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蚕蚀性角膜溃疡[Mooren溃疡]专家

简介:

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是一所富有专科特色的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以老年医学、精神医学、康复医学为主,以神经科、呼吸科、消化科、心血管科、风湿免疫科、记忆中心、睡眠中心、学习障碍科和成瘾医学科等特色专科为辅的“脑科老年科为主,多科协调发展”医院。是丽水市老年病防治中心、丽水市精神卫生中心、丽水市记忆障碍诊治技术指导中心、丽水市睡眠医学技术指导中心、丽水市心身疾病防治中心、丽水市自愿戒毒中心、丽水市司法鉴定中心和丽水市心理咨询治疗中心,浙江省首家“全国老年友善医院”。医院坐落于市区北环路69号,用地面积90亩,开放床位1200张,开设36个临床专科,1个县级分院(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遂昌院区),一个城西院区,即将开设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庆元院区;在建工程老年康复大楼已竣工,预计2023年投入使用。医院现有在职职工853人,其中卫技人员693人,高级职称118人,中级职称221人,浙江省医坛新秀、浙江省优秀精神科医师、丽水市首席专家、138人才等60余人。近年来,医院在“立足精神科发展精神科,跳出精神科发展精神科”的办院理念指引下,综合实力逐年提升,各项工作得到跨越式发展。2020年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A级,全国排名第15名,2021年再获A级,全国排名第10名。2022年9月荣获浙江省“院科两优德医双强”公立医院称号。2022年11月初,医院高质量通过浙江省第四轮等级医院复评。持续推进学科建设,医院老年医学、康复医学、精神医学三大特色学科迅猛发展,记忆医学、睡眠医学、心身医学等亚学科实现了差异化跨越式发展。老年医学、精神医学为丽水市首席专家岗。老年医学、精神医学、康复医学、心身医学、专科护理学为市级重点(扶持)学科,临床营养学为市医学创新学科。医院还是丽水市心理卫生协会、市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市医学会物理治疗与康复学专委会、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市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市护理学会精神护理分会等学术组织的挂靠单位。高度重视招才引智工作,积极做好人才引进与人才培育,现有博士4名,硕士64名,研究生导师8人。坚持科教协同发展,作为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附属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丽水二院、丽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山东济宁医学院教学医院,承担康复医学、精神医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临床教学工作,教学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丽水市脑健康与脑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上海交大贺林院士工作站、宋伟宏院士工作室、赵靖平名医工作室、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消化病专家委员会丽水工作站。近3年获得丽水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承担各类课题79项,其中省部级课题7项,发表学术论文303篇,其中SCI收录33篇;授权各类专利49项,计算机软著作6项。医院拥有德国西门子1.5T科研型磁共振MagnetomAeraXJ、美国GE螺旋CT和西门子螺旋CT各1台、日本东芝DR机、美国GEX线骨密度仪,西门子移动DR机,高清电子胃肠镜(日本奥林巴斯CV-290、日本富士VP-7000)4台、飞利浦EPIQ5彩超、GELOGIQE9彩超、智能下肢机器人、上肢机器人、虚拟现实心理健康训练系统(VR),近红外脑功能定量成像装置、电痉挛治疗仪(MECT)、超低频经颅磁刺激仪,脑涨落仪、经颅磁刺激仪、多导睡眠仪、日立大型生化仪、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呼吸机、麻醉机、心电监护仪、动态血压仪、动态心电图仪等高精尖先进诊疗设备。医疗服务覆盖丽水九县(市、区),辐射金华、衢州、温州、福建等地区,历年均有大批海内外华侨慕名前来就诊。2022年门诊就诊人数22.49万人次,住院人次14892人次。医院充分发挥临床、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带动、引领和辐射作用,牵头成立丽水市老年医学专科联盟、精神医学专科联盟,助力基层医疗机构同质化管理,为区域内老年医学和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援非、援藏、援疆、援川、疫情防控和心理危机干预等各项任务中,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获得社会的广泛赞誉。医院“益心”志愿服务团队荣获“浙江省卫生计生系统首届最美志愿者团队”“浙江省卫生计生系统第四届最美天使提名奖”“浙江省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等荣誉称号;荣获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一等功2人次、二等功3人次、三等功8人次。医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以促进市民的身心健康为根本任务,秉承“仁爱精诚卓越”的医院精神,为“全面建成国内一流的富有专科特色的三甲医院,全面打造全国地市级三甲专科医院的标杆”而努力奋斗。各种因素导致的角膜炎症反应统称为角膜炎(keratitis)。是眼科常见疾病之一,也是我国主要致盲眼病之一,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棘阿米巴感染,自身免疫因素,外伤,以及全身性疾病引起,角膜,除去致病外因,消灭致病微生物,对症治疗,无,避免吃辛辣刺激和生冷的食物,裂隙灯检查,角膜病灶刮片检查,。

