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浙江省中山医院、浙江省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医院创伤性精神病专家

简介: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又名浙江省中山医院、浙江省针灸推拿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为一体、西医基础扎实,中医优势明显,针灸推拿专科特色浓厚的省级综合性中医医院,是浙江省首批中医“名院”建设单位和省、市级医保定点单位,杭州市120急救网络医院。医院占地18亩,分莫干山路和庆春路两个院区,医疗用房3.1万㎡,核定床位460张。设有临床科室36个和1个重症监护室,开设专科专病门诊34个。年门急诊量40万人次,年出院3500人次,日均中药饮片1.5吨。医院拥有16排螺旋CT、计算机X线成像(CR)、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运动平板心电分析仪、肺功能分析仪、电子胃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经颅多普勒诊断仪等现代化医疗设备。医院现有职工616人,专业技术人员533人,高级职称87人,中医药人员比例79.75%。拥有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1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对象1人、第三层次5人,省级名中医3人,省中青年临床名中医5人,全国优秀院长1名。经浙江省卫生厅批准的省内唯一一家名中医馆——浙江名中医馆是医院的一块金字招牌,由国医大师何任教授任馆长,汇聚了省内20余位国家级、省级名中医和百余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职称中医专家,在肿瘤、免疫风湿病、肾病、心脑血管病、乳腺病、儿科病、妇科病及其他疑难杂症的中医药治疗上享有盛誉。慕名求诊的患者遍及全国和港澳台地区,为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提供了保障。医院现拥有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2个;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2个,浙江省中医药重点专科(专病)4个(中医脑病、眩晕病、颈肩腰腿痛、骨质疏松症)。设有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和浙江省重点实验室(针灸神经生物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临床实践基地、浙江省针灸推拿国际培训中心等医疗、教学、科研机构。拥有博士点3个(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骨伤科学),硕士点2个(针灸推拿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针灸推拿学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和浙江省重点专业。医院始终坚持中医中药为主的办院方向,重视科技创新。近5年来,科研工作成果丰硕。成功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1项,子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项;浙江省科技厅项目2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1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省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攻关计划项目1项等百余项课题。获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针灸镇痛与免疫相关、脑功能障碍性疾病、颈椎病及脊柱相关疾病的研究处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作为与医疗服务态度、医疗质量相关的“软环境”,医院文化建设是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求是、求本、诚信、创新”的院训精神激励下,医院着力打造“中山”特色文化体系。医院先后获得浙江省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医疗卫生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中医药科教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杭州市平安示范医院等荣誉。。

周访华 副主任医师

从事骨伤科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融骨伤、中医、康复专业一体,着重肌骨疼痛的防和治,擅长针刀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肩袖损伤关节僵硬、网球肘、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腱鞘炎、骨质增生症、颈肩背痛、腰腿痛、足跟痛症、风湿疼痛、股骨头坏死、神经卡压症及各种软组织损伤疼痛,以及中风偏瘫、脊柱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关节僵硬、肢体骨折、关节损伤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等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骨关节疾患等肢体残疾预防有独到之处,对小儿脑瘫肢体挛缩畸形的矫治较有经验。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从事骨伤科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融骨伤、中医、康复专业一体,着重肌骨疼痛的防和治,擅长针刀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肩袖损伤关节僵硬、网球肘、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腱鞘炎、骨质增生症、颈肩背痛、腰腿痛、足跟痛症、风湿疼痛、股骨头坏死、神经卡压症及各种软组织损伤疼痛,以及中风偏瘫、脊柱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关节僵硬、肢体骨折、关节损伤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等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骨关节疾患等肢体残疾预防有独到之处,对小儿脑瘫肢体挛缩畸形的矫治较有经验。
更多服务
陈智能 主任医师

脊柱疾病

好评 -
接诊量 6
平均等待 -
擅长:脊柱疾病
更多服务
程时杰 主任医师

擅长用中药治疗糖尿病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用中药治疗糖尿病
更多服务
陈静 主任医师

康复治疗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康复治疗
更多服务
裴双义 主任医师

难治抑郁,焦虑障碍,心身疾病,功能性失眠,进食障碍,厌学,网络成瘾,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心理危机干预

