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脑卒中专家

简介:

河南省中医院,始建于1985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本部坐落于郑州市,设有2个分院区,占地面积260亩,床位3300张。医院拥有67个临床医技科室,2700余职工,包括全国名中医、国务院津贴专家等。医院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建设了多个国家、省级重点学科和专科,如脑梗死治疗。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医院治疗重点之一,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先进的诊疗技术,致力于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本病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脑梗死依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主要类型,脑部供血血管内壁上的小栓子,脱落后导致动脉-动脉栓塞;也可由脑血管或血栓出血造成,脑动脉血管,主要包括维持生命体征和预防治疗并发症。其中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启动规范化二级预防措施为重要内容,脑出血,脑栓塞,应当戒酒,过咸、过甜、高热量、营养过剩食物、饮料禁用,头颅CT,MRI检查,脑血管影像学检查,。

王伟民 主任医师

急性脑血管病急症及后遗症,认知障碍疾病(疲乏健忘、轻度认知障碍、痴呆),睡眠障碍(失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头晕、眩晕、头痛、帕金森综合征、运动神经元病等神经科常见与疑难病治疗。 及内科常见病、男女更年期综合征、情绪波动、疲乏、头晕、肥胖、三高等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症的全程管理与中医药干预调理。

好评 100%
接诊量 4
平均等待 -
擅长:急性脑血管病急症及后遗症,认知障碍疾病(疲乏健忘、轻度认知障碍、痴呆),睡眠障碍(失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头晕、眩晕、头痛、帕金森综合征、运动神经元病等神经科常见与疑难病治疗。 及内科常见病、男女更年期综合征、情绪波动、疲乏、头晕、肥胖、三高等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症的全程管理与中医药干预调理。
更多服务
王洪兴 主治医师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胃炎、肠炎、失眠、多汗、慢性咽炎、鼻炎、头晕、头疼、中风后遗症、风湿、类风湿以及各种皮肤病。

好评 100%
接诊量 5
平均等待 -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胃炎、肠炎、失眠、多汗、慢性咽炎、鼻炎、头晕、头疼、中风后遗症、风湿、类风湿以及各种皮肤病。
更多服务
黎鹤蕾 主治医师

中医硕士,中医经典传承班毕业,擅长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脑出血、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等疾病的诊治

好评 100%
接诊量 180
平均等待 -
擅长:中医硕士,中医经典传承班毕业,擅长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脑出血、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等疾病的诊治
更多服务
乔明亮 主治医师

擅长内科常见病的诊疗:头晕;头痛;失眠;脑血管病;亚健康的中医调理。

好评 100%
接诊量 745
平均等待 10小时
擅长:擅长内科常见病的诊疗:头晕;头痛;失眠;脑血管病;亚健康的中医调理。
更多服务
刘爱华 主任医师

擅长利用中医原创思维辨体、辩证、辨病治疗血压、血糖、血脂异常等亚健康慢病,治疗消渴(糖尿病肾病、胰岛素抵抗)等内分泌疾病及胸痹、心悸、喘症、咳嗽等心血管、呼吸系统疑难杂症。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利用中医原创思维辨体、辩证、辨病治疗血压、血糖、血脂异常等亚健康慢病,治疗消渴(糖尿病肾病、胰岛素抵抗)等内分泌疾病及胸痹、心悸、喘症、咳嗽等心血管、呼吸系统疑难杂症。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45岁女性患者,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询问用药注意事项和开具处方的流程。
60
2024-11-30 18:04:31
患者患有脑卒中,20天后将进行复查,对复查项目和用药情况有疑问。
42
2024-11-30 18:04:31
60岁男性患者,脑卒中病史,咨询清热解毒药物使用。
44
2024-11-30 18:04:31
患有脑卒中,想了解丁苯酞软胶囊的适用年龄、副作用以及用药注意事项。
36
2024-11-30 18:04:31
脑卒中患者,询问长期服用心脑通胶囊的安全性。
60
2024-11-30 18:04:31
48岁患者咨询脑卒中用药问题,询问丁苯肽的适用性及与其他药物的配合使用。
61
2024-11-30 18:04:31
脑卒中患者,60岁,有高血压病史,咨询脑卒中治疗药物。
20
2024-11-30 18:04:31
头晕1个月,57岁,有服用阿司匹林史。
9
2024-11-30 18:04:31
高血压8年,血管堵半年,想了解丁苯酞软胶囊是否适用。
46
2024-11-30 18:04:31
脑卒中一年,头晕,咨询丁苯酞软胶囊使用情况。
21
2024-11-30 18:04:31

科普文章

脑卒中患者为什么需要康复治疗?

