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永靖县人民医院消化道恶性肿瘤专家

简介:

永靖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7年,位于黄河明珠之称的刘家峡水电站下游,是集医疗卫生、教学科研、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健康教育宣传为一体的“二级甲医院”。医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医疗团队,其中副高级职称人员5人,中级职称28人,初级职称104人,卫生技术人员142人,占总人数的92%。医院开设了18个临床及辅助科室,包括外科、内科、儿科、妇产科等,配备有500Ma电视X光机、日本进口B超等先进医疗设备。医院年门诊量4万人次,年住院病人2300多人次,手术680多台。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专业医院,永靖县人民医院在食道癌根治术、肝、脾破裂后分叶或全切术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助力患者战胜疾病,重拾健康。恶性肿瘤是以细胞分化异常、增殖异常、生长失去控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癌细胞直接侵袭周围组织或经过淋巴血循环形成远处转移,累及正常器官影响其功能,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引起空腔脏器、肠道、泌尿生殖道梗阻或因恶病质而导致集体死亡。,大肠癌的具体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大肠癌是环境、饮食习惯、遗传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胃肠道,大肠癌侵犯范围不同,治疗原则也相应不同: 原位癌可在内镜下治疗,效果较好,可达到根治的效果。 早期大肠癌,外科手术治疗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部分也可采用内镜治疗达到根治。 中晚期大肠癌,多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即术后辅助应用化疗及靶向治疗、放疗等方法。 对于不能做手术的中晚期大肠癌患者,可采用根据病情选用放疗、化疗或靶向治疗,以改善患者生存。 复发或者伴远处转移性大肠癌的患者,可以采取化疗或者靶向治疗,部分患者也可采用手术来延长患者的生存,尤其是结肠癌患者。 复发或者转移的直肠癌,则以放化疗或靶向治疗为主,一般不做手术,右侧结肠癌需要注意和肠阿米巴病、肠结核、血吸虫病、阑尾病变、克罗恩病相鉴别;左侧结肠癌及直肠癌需要与直肠结肠息肉、痔疮等鉴别,避免高脂肪饮食,直肠指检、内镜检查、大便隐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查、免疫组化及基因监测、气钡双重对比造影(钡餐X线)、CT、MRI、PET-CT,。

孔德珽 主治医师

擅长内科常见病,消化,呼吸,心血管,传染科会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感冒,学胸片,心电图,超声,核磁,CT的读片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内科常见病,消化,呼吸,心血管,传染科会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感冒,学胸片,心电图,超声,核磁,CT的读片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体检发现CA7-24指标轻度异常,幽门螺杆菌检测正常,想了解可能的原因和下一步检查。患者女性32岁
25
2024-11-24 06:10:31
我之前切除了胃息肉,最近又开始胃疼,想知道是否需要再次复查?患者女性29岁
63
2024-11-24 06:10:31
食管癌中晚期手术后,如何用药?
64
2024-11-24 06:10:31
患者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胆红素高,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酶也升高了,同时癌胚抗原略微高于正常值,担心是否有肝脏疾病或消化道肿瘤风险。患者男性54岁
7
2024-11-24 06:10:31
家人有两三个月的胃疼和肚子疼,CA724指标偏高,主要是肚子疼,偶尔胃疼,肚脐眼附近隐隐作痛,吃了肠炎宁后有所缓解。想知道这可能是什么原因?患者女性56岁
25
2024-11-24 06:10:31
体检发现CA724指标偏高,容易拉肚子,想了解可能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患者男性28岁
24
2024-11-24 06:10:31
我想了解鸦胆子油口服乳液是否适合我母亲的消化道肿瘤病情,并需要知道具体的用法和注意事项。
18
2024-11-24 06:10:31
72岁患者想了解恶性葡萄胎和消化道肿瘤的化疗药物,是否可以缓解直肠癌的症状?
45
2024-11-24 06:10:31
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异常,需要做什么检查?患者女性25岁
45
2024-11-24 06:10:31
我想了解中医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乳腺恶性肿瘤、肺恶性肿瘤的方法,并询问康力欣胶囊的使用情况。同时,我也想知道不同商家的价格差异原因。
36
2024-11-24 06:10:31

科普文章

#消化道恶性肿瘤
109

消化道肿瘤是指食管、胃和结直肠等部位的肿瘤总称。根据 GLOBOCAN2020 估计,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中结直肠癌、胃癌和食管癌分别为第 3 位、第 5 位和第 7 位,它们是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由于消化道肿瘤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所以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基本都是中晚期肿瘤,临床治疗效果较差,预后不佳。而大部分消化道肿瘤是可以通过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治愈的,因此,对于开展消化道早癌的防治是非常必要的。

