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成立于1956年10月,前身为武汉市精神病医院,2008年正式更名为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同时增设武汉市心理医院为第二名称。2016年9月,挂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精神卫生中心/第九临床学院,2018年7月,挂牌中国地质大学附属武汉心理医院。目前中心形成“二七院区心理健康、六角亭院区精神卫生和东西湖院区康养结合”的“一院三区”发展格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康复于一体的现代化精神专科医院。中心总占地50余亩,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现有编制床位1100张,设置临床科室20个,医技科室7个,年门诊量近40万人次,出院患者1.5万人次。现有在职职工79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52人,高级职称87人,硕士148人,博士27人,有突出贡献专家、黄鹤英才和享受政府专项津贴等人员共计40余人。医院获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和市级公共卫生重点专科3个。亚专科设置齐全,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精神专科前列,系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常务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全国委员单位。连续多年专科声誉榜华中地区精神专科医院排名位居第4位,2020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精神病学排名全国第16位;2021年中国医院精神心理专科互联网影响力排名第7位。强迫症、抑郁障碍诊疗和心理危机干预等专科排名居全国前列。中心肩负全市精神医学质量控制、精神卫生防治和社会心理技术指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管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救援等工作。率先在湖北省中西部地区启动社区精神障碍防治项目,建立以“市精神卫生中心—各区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构架的精神障碍防控体系,全国首创提出长效针剂应用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管理模式,持续开展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承担全市社区康复机构建设指导工作。关注心理健康,开通高校心理卫生服务绿色通道,积极参与省内外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救援,牵头成立武汉市社会心理服务行业协会,打造“社会、家庭、学校、医疗机构”四方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牵头成立湖北省心理健康专科联盟和武汉地区精神科专科联盟,派驻优秀专家骨干挂职帮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省市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坚持“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的办院方针,系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生独立招生单位,同时是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江汉大学教学基地,联合培养研究生。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22名。近五年获批各类科研课题百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项目4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38篇,其中影响因子10分以上6篇。中心是全国精神专科医院首家精神科临床药学规范化培训基地。连续多年举办具有国际影响的国家级中美高级精神分析连续培训项目,为我国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年来,中心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司法鉴定先进单位、湖北省卫生先进单位、湖北省疾控文明单位、武汉市模范职工之家、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武汉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戊型肝炎传播途径是通过接触的粪便-口传染。改善卫生和煮沸食水能避免戊型肝炎传播,临床症状与甲型肝炎一样,但是比甲型肝炎严重,尤其对孕妇非常危险。戊型肝炎可通过戊肝疫苗进行预防。,戊型肝炎早期肝脏的炎症主要有HEV直接致细胞病变,而在病毒清除期肝细胞的病变主要由HEV诱导的免疫反应引起。,肝脏,不需抗病毒治疗,主要以支持治疗,辅以适当保肝药物如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等,避免饮酒、疲劳,避免使用损肝药物。强调早期卧床休息,至症状明显减退,可逐步增加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需住院隔离治疗至起病后3周、临床症状消失、血清总胆红素在17.1umol/L以下,ALT在正常值2倍以下时可以出院,但出院后仍应休息1-3月,恢复工作后应定期复查半年-1年。,溶血性黄疸、肝外梗阻性黄疸、非嗜肝病毒(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所致的肝炎、药物性肝损害、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等疾病,建议食用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的食物, 不建议饮酒和高脂肪饮食,以免引发脂肪肝。,肝功能检查,抗-HCV检测,HCVRNA检测,瞬时弹性成像(TE),腹部超声检查(US)、CT和磁共振(MRI或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