周小云 副主任医师

内科相关疾病

好评 100%
接诊量 37
平均等待 -
擅长:内科相关疾病
更多服务
夏花 副主任医师

待完善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待完善
更多服务
曹江 副主任医师

与情绪不稳定(如易发脾气、抑郁、焦虑等)相关的精神障碍筛查、诊断与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5
平均等待 -
擅长:与情绪不稳定(如易发脾气、抑郁、焦虑等)相关的精神障碍筛查、诊断与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等)。
更多服务
蔡进伟 副主任医师

擅长精神心理病病的诊治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精神心理病病的诊治
更多服务
朱军军 主治医师

擅长老年痴呆,认知障碍等老年相关疾病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老年痴呆,认知障碍等老年相关疾病
更多服务
蔡光永 住院医师

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脊柱侧弯等损伤退变性脊柱相关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好评
接诊量
平均等待
擅长: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脊柱侧弯等损伤退变性脊柱相关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更多服务
朱慧梅 主治医师

劲椎病康复、失眠康复、亚健康康复

好评
接诊量
平均等待
擅长:劲椎病康复、失眠康复、亚健康康复
更多服务
吴丹 主任医师

偏瘫的康复治疗,痴呆、脑出血、脑梗的诊治及康复

好评
接诊量
平均等待
擅长:偏瘫的康复治疗,痴呆、脑出血、脑梗的诊治及康复
更多服务
吴李秀 主治医师

暂无

好评
接诊量
平均等待
擅长:暂无
更多服务
林丽红 副主任医师

1、中风病即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塞等)、脑外伤、帕金森病、运动神经元病、小儿脑瘫、各类骨关节疾病等中西医结合临床康复评定及治疗。2、失眠、焦虑、抑郁等心身疾病的中医辅助治疗。

好评
接诊量
平均等待
擅长:1、中风病即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塞等)、脑外伤、帕金森病、运动神经元病、小儿脑瘫、各类骨关节疾病等中西医结合临床康复评定及治疗。2、失眠、焦虑、抑郁等心身疾病的中医辅助治疗。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蚕蚀性角膜溃疡是一种严重的眼部疾病,可能导致视力丧失。角膜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替换受损的角膜来恢复视力。
65
2024-11-03 04:10:58
4岁2个月的蚕豆病儿童,家中有多种中药,想知道哪些可以使用,如何正确用药?
51
2024-11-03 04:10:58
眼睛发红流泪,疑为蚕食性角膜炎。患者女性69岁
13
2024-11-03 04:10:58
患者向医生咨询并请求开具蚕蛾公补片的处方,医生在确认患者没有药物过敏史及肝肾功能问题后,为其开具了两盒的处方。
12
2024-11-03 04:10:58
2020年7月14日进行眼角膜手术,羊膜覆盖手术的患者,现有葡萄膜炎、角膜炎、眼角膜蚕食性溃烂和边缘性溃烂,想知道是否可以接种新冠疫苗?患者男性40岁
56
2024-11-03 04:10:58
父亲患有蚕食性角膜溃疡,使用眼药水效果不佳,医生建议使用他克莫司治疗。患者男性68岁
15
2024-11-03 04:10:58
患者有蚕食性角膜溃疡,想知道是否必须手术,已经用了他克莫司一个礼拜,缺口小了,担心手术,想先用药观察一段时间。
20
2024-11-03 04:10:58
蚕食性角膜炎患者咨询用药与生活建议。表现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咨询药物治疗与生活建议。
64
2024-11-03 04:10:58
老妈患有蚕食性角膜炎,之前使用枸橼酸钠维生素C眼药水,担心无法继续使用,想知道是否有替代药物和后续治疗建议。患者女性68岁
63
2024-11-03 04:10:58
父亲眼睛痛,诊断为蚕食性角膜溃疡,视力模糊,用药后症状缓解,担心病情恶化。患者男性50岁
67
2024-11-03 04:10:58

