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六安医院(六安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49年8月,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全市唯一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公立医院。医院五迁院址,十易院名;2000年4月,六安撤地建市,更改为现院名“六安市人民医院”,并沿用至今;2021年成为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现为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首批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是皖南医学院护理教学基地(临床学院)、蚌埠医学院临床教学基地、安徽省急诊急救、儿童重症监护、血液透析、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医院现有三个院区(院本部、东院区、西院区)、五个门诊部(皖西西路门诊部、梅山南路门诊部、皖西东路门诊部、解放中路门诊部、西环路门诊部),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内科DSA中心楼、六安市传染病医院、六安市肿瘤医院正在全面推进实施中。门急诊改扩建大楼于2022年9月3日投入使用。医院现有临床、医技科室35个,开放病区76个,设置床位3000张;年门诊量200万人次,出院病人10万人次,手术4.5万例。医院拥有国内外大中型先进医疗设备百余台(套),引进PET-CT、引进3.0T超导核磁共振、GE-256排螺旋CT、医用直线加速器、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氩氦刀等。医院在职职工3000余人,高级职称527人;引进和培养硕士824、博士研究生46人。拥有江淮名医3人,二级教授2人,皖西名医35人;拥有安徽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5人:孙良业(骨科学)、邵松(骨科学),刘正东(重症医学科),李光远(泌尿外科),李仁虎(麻醉科);硕士生导师96人。安徽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皖南医学院兼职教授52人。有60人余人在省级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担任职务;市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5人。医院拥有博士后工作站1个,博士生培养点4个(骨科学、重症医学、泌尿外科、麻醉科),硕士生培养点31个;拥有“十二五”、“十三五”省级临床培育专科7个,省级临床特色专科4个;市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23个、重点建设学科5个。近年来,医院先后开展和协作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项目10余项,校厅级科研项目60项,市级科研项目数61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核心期刊200余篇。申报及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基金、省中医药科研、省妇儿科研课题、省全科医学科科研课题等16项。每年有90多项新技术、新项目通过论证审核,年承担国家、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80余项。重点发展Ⅳ类手术、介入手术、微创手术等。开展了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椎管扩大成形-椎间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术、单边双通道内镜(UBE)下腰椎间盘切除-椎管扩大成形-椎间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术、微波消融技术在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CT下肺部肿瘤微波消融术、荧光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FFR(血流储备分数)指导下的冠脉血运重建和冠脉介入治疗、介入治疗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在肝癌中的应用、腹腔镜下儿童腹部先天性肿瘤切除术等。医院遵循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医院组派医疗队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先后派员参加援外医疗队、援藏医疗队、援疆医疗队、抗洪抢险、抗震救灾医疗队等,完成防病、治病、救灾等项任务。近年来,随着全省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实施,医院先后推进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医联体建设和区域影像云项目等医改举措,全面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强化学科建设,提高服务能力,通过一系列体制改革和内部管理,医院正朝着构建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迈进,实现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医院荣获由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与健康报联合颁发的2018年、2020年度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荣誉称号。新时代、新征程。