好评 100%
接诊量 4
平均等待 -
擅长:难治抑郁,焦虑障碍,心身疾病,功能性失眠,进食障碍,厌学,网络成瘾,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心理危机干预
更多服务
颜敏 副主任医师

擅长内科及老年医学,全科疾病。尤其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及并发症,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好评 99%
接诊量 3541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内科及老年医学,全科疾病。尤其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及并发症,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更多服务
石敏 主治医师

中西医结合诊治帕金森病、中风病、重症肌无力、头痛、痴呆、眩晕及各种睡眠障碍等疾病

好评 -
接诊量 12
平均等待 -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帕金森病、中风病、重症肌无力、头痛、痴呆、眩晕及各种睡眠障碍等疾病
更多服务
康俊玲 主治医师

神经内科疾病,各类痴呆和失语综合征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83
平均等待 -
擅长:神经内科疾病,各类痴呆和失语综合征等
更多服务
李帅林 主治医师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膝关节炎,脊柱侧弯,产后腰痛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膝关节炎,脊柱侧弯,产后腰痛
更多服务
黄培 主治医师

性功能障碍 阳痿 早泄 前列腺炎 精索静脉曲张 男性亚健康的调理

好评 100%
接诊量 127
平均等待 -
擅长:性功能障碍 阳痿 早泄 前列腺炎 精索静脉曲张 男性亚健康的调理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我因为压力和情绪问题割了手腕,担心自己是否有抑郁症,想知道如何处理和预防自伤行为?
19
2024-09-27 15:30:53
17岁的女孩多次自残,割手腕流不出血,家人只会骂她,喜欢的男孩子也没有安慰她,感到非常无助和绝望。
46
2024-09-27 15:30:53
我近期情绪波动大,高兴时很兴奋,难过时很低落,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之前在高一时曾经被诊断过双相障碍,但后来没有继续治疗。现在大四,面临工作和毕业压力,作息不规律,情绪波动更明显了,想知道是否需要吃药?患者女性25岁
65
2024-09-27 15:30:53
有精神创伤阴影,情绪低落,睡眠问题,对男生反感,心慌胸闷,胃肠道不适。患者女性16岁
17
2024-09-27 15:30:53
姐姐出现精神创伤症状,表现为重复说话或喊妈妈,且不愿意被捂住嘴,疑似与校园暴力和母亲去世有关。患者女性20岁
22
2024-09-27 15:30:53
患者想了解江安精神科的联系方式,寻求精神科的医疗咨询服务。
10
2024-09-27 15:30:53
我在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最近感到焦虑和抑郁,去医院就诊后被告知需要购买某种药物,但在多家医院都没有找到。
62
2024-09-27 15:30:53
我有早泄、尿不尽和精神创伤后遗症的症状,之前在中医院被诊断为湿热,想请医生诊断和治疗。患者男性32岁
57
2024-09-27 15:30:53
我心情不好,失眠,没兴趣,家庭变故对我影响很大,想知道是否需要做什么检查来确诊?患者女性19岁
34
2024-09-27 15:30:53
打架头发被薅了一个月,头发脱落比之前多,想知道原因和治疗方法。患者女性28岁
21
2024-09-27 15:30:53

科普文章

原创 嘉雨秋 精神时间 前天

目前在临床上,精神病患者的复发率居高不下。成年精神病患者往往面临着巨大的经济负担,长期生活水平低下,并遭受着不良预后的折磨。

过往许多证据显示,疾病复发与复发前经历的生活压力事件相关。这些生活压力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创伤性经历、丧亲、经济上的困难或纠纷、社交问题、家庭冲突、婚姻问题、搬家、疾病与损害、自然灾害等。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究竟有多大,学界还未达成共识。

为此,来自伦敦国王大学精神心理与神经科学研究所精神病研究部门的 Martland 博士等人通过 PsycINFO, Medline 和 EMBASE 数据库,筛选了从 1970 年 1 月 1 日至 2020 年 8 月 1 日的 23 篇相关文献,提取重点并分析总结为综述,结果于今年 12 月发表于 Psychological Medicine 杂志。