1.早期食管癌

早期食管癌表现并不明显,多为进食时的不适感,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肿瘤侵及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根据浸润深度的不同,可分为原位癌、固有层癌、黏膜内癌(MM),侵袭黏膜下层上 1/3(SM1),侵袭黏膜下层中 1/3 ( SM2 ),侵袭黏膜下层 1/3(SM3)[2]。许多研究现已证明对于早期食管癌进行内镜下微创治疗,其临床疗效与手术疗效基本一致,并且内镜下诊疗具有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减少肺部并发症的优势。目前,内镜和病理活检仍然是食管癌早期发现的重要筛查方法。《中国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专家共识意见(2019 年,新乡)》推荐食管癌筛查起始年龄为 40 岁,至 75 岁或预期寿命小于 5 年时终止筛查,同时加入了新的高危因素:热汤饮食、进食过快、空气污染、牙齿缺失。推荐将早期食管癌及上皮内瘤变(或异型增生)作为主要筛查目标。

2.早期胃癌

早期胃癌指癌浸润仅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根据胃黏膜表面组织的凹凸分为隆起型、浅表型和凹陷型,其中浅表型又细分为浅表隆起型、浅表平坦型及浅表凹陷型3个亚型。 绝大多数早期胃癌无明显症状,或仅仅出现上腹不适、反酸、嗳气、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严重者也有可能出现腹痛、呕血,黑便等。内镜下治疗早期胃癌预后良好,五年生存率可达 90%以上。 因而内镜检查对发现早期胃癌具有重要意义。除了胃镜作为常规筛查手段外,《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7,上海)》提出了胃癌发生风险“精准分层”的概念,并总结出了相关风险量表评估法。该量表主要由性别、年龄、PG、G-17 和 Hp 抗体五个变量组成,并赋予相应分值。据统计该量表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 70.8%,阴性预测值为 98.8%,准确率可达 75.7%。

3.早期结直肠癌

早期结直肠癌是指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任意大小的结直肠上皮性肿瘤,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其中局限于黏膜层的为黏膜内癌,浸润至黏膜下层但未侵犯固有肌层者为黏膜下癌。病理上,主要有两种类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也称作轻、中度异型增生,属于良性病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也称作重度异性增生、原位癌、原位癌可疑浸润以及黏膜内癌,属于恶性病变。结直肠癌早期在临床上常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的进展可有排便习惯及性质的改变,如便血、腹泻、局部腹痛、便频、排便不尽感等。结肠镜检查是结肠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措施,根据《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7,上海)》,建议人群筛查和伺机筛查有机结合,推荐筛查对象为 50-75 岁人群,无论是否存在报警症状。推荐选用结直肠癌筛查评分/问卷进行结直肠癌风险评估,提高筛查参与率和检出率。

4.消化道早癌的预防

长期烟酒摄入、高脂饮食、饮食不规律、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导致消化道肿瘤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因此,对这些危险因素应进行重点关注和及时调整,如戒烟限酒、规律饮食、保持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以及减少红肉摄入等。另外 H.pylori 感染也是消化道早癌的主要致癌因素之一,因此一旦有 H.pylori 感染应及时予以根除治疗。同时对于年龄大于 40 岁、消化道肿瘤高发地区人群、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及消化道息肉史等的高危人群,应每隔 1-2 年予以胃肠镜等检查。消化道早癌的治疗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一般认为正常上皮-单纯增生-异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被认为是肿瘤生长的经典过程,平均需要 3-4 年完成,有的需要 10-15 年甚至更长时间。癌前病变则是从正常组织到发生癌变的中间阶段,消化道肿瘤癌前病变一般有慢性炎症、恶性溃疡、息肉、腺瘤、腺瘤病及异性增生等。目前对于癌前病变及原位癌的处理主要通过内镜或者手术来完成。

5.内镜下切除:

内镜下病变组织切除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势现已成为常规疗法,除少数直径过大、镜下形态恶变及数目较多者外,大部分可通过内镜进行切除治疗。针对消化道息肉常用的内镜切除术包括常规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 ) 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 )等。

6.其他内镜下治疗技术:

包括氩离子凝固术(argonplasmacoagulation,APC )、热电极治疗法以及微波凝除法等,这些方法技术仅能去除较小的息肉等微小病变组织,无法明确病理诊断及是否根治,故处理微小病变前应对倾向癌变的组织类型予以病理活检。

