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创建于1953年。目前医院有福州院区(福州市南二环路451号)、闽清院区(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南山路328号)和福州医学心理咨询中心(福州市鼓楼区六一中路89号),形成“一院两区一中心、协同发展”的办医格局。1991年经福建省卫生厅批准成立“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并挂靠医院。同时医院是全省七大慢病中心之一,是福建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是福州市帕金森病特殊病种申请确认医院。医院先后荣获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筹备和服务保障工作先进集体”、“中国医学整合诊疗中心”及“中国心身医学教育联盟基地”、福州首家“老年友善”专科医院、医学心理咨询中心团支部荣获“五星级团支部”、福州市级青年文明号、福建省级青年文明号、福建省心理应急干预救援一队荣获福建省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医院重视教学工作,长期承担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精神病学》的理论、见习的教学任务,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临床医学专业《精神病学》理论教学任务及临床心理学、康复学院实习任务。同时,是福州大学人文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见习点,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精神科专业)。医院设有福建省福州儿童心理研究所、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司法鉴定所、福州脑脊液实验中心、福建省福州医学心理咨询中心等专业机构,担负着全省精神疾病的司法鉴定、心理咨询与治疗等任务,其中脑脊液细胞学检验诊断技术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医院精神病专业特色优势突出,于2017年9月获批福州市临床重点学科,2018年获批福州市精神医学中心建设项目,2022年获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医院是福建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福建省医师协会精神病学分会、福建省医院协会精神卫生管理分会,福建省心理应急干预救援一队、福州市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福州市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福州市精神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及福州市市级心理应急干预救援队的挂靠单位。医院总占地183.37亩(福州院区127.4亩,闽清院区占地55.97亩),总编制床位数1200张,现有职工数677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总数597人,其中高级职称93人,中级职称218人。全院硕博30人,硕士生导师6人,教授、副教授12人。福州院区门诊部设有精神科、神经科、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测验室、口腔科、针灸理疗科、医学影像科、检验科等科室,其中精神科门诊设有睡眠障碍、抑郁焦虑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老年记忆与精神障碍、心境(双相)障碍、普通精神科、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物质依赖与成瘾、心身医学整合诊疗、中西医结合精神科等亚专科。住院部有12个病区(设有神经科、普通精神科、中西医结合精神科、儿童老年精神科、临床心理科等),同时开设神经康复室和精神心理康复治疗室。目前福州院区拥有1.5T核磁共振、全身螺旋CT机、DR、胃肠透视机、多普勒彩色B超仪、64导脑电图、脑电地形图仪、肌电图仪、液相色谱仪、生物反馈仪、无抽搐电休克仪、经颅磁治疗仪、多导睡眠监测仪、心理CT等设备。闽清院区设有精神科、老年康复中心等6个临床科室以及精神康复治疗中心、心理测验室和心理咨询室等科室。主要开展各类精神疾病诊疗、物质依赖治疗、老年康复、精神病司法鉴定、心理专科、癫痫病专科、神经症专科等业务,成立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组、经颅磁刺激治疗组、生物反馈治疗组等精神康复专科小组,开展有氧训练、职业功能训练、音乐治疗等多种康复训练新技术。闽清院区现拥有全身螺旋CT、DR、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系统(彩超)、脑电图、心电图、血液体液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检查设备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团体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系统、团体音乐治疗系统、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多导睡眠监测仪等精神科专业治疗设备。福州医学心理咨询中心及福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系我省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齐、管理最规范的医学心理治疗机构。中心设有临床心理门诊、综合心理咨询门诊、亚专科心理咨询门诊(强迫障碍、抑郁障碍、睡眠及减压、儿童青少年、青少年人际、网络成瘾)。中心现有心理CT、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系统(CCBT)、精神压力分析系统、经颅磁刺激治疗仪、音乐治疗仪等先进技术,可提供临床心理评估与诊断、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个体及团体的个性化心理服务;还拥有两条国家卫健委委管、全天24小时全年无休的心理援助热线0591-85666661(福建省福州市心理援助热线)、0591-85666222(福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热线),现有热线由1个坐席增加至3个坐席,接线心理治疗师由6名增加至18名。