文献筛选时,研究者将筛选标准规定为精神病性障碍与包含精神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而复发的认定在不同文献中有所区别,其中 20 篇为「症状复现」,2 篇为「需要住院的症状复现」、其余 1 篇两者皆可。

共 18 篇(78%)文献发现,成年后压力事件与精神病复发之间有显著关联,而余下 5 篇(22%)仅观察到两者间细微的相关性。

在发现相关性的文献中,9 篇(39%)文献内患者的压力事件发生在复发当月,1 篇(4%)发生在复发前三个月。其余 13 篇(57%)未明确写明压力事件发生的时间,或没有评估时间与复发之间的关系。因此,研究者难以确定遭受生活压力事件后,患者复发的易感期有多长。

在生活压力事件中,家庭冲突、经济损失、失业、躯体疾病是复发前最常见的因素,临床医生应予以一定重视。然而,这些事件的频繁出现可能与研究者们使用的量表有关,许多事件未在量表范畴内,不能直接将这些事件认定为复发的高危因素。

此外研究者们还发现,在疾病起始期遭遇的压力事件,可能是精神症状复发的诱因。

在机理方面,数篇文献提出了关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系统的猜想,即生活压力事件会以某种方式激活 HPA 轴,导致多巴胺分泌异常或边缘系统回路紊乱等,从而诱发精神症状。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可以从此入手。

综上,Martland 博士认为,精神症状的复发与生活压力事件息息相关,临床上应关注患者的生活压力事件,设法进行干预来缓解生活压力事件对患者的影响,从而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创伤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障碍#精神病史
73

首先应该向大家澄清什么是精神病,它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精神病学是现代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精神病学包括各种精神病,神经症,心身疾病或伴随躯体疾病的精神障碍、人格障碍和诸多类别的儿童智能或品德发育障碍等等。而中医学不是现代医学的分支学科,它们分属两套不同的学术体系。中医心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汲取现代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知识,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医学在认识和治疗心理疾病方面,从内经时代起便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经历代医学家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中药针灸心理,三法合一的理法方药治疗体系和独到的临床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学者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即疾病学名词术语的研究。他们根据现代术语学单义性,简明性,约定性,系统性国际性等基本原则,基于中医学理论体系规范科学术语定义及结构关系,初步建立了症状术语,症候术语,疾病术语等层次的科学准确的名词术语体系。例如不寐相参照失眠,郁病相参照抑郁障碍,思虑、惊恐相参照焦虑障碍等,或直接引用例如百合病、脏躁、梅核气等。这些术语的规范化使用有待于广泛的科教宣传,并在一定程度上使普通老百姓能够更加清晰的得以认识中医。余籍书於小文,愿百姓健康就医以方便。【参考书籍:《精神病学》、《中医神志病学》、“百度百科——中医心理学”条】

#精神病#创伤性精神病#其他谵妄(混合起因的谵妄)
13

抗精神病药物常被推荐用于精神分裂症的长期治疗,因抗精神病药物降低了其复发的风险,然而,抗精神病药物有着许多的副作用,临床上包括代谢紊乱、迟发性运动障碍及脑萎缩等并发症。

一、临床现状:

1、当症状改善,患者可能会要求减少药物的剂量甚至要求停止用药,如果在没有临床指导用药或擅自停止用药的情况下,都很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有证据表明,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终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一些患者在小剂量服用或不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其社会交际会得到改善;

2、临床中谨慎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是整个治疗过程中最严谨的部分,但据目前来讲,临床没有任何关于减少或停止抗精神病药物剂量相关的指南或用药指征。

二、复发因素:戒断

抗精神病药物停药后临床症状经常会复发,临床中被广泛认为其属于慢性的潜在性疾病,但是停用抗精神病药物过程的本质可能与复发有关,如没有精神障碍性疾病的人突然停止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时,会出现恶心、泌乳困难等不良反应,从临床上看,这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停药试验中突然停止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很快复发的一个显著现象。

三、潜在的神经生物学

1、戒断的出现归因于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也称多巴胺能超敏反应,机体适应后,在停用抗精神病药物后会持续存在,事实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分子影像学研究发现,曾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但未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其 D2/D3 受体的利用率明显增加;

2、当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减少时,对多巴胺的超敏反应可能会增加患者精神疾病的复发