脑卒中患者常存在各种后遗症和功能障碍,包括肢体活动不利,感觉麻木,语言不清,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等,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甚至长期卧床。临床急救治疗,主要在于挽救患者生命和减少并发症。而这些后遗症处理则需要及时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就是综合应用各种康复治疗技术,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独立穿衣、吃饭、洗漱、步行等方面),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可以回归家庭和社会。

脑卒中偏瘫患者什么时候开始康复治疗疗效比较好?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开展的越早越好,一般来说,脑梗塞患者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病情不再进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的程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大多数脑出血的患者康复治疗在病情稳的前提下,7到14天就可以进行康复训练了。

1~3个月是脑卒中患者康复和功能恢复的黄金时间;3~6个月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进入相对稳定的恢复期;但即使一年及一年以后脑卒中患者如果接受正规的康复治疗,患者的肢体功能也有可能得到一定的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可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脑卒中偏瘫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可以完全恢复吗?

早期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可使75%以上的第一次脑卒中患者重新步行和生活自理,可使30%的脑卒中患者能从事一些较轻的工作,及时的康复治疗可帮助患者的功能障碍恢复,改变异常运动模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同时患者的主动性越高,恢复效果越好,缩短其回归家庭和社会的时间及过程。

每个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都一样吗?

每个患者的康复治疗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脑卒中患者年龄、病种性质、病种部位、合并症等自身情况、偏瘫程度、身体功能障碍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同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具有资质的康复医生和治疗师会对患者相关的障碍和功能情况进行严格全面的评估,决定其适当的护理水平和相应的康复训练项目,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有针对的对患者实施康复治疗,这样康复治疗的效果会更好。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有哪几个阶段?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越早越好,一般康复治疗的过程可归纳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指患者早期在医院的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多在发病后14天以内开始,此阶段多为卧床期,主要在医生护士指导下进行良位体摆放、关节被动活动、早期床边坐位保持和坐位平衡训练。

第二阶段指患者在康复病房或康复中心进行的康复治疗,主要是坐位平衡、站立、跨步、进食、更衣、排泄等训练,若患者治疗有效,身体功能基本恢复,就可以进行下一步康复。

第三阶段指患者在社区或家中的继续康复治疗,是指根据医生所制定的康复计划,在社区或家中继续康复锻炼。

如果脑卒中患者不及时进行康复治疗危害有哪些?

据临床统计,如果不进行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中大约只有6%的人能恢复生活自理,5%的人能从事较轻的工作。由于不少患者和家属对康复治疗认识不够,认为只要是发生了脑卒中,就意味着瘫痪了,从而放弃治疗,错失了康复治疗的好时机。而脑卒中患者由于没有接受早期规范的康复治疗,而深受运动障碍和生活能力障碍之苦,而且卒中后长期卧床不活动,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及免疫功能,还会出现全身性的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关节痉挛、肌肉萎缩等。此外,长期不运动也会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潜力,特别是平衡功能的恢复,降低大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方法有哪些?

常见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和康复治疗,但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多学科康复治疗,多管齐下,效果更好。其中,药物治疗主要是活血通络,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中医治疗主要是针灸和推拿,活血通络,促进循环;康复治疗,主要是物理因子治疗,康复训练及作业治疗,多学科康复治疗同时进行更有效。

偏瘫患者不拄拐杖一定比拄拐杖好吗?

答案是不一定。偏瘫患者康复的目的是使患者重返生活,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不同的患者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往往形成功能障碍的症状也不相同。例如不同的患者会有不同的运动、平衡、感觉、认知障碍等。如果患者存在平衡方面的问题,手杖的使用无疑为他/她提供了稳定的支撑面,舒适安全的环境下可以减少患者肢体痉挛甚至跌倒的发生,从而使患者的步态接近正常,达到高效、节省能量的目的,从而使信心增强并扩大患者的活动半径,使他们尽快重返既往生活环境。

偏瘫患者锻炼强度越大越好吗?

偏瘫患者并非锻炼强度越大越好,过度劳累及过度使用而引起的全身性疲劳及局部肌肉、关节损伤,导致患者骨关节变形,痉挛状态增强,强肌和弱肌不平衡加剧,形成特有的“划圈”步态和上肢“挎篮”状外形。此外,还有可能导致肩痛、肩关节半脱位等发生或加重。

什么是废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

废用综合征是指长期卧床不活动或活动量不足及各种刺激减少的患者,由于全身或局部的生理功能衰退而出现关节挛缩、肺部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便秘、肌肉萎缩、心肺功能下降、直立性低血压、智力减退等一系列综合征。大多数废用综合征的表现可以通过积极的康复训练得到预防,对“废用状态”比较明显的患者,应酌情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提高心肺功能的处理,增加神经-肌肉反应性的处理(如利用保护性反应、姿势反应、平衡反应、多种感觉刺激,适当的手法治疗等)和及时的处理各种并发症等。在积极控制废用综合征的同时,应介入主动性康复运动程序,并使患者得到正确的康复训练。但是,如果已经出现了废用综合征的表现,再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也只能逆转一部分废用表现。

误用综合征是指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由于运动方法不适当而使偏瘫肢体肌群运动不协调,不能实现有效运动功能的一组症状。存在该综合征的患者,其偏瘫肢体伸、屈肌群肌力发展不平衡,常出现肌痉挛,不能进行分离运动,给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增加困难,这也是瘫痪肢体功能康复的一大障碍。在脑卒中患者常见的有:由于发病后对肢体及关节不正确的摆放和不合理用力所致炎症,韧带、肌腱和肌肉等的损伤,骨关节变形,痉挛状态的增强,强肌和弱肌不平衡加剧,以及形成下肢“划圈”步态和上肢“挎篮”状态、肩痛、肩关节脱位等。如果在患病早期就开始正确的训练,可完全或部分预防这种异常表现的出现。

因此,脑卒中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尽早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避免出现废用综合征及误用综合征。

脑卒中患者有哪些肩部并发症?