科普文章

蚕食性角膜溃疡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时还需考虑手术治疗。

蚕食性角膜溃疡属于少见疾病,发病率较低,可引起眼睛异物感、畏光、流泪等症状。确定后可应用糖皮质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可抑制炎症和异常的免疫反应。

为了预防感染,可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降低感染风险。蚕食性角膜溃疡持续加重,还需考虑手术治疗,如结膜切除术、板层角膜移植术等,具体手术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治疗过程当中要遵医嘱用药,注意眼部卫生,避免强光刺激眼睛,定期就医复查。

年轻男士亟待身心减压 破除“障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男科发现,性功能障碍合并有精神心理问题的男性约占60%。医生指出,对于男性而言,性功能障碍也是全身健康的“晴雨表”,需要做慢病管理。例如,患者王先生因生活压力大导致性功能障碍,经情绪、心理治疗后才得改善。同时,研究还表明性功能障碍与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等息息相关。年轻、轻症男性可通过及时治疗、改变生活方式等好转。

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医师何池忠表示,很多人以为卒中(中风)是“老年病”,其实青年人患卒中并不少见。何池忠援引世界流行病学数据指出:全世界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一生当中会患卒中;在中国,每5个人中就有2个人一生当中会患上卒中,比例达4成。世界上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因卒中而致残。卒中的可怕之处在于发病急,进展迅速,直击脑循环,患者会出现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严重者导致死亡。因此卒中被称为威胁健康生活的“头号杀手”。世界卒中组织最新指出,90%的卒中是可以避免发生的。医生建议,可通过体育运动的力量来预防和战胜卒中。很多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本身就可以有效降低卒中风险,还能帮助控制体重、血压、血糖等卒中重要危险因素;另一方面,发生卒中后,体育运动、康复训练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还可以改善他们的情绪、睡眠和社交能力。

缺觉带来困倦是次要的,最主要的危害是会使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增加代谢性疾病、癌症、精神疾病等的发病风险。英国萨里大学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持续一周,人体就会有711种基因的功能发生改变,其中涉及到新陈代谢、炎症、免疫力和抗压等功能。

近日,气温明显下降,然而街头却出现了混乱穿搭的的景象。在街道上,一部分人早已裹上厚厚的羽绒服,将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以抵御寒冷的侵袭。他们行色匆匆,羽绒服的帽子也紧紧戴着。但与此同时,有一部分人出于对自己心仪穿搭风格的执着追求,即便气温已然下降,却依旧身着单薄的衣物,在凛冽的寒风中显得颇为格格不入。专家提醒:“虽然每个人对温度的感知和耐受程度不同,但在降温天气下,还是要注意适当增添衣物,以防受寒感冒。”网友:降温会惩罚每个不穿羽绒服的人