7.手术治疗:

原位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一般采用 ESD、EMR 治疗。但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追加外科手术:⑴切除标本侧切缘和基底切缘阳性;⑵黏膜下层高度浸润;⑶脉管侵袭阳性;⑷低分化腺癌、未分化癌;⑸癌瘤出芽分级 G2 以上。

7.小结

在《“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及《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 年)》等国家癌症防控的纲领性文件的指导下,通过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消化道早癌的防治工作已初显成效。这得益于诸多检测手段在临床上的普及,如电子胃肠镜、碳 13/碳 14 呼气试验、胶囊内镜及粪便隐血试验等。以及一些新方法、新技术的出现及应用,如粪便 DNA 甲基化检测、磁控胶囊内镜、高清胃肠镜及多维组学研究技术及基于生物计算的智能医学风险模型的使用,这些都可以较好的提高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从而做到“早防早治”。虽然早癌的防治前景乐观,但仍然存在许多困难,例如某些筛查方法较复杂、检测费用偏高、民众的健康意识不足、医疗资源的投入不够、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较大等。为此我们还需要在早癌防治这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努力提高民众健康意识,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进一步提高检测方法和技术。相信随着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我国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会逐年降低,民众的生命健康将更加得到保障。

“医生,听说经常吃剩饭剩菜也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这是真的吗?”


昨天在查房的时候,病房里一位因胃病前来就诊的中年患者向我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说自己浏览网页的时候,看到有报道称“某某夫妇因常年吃剩饭剩菜辣鱼腊肉双双患胃癌”,想到自己平日的习惯也差不多,他十分担心自己要是继续这种饮食习惯,是不是迟早胃病要变胃癌了?


其实,包括胃癌、食管癌、胰腺癌、肝癌、胆道肿瘤等癌症都属于消化道癌症。


为了解答这位大叔的疑惑,同时也向朋友们解释清楚胃癌等消化道癌症与不良饮食习惯的关系,今天就来跟大家详细说说。

 


一、消化道癌症,多半是“作”出来的


在我国,目前消化道癌症的患病人数与患病率都是居于世界前列的,形式非常不容乐观。根据IARC的数据显示,2020年在我国的新发和死亡癌症病例前十的癌症中,都有消化道癌症。


而在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针对3万中国人的关于生活方式及中国胃肠道癌症发病率的关联研究当中,发现我国结直肠癌、食道癌、胃癌等癌症高发与红肉摄入量高、吸烟、钠摄入量高等因素有强关联。


而其实相比起基因、环境等不可改变的因素,以上这些饮食因素都是人为可控的,所以我国消化道癌症的高发,与“管不住嘴”有极大关系,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很大一部分消化道癌症其实是咱们自己“作”出来的。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如果我们了解了常见的消化道癌症的发展历程,想必就能理解了。


其实,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可以说是非常漫长复杂的一个过程,并不是说你今天吃了剩饭剩菜,明天吃了火锅麻辣烫,后天就出现癌变了。癌症一般包括正常上皮-单纯增生-异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是癌前病变到早期癌症的过程中,只要注意了其中的某一个环节,也许就能够干预癌症的发展,获得早期的治疗或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健康科普大赛#


下面简单举例说说几种常见消化道肿瘤的癌前病变与饮食关系:

 


1)食管癌


食管癌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年人。常见的食管癌癌前病变主要包括食道慢性炎症、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食管溃疡。而这几种疾病其实与不良饮食是有很大关系的,比如食管溃疡,多数与刺激性食物的摄入、胃酸反流等因素有关。


如果患者在发生食管溃疡、食道炎症以后,不进行积极进行治疗,而且饮食上继续“我行我素”,常吃刺激的食物以及重口味的食物,就极有可能会诱发癌变。


2)胃癌


与食管癌一样,胃癌的好发年龄也在50岁以上,胃癌的高发因素主要包括长期食用熏烤盐腌食品、幽门螺杆菌感染,另外就是癌前病变,主要包括胃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上皮内瘤变,属病理性变化。


不论是胃的癌前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亦或是癌前病变,都与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有极大关系。


一开始时,或许只是胃炎、糜烂性胃炎,如果饮食上不注意,又不积极治疗,可能进一步发展至萎缩性胃炎,若是伴肠上皮化生,基本为癌前病变,再继续发展,就可能转变为胃癌了。


二、国人的3个饮食坏习惯,是患癌的“引火线”


1)红肉摄入过多


包括猪牛羊等红肉是国人餐桌上的常见肉类,适量食用红肉,有助于补充蛋白质、铁元素等物质,对健康有益。但长期大量摄入红肉,尤其是加工过的红肉,就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