肩部并发症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肩关节脱位、肩痛、肩手综合征。

肩关节脱位是脑卒中早期的常见并发症,多在脑卒中3周内发生,对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影响极大。脑卒中患者肩关节脱位的原因是卒中早期,上肢不同程度的瘫痪使肩关节相应欠缺了稳定性,偏瘫侧肩关节周围肌肉肌张力低下,维持肩关节正常解剖位置的周围肌肉松弛,使固定肩关节的稳定结构强度降低,从而造成,肩关节脱离关节窝的正常位置所致。

对于肩关节脱位最主要的预防:

1、在软瘫时做好肩关节的保护,避免对瘫痪肩的过分牵拉。

2、患侧卧位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在无知觉时将肩压坏。

3、在硬瘫时,做肩外展、上举动作时,宜掌面向上使肩外旋,使肱骨大结节避开肩峰的挤压。

4、同时需配合做肩胛骨的被动活动,增加肩胛骨的活动范围。

肩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

1、矫正肩胛骨的姿势,注意良肢体的摆放。

2、纠正肩胛骨的位置,抵抗肩胛骨后缩。采用Bobath式握手,双上肢伸展充分上举,可多次反复训练,卧位和坐位均可进行。

3、活动肩胛带,使肩胛骨向上、外、前活动。

4、刺激肩关节周围起稳定作用的肌群张力和活动。

5、进行肩关节无痛范围被动运动,以保持肩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肩痛是脑卒中后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在脑卒中发病后很长时间,甚至数月后发生,发病率高达84%。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上的痛苦,也使患者的进一步康复受到极大影响。肩痛发病原因很多,一般认为主要是肌痉挛破坏肩关节运动的正常机制和患侧肩部处理不当,破坏了肩关节外展时所需的肩肱关节节律,使肱骨头、喙肩韧带以及软组织之间产生摩擦和压迫,刺激了软组织中的高度密集的神经感受器而致。

治疗应针对偏瘫后肩痛的发病机制,使用神经促通技术,纠正肩胛骨的下沉、后缩及肱骨的内旋、内收,以减轻肩带肌的痉挛,注意纠正患者的坐、卧体位和进行患肢被动、主动运动;同时还应由治疗师实施有效的抗痉挛运动,使肩周各组肌群间的张力逐步恢复平衡,促使肩胛骨与肱骨间的协调和同步运动,使肩关节的痉挛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对于脑卒中后导致的肩痛,还可以采用止痛药物控制疼痛,局部采用超声波、超短波等物理因子方法综合治疗。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常在脑卒中后1~3个月内发生。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有关,也有人认为与机械作用所致的静脉回流障碍有关。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常出现患者肩关节及手部肿痛,活动受限或伴有皮色改变。其早期常表现为,患手出现肿胀,产生明显的运动受限,手指变粗,皮纹消失,皮肤呈粉红色或紫红色,关节活动受限,表现为手被动旋后,腕背伸受限,手指间关节处于伸展位屈曲时受限,被动活动时可引起疼痛,如不对此干预,晚期则会患手变成典型的畸形,虽无水肿和疼痛,但关节的活动将永久丧失。腕关节、掌指间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前臂旋后受限,手掌变平,大小鱼际肌萎缩,因此,肩手综合征的预防相当重要,一旦发生,不但给患者带来疼痛,而且会严重影响上肢功能的恢复。

常用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患肢正确的放置:将患肢抬高,防止患手长时间处于下垂位;维持腕关节于背屈位,可采用上翘夹板固定腕关节。卧位时,将上肢平放,远端抬高与心脏平齐,手指放开,半握空拳,可置一圆形物体于手掌中。此姿势可促静脉血的回流。

2、向心性加压缠绕:即以一根1~2mm的长布带,对患肢手指、手掌、手背做向心性缠绕至腕关节以上,随后立即去除绕线。反复进行可减轻水肿,促进周围血管收缩舒张的自动调节功能。

3、冰疗:即将患手浸于冰水混合液中,连续3次,中间可有短暂的间歇。本法可消肿、止痛、解痉,但应注意避免冻伤和血压升高。

4、冷热水交替法:即先把患手浸泡在冷水中3~5分钟,然后再浸泡在温水中3~5分钟,每日三次,以促进末梢血管收缩舒张的调节能力。

5、主动运动:在可能的情况下练习主动活动,如可训练患者旋转患肩,屈伸肘腕关节,但要适量、适度,以患者自觉能承受的感觉为度,避免过度运动而人为损伤肌肉及肌腱。

6、被动运动:医护人员帮助活动患肢,顺应肩、肘、腕各关节的活动,活动应轻柔,以不产生疼痛为度。卒中后24~48小时即可开始训练,越早越好,可预防肩痛的发生,维持各个关节的活动度。

7、还可应用针刺、中药、推拿、物理因子治疗等综合手段治疗,肩手综合征。

偏瘫患者如何进行良肢位摆放?

