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以下简称“院所”)1954年创建于北京,始名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直属中央卫生部领导,致力于皮肤病、性病、麻风病的医疗、研究、防控和人才培养,1984年迁南京现址;也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承担国家性病、麻风病防治任务。现有在职职工446人,其中高级职称78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2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为教育部重点学科,江苏省“135”工程重点学科;皮肤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现有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科技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各1个。专科特色显著,拥有国内齐全的皮肤病性病学亚学科。少见深部真菌病、性传播疾病、大疱病、血管炎、皮肤肿瘤诊疗,重症药疹抢救,皮肤血管瘤放射治疗和皮肤病理诊断等技术国内领先,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百种自主研制的自制制剂疗效显著、价格低廉,广泛应用于临床,深受患者好评。现日均门诊量3000余人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医疗安全意识,优化就诊流程,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院所承担国家性病、麻风病防治任务,建立遍布全国的疫情监测网络,参与制定全国性病、麻风病防治规划、措施、标准和实施方案,开展对全国性病、麻风病预防与控制的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为我国性病麻风病预防控制事业作出重要贡献。院所编辑出版《中华皮肤科杂志》、《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是世界卫生组织性传播疾病预防与控制合作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医学真菌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与性病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院所共荣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7项、部省级奖90余项,其中“全国控制和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策略、防治技术和措施研究”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论文4000余篇,培养研究生210余名,培训国内外业务骨干逾万名。近年来,获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基金150余项,每年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十三五”期间,充分发挥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作为国家卫计委的参谋和助手作用,着力提升全国性病、麻风病防治机构的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坚持以疾病为导向的科学研究和学科队伍建设,进一步打造感染性皮肤病、皮肤肿瘤与皮肤病理、免疫炎症性与过敏性皮肤病、光照相关性皮肤病、美容性皮肤病等皮肤亚专业临床研究中心,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腹膜恶性间皮瘤,又称原发性腹膜间皮瘤,是起源于腹膜上皮和间皮组织的肿瘤。本病较胸膜间皮瘤少见,男性略高于女性。良性间皮瘤常为单发,多位于输卵管、子宫顶部的腹膜,其他部位少见。恶性间皮瘤往往为弥漫性、覆盖全部或部分腹膜。由于腹膜间皮瘤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难与结核性腹膜炎、腹腔内转移性肿瘤等疾病相鉴别,因此正确诊治腹膜间皮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病因与石棉接触有关,其发病与接触的间隔很长,常在30年以上。,腹膜,目前主张手术为主的綜合治疗。少数局限性病变应尽可能彻底切除;多数恶性间皮瘤患者为弥漫性病变,应尽量切除主要病灶。同时还需联合化疗、放疗等其他治疗方法。,腹膜炎,胃肠道或盆腔恶性肿瘤腹膜转移,患者应多饮水、少量多餐,建议高维生素、营养丰富、高蛋白的饮食,保证食量,以增强机体对化疗的耐受力。避免饮酒、刺激性饮食如辣椒,忌食煎炸、烘烤及辛辣之品。,腹部MRI、CT检查、胃肠道疾病的超声检查、腹水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