2016年《国际医学杂志》指出,每天食用100克以上红肉,中风和乳腺癌风险各增加11%;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增加15%;肠癌风险增加17%;晚期前列腺癌风险增加19%。


2)蔬菜水果摄入量不足


与红肉摄入过多相对的,是我国蔬菜水果摄入量不足的现状,研究显示,每日吃1斤2两的水果蔬菜,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另外,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不足与4.5%、2.9%的新发消化道癌症病例相关。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国人每天蔬菜摄入量应为300~500克,水果摄入量为每天200~350克,这是比较健康的标准,但根据调查,我国居民人均蔬菜摄入量约为270克, 深色蔬菜只占总蔬菜量的30%,并未达到推荐的50%。而水果摄入量则严重不足,城市居民每天摄入的水果都只有55.7克。


3)酒精摄入量增加


关于酒的争议不断,少量喝酒对于身体的影响很难评断,但长期大量饮酒的“坏处”肯定是远远多过“好处”的,多年来也有无数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根据韩国一项涉及1173万人的研究,发现除了饮酒量,饮酒频率也与消化道癌症风险显著增加有关,每日饮酒的参与者风险增加39%,且频繁饮酒相比低频大量的饮酒模式与消化道癌症风险的关联可能更大。


根据数据,目前全球范围内,饮酒呈下降趋势,而中国人均饮酒量却在一路上涨,特别是反映在农村居民的酒精摄入量上,20年间上涨了1/3,与其相关的新发消化道癌症病例达8万多例,占总数的6.4%。


总的来说,我国消化道癌症高发,与多种因素是有关的,但其中饮食方面的原因却是最不容忽视的,想要降低患癌风险,就得从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开始,尽量少吃腌制酸菜、腊肉、咸鱼、熏肠、火腿等加工食品,少吃红肉,拒绝霉变和变质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等等,这样都可以帮助降低因为饮食因素带来的患癌风险。

#消化道病变#原发性胰腺癌#消化道继发恶性肿瘤
75

消化道疾病是人体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现在也逐渐趋于年轻化。

此次至英消化有幸采访到城山隆季医生,一方面想请城山医生跟大家分享一下日本医学消化科的情况,另一方面也请城山医生分享经鼻内镜在学术交流、技术支持等领域的经验和心得。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图片

Q:城山医生您好,首先请您能不能介绍一下日本的消化诊所和内镜中心?

A:日本医疗体系的分诊制度和转诊制度很完善。

20 年前也和国内一样,患者都集中到大医院。现在各级医院的连携很紧密。日本基层的医疗做的比较好,很多小病都在基层医院或者地区诊所就可以解决的。诊所的好坏,取决于诊所里面的医生有没有病人,而有病人的前提是技术过不过关。

在日本大部分诊所的医生都是在大医院积累了很多年的经验,才自己开诊所,所以他们从技术来说是优秀的,甚至比大学水平还高,有自己的技术和名气才能有患者,才能生存。

消化科诊所也是这样,一般的内视镜检查都可以放心地选择一般诊所。医生也会按预约的去做细致地观察。漏诊率很低。

日本一般没有独立内视镜中心,内视镜大多都是在大学医院或大医院里。日本看病流程是:

先在诊所里面做筛查,例如一些有症状病人,大部分都是去诊所就诊,发现有问题诊所或者小的医院无法解决的再介绍到大学医院或大的医疗中心。

Q2:消化病诊所和大学医院的特点是什么?

A:有个日剧叫《白色巨塔》,白塔其实就是形容日本的医局制度,比如九州大学的消化内科,只有一个教授,他是竞争上岗的,而且他是任期制的,五年一换,教授退下去以后就不是教授了,是前任教授。

所以在日本预约教授看病的话是很难,每个科室的副教授也只有一到两个。教授和医局秘书有很大的权力包括人事调配等。每个医局里的医生都会在大学和大学的相关综合医院之间轮换工作的。职深的医生才会有固定的医院比如部长级的。所以日本的医疗地区差别很小,大学和综合医院水平相差不太大。

日本大学医院的分科较细,消化科有肝脏专业,胆胰专业,也有按照病名比如慢性肠炎专业。以前内视镜中心归为消化科里的。目前为了更加独立,大学基本都有光学诊疗科,就是我们说的内视镜中心。其实医生都是归属于消化科。