1、 仰卧位

•头枕枕头,不要有过伸,过屈和侧屈

•患肩垫防止肩后缩,患侧上肢伸展稍外展,前臂旋后拇指指向外方

• 患髋垫起以防止肩后缩,患腿股外侧垫枕头以防止大腿外

2、健侧卧位

•头用枕头支撑,不让向后扭转

•躯干大致垂直,患侧肩胛带充分前伸,肩屈曲90~130度,肘和腕伸展,上肢置于前面的枕头上

•患侧髋、膝屈曲似踏出一步置于身体前面的枕头上,足不要悬空

 

3、患侧卧位

•头部用枕头舒适地支撑,躯干稍后仰,手自然地呈背屈位

•患髋伸展,膝轻度屈曲

•健肢上肢置于体上或稍后方,健腿屈曲置于体上或稍后方

•健腿屈曲置于前面的枕头上

•注意足底不放任何支撑物,手不握任何物品。

 

什么是失语症?如何与失语的患者进行交流?

失语症是由于脑部损伤使原来已经获得的语言能力受到损伤或丧失的一种语言障碍综合征,表现为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能力障碍,患者意识清楚,无精神障碍,能听见声音但不能辨别和理解。失语症患者不仅对口语的理解和表达困难,对文字的理解和表达以及阅读和书写也有障碍。常见失语症可大致分为三大类,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及混合性失语,运动性失语听理解相对正常,表达不流利、费力;感觉性词语听理解严重障碍,表达流利,但言语错乱;混合性失语表现为听理解及表达均严重障碍。

失语症的患者往往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及情绪障碍,经常因为无法和家人交流而表现出烦躁易怒或拒绝交流的状态,训练过程很难配合。对失语的患者,一定要耐心,要照顾患者的情绪和状态,选择难度适中的内容进行训练,目标是改善交流的能力,对于较严重的失语症患者,非言语交流方式更为重要,包括手势、画图、交流板或交流手册等替代方法。

什么是吞咽障碍?吞咽障碍如何评估和治疗?

吞咽障碍是脑血管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括约肌或食道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的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取得足够营养和水分,由此产生的进食困难。吞咽障碍会导致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及心理障碍等不良后果。吞咽过程分为认知期,口腔期,咽期,食管期。任何分歧的障碍都会影响食物运送至胃的过程产生,吞咽障碍应进行详细专业的评估来判断吞咽障碍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再根据评定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疗。

脑血管病早期有吞咽障碍的病人为了保证进食安全和营养摄入,往往留置胃管,进行鼻饲管注食,此时要注意保证营养成分的能量充足,并保证每日所需的饮水量。病情平稳后,就应该针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反复吞咽唾液试验,饮水试验及容积-粘度测定等。如需进一步检查,还要结合喉镜、吞咽造影及咽腔侧压等特殊检查。评估之后才能进行相应的治疗。吞咽障碍的基础训练包括口唇,舌体的肌肉训练,电刺激,咽部冰刺激、触觉及味觉刺激等。具备一定能力之后可进行直接摄食训练,根据吞咽障碍的程度及阶段,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来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是密度均一,有适当的粘性,不易松散且爽滑,容易变形,不易残留的性状。之后逐渐调整食物的粘度及一口量,直至正常饮食。在吞咽训练过程中,还要配合认知训练,呼吸训练,注意体位的配合。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怎么办?

痉挛是由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引起牵张反射兴奋性升高所致,表现为肌肉张力随牵张速度的增加而升高,也就是被动活动关节的速度越快,所感受到的阻力越大。脑卒中后3周内几乎90%的患者会发生痉挛,但痉挛的程度因人而异。适度的痉挛有助于患者的站立和转移,但较重的痉挛会妨碍运动功能的恢复,导致疼痛、挛缩、压疮等并发症,影响日常生活活动和康复训练。

痉挛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去除诱因和肢体摆放:压疮、便秘或感染等因素均可使痉挛加重,应去除这些诱因。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就要注意抗痉挛体位的良肢位摆放

2、物理治疗

•持续被动牵伸:每日进行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是处理痉挛的最基本因素。关节活动应缓慢、稳定而达全范围,每日持续数小时的静力牵伸可以减低痉挛。

•放松疗法

•抑制异常反射性模式

•其他疗法:温热疗法、温水浴冷疗、冷疗法、电刺激、冲击波等

3、药物治疗:

•口服药物:巴氯芬、替扎尼定、丹曲林、地西泮等

•局部注射药:肉毒毒素注射

•神经或运动点阻滞治疗:酒精或苯酚注射

•鞘内注射

偏瘫患者出现记忆力下降等认知功能障碍怎么办?