知名打拐志愿者上官正义发文称,一名刚生育完3个多月的28岁女子,经人介绍到成都做代孕,被安排去贵阳移植后,体检查出血值没翻倍,代孕机构便放弃并让其回家,但该女子回家后发现自己已怀孕。女子借钱买票来到成都与代孕机构沟通,却遭对方拉黑。目前该女子正寻求援助。此事引发网友热议。
卫健局回应网传哺乳期妈妈代孕:针对网络反映哺乳期妈妈代孕情况,该局高度重视,立即会同有关单位对相关医疗机构开展调查。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今天是京东健康心理×大儒心理《咨询师解惑》的第四期。留言来自一位苦恼的母亲,她的孩子目前正休学在家。

读者留言:
我家孩子今年13岁了,初一之前他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很乖很懂事。可从今年7月份开始,他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脾气变得暴躁、易怒,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情就发脾气,让我措手不及。虽然我承认自己之前对他的控制欲会比较强,什么事情都帮他安排好了,但仍旧没想到他会变成现在这样。

说说儿子的现在的状态吧:首先就是沉迷电脑。主要就是看B站视频和玩“我的世界”游戏。除此之外,他还不肯上学,厌学特别严重。从11月份开始,先是不写作业了,在家里也不学习,现在已经一个多月没去学校了。上周在家,我每天问他去不去上学,他都说去,到了早上又不肯去,本周更是直接就说不去了。他还变得很不讲卫生。经常不刷牙,也不洗澡(一二周洗一次),矫正牙齿的牙套也不肯戴了,角膜塑形镜也停了一个多月了。

咨询师解惑:@心理咨询师陈美
看完这位妈妈的留言,我捕捉到了很多关键信息,其中有一个很直观且重要的信息就是:“13岁”和“初一”。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时期刚好处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比较特殊的阶段:一是青春期,一是小升初的过渡期。

脾气突然暴躁,情绪化严重,沉迷网络、电子产品,厌学严重,不讲卫生、拖延邋遢,自我否定严重......这些问题在这一阶段的孩子中非常普遍,并且出现得越来越频繁。更严重的,有一些孩子会出现抑郁、“躺平摆烂”、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甚至产生一些极端的想法和行为。这些都是我们家长非常担忧的情况,我相信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这样。但很多家长对此却束手无策,即使付出了一些努力,往往也适得其反。

我真的很心疼各位家长朋友们,也很能理解大家的焦虑。作为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总是小心翼翼。管的多了,怕给孩子带来压力;管的少了,又怕耽误孩子;管的轻了,觉得不管用;管的重了,还怕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如何适度合理管教,这个“平衡”和“度”很难把握,为此我们常常会很着急。

我也明白,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摸着石头过河”,在努力尝试和不断探索着,这个过程中也投入了不少的心血和物力财力。况且我们本身还承受着很多其他压力,包括家庭、工作的压力,以及关系中的困扰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去面对和处理。所以,当结果不是我们所期待的或是问题层出不穷时,难免感觉心力交瘁、疲惫不堪。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究竟可以做点什么呢?
接下来,我将从心理咨询师的角度谈谈我的看法,希望不止为这位妈妈,也能给所有正在为此操心的父母提供一些帮助。

01|最爱不过我懂你: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和特点
青春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孩子和家长都备受煎熬:孩子觉得家长不理解他,家长则觉得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青春期阶段的孩子,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在发生着很多的变化。身高的增长、大脑的发育、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快速发展,都会让他觉得:“我是一个大人了,我已经有了与你对抗的力量和底气。”他想在决定上有更多话语权。家长如果不了解这些,就会认为孩子不懂事,便想通过控制、批评、指责等方式去管教,结果孩子可能会更加逆反,矛盾就激化了。再加上他们这个阶段激素水平的变化,使得他们无法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亲子关系就很容易产生破裂。

最爱不过我懂你。只有先了解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才更能深刻清楚孩子需要什么,把握孩子内心真实的需求,实现“精准投喂”;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与支持,从而收获真正的心理营养和内在力量。
所以面对孩子情绪化、网络成瘾、厌学等问题,家长最根本的处理方法是:要先认识了解、懂得理解,学会共情,与孩子建立情感链接,才能更好地激发他自己主动学习、主动投入的内在动力。