大学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的特点在于处理较难的手术或处置,例如诊所发现患者需要 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以下称 ESD),一般诊所会转到大学医院或者是综合医院的内镜中心去做,治疗后的患者会再转回来跟踪,所以他们的连携很紧密。

消化科诊所的医生基本是大学医局所属,诊所担负着一般的内视镜检查筛选功能,除了如出血,胆管炎等急诊患者,一般都在诊所得到解决。大学医院或综合医院基本是接受诊所介绍的患者,对应比较复杂的手术或治疗。

当然日本也有公立医疗机构统筹和派遣,例如一些人口稀的地方,为了平衡这地方的医疗资源,大学或综合医院也会派很好医生到那边去的诊所或者相关联的医院。只要条件具备,医生也可以在这些诊所或小医院里开展 ESD 等复杂手术。

Q3:您觉得日本的消化病诊所的模式对中国有什么借鉴的价值吗?

A:

1、做胃肠镜检查要以发现早癌为目的去观察

日本早癌发现率达到 70%,但中国早癌发现率只有 15%。

内镜检查的目的要以发现早癌而不是癌症为主。因为早癌才能治愈。

日本胃镜的培训很严格。在做胃镜检查时要求严格按照顺序拍摄照片,有 40 张标准的,有 45 张标准的等等,而且照片一定要拍的清楚。

对于充气量和粘液处理等都很严格。必要时也要求追加染色放大等。

我观摩过很多国内医院的操作,觉得我们的照片留的太少。一旦以后有问题很难对比当时的位置是否有问题。当然我们的患者太多也是很难做到细致,我认为我们医生集团可以做到一样做到这种细致的诊疗。

再一个就是对萎缩性胃炎的判别。

在日本不会根据病理活检去判断萎缩性胃炎,活检就是为了判断良恶性为目的。胃炎基本是通过胃镜观察区分,假如萎缩性胃炎特别严重或伴有肠化生,萎缩范围超过贲门以上的胃癌的发生率可能比非萎缩性的会高很多,这种情况的就要提示我们更加仔细地观察是否有可疑病变,胃镜复查的间隔也要缩短。

一个是要唤起一般人群对胃肠镜检查的意识。只有早癌还才能治愈,一般早期癌症是没有症状的。有症状时才去做检查是个误区。无症状时体检胃镜对我们才是机会。

发现晚期癌症,一是谁都能发现,二是发现了也无法根治。一定要把这个意识唤醒,定期的体检跟踪才有发现早期癌症机会。

尤其对于高端客户,国内大部分医院如果只是走流程,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详细观察就会漏诊。

2、中日病理程度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另一区别在于病理诊断,日本和中国的病理程度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日本对癌的界定相对宽松,但是大家为什么还是比较推崇日本呢?因为一些东西病变确实是有问题的,在日本认定为早癌,切掉以后就没问题了,因为这些病变经过观察,过个五年十年,它确实变成一个癌。

日本病理科会把细胞诊断分成五级,胃部活检细胞的病理是二级和三级的话,就得注意了。三级是介于癌症和正常之间,四级以上肯定是癌症。但是在我们国内好像并没有这种评估。

对于胃部病变,特别是胃息肉,大家发现了都去切,我觉得这是过度治疗。日本对胃部息肉有一定怀疑的做活检,但是细胞分级基本都是一级的,一级是良性息肉。当然肠道息肉,按日本的标准,基本都是三级,所以肠道息肉,我们尽量都切除。

3、完善内镜医生和病理医生的培训体系

日本医生的培训非常严格,如果发现内镜下照片不清晰的或模糊的,都要被严厉批评的。日本医生在做放大内视镜时,相比中国医生,对焦特别快,这就是培训的结果。其实对于日本医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留下有质量的照片,只有留下依据,才能准确地跟踪管理客户。

李兆申院士说,“发现一例早癌,救人一命,可以挽救一个家庭,幸福一家人”这是很有道理的。

例如:发现一例晚期癌症,不论花多少钱,都很难根治的。但如果你早期做了胃肠镜检查发现了早期的肿瘤,花了不到 1 万元,但可以省 100 万元甚至更多。

4、内镜检查的人性化设计

日本内镜检查非常考虑患者的感受及人性化设计。胃镜一般安排在早上,肠镜安排在下午,主要是因为肠镜需要一个胃肠道准备。

我们国内的话,一般会让患者半夜 2 点就开始起来,喝泻药,患者这一天就休息不好了,虽说是无痛胃肠镜或者清醒胃肠镜,做完就可以去上班,但一晚上没休息的话,也根本没法去上班。

在日本呢,肠道准备一般在医院进行,患者来医院以后,在护士的指导下做肠道准备,当排便程度差不多时,护士会去亲自确认排便形状,达到评估标准再进行胃肠镜检查。这样就会防止因为肠道准备失败导致检查质量降低。

Q4:日本的胃肠镜对于早期肿瘤的筛查十分关注,而且开创了内镜下的治疗手术,日本在做内镜下治疗的内镜中心,主要在大型的医院,还是在诊所?