脑卒中后部分患者可能由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而出现记忆力障碍、计算能力下降、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情绪障碍、交流困难等,这些都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认知功能障碍评定,综合的认知功能障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经颅磁刺激、认知学习运动疗法、认知言语训练等。

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特殊技术

经颅磁刺激:经颅磁刺激是指通过磁脉冲作用到中枢神经,刺激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代偿坏死神经细胞,平衡患侧和健侧兴奋性,达到恢复某些如认知功能障碍、言语障碍等功能的一种安全无创技术。

 

脑卒中是否可防可治?

答案是肯定的。

大部分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我们要纠正错误的观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意识地避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另外,对体内已经形成的病理变化,如颈动脉斑块造成狭窄等,要引起重视,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及早发现疾病问题,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脑卒中发生后,在3~4.5小时内对患者进行包括溶栓治疗在内的有效的救治措施,能够挽救部分尚未坏死的脑组织,极大的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部分患者病情可以完全恢复到不留任何后遗症。但在我国,只有不到2%的患者能够及时到达医院并接受溶栓治疗。

预防脑卒中从什么时候开始?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预防脑卒中越早开始越好,因为动脉硬化的病理改变往往从儿童时期就已经开始,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

高脂血症和肥胖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从幼年开始,适当控制高胆固醇及高糖饮食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养成不偏食,不过量饮食的习惯。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人一生的健康极为有益。

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来预防脑卒中?

生活饮食习惯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如高盐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等都已证实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因此,脑卒中的预防要以“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疾病中应重点注意以下4点:

•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高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物

•高脂血症患者应注意控制血脂,坚持服用降血脂药物

•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

•心房颤动或有其他心脏疾病者应控制心脏病等危险因素。

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10点:

饮食要平衡;

适度增加体力活动;

克服不良嗜好,因戒烟限酒,避免久坐等;

保持情绪平衡,防止过度劳累,用力过猛;

老年人应防止过快改变体位、预防便秘;

注意气候变化,随之增减衣服;

每天饮水要充足;

看电视,上网等不要太久;

对于女性来说,避免使用口服避孕药;对于绝经期妇女来说,使用雌激素替代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总之,脑卒中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威胁是十分严重的,但如果大家都能清楚认识它的危险因素,并积极加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病率一定会下降。

关于脑卒中防治中有哪些认识上的误区?

每年春秋输两次液会预防卒中;

脑卒中发病突然无法预防;

青年人不必担心会得脑卒中;

血压正常或偏低者不会得卒中,血压越低越好;

血压高时服药血压正常时停药;

瘦人不会得脑卒中;

小剂量阿司匹林能预防脑卒中,吃吃停停;

血脂达标后即可停用他汀类药物;

脑卒中治愈后不会再发;

得了脑卒中选择在家输液。

以上的认知是错误的,应该纠正。

哪些人需要进行脑卒中高危筛查?

原则上年龄超过40岁的人都需要进行筛查,当合并有一个以上危险因素的人群更需要进行系统筛查,常见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吸烟、长期超量饮酒、运动过少、周围血管疾病,既往卒中病史等。

脑卒中高危人群需做哪些方面的筛查?

一般筛查包括询问是否具有某些脑卒中有严重影响的高危因素,以及实施与脑卒中相关的专业医疗检验检查,并记录结果,包括患者既往有心脑血管病史,血生化检查,神经系统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以及多普勒检查(TCD)等,通常对以下八项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高血压(血压大于等于140/90mmHg)病史或正在服用降压药;

房颤和心瓣膜病;

吸烟;

血脂异常或未知;

糖尿病;

很少进行体育活动(体育锻炼的标准是每周锻炼大于等于三次,每次大于等于30分,持续时间超过一年;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者视为经常体育锻炼);

肥胖(BMI大于等于28kg/m2);

有脑卒中家族史。

具有大于等于3项危险因素,或既往有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者,评定为脑卒中高危人群;具有小于3项危险因素,患有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之一者,评定为脑卒中中危人群;具有小于3项危险因素,且无慢性病者为脑卒中低危人群。

医院脑卒中筛查的流程是什么?

首先于脑卒中门诊就诊登记,进行一般情况的筛查,根据需要进行相关的专业医疗检验及检查,并记录初步筛查后有需要的可进一步门诊行专科系统检查或者定期门诊随诊。如果发现自己存在大于等于3项危险因素,就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应抓紧到医院进行专业的筛查(血常规、血生化、同型半胱氨酸、凝血五项、糖化血红蛋白、血沉、颈动脉超声、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查完后如有需要,再做脑血管CT,头磁共振,脑血管造影等)。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爆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脑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占脑卒中总数的百分分之60%~70%。

脑卒中都有哪些名称?

脑卒中的名称有很多,如“中风”,“脑血管意外”,脑血管病患者有时不明白究竟患的是什么病,其实都是一种病。“中风”为中医病名,多指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之特点的疾病。由于这类疾病的发生是脑血管病出了毛病,发病突然,难以预料,因此又叫“脑血管意外”,医学上也统称为“脑血管病”。

脑卒中分哪几类?