(1)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抗精神病药物在机体内所产生的「适应性效应「在停药后会持续数月或数年,动物实验表明,停药后,动物的多巴胺超敏反应的持续相当于人类 1 年的时间;

(2)由多巴胺超敏反应引起的运动障碍可在停止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持续数年,也有证据表明,与维持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相比,停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在 3 年内复发率明显增加;

(3)一项小型荟萃分析发现,与突然停药相比,在 3~9 个月内逐渐减量将会使复发率减半,2~4 周内逐渐减量与突然停药没有区别。

四、建议

当抗精神病药物适当减量时,应该需要缓慢(以数月或数年)的方式进行,如可以通过计算每 3~6 个月时减少 10 个百分点(大约等于最后一次给药剂量的一半)的量来减少剂量,以防止 D2 被大量阻断,这种减量方案可能会降低停药后复发的风险。

#腹部,下背和骨盆多处浅表损伤
0
模特快速瘦肚子训练

1,疼痛,消融后一般会有轻度疼痛,特别是靠近肝包膜位置或膈肌位置的肿瘤,但是使用止痛药后一般可以耐受,疼痛一般持续1周,如果影响正常生活,建议来门诊就诊咨询。
 
2,发热,消融后当天部分患者会有轻度发热,一般在38度以下,考虑消融后坏死物质导致机体的应激反应,到如果持续发热要考虑肝脓肿,特别是之前做过胆道手术,胰腺手术或胆道积气的患者。
 
3,呕吐,消融当天有使用静脉麻药,过早进食会诱导恶心,呕吐,一般建议6小时后进食,到如果难以耐受空腹或有胃痛等症状,可以2个小时后先少量饮水,如没有呕吐等现象可以少量流质饮食。呕吐可以使用口服或静脉使用止吐药物。
 
4,头晕,一般考虑静脉麻药导致,一般麻药代谢后可缓解。但如果同时出现大汗淋漓,心慌,冒冷汗等症状需及时通知护士以防消融后大量出血。
 
5,胸闷,部分肝消融患者也会出现气胸等症状,如果出现后要尽早通知护士,行CT或胸部DR检查
 
6,其他常见症状包括高血压,肩部疼痛,剧烈腹痛等症状

 

2024年9月25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奥希替尼(阿斯利康制药生产)新适应证[1],用于患有局部晚期、无法切除的(III 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成人患者。这些患者需要满足在同步进行或者先后进行铂类放化疗期间以及之后,病情没有进一步进展,且检测出肿瘤具有EGFR外显子19缺失或者外显子 21 L858R 突变。

奥希替尼是一个肺癌常用药,除了这个新适应证,它还可以用于EGFR突变阳性NSCLC的辅助治疗、EGFR 突变阳性转移性 NSCLC的一线治疗、EGFR突变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一线治疗、既往接受过治疗的 EGFR T790M 突变阳性转移性 NSCLC[2]。

奥希替尼这次获批是基于LAURA试验[3],这是一项Ⅲ期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旨在评估放化疗后奥希替尼对于Ⅲ期不可切除的 EGFR 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其中包括最常见的EGFR突变(Ex19Del 和 L858R)。在该研究中,放化疗可以同步进行,也可以序贯进行。

对于放化疗后疾病未进展的患者,将在放化疗完成后6周内以 2:1 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奥希替尼或安慰剂进行治疗,且治疗会持续到满足疾病进展、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或者其他停药标准为止。主要结果包括常见的无进展生存期 (PFS)、总生存期 (OS)。

根据FDA公布的有效性数据,与安慰剂相比,奥希替尼的PFS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风险比为 0.16(95% CI:0.10, 0.24,p值 <0.001)。奥希替尼组的中位PFS为39.1个月 (95% CI:31.5),安慰剂组为 5.6个月 (95% CI: 3.7)[1]。

奥希替尼的客观缓解率为 57% (95% CI, 49%-66%),而安慰剂组为33% (95%CI, 22%-4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9% (95% CI, 83%-94%) 和79% (95%CI, 68%-88%)。奥希替尼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36.9个月 (95%CI,30.1-NC),安慰剂为6.5个月 (95%CI,3.6-8.3)。