A:之前已经讲过了,我再补充一点,主要是一个团队去操作,因为可能存在一些风险,包括麻醉科的配合,病理医生的配合等,需要一个团队去做并且在大医院或大型内镜中心去开展手术和治疗。

Q5:日本的消化病诊所中是不是主要采用经鼻胃镜?

A:六七年前经鼻胃镜不是特别普及,因为一是操作起来时间比较长,二是清晰度问题,对于早期癌症的筛查还是有些局限性。但是现在设备和机器都改善了,包括一些光染色这些技术的搭载,目前诊所导入经鼻胃镜的很多。

Q6:经鼻胃镜与普通的经口胃镜相比有哪些优势?

A:一般的内镜是经过食道,经食道的管子相对经鼻胃镜会更大更粗,对喉咙有很大刺激,会有些呕吐反射,食道痉挛蠕动等会加快,即使镇静麻醉后也会有这些反射。食道是一个是空腔脏器,所以平时在收缩时会影响食管的观察。

但是经鼻内镜的刺激小反应也少,特别是在检查退镜的时候就会扩张的特别好,对黏膜病变观察的很清楚,另外是变换光染色或试剂染色或使用放大功能,就可以清楚地发现黏膜和血管的异常,减少早癌漏诊。

经鼻内视镜对食道的发现我们是主推的,还有一点是胃部常规内视镜很难观察到死角也有优势,镜子一般都是在弯曲角度看的话,如果是细的镜子,基本就可以看到各个角度,死角比较少,检出率还是比较高的,这一点在日本医生中的认可度还是很高,在中国我们认为是可以推广的。

本文转载自至英消化医生

#原发性胰腺癌#圣托里尼管癌#胰腺癌
5

胰腺癌号称“癌中之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居全球和我国恶性肿瘤的前十位。

胰腺癌起病隐匿,症状很不典型,恶性程度极高,进展很快,早期诊断困难,一旦诊断都是晚期,生存时间极短,因此,对胰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相当重要!

胰腺癌高危对象

  • 40 岁以上,特别是 50 岁以上,出现下述任意 1 项者为胰腺癌高危人群。
  • 有胰腺癌家族史。
  • 有糖尿病史,尤其无家族遗传史的近 3 年内新发糖尿病患者。
  • 长期吸烟、饮酒、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史。
  • 无明显诱因出现上中腹部饱胀不适、腹痛、胃口差、乏力、腹泻、消瘦或腰背部酸痛等症状。
  • 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尤其合并胰管结石的慢性胰腺炎。
  • 主胰管型黏液乳头状瘤、黏液性囊性腺瘤、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血 CA19-9 升高时。

胰腺癌筛查建议

对胰腺癌高危人群,做血肿瘤标志物 CA19-9、CA125、CEA,以及上腹部 CT 或 MRI 检查,尤其有胰腺癌家族史或已有胰腺病变者应每年做 1 次检查。

由于胰腺在腹腔中的位置较深,又因肠内气体干扰,B 超检查对胰腺不是很敏感,意义不大,只能仅作参考。

预防胰腺癌建议

  • 控制饮酒量,尽量少喝,最好不喝。
  • 戒烟。
  • 饮食清淡,吃低脂肪、易消化食物。
  • 适当多食禽类、鱼虾类食物,多吃青菜、白菜、萝卜、西兰花等“十”字花科蔬菜。
  • 积极进行户外有氧运动。
  • 对胰腺囊性腺瘤、胰管结石、胰腺导管内黏液乳头状瘤、其他胰腺良性病变患者应及时就医。
#原发性胰腺癌
35

视频简介:发现早癌治愈率是多少?