脑卒中通常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

缺血性脑卒中及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脑血栓形成,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血凝块堵塞脑血管而发病。

脑栓塞,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发病。临床上以心脏疾病为常见原因,其次是骨折以及外伤后脂肪入血,虫卵或细菌感染,气胸等空气入血,静脉炎形成的栓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组以反复发作的可逆性、短暂性失语、瘫痪或感觉障碍为特点的疾病,多数TIA发作持续时间小于一小时。传统的TIA定义为症状和体征在24小时内消失,不留后遗症。TIA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前兆,应引起高度重视。

出血性脑卒中主要包括: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多油高血压动脉硬化脑淀粉样血管病等引起,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病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等。

脑卒中的症状有哪些?

如果出现下面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症状要高度警惕,这有可能是脑卒中的预兆,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1、突然出现一只眼或双眼短暂发黑或视物模糊

2、突然看东西双影或伴有眩晕

3、突然出现一侧手足或者面部麻木,或伴有肢体无力

4、突然说话舌头发笨,说话不清楚

5、突然出现眩晕或伴有恶心吐,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走路不稳,甚至伴有心慌出汗等。

6、没有任何预感突然跌倒或伴有短时意识不清等。

上述症状,不一定每一个患者均有表现,但只要有症状出现,就是中老年脑卒中警报,要特别警惕,此时应让患者保持安静,及时卧床休息,避免精神紧张,尽量少搬动,及时就近送往医院诊治。

脑卒中发病突然,事前就有哪些征兆?

在脑卒中发病前往往有许多先兆。比如,脑卒中发病前大多会有一次到多次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单眼或双眼看不清东西,面部或者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说话不清楚等症状,一般发作持续几分钟便消失,极易被患者忽略,一旦出现上述先兆,常预示着脑卒中的来临,应及时到医院求治,不可延误。

如何判断脑卒中的早期危险信号?

首先需要重视的是对卒中相对特异性症状体征的识别。美国心脏病/卒中协会推荐的患者自我进行的脑卒中识别方法——FAST,可以作为我国非专业神经科社区医生快速辨别卒中的一种手段。有研究证实,FAST方法可以正确判断大部分的急性卒中。

FAST快速辨别卒中法检查项目

F(Face)面部

嘱患者微笑,看看一侧口角有无下垂

A(Arm)上肢

上抬双上肢至成90度,有一侧上肢下垂或一侧上肢下垂的快

S(Speech)语言

嘱其说一个简单的句子,有无形的语言障碍,是否结巴,言语含糊,找词困难或命名不能

T(Time)时间

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如果上述三项检查有任何一项不能完成,而且是在短时间内出现,需考虑卒中的可能;第二层,本应该尽早就诊,就跟刷墙一样,抓紧时间就诊,时间就是大脑。

脑卒中症状出现后,应该怎么办?

如果发生出现脑卒中症状,要保持安静,卧床休息,通知周围人或家人,并且最好让了解病情的家属陪同入院,以便给医生提供详细病史。

紧急拨打急救电话,尽快选择能治疗脑卒中的专业医院,脑卒中最佳治疗时机是发病三小时内,不能等待自我转好,以免失去最佳治疗时间,搬动最好用担架途中避免颠簸。

家庭紧急处理,如果家里有血压计的话,测量并记录血压,注意不要给患者使用一些不能确定的药物,以免加重病情或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果脑卒中患者已经出现吞咽困难的问题,那么喂药的过程还有可能出现呛咳、误吸、窒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家人突发脑卒中如何及时呼救?

单独出现或同时出现多个脑卒中症状时,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并把以下情况说清楚:

灵活其他现场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患者的大致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发病原因及主要症状。

要求急救车到达的具体地点和该地点附近的明显标志,如建筑物或公交站等

待急救电话的接听者告诉您可以挂电话时再挂断,然后马上派人去等候急救车,同时保持您或其他现场联系人的电话通畅,必要时不要放下电话,询问并听从医生指导进行处理。

家人突发脑卒中应采取哪些家庭急救措施?

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或糖尿病的患者,突然出现头晕、头痛或晕倒,恶心呕吐,流口水,说话含糊不清或呛咳,一侧肢体瘫痪等症状,就很有可能是脑卒中,要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拨打急救电话

应使患者仰卧,将头偏向一侧,以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引起呛咳,或会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如果患者口鼻中有呕吐物阻塞,应设法抠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患者未清醒,切忌盲目给患者喂水或饮料。

解该

解开患者领口纽扣、领带、裤带、胸罩,如有假牙应取出。

如果患者是清醒的,要注意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情绪,宜保持镇静,切勿慌乱,不要哭喊或呼唤患者,避免造成患者的心理压力。

不要舍近求远脑卒中患者,早期处理一刻千金,必须争分夺秒,不要只顾到有名气的医院,而延误抢救时间。

在没有医院明确诊断之前,切记给患者服用药物如止血剂等,也包括平时服用的降压药,防止病情加重。在整个运送过程中,家属最好尊重急救医生的意见。

如何正确搬运脑卒中患者?

