)进展期(发病4周后):肝组织内同时存在新旧坏死灶,较陈旧的坏死区网状纤维塌陷或有少量胶原纤维沉积。坏死范围大者,肝组织内形成宽窄不一的纤维性间隔,部分或全部分割残存肝细胞,后者呈不同程度增生或形成结节状团块。新生或残留肝细胞团周缘带可见细、小胆管增生,腔内有胆汁淤积,管周伴中性粒细胞浸润。再生结节形成和肝内明显胆汁淤积是亚急性肝衰竭的突出特点,同时可见强烈的再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