 

作者:友谊医院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刘揆亮

 

内容:消化道早癌的治愈率基本上都可以达到90%以上,这种早期的病变绝大多数在内镜下是能够得到根治的,即使有一些内镜下可能至于不了了,也可以在外科手术下得到根治,往往这种早期的癌症如果没有合并这种淋巴结的转移,也不需要再术后进行一些化疗、放疗这些辅助性的治疗手段,那只有这种早期病变在内镜下切除之后,能够达到一个95%以上的治愈率。

#直肠恶性肿瘤#原发性胰腺癌#直结肠癌
21

阿司匹林是人类医药史上的一个伟大发明,众多指南均表示,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然而,除了预防血栓,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之外,阿司匹林的预防癌症的研究,一直从未停止。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科学界就发现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癌症。在这之后,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超过100项观察性研究证实了阿司匹林的癌症预防效用。

有关阿司匹林预防癌症机制,主流的观点认为它通过抑制环氧合酶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类促炎物质的产生有关。另一方面,癌症患者常伴有血小板聚集能力增强,这会帮助癌细胞躲避免疫细胞的‘追捕’,而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能使癌细胞失去这层‘屏障’。”

阿司匹林对结直肠癌预防方面的研究最多。1988 年,首次报道阿司匹林的使用与结直肠癌风险降低有关。其后,美国Brigham和妇女医院的Nancy Cook等报告的研究显示,长期隔日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可降低妇女罹患结肠癌的风险。目前,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建议55-70岁的妇女如果考虑潜在获益大于风险时可口服阿司匹林。

2015年,英国牛津约翰·拉德克利夫医院的研究团队在《柳叶刀》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在过去20年间对1.4万名英国人展开临床试验,在所有研究对象中,一半人长期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在18年后,研究者发现,长期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使患结肠癌概率降低24%,使结肠癌的死亡概率降低35%。并表明,持续数年应用阿司匹林不低于75mg/d即可降低结直肠癌长期发生率和死亡率,其对近端结肠癌益处最大。

2020年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研究团队在《 柳叶刀》发表了另一项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超过两年,能将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降低一半,并且根据该研究的随访时间,这种预防保护作用可以持续20年之久,甚至可能会更长。

除了结直肠癌,阿司匹林对其他肿瘤的预防同样有很多的研究。

一项迄今为止113项观察研究中最大的荟萃(Meta)分析,在线发表于2020年4月16日《肿瘤学年鉴》(Ann Oncol)上。结果显示,与不使用阿司匹林相比,经常使用阿司匹林可降低22%~38%的消化道肿瘤风险。

定期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以下风险:45项研究中结直肠癌风险降低27%;13项研究中食管癌风险降低33%;14项研究中胃癌风险降低36%; 5项研究中胆肿瘤风险降低38%;15项研究中胰腺癌风险降低22%;经常服用阿司匹林对头颈癌没有保护作用。

2020年瑞典的一项研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结果显示,与不使用阿司匹林相比,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肝细胞癌的风险,降低肝癌相关死亡率,而不会显著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

从上面多项研究可以看出,阿司匹林被称为“神药”当之无愧。然而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往往限制了其使用剂量,最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出血。所以,对于健康人群,不能随意使用阿司匹林预防癌症。即便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服用阿司匹林也具有严格指征。

2016年4月,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对阿司匹林的心血管疾病及结肠癌预防指南进行的调整。认为只有在未来十年内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大于10%者才需考虑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在低年龄层(小于50岁)及高年龄层(大于70岁)中,服用阿司匹林的获益也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原发性胰腺癌#胰管梗阻#圣托里尼管癌
9

亲爱的患者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胰腺恶性肿瘤在临床上非常常见,而且恶性程度高,预后往往较差。之前的话题中我们一起讨论过,胰腺恶性肿瘤的常见原因,临床分类,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等。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胰腺癌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哪些。

胰腺癌在临床上主要包括胰头癌和胰体尾部癌,其中胰头癌占到了胰腺癌发病率的 80%左右。

胰腺癌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主要由以下几种:

  • 腹痛不适,表现为上腹部及腰背部的疼痛不适,早期主要是因为胰管梗阻,胰液排泄不畅,造成胰管压力升高造成的腹部胀痛。晚期疼痛主要是因为肿瘤侵犯到了神经而引起持续性剧痛。
  • 进行性升高的黄疸,胰头癌患者由于肿瘤侵犯到了胆总管,造成胆汁排泄不畅,胆道梗阻时间越早,引起的黄疸病程越长,预后往往越差。患者可表现为小便颜色深黄,大便呈白色改变。很多患者可在右上腹触及到肿大的胆囊。
  • 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部分患者主要表现为食欲差,伴有腹泻或便秘,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为就诊的主要原因。
  • 消瘦,由于患者长期能量摄入不足,以及肿瘤细胞的对机体造成的消耗,可其出机体极度消瘦、营养不良等表现。