搬运脑卒中患者时,要使用正确的方法,防止因不正确的手法而加重患者的病情。正确方法如下:2~3人同时用力,一人托住患者头部和肩部,使头部不要受震动或过分扭曲。另一人拖住患者的背部及臀部,如果还有一人,则要托起患者腰部及双腿,三人一起用力,平抬患者移至硬木板或担架上,放置到有足够空间的车上。不要在搬运时把患者扶直坐起,勿抱起患者或扛起患者。切忌直接放置患者到自驾车或出租车后座上,因为自驾车或出租车后座太柔软,可能会使患者在运送过程中受到进一步的伤害。

 

脑卒中病因   

脑卒中的病因较为复杂,包括动脉硬化、动脉炎、先天性血管疾病、血管外伤性损伤、血液异常导致血栓易形成、血压异常以及心脏病等。 此外,糖尿病、不良习惯(如吸烟和饮酒)、脑血管病家族史、年龄、遗传等因素也被认为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血栓和栓塞的风险。 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会提升脑卒中的危险性。 有脑血管病家族史的人群,其脑卒中发生的风险往往较高。

卒中发病症

脑卒中发病时常见的八大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意识丧失、视力模糊、语言障碍、行走困难、偏瘫麻木、恶心呕吐以及血压异常。

1、头晕头痛: 头晕头痛是脑卒中发病时的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可能感到头部不适,甚至出现剧烈头痛,这种头痛往往伴随着恶心、呕吐等症状。

2、意识丧失: 在脑卒中发生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短暂或持续的意识丧失。这可能是由于大脑供血不足,导致神经功能受损。

3、视力模糊: 视力模糊也是脑卒中发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可能感到视物不清,甚至出现双影或视野缺损。

4、语言障碍: 脑卒中患者常出现语言障碍,表现为说话不清、表达困难或理解能力下降。

5、行走困难: 脑卒中可能导致患者行走困难,表现为步态不稳、肢体无力或协调性下降。

6、偏瘫麻木: 偏瘫麻木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体征之一。患者可能感到一侧肢体无力、麻木或失去控制。

7、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也是脑卒中发病时的常见症状。

8、血压异常: 脑卒中发病时,患者可能出现血压异常的症状。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发病时可能出现血压突然升高或降低的情况。

脑卒中如何治疗

脑卒中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应症和优势,因此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医生的建议进行综合考虑:

1.药物治疗: 降血压药物,有助于减少动脉硬化的形成,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2.手术治疗: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适用于出现明显的颈动脉狭窄的脑卒中患者。

3.康复治疗: 针对脑卒中后患者功能障碍进行康复,如运动疗法、语言疗法等。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情况等因素。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保持积极的心态,以期早日康复。

脑卒中的黄金治疗期

BE FAST口诀:

“B” ——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 ——Eyes是指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F” ——Face是指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 ——Arms是指手臂,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 ——Speech是指语言,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T” ——Time是指时间。

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立即拨打120获得医疗救助。

 

一、早期识别与急救

脑卒中的早期识别是启动治疗的关键。一旦出现疑似脑卒中的症状,如突发的头痛、眩晕、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前往医院就诊。

二、溶栓与手术治疗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溶栓药物能够溶解堵塞脑血管的血栓,恢复脑部血流。

三、神经保护与循环改善

在治疗过程中,神经保护和循环改善也是非常重要的。神经保护药物能够减轻脑组织的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改善循环有助于增加脑部血流,减轻缺血缺氧状态。

四、病情稳定与康复治疗

在脑卒中病情稳定后,康复治疗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五、康复期与后遗症管理

早期康复与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在病情稳定后,患者应尽早开始康复训练,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减少后遗症。康复训练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包括运动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言语康复等多个方面。

 

预防脑卒中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控制血压、血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脏疾病等潜在病因,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对于已经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更应该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再次发作。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情绪: 长期性情绪不佳是脑卒中等脑血管病的一大诱因。

2. 调整饮食习惯: 饮食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环节。建议坚持低脂、低糖、低盐的饮食,合理控制食盐摄入量,避免暴饮暴食和过量饮酒。

3. 避免过度劳累: 身体过度劳累会增加脑卒中发病几率。

4.控制自身病理因素: 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是脑卒中最为多见的原发性疾病。

5.定期锻炼: 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每周应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体育锻炼。

6. 避免滥用药物: 某些药物如可卡因、甲基苯丙胺等已被确定为诱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此外,对于有脑卒中家族史的人群,更应该重视预防工作,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控制潜在的风险因素。

发生卒中怎么办

首先,如果脑卒中患者意识清醒,病情相对稳定,且家人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和能力,可以考虑进行自救并尽快送患者去医院。在自救过程中,应确保患者保持安静,避免过度活动和情绪激动。 对于病情严重、意识不清或伴有呕吐等症状的脑卒中患者,等待120救援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在等待救援或送医过程中,家人可以采取以下急救方法:

1. 保持患者安静,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和刺激。

2.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3. 如患者意识不清,应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

4. 如有条件,可以给予患者吸氧,以改善脑部缺氧状况。

请注意,脑卒中的急救方法并非仅限于上述几种,具体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

脑卒中理解的误区

1、中青年不必担心脑卒中 ?