02|学会适应:正确把握过渡期
很多孩子在小升初的过渡期,都会表现出学业的不适应。因为学科一下增多,难度加大,与小学阶段的节奏和付出程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孩子一时无法适应就会“跟不上”,这样落下的学习内容会累积更多,他会越来越听不懂,越来越跟不上,最后就会出现烦躁、畏难的情绪,从而产生厌学的行为。而如果他在这个期间曾表现出一些努力和调整,但结果仍不尽如人意时,也可能会陷入习得性无助,开始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所以家长朋友们,在孩子小升初和初升高的过渡期,我们要首先了解孩子厌学的原因,找到突破口,打破因为适应问题导致孩子厌学的恶性循环,激发他们的学习成就感,顺利度过过渡期。
具体来讲,可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可以引导孩子学会利用教师和优秀伙伴的资源或寻找替代榜样等;还可以通过言语激励,分解困难的目标、孩子有进步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尝试的策略。

03|给孩子自主权:放下控制,抓大放小
我在与青少年的咨询过程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回答:“我真的很讨厌我的家长什么都管我,每天死盯着我,干点什么都管,烦死了。”
我曾经接待过一名来访者,是高中生,因抑郁休学在家,可父母在家还是会极度地控制;一遇到诸如早上起来没有及时拉开窗帘、屋子垃圾没有及时倒、书包放在床上没有放在椅子上这样的小错误,就一直向孩子说教,搞得孩子很崩溃。

还有一位来访者,是一名住校生,周五回到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想躺在自己床上休息会儿,妈妈就会不停地唠叨,觉得孩子应该与她汇报下这一周的情况。这让孩子觉得非常压抑,感觉一点自己的空间都没有,想给自己一点喘息的时间都不行,逼得孩子想要自己出去租房。

管得太多,就是在逼着他叛逆。

大的事儿我们要管,比如原则性的、触碰法律的、涉及安全的这些大事我们都要管;但是生活上的那些小事,我们能不管就不管。
在电视剧《小欢喜》中,陶虹扮演的宋倩就是一个极度控制的妈妈,最后孩子抑郁到想要跳河,妈妈才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所以,我希望家长朋友们可以从现在就开始觉察并思考,给到孩子一些自主权和空间,尊重孩子,认可孩子。

04|善用资源:寻找专业支持、科学评估
当然,如果你已经做了很多的尝试和努力,而孩子的问题没有好转,甚至更为严重了,请一定要学会积极利用一切可以帮助的资源,寻找专业的支持和帮助,尽早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后,一定是越早解决越好。

您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给孩子做一个全面的评估,以排除心理疾病的可能。比如,有些抑郁症患者就会表现出不讲卫生、不肯上学、不愿意行动等情况,而青春期的抑郁表现往往更为情绪化,这些都是传达给我们的、需要进一步关注和及时干预的信号。

写在最后
如果你家孩子也突然“性格大变”,这让你手足无措,可以寻求咨询师的帮助,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可以备注“不要精选”)。
我们会定期选取一些留言,邀请大儒心理的入驻咨询师来解答。同时,我们一定会保护你的隐私,隐藏你的个人信息,请放心。希望你在感到迷茫和无措时,能在这里被拥抱和支持。

今天是京东健康心理×大儒心理《咨询师解惑》的第五期。留言来自一位单亲家庭长大的女孩,她对于亲密关系有着自己的困惑。

读者留言:
我在网络上看到亲密关系主题的讲座。
其中提到,在谈恋爱时,一定要和对方一起回忆童年,通过回忆童年来确定伴侣的家庭情况。如果对方来自单亲家庭或曾受过创伤,那理应慎重考虑。这让我感到很沮丧,难道说我来自单亲家庭,就一定不健康吗?