亲爱的患者朋友们以上就是关于胰腺癌临床症状的相关内容,您都明白了吗?如果您还有疑问,欢迎关注我,可以给我留言,方便您随时咨询。

胰腺癌恶性程度较高,整体 5 年生存率不足 1%,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胰腺癌发病较为隐匿,早期症状容易被忽视,而且由于症状相似,不少患者一开始会误以为是胃部疾病,导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因此,当身体出现以下 4 个症状时,要警惕是胰腺癌的信号,及时就医检查,查明原因。

  • 眼睛和皮肤发黄:胰腺癌始于胰腺头部,会阻断胆管,导致胆汁无法到达肠道,以致于脂肪无法分解。随着胆汁的积聚,就会造成黄疸,具体表现为眼睛发黄、皮肤发黄或瘙痒。
  • 腹痛和背痛:具体表现为钝痛或放射性疼痛,原因是胰腺尾部的癌细胞不断生长和繁殖,对周围的器官造成挤压,引起疼痛。当癌细胞扩散到胰腺周围的神经时,还会牵扯到背部,导致背痛。
  • 尿液发黑或大便发黑、发亮:尿液发黑是肝脏生成的胆红素无法分解,堆积在血液里造成的。大便发黑、发亮,是由于不断生长的癌细胞阻塞胆管造成的。
  • 胃肠道不适:具体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尤其是进食后,腹痛感加剧,这是由于胃部远端被胰腺癌细胞压迫,胆管被部分堵塞造成的。

目前,胰腺癌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超声、CT、磁共振、血管造影、腹腔镜、肿瘤标志物等。

#原发性胰腺癌#圣托里尼管癌
26

患者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科普一下胰腺癌治疗效果的相关知识。胰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但是由于胰腺属于腹膜后器官,早期胰腺癌多无明显临床症状,等患者病情出现黄疸,腹痛症状多提示病情进展到中晚期,手术切除率明显下降,预后欠佳。另外由于我们国家普通老百姓定期查体的意识并不是很强烈,即使有了身体不舒服,也往往采取拖一拖,看一看,观察一下的措施,这往往会导致错过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我们发现了身体不舒服,需要尽早的到医院明确诊断才能够,取得相对较好的治疗效果。

胰头部恶性肿瘤

胰腺癌的预后往往依据肿瘤部位的不同,治疗效果也不一样。一般来说,中晚期胰头部恶性肿瘤往往会有门静脉,腹主动脉等大血管的侵犯,手术无法切除。行化疗和放疗治疗患者往往仍无法耐受,而不能检查用药。这导致中晚期胰头恶性肿瘤肿瘤血管欠佳。

胰头部早期的恶性肿瘤

对于胰头部早期的恶性肿瘤若没有临近脏器和血管侵犯可采取手术切除,手术多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空肠胆管,空肠胰管,空肠胃吻合的手术方法。手术切除和消化道重建过程复杂,手术后患者发生胰漏,胆漏,胃肠道漏的可能性较大。所以预后仍然欠佳。

胰体尾部恶性肿瘤

对于胰体尾部恶性肿瘤手术切除范围较胰头部明显较小。手术创伤较小,术后远期生存率较久。效果相对较好。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欢迎大家随时咨询,我竭诚为您服务。

#原发性胰腺癌#圣托里尼管癌
9

       胰腺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一般来说,胰腺癌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患者可像正常人一样饮食,休息,大小便正常。随着肿瘤性病变不断增大患者会有左上腹痛,腰背部腹胀,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等临床症状。这种情况下患者肿瘤往往是中晚期,失去了最好的手术时机。那么胰腺癌的常见病因有哪些呢,我们平时如何预防和检查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目前医学研究对于胰腺癌的具体发病原因仍然没有明确。但是临床研究发现胰腺癌患者发病往往和以下因素有密切关系:
 
      1.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会造成胰腺组织损伤,甚至伴有胰腺假性囊肿的形成。慢性胰腺炎病程较久,常常伴有纤维组织增生,胰腺质地变硬,胰腺实质萎缩等表现。这是损伤都会造成胰腺癌发病的基础。
 
       2.长期大量酗酒,酒精对于胰腺有直接的损伤,会造成胰腺腺泡脂肪化。同时乙醇会导致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痉挛,再次胰液排泄不畅,诱发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所以戒酒是减少胰腺癌发病率的有效办法。
 
       3.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摄入过多,胰腺分泌胰液主要帮助消化脂肪类食物,进食过多油腻,高蛋白食物会造成胰腺负担加重。引起胰腺实质的损伤。
 
      以上就是胰腺癌常见的发病因素,欢迎大家留言咨询,我竭诚为您解疑答惑。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