No。 虽然中青年人群相对于老年人群来说,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中青年可以完全忽视脑卒中的风险。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中青年人面临着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2、脑卒中发病急没有征兆?

No。脑卒中发病确实比较急,但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会有一些先兆表现。这些先兆可能包括短暂性肢体发麻、无力、语言不利索、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等。此外,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剧烈头疼、呕吐以及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异常的症状。然而,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并没有明显的先兆。

3、定期输液可以预防脑卒中?

No。 定期输液不能预防脑卒中。脑卒中的发病与肥胖、血脂过高、抽烟、嗜酒、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

4、降压药头晕头痛才吃,平时可以不吃?

No。 降压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控制血压,防止高血压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包括脑卒中、心脏病、肾脏病等。

5、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各种问题脑卒中?

No。 阿司匹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脑卒中,但并非对所有类型的脑卒中都有预防作用,且其使用需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权衡。

6、脑卒中的康复要靠静养?

No。脑卒中的康复并非仅仅依靠静养。虽然适当的休息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恢复是必要的,但长期的静养可能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实际上,脑卒中的康复需要综合性的治疗和管理,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多个方面。

远离脑卒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合理饮食: 保持饮食均衡,减少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和富含健康脂肪(如橄榄油、鱼油)的食物。

2.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脑卒中风险。

3.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因此,应坚决戒烟,并限制酒精的摄入量。

4.控制血压和血糖: 高血压和高血糖是脑卒中的两大主要风险因素。因此,应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水平,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保持心理健康: 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或抑郁状态,这些负面情绪都可能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6.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项目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此外,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排便、避免用力过猛等;以及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或过热等也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总之,远离脑卒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饮食、运动、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只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脑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中致残与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脑梗死与脑出血。脑梗死通常是由于血管阻塞导致脑部缺血,而脑出血则是因为血管破裂造成血液渗透至脑组织中。这两种疾病都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因此采取预防措施尤为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有效预防脑梗死和脑出血,以助您及家人远离这些恶疾的侵害。
 
一、认识风险因素
 
1. 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脑梗死和脑出血的最重要的单一风险因素。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是预防这两种疾病的第一步。
2.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易损害血管壁,增加了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3. 高血脂:高胆固醇和高三酰甘油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直接原因之一。
4. 吸烟和饮酒: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并加速动脉硬化,而过量饮酒则可能引起血压升高。
5. 肥胖和缺乏锻炼:肥胖者血液粘稠度高,缺乏锻炼则会导致血管弹性降低。
6. 心脏疾病:如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会增加血栓形成的机会,血栓脱落后可能会导致脑梗死。
7. 家族史和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脑血管疾病史的人群风险更高。
 
二、采取健康生活方式
 
1. 规律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习惯,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新鲜蔬菜和水果,限制高脂肪、高盐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降低血压,并改善整体血液循环。
3. 维持健康体重:过重或肥胖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通过健康饮食和定期锻炼来维持适宜的体重。
4.戒烟限酒:戒烟对预防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同时应限制酒精摄入,男性不超过两杯/天,女性不超过一杯/天。
 
三、医学监测与治疗
 
1. 定期体检:定期检查血压、血糖、血脂和体重,对于有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更为详细的检查。
2. 合理用药:对于已经诊断出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的患者,应遵医嘱坚持用药,不可自行减药或停药。
3. 血压管理: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是预防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关键,建议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
4. 抗凝治疗:对于有心房颤动等心脏病史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凝药物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四、应对压力与情绪管理
 
1. 心理调适: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会导致血压升高,影响心血管健康。学会放松,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2. 健康社交: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互动,可以减轻压力,增加幸福感。
 
五、教育与宣传
 
1. 健康知识普及:了解脑梗死和脑出血的症状,如突然的言语不清、一侧肢体无力、面部歪斜等,一旦发现应立即就医。
2. 公共卫生宣传:政府和社会组织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于脑血管疾病预防的意识。
 
结语
 
预防脑梗死和脑出血需要一个综合性的管理策略,涵盖生活方式的调整、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心理压力的管理以及健康教育的普及。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療,可以显著降低患这些疾病的风险。预防总是比治疗来得更为重要,希望每个人都能够重视起这些预防措施,让我们远离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危害。
北方人比南方人更容易患中风,原因出在这里
三个简单步骤判断是不是脑中风了
借助AI技术帮助中风患者通过数字分身“说话”,由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神经外科主任EdwardChang领导的团队,开发一项新的脑机接口(BCI)技术,能够解码Ann的大脑信号,首次将其转化为文本语音和面部表情,并通过AI数字人讲这些表现出来,让Ann实现更自然地更高效地与人交流。
肩胛骨周围肌肉的松解,肩胛骨相关的活动训练!
中风之后还能活多久?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