安全性方面,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淋巴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间质性肺病/肺炎、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皮疹、腹泻、指甲毒性、肌肉骨骼疼痛、咳嗽等。

根据既往用药经验和说明书,用药期间应注意以下事项[2]:

1.注意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如间质性肺炎、心肌病、角膜炎、皮肤血管炎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QT间期延长:接受奥希替尼治疗的患者可能出现心率校正QT间期延长。

3.根据动物研究的数据及其作用机制,孕妇服用奥希替尼可对胎儿造成伤害。建议具有生殖潜力的女性在奥希替尼治疗期间和最后一次给药后6周内使用有效的避孕措施。建议有生殖潜力女性伴侣的男性在最后一次给药后4个月内使用有效的避孕措施。

参考文献:
1.FDA approves osimertinib for locally advanced, unresectable (stage II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following chemoradiation therapy.https://www.fda.gov/drugs/resources-information-approved-drugs/fda-approves-osimertinib-locally-advanced-unresectable-stage-iii-non-small-cell-lung-cancer
2.Product information:TAGRISSO- osimertinib tablet, film coated.
3.A Global Study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Osimertinib Following Chemoradiation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II Unresectabl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LAURA) (LAURA).

2024年9月25日,北京大学邓宏魁研究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在《细胞》(Cell)杂志上发表一篇干细胞治疗的论文,论文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通过诱导多能干细胞制备的胰岛细胞移植来治疗1型糖尿病的案例。

期刊截图

这篇文章的参与者是一位25岁的女性,但她却已经有11年的1型糖尿病病史,患者体重75公斤,BMI27.3 kg/m²。患者2014年和2016年因隐源性肝硬化分别接受了两次肝移植。又在2017年由于血糖控制不稳定接受了全胰腺移植,但一年后因严重血栓并发症,移植的胰腺被移除。这样一位患者,干细胞是如何改善她的病情的?一起来看。

1.干细胞是怎么打进患者体内?

先从患者的腹部皮下脂肪中提取了约30ml的脂肪组织,在通过系列方法得到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SCs),然后再用化学诱导得到多能干细胞(CiPSCs),细胞培养和分化成胰岛样细胞(CiPSC-islets),冷冻保存后等待干细胞注射。

干细胞培养到注射

在患者全身麻醉下,在超声引导下,通过注射将CiPSC-胰岛细胞注射到患者腹直肌前鞘下,剂量为每公斤19,843个胰岛当量(IEQ),总计1,488,283 IEQ。这里的IEQ常用于描述胰岛细胞移植中所植入的细胞量,一个IEQ通常指的是一个具有正常分泌功能的胰岛β细胞的数量。

2.注射后改善了哪些指标?降糖效果和效率都给力

在移植后的两周内,患者每日所需的外源性胰岛素剂量开始从基线54±0.9单位/天减少。从患者在注射第75天达到了完全不需要胰岛素的状态。在此后的1年随访期间,患者一直保持着不需要胰岛素的状态。

患者注射干细胞后胰岛素用药剂量

再看患者血糖水平,在移植前3个月,患者空腹血糖(FBG)平均值为210 ± 59 mg/dL。移植后,空腹血糖逐渐降低,后续患维持在糖尿病诊断阈值以下(126 mg/dL)。

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降糖效果较好,那么干细胞疗法降糖效率如何?血糖范围内的时间(TIR)代表在目标血糖范围内所花费的时间(通常为70-180mg/dL),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推荐的1型糖尿病患者的TIR目标是70%。患者在移植后第2个月达到了87.18%的TIR,到第4个月增加到96.21%。

在停用胰岛素期间(第3个月),观察到低于目标范围(TBR)的时间有所增加,但这种情况在两周后逐渐缓解。在一年时,患者的TIR已经连续8个月超过98%,与基线TIR的43.18%相比有了显著提高。

患者TIR指标

3.干细胞注射安全吗?

