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口腔医院始建于1947年,是集临床、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2008年经批准成为南开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医院坐落在美丽的天津母亲河——海河河畔(和平区大沽北路75号),与繁华商业街劝业场、滨江道、和平路相邻,交通十分便利。2010年成立第一门诊部(河西),位于河西区黑牛城道73号;2022年成立第二门诊部(南开),位于南开区南开三马路117号。医院总建筑面积26821.35平方米,设有22个临床科室,编制住院病床80张,口腔综合治疗台228台。引进根管治疗显微镜、数字化全景X光机、椅旁及技工CAD/CAM雕磨系统、牙周内窥镜、口内扫描仪、下颌轨迹分析系统、关节震颤分析仪、电子咬合力分析仪、口腔双波长激光治疗系统、激光牙科治疗机、口腔CBCT、立体照相和摄影分析系统、数字化口腔种植导航系统、数字化口腔实训系统、数字化虚拟仿真牙医培训系统、仿真机器人模拟教学系统等先进口腔设备。医院年门诊量约82万人次,年收治住院患者3170人。医院现有职工943人,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145名,医学博士80名、硕士280名,博士研究生导师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5名,有169人次专家分别在全国及本市91个专业学科或学组担任副主任委员、常务理事、常委或委员。医院的口腔正畸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口腔颌面外科”学科被评为天津市“十三五”临床重点学科、“口腔正畸”学科被评为天津市“十三五”临床重点培育学科。医院医疗技术经过七十余年的积累和发展,形成了以头颈肿瘤缺损的显微外科重建(血管化游离皮瓣、肌皮瓣、骨瓣)、唇腭裂序列治疗、结合多种骨增量手术的种植牙、无痛拔牙、心电监护拔牙、三叉神经痛血管瘤治疗、显微根管治疗、牙周病手术治疗、儿童咬合诱导、儿童全麻治疗、颞下颌关节疾病序列治疗等多项诊疗技术为基础的医疗服务。2009年成立南开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系,2012年建设投入使用教学实验中心楼。承担南开大学医学院五年制口腔医学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教育,南开大学口腔医学专业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社会实践类课程《口腔预防保健学》获批天津市一流本科课程。医院与天津医科大学联合培养博、硕士研究生,作为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学医院,承担其口腔医学专业和口腔护理专业的授课及实习任务。同时是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的实习单位。医院开展虚拟教学建设,研发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并顺利面向口腔医学本科生授课,形成口腔医学虚拟仿真教学体系。通过教师队伍规范化建设,多次在“全国口腔医学青年教师授课技能与操作技能比赛”等各项比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南开大学口腔医学生多次获得中国牙防基金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一、二、三等奖。科学研究工作,医院设有中心实验室,建立了组织工程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口腔生物医学工程、口腔细菌、免疫组织等多个研究室,2019年成功申报获批“天津市口腔功能重建重点实验室”,2020年获批“天津市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1年获批天津市医学重点学科3项(颌面外科学、口腔正畸学、牙体牙髓病学),2022年设立天津市口腔医院重点学科3项(口腔修复学、牙周病学、儿童口腔学)。多年来,医院共获得各项科技成果142项,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规划课题、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教委、天津市卫健委等各级科研课题415项,引进新技术填补天津市空白项目134项;在各级专业期刊发表了1760篇学术论文。2018年医院在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备案管理系统中完成备案,成为有资质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天津市口腔医学会、天津市口腔病防治办公室、天津市口腔质量控制中心、天津市口腔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天津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天津市医师协会医疗美容科分会挂靠本单位。医院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口腔专业基地”、“国家口腔颌面外科学专科基地”、“中华护理学会口腔专科护士京外临床教学建设基地”、“天津市卫生系统优质护理服务医院”、天津市“口腔专业护士临床实践培训基地”、天津市“无陪伴示范医院”、京津冀口腔卫生保健协作中心单位,2022年被认定为“天津市口腔医院口腔健康科普基地”,同时是“微笑列车”、“扶老镶牙”、“口腔健康直通车”、“天津市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重点人群口腔健康状况监测”等项目的承办单位,并承担了历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天津市儿童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曾先后七次获得“天津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并连续两届获得“人民满意的好医院”称号,获得“2019年度区域党建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医院还承担援甘、援藏、援疆及援非工作,充分履行社会责任,发挥公益属性。躁狂症(Mania)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作为心境(情感)障碍(Mooddisorders)中的一独立单元,与双相障碍并列。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相,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发作时间需持续一周以上,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生物学因素 ①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5-羟色胺(5-HT)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相障碍的基础,是易患双相障碍的素质标志;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多巴胺(DA)功能活动异常;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可能存在功能活动异常,因作用于此神经递质的抗癫痫药可以作为心境稳定剂,有效治疗躁狂症和双相障碍。②第二信使平衡失调,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物;③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 遗传学因素 家系调查发现,双相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遗传学方面,不少学者探讨了与双相障碍可能有关的标记基因,但尚无确切可重复验证的结果,双相障碍的易感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目前,有关双相障碍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 心理社会因素 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可以诱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失业、失恋、家庭关系不好、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发病中可能导致一种易感素质,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促发下发病。,脑,躁郁症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其药物治疗最典型的是锂盐、碳酸锂以及这种不典型的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利培酮等有这种抗躁作用,患躁郁症的患者,治愈后维持一段时间可以逐渐停药,无需抗复发治疗。但是发现复发的症状,如睡眠减少,说话多,活动多,必须立即重新开始治疗。对于反复发作的躁郁症患者,治愈后的抗复发治疗必须遵循复发的规律。,通常需要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人格障碍进行鉴别。,无,首先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头颅CT等检查,排除器质性可能。其次,确定患者为心理因素,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不同的心理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