咨询师解惑:
@心理咨询师杨利霞:在看完这位女生的留言后,我决定先直接回答她的问题,也想为所有被区别对待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们发声:家庭结构只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一个因素,而非决定因素。许多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关爱、支持和正确引导下,也能够发展出健康、积极的性格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的确,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会面临一系列挑战。比如,可能会亲眼目睹父母感情从亲密到疏离,甚至反复经历父母之间剧烈的争吵,直至最终分开;可能会与双亲某一方的相处时间不可避免地减少;也可能不得不去面对经济压力大、家庭支持系统相对薄弱的情况。
但同时我们也要明白,在很多家庭中:即便父母已经分开了,但是他们依然可以各自承担为人父母的的责任和功能。
你可能会感到疑惑,网络上常说的那些“妈宝男”,不就是因为单亲家庭中,男孩子与母亲联结太过紧密导致的吗?为什么说单亲家庭也能抚养出健康的孩子呢?

今天,我就从心理咨询师的角度,与你详细聊聊:单亲家庭到底是如何影响孩子的?以及为什么我认为家庭结构不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01|
“妈宝”的真正原因
我们还是拿“妈宝男”举例,他们的形成一般需要以下两个条件:一,生命早期,孩子没有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二、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边界意识薄弱,经常强行突破孩子的边界。

依恋理论创始人,心理学家鲍尔比认为:在生命早期,母亲能够给到孩子充足的、稳定的爱,能及时给予孩子情感的回应,孩子就会形成安全的依恋。这就意味着,孩子在探索外面的世界时就拥有了坚强的后盾。

如果孩子得到了足够的爱和及时的回应,孩子就会相信:
无论遭遇什么,他都可以回到母亲提供的安全的港湾,并获得支持和肯定孩子就有了离开父母探索环境的勇气,也有了拒绝父母的侵入、维护自己边界的底气。

如果把人的成长类比为树的成长的话,那生命早期的依恋关系的建立就相当于培育树的根,只有树根长好了,才能经得住风吹雨打,经得住生命中可能会遭遇的各种事件。

可如果孩子在生命早期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和回应,孩子就很难形成安全的依恋,他就会停滞于继续寻找爱,就会粘滞在和母亲的关系中。他不敢违背母亲的意愿,因为那可能意味着会被母亲抛弃,那样就再也得不到爱了。为此,他们需要对母亲言听计从,甚至被迫迎合母亲的需要,只有那样母亲才高兴,才有可能施舍一些爱给自己。

所以,虽然妈宝男们看上去和母亲关系紧密。实则在孩子的感受中,母亲是若即若离的,一不留神就有被母亲抛弃的危险,内心充满着恐惧和不安。

更可怕的是,这种安全依恋的“标准”并不会因为孩子的性别而有所改变。母女之间的安全依恋与母子之间的类似。没有建立安全的依恋,男孩子或许会成为“妈宝男”,女孩子则可能会成为“扶弟魔”。这两种类型的人都和家庭结构无关,只和生命早期是否形成安全依恋有关。当然,这种安全依恋的形成不一定非得是母亲,也可以是能够给与孩子充足而稳定的爱的其他人,比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是保姆。

除此之外,一个“妈宝男”的背后必然站着一对强势的父母或者其中一方。这样的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没有边界意识,对孩子处处“越界”,控制甚至干预孩子的一切。从一饮一食、穿衣打扮、兴趣培养、交友选择甚至人生发展,无不充斥着父母的直接安排或“善意提醒”。如果亲子之间出现相左意见,父母往往用“过来人”的经验进行规劝、限制甚至打击,或者采用爱的收回、冷漠等方式逼其就范,甚至采用道德绑架。而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此类父母就是盘旋在孩子头顶的直升机,随时俯冲下来帮助解决问题。

久而久之,纵使有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渴望独立的想法,孩子也会因为这种家庭既有模式和父母的态度而放弃“权利”,变得听之任之。在面对需要自己独立判断、选择和处理的问题时,显得毫无主见、唯唯诺诺。 对于女孩子来说同样如此,如果遇到同款父母,也会变成没有思想、没有主见的傀儡。