研究者考虑到安全性,通过T2W-FS和T1W-FS图像观察,结果发现在1年的随访期间移植部位并没有畸胎瘤形成。且检测了一系列肿瘤标志物,如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HCG)、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癌抗原15-3(CA15-3)和糖类抗原199(CA19-9)。结果发现指标都正常。

随访期间患者肿瘤标志物情况

在整个1年的随访期间,记录并列出所有不良事件(AEs)和严重不良事件(SAEs)。治疗引发的AEs仅限于移植周围期间,如穿刺部位的疼痛、全身麻醉引起的恶心和呕吐。未观察到治疗引发的SAEs。在整个随访期间,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住院一次,5天后出院。在整个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严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随访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另外,研究团队也提到了移植细胞的安全可控性,为了保证安全可控,研究团队创新性将胰岛移植到腹直肌前鞘下部位,相对于传统的胰岛移植策略,该移植方案创伤小、操作简便、移植物易于长期追踪观察,并且必要时可进行移除。本研究首次在临床上实现了通过超声和核磁手段对移植物的有效监测,极大地提高了干细胞临床治疗研究过程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胰岛细胞腹直肌前鞘下移植的示意图

参考来源:

Transplantation of chemically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cell-derived islets under abdominal anterior rectus sheath in a type 1 diabetes patient.

#妊娠合并轮状胎盘
0

轮状胎盘是指胎盘 形似车轮,指胎盘的胎儿面中心内凹,周围环绕增厚的灰白色环,环是由于双折的羊膜和绒毛膜构成。卷起增厚的羊膜绒毛组织常合并胎盘出血和梗死。轮状胎盘可分为完全型(形成一完整的胎盘组织环)与部分型(形成不完整的胎盘组织环) , 部分性的轮状胎盘一般是不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影响,但若是完全性轮状胎盘,可能与胎盘早剥、胎儿发育迟缓等有一定关系, 增加 围 产 期胎儿死亡 率 。

超声检查时见胎盘边缘是呈环状,或是片状向羊膜腔内突起,突起部分的回声与胎盘实质部分相似,若有胎盘出血或是梗塞,会看见无回声区。

若 B超提示产妇有轮状胎盘可能, 孕期 应做胎心监护检查,数胎动 , 动态监测彩超情况 。若有胎动减少,胎心监护明显异常,则考虑胎儿缺氧、胎儿宫内窘迫,应及时剖宫产,终止妊娠。孕期间要注意 适当 休息, 避免劳累,避免 重体力劳动,不 做 大幅度 运动 。 有 异常情况,随时就诊。  

#银屑病#过敏反应
0

一、 皮肤干燥瘙痒症

注意事项:
1. 忍住别挠!这可是关键中的关键。过度搔抓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不仅会让皮肤破损,引发感染,还会让瘙痒感愈演愈烈。实在痒得不行,就轻轻拍打或者用冷敷来解解馋吧。
2. 护肤品得选对。秋季就像一个干燥的大魔王,这时候得用滋润度超高、温和无刺激的护肤品来对抗它。含有甘油、透明质酸等成分的保湿乳液或霜就是你的得力助手。那些刺激性强的肥皂和沐浴露赶紧打入冷宫。
3. 饮食也有讲究。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水分,让你的皮肤从内而外水润起来。

预防重点:
1. 清洁适度。别过度清洁皮肤,洗澡次数不宜过多,水温也别太高。不然,皮肤的保护屏障可就被你破坏啦。
2. 保湿不停。每天都要涂抹保湿护肤品,洗完澡后更是要立刻行动,锁住皮肤水分,让干燥无机可乘。
3. 室内加湿。用加湿器给室内空气加点“湿”,让你的皮肤在舒适的环境中享受秋天。

二、 银屑病

注意事项:
1. 听医生的话。银屑病患者在秋季可不能任性,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别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不然,银屑病这个小恶魔可能会更加猖狂哦。
2. 保护好皮肤。秋季皮肤容易干燥,要小心避免皮肤受到外伤、摩擦等刺激。这些小伤口可能会成为银屑病发作的导火索。
3. 心态要好。银屑病容易反复发作,可别让它影响了你的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才能战胜这个顽固的敌人。
预防重点:
1. 预防感染。秋季是感冒、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高发季节,要注意预防感染,别给银屑病可乘之机。
2. 适度运动。运动起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别过度劳累,不然身体会吃不消哦。
3. 注意保暖。秋季气温变化大,别让寒冷刺激诱发银屑病。把自己裹得暖暖的,让银屑病无从下手。