积极开展热线帮扶工作,先后为福建省公安厅情报指挥部,福州市110指挥部,福建省心理卫生协会,福建医科大学,福州市教育研究院,福州市各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莆田抗疫心理援助热线、福鼎市教育局等多个部门或机构开展热线接听技术培训班,提供技术帮扶。2023年5月医院加入到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组成医疗集团,这是历史性的改革,全院干部职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深刻领会关于集团化办医重要改革部署要求与重大历史意义,坚决落实市二总医院的改革部署要求,在市二总医院的优势资源帮带和同质化管理下,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满意在医院”的服务宗旨,秉承“关爱、诚信、务实、创新”的办院精神,始终践行“解除病痛、身心健康、服务至上、奉献社会”的医者使命,努力开创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人格障碍是一种精神心理障碍,指人格具有明显偏离正常的特征,且相应的行为方式根深蒂固,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通常给人以“与众不同”、“格格不入”的特异感觉。,遗传因素 家系调查发现,人格障碍患者亲属中的人格障碍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而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研究发现,同卵双生子人格障碍的同病率高达67%,异卵双生子的同病率则为31%。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遗传度约为0.69,表演型人格障碍的遗传度约为0.67。 部分人格障碍的行为特征具有攻击和冲动的特点,如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这种攻击倾向的遗传可能性在成人中为44%~72%。 神经生化因素 边缘系统的γ-氨基丁酸能、谷氨酸能、胆碱能环路的过度反应可能介导情绪的不稳定,个体对环境情绪刺激反应和敏感性增加,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可能与之相关。 杏仁核过度反应、前额叶抑制降低可能与边缘型人格障碍及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冲动攻击性阈值较低相关。 前额叶皮质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活性降低,可能与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的认知缺陷有关。 病理生理因素 有观点认为人格障碍是大脑发育成熟延迟的表现。脑电图研究证明,人格障碍者的双亲中,脑电图异常率较高。50%人格障碍者的脑电图显示有慢波出现,与儿童脑电图近似。 大脑皮质成熟延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人格障碍患者冲动控制和社会意识成熟延迟。 胎儿及婴幼儿感染、营养不良 孕期感染、中毒,胎儿营养不良,特别是缺乏充分蛋白质、脂类和维生素的供应,导致婴儿大脑发育不成熟。 出生时或婴幼儿时期的脑损伤和病毒感染等传染病,导致婴儿大脑发育不成熟。,脑,近年来精神药物的发展对很多精神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但目前仍未发现对人格障碍有特效的药物。临床实践证明,尽管药物不能改善人格结构,但作为改善某些症状的对症治疗并非无益。,人格改变 人格改变是由躯体疾病、精神障碍、颅脑损伤等各种疾病所引起的人格异常,人格改变出现在上述各种疾病之后,患者患病前的人格特征在正常范围之内。 人格障碍患者在患上述各类疾病之前即存在相应的人格障碍特征。 其他精神障碍 某些精神疾病与人格障碍具有一些类似表现,如偏执型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症、表演型人格障碍与分离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与强迫障碍等。 主要鉴别点 各类人格障碍通常起病较早,且特征症状有一惯性的特征,没有发作期和发作间期的区分,也没有明显的应激因素作为前因。 人格障碍患者的异常表现与其人格特征的融合是根深蒂固的,生活各个领域均受到持续影响,且通常是终身影响。 与强迫障碍、分离障碍不同,人格障碍患者受症状困扰、引发的痛苦并不强烈,自知力水平相对较低(但仍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其他精神障碍的某些典型症状通常不会出现在人格障碍中,如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强迫障碍的部分典型强迫观念等,也可据此进行鉴别。 精神分裂症 边缘型人格障碍存在更多的自杀未遂、身份认同障碍和短暂的精神病性症状(以幻觉、妄想为主),但没有典型的、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可据此与精神分裂症鉴别。 转换障碍(癔症) 癔症型(表演型)人格障碍可出现情感或行为上的明显改变,但其改变并非无意识。 癔症患者在癔症发作时无意识,行为不受自我控制,且患者会感觉到明显痛苦,可据此鉴别。,无,为确诊人格障碍,患者(或家属)除需提供多方面的详细病史外,可能需要接受以下检查或评估: 脑部影像学检查:排除脑部的器质性疾病。 临床访谈:通过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形式,医生直接向当事人提问或通过知情者了解有关情况或信息,评估当事人的人格特征。 神经心理检测:主要是人格测定,一般使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MMP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国际人格障碍检查、DSM-Ⅲ-R人格障碍临床定式检查、DSM-Ⅳ人格障碍检查等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