但值得强调的是,这样强势的父母并不是单亲家庭才有的。获第9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小金人”奖的动画短片《Bao》,描述了一位母亲意外收获了由一枚包子变成的小男孩,点燃了她做母亲的热情。

她每天把“新儿子”捧在手心里,给予他无微不至的照料,给他喂食,帮他洗澡、带他逛街。
随着儿子慢慢长大,儿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有了自己的爱好、朋友圈,可是母亲却对儿子进行了种种限制,在最后为了阻止儿子离家出走,在绝望中将儿子整个吞到了自己的肚子里。
影片中没有一句语言对白,却生动地表达了一位母亲对孩子的控制,最终在面临失控时将孩子“吞噬掉”的隐喻。
所以,一个人心理状态如何,与她是否来自一个单亲家庭没有绝对直接的关系。
更多的是她和原生家庭的相处模式决定的。

02|
单亲家庭的孩子还能完成认同吗?

可能有人会问,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是和双亲其中一方生活在一起的,那孩子会不会没有办法完成对父亲或者母亲的“认同”。
的确,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认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最理想的状态是,父母恰好可以成为孩子认同的对象。但现实是很多父母没办法陪伴孩子一起成长,亦或没办法和孩子建立情感联结,亦或起不到榜样的作用,因此孩子需要通过其他途径完成认同。比如,通过认同身边其他的人,认同舅舅、认同保姆、或者认同小说中的人物。

再比如,孩子父母中的一方对另外一方的描述也可以帮助孩子完成认同。

比如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虽然奥巴马他爸并不是个负责任的父亲,但奥巴马从母亲和外祖父母口中听到的都是关于父亲如何才华出众、魅力非凡、抱负远大的故事。老奥巴马曾在国际音乐节上演唱非洲歌曲,母亲会说“你老爸唱得非常好,每个人都被他迷住了”。所以,即使奥巴马的父母分开了,但他们之间依然彼此尊重,不攻击对方,不在孩子面前奚落对方。
反而经常告诉孩子,对方是如此地爱着孩子。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完成认同。

03|
离婚不是过错无爱的婚姻伤害更大
另外,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刻板印象,多少也能反映出人们对于离婚的一些态度。离婚,仿佛是一件什么不光彩的事情。“离婚的人大概率是存在一些人格缺陷的。”“离婚的两人之前一定经历了刀光剑影的冲突,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婚姻内部已然是一地鸡毛、一片狼藉,轻则同床异梦,严重的则是“硝烟弥漫”。出于对于离婚带来的社会舆论的恐惧,或是有着熟悉感、安全感的需要,很多家庭努力保持着婚姻表面上的完整状态。然而,当人们从伴侣身上得不到所需的情感时,就会慢慢开始向外抓取:要么从婚姻外寻找,要么就是从孩子身上找。所以,那些貌合神离的家庭氛围,反而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可见,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情况而言,家庭结构并非最为关键的要素。有没有形成安全的依恋、合适的认同以及和原生家庭保持合适的边界,才是我们和潜在伴侣回忆童年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写在最后
如果你有一些亲密关系方面的困惑,可以寻求咨询师的帮助,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可以备注“不要精选”)。我们会定期选取一些留言,邀请大儒心理的入驻咨询师来解答。同时,我们一定会保护你的隐私,隐藏你的个人信息,请放心。希望你在感到迷茫和无措时,能在这里被拥抱和支持。

在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暨2024年世界卒中日科普传播活动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中国卒中学会会长王拥军教授提示,有卒中风险的人平时多照镜子、多微笑,既能改善心情,还有可能发现卒中的早期迹象。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近1/3男性感染了至少一种HPV,约1/5感染了一种或多种高风险/致癌性HPV。总体来说,年轻男性HPV感染患病率高,25~29岁达到顶峰(35%),此后稳定或略有下降。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