三、 过敏性皮炎

注意事项:
1. 找出过敏原。一旦出现过敏性皮炎,赶紧行动起来,找出过敏原是当务之急。去医院做个过敏原检测,远离那些让你过敏的“小坏蛋”。
2. 远离刺激。刺激性强的化妆品和护肤品统统扔掉,也别搔抓、摩擦皮肤。不然,过敏会越来越严重,让你苦不堪言。
3. 及时治疗。如果过敏症状严重,别犹豫,赶紧去看医生。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抗过敏药物,让过敏快快退散。
预防重点:
1. 饮食小心。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像海鲜、牛奶、鸡蛋等。管住嘴,才能远离过敏的烦恼。
2. 环境清洁。秋季空气中的花粉、灰尘等过敏原较多,保持室内环境清洁,经常通风换气,让过敏原无处藏身。
3. 增强免疫力。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方式增强免疫力,降低过敏的风险。让自己的身体成为一座坚固的堡垒,抵御过敏的侵袭。

四、 带状疱疹

注意事项:
1. 别劳累过度。秋季人容易疲惫,可别让自己太累了。过度劳累会降低免疫力,让带状疱疹病毒有可乘之机。一旦发病,要多休息,给身体恢复的时间。
2. 注意饮食清淡。辛辣、油腻食物会刺激病情加重,所以饮食要清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帮助身体恢复。
3. 避免摩擦患处。带状疱疹发作时,患处疼痛敏感,要避免衣物等摩擦,防止水疱破裂引发感染。

预防重点:
1. 增强免疫力。通过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均衡饮食等方式提高免疫力,让带状疱疹病毒不敢靠近。
2. 预防感染。秋季也是其他病毒活跃的季节,要注意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以免降低身体抵抗力。
3. 接种疫苗。对于中老年人等高发人群,推荐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提前做好防护,主动预防带状疱疹的发生。
小伙伴们,秋季虽然美丽,但也别让这几个皮肤科疾病破坏了你的好心情。记住这些注意事项和预防重点,让你的皮肤在秋天依然光彩照人。一起享受这个美好的季节吧!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骨质疏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生理因素
 
1. 激素水平差异:
- 女性在绝经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雌激素对骨代谢有重要调节作用,它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吸收,同时促进成骨细胞的活性,增加骨形成。雌激素缺乏会使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吸收大于骨形成,从而导致骨量快速丢失,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
- 男性虽然随着年龄增长雄激素水平也会下降,但雄激素对骨代谢的影响相对较小,且下降速度较为缓慢。
2. 骨峰值较低:
- 女性的骨峰值一般比男性低。骨峰值是指人在生命过程中获得的最高骨量,通常在 30 岁左右达到。女性的骨峰值相对较低,意味着其在老年时骨量减少的空间相对较小,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 男性由于骨骼较大、骨密度较高,骨峰值相对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
 
二、生活方式因素
 
1. 饮食习惯:
- 部分女性为了保持身材,可能会过度节食,导致钙、维生素 D 等营养素摄入不足。钙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元素,维生素 D 则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缺乏这些营养素会影响骨代谢,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 男性在饮食方面相对较为随意,一般较少出现过度节食的情况,营养素的摄入相对较为充足。
2. 运动量:
- 总体而言,男性的运动量相对较大,尤其是从事体力劳动或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男性较多。运动可以刺激骨形成,增加骨密度,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
- 女性由于生理特点和社会角色等原因,运动量相对较少,尤其是在绝经后,很多女性的活动量明显减少,这也增加了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
 
三、其他因素
 
1. 妊娠和哺乳:
- 女性在妊娠和哺乳期间,胎儿和婴儿会从母体获取大量的钙,这会导致母体的钙流失增加。如果在此期间未能及时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 D,就会影响母体的骨健康,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 男性没有妊娠和哺乳这一生理过程,不会出现因孕育后代而导致的钙流失。
2. 寿命因素:
- 目前女性的平均寿命普遍比男性长。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会逐渐丢失,患骨质疏松的风险也会增加。因此,女性在老年阶段患骨质疏松的几率相对较高。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