“十四五”期间,医院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努力把医院建设成为管理体制科学、管理制度健全、服务体系完备、学科技术突出、发展机制可持续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全省一流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和高水平大学直属附属医院;积极构建“一院多区”新机制,按照“筑牢一个中心(院本部)、建设三大基地:西院区(特色诊疗中心与医养一体)、东院区(六安市肿瘤医院)、南院区(安徽医科大学大别山区域产学研中心暨六安市人民医院南院区项目)、打造六大平台(全市危急重症诊断治疗中心、医学生毕业后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区域病理诊断中心、区域互联网+医疗技术综合应用中心)”的长远目标,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是小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以慢性关节炎为其主要特点,可伴有全身多系统损害。,病因不清。认为与感染诱发易感人群产生异常免疫反应有关: 1.感染因素 约35%患者关节液细胞中能分离出风疹病毒,部分有柯萨基病毒或腺病毒或微小病毒B19(HPV-B19)感染依据。 2.遗传因素 有很多资料证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基因(MHC)特性决定了个体在一定条件下是否发生异常免疫反应及发生何种类型、何种程度的免疫反应,决定了该个体是否发生免疫损伤。 3.免疫学因素 在病程的不同时期可以测出不同的优势T细胞克隆,最多见的是CD4+T细胞。T细胞与巨噬细胞被大量激活将产生过多的细胞因子,介导关节组织损伤,如白细胞介素(IL-1、-6、-8),肿瘤坏死因子(TNF),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IL-1可诱导滑膜成纤维细胞及关节软骨细胞合成前列腺素E2及合成蛋白酶。,关节,1.一般治疗 急性发热期应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应适当活动,部分病例可进行适当体疗或理疗及功能锻炼,以防止关节畸形。 2.非甾体抗炎药 疗效肯定,容易耐受。布洛芬为最常用的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换用其他非类固醇抗炎药。 3.肾上腺皮质激素 全身应用仅能改善症状,不能改变预后。对有严重关节外病变如心包炎、胸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者或疾病急性发作全身症状较重时短期使用。 4.免疫抑制剂 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对严重病例不仅可抑制炎症,加强激素疗效,并可减少激素用量。 5.外科手术 疾病晚期关节畸形并功能障碍者,行关节置换术提高生活质量。早期滑膜炎或严重滑膜炎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行滑膜切除术。,以高热,皮疹等全身症状为主者应与全身感染(如败血症,结核和病毒感染),恶性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及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以及其他恶性肿瘤等)相鉴别,以关节受累为主者,除了与风湿热,化脓性关节炎,关节结核,创伤性关节炎等鉴别外,还应与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炎性肠病和银屑病以及血管炎综合征(过敏性紫癜,血清病,川崎病)合并关节炎相鉴别。,无,JIA诊断主要依靠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的任何一个项目都不具备确诊价值,但可帮助除外其他疾病。 1.类风湿因子(RF) 60%的患者类风湿因子高滴度升高,但RF阳性可见于如病毒性感染、结核等感染。类风湿因子的效价与病程的进展和治愈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临床上会把类风湿因子作为临床观察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但类风湿因子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诊断方法。 2.抗核抗体(ANA) 20%~30%患儿ANA检测阳性,但JIA不同亚型中ANA阳性率差异较大。 3.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有报告称JIA患者血清中ANCA检测阳性率达35%,其中多关节炎型44%阳性,少关节炎型36%阳性,全身型仅16%阳性。 4.关节液分析 关节液分析不能确诊JIA,但可以鉴别化脓性关节炎和痛风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液外观呈混浊的绿,黄色,有大量的白细胞,以多形核细胞为主,痛风在儿童少见。 5.滑膜组织学 组织学改变与其他风湿性疾病相似,滑膜活检可除外慢性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及其他少见病如类肉瘤病,滑膜肿瘤等。 6.急性期反应物 多数患者急性期反应物增加,血沉明显加快,但少关节型患者常例外,血沉多数正常,在多关节型和全身型患者中急性期反应物检测并无确诊价值,适于病程中随访。 7.血常规 常见轻度贫血,全身型偶见重度贫血,外周血白细胞增加在全身型中尤为突出。 8.X线检查 X线及其他成像技术可为判断患者关节受损范围提供帮助,疾病早期X线仅显示软组织肿胀,关节周围骨质疏松,关节附近呈现骨膜炎,晚期才能见到关节骨破坏。全身型胸部X线可有胸膜炎或心包炎所致心影扩大,以及风湿性肺病变。 9.骨核素扫描和磁共振(MRI)超声波图像 对诊断关节病变均有帮助,骨扫描有助于鉴别感染或发现恶性肿瘤,超声波可发现关节腔渗出和滑膜增厚,MRI比普通X线检查更敏感,可发现轻度骨质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