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又名浙江省中山医院、浙江省针灸推拿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为一体、西医基础扎实,中医优势明显,针灸推拿专科特色浓厚的省级综合性中医医院,是浙江省首批中医“名院”建设单位和省、市级医保定点单位,杭州市120急救网络医院。医院占地18亩,分莫干山路和庆春路两个院区,医疗用房3.1万㎡,核定床位460张。设有临床科室36个和1个重症监护室,开设专科专病门诊34个。年门急诊量40万人次,年出院3500人次,日均中药饮片1.5吨。医院拥有16排螺旋CT、计算机X线成像(CR)、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运动平板心电分析仪、肺功能分析仪、电子胃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经颅多普勒诊断仪等现代化医疗设备。医院现有职工616人,专业技术人员533人,高级职称87人,中医药人员比例79.75%。拥有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1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对象1人、第三层次5人,省级名中医3人,省中青年临床名中医5人,全国优秀院长1名。经浙江省卫生厅批准的省内唯一一家名中医馆——浙江名中医馆是医院的一块金字招牌,由国医大师何任教授任馆长,汇聚了省内20余位国家级、省级名中医和百余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职称中医专家,在肿瘤、免疫风湿病、肾病、心脑血管病、乳腺病、儿科病、妇科病及其他疑难杂症的中医药治疗上享有盛誉。慕名求诊的患者遍及全国和港澳台地区,为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提供了保障。医院现拥有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2个;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2个,浙江省中医药重点专科(专病)4个(中医脑病、眩晕病、颈肩腰腿痛、骨质疏松症)。设有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和浙江省重点实验室(针灸神经生物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临床实践基地、浙江省针灸推拿国际培训中心等医疗、教学、科研机构。拥有博士点3个(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骨伤科学),硕士点2个(针灸推拿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针灸推拿学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和浙江省重点专业。医院始终坚持中医中药为主的办院方向,重视科技创新。近5年来,科研工作成果丰硕。成功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1项,子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项;浙江省科技厅项目2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1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省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攻关计划项目1项等百余项课题。获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针灸镇痛与免疫相关、脑功能障碍性疾病、颈椎病及脊柱相关疾病的研究处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作为与医疗服务态度、医疗质量相关的“软环境”,医院文化建设是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求是、求本、诚信、创新”的院训精神激励下,医院着力打造“中山”特色文化体系。医院先后获得浙江省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医疗卫生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中医药科教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杭州市平安示范医院等荣誉。人格障碍是一种精神心理障碍,指人格具有明显偏离正常的特征,且相应的行为方式根深蒂固,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通常给人以“与众不同”、“格格不入”的特异感觉。,遗传因素 家系调查发现,人格障碍患者亲属中的人格障碍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而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研究发现,同卵双生子人格障碍的同病率高达67%,异卵双生子的同病率则为31%。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遗传度约为0.69,表演型人格障碍的遗传度约为0.67。 部分人格障碍的行为特征具有攻击和冲动的特点,如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这种攻击倾向的遗传可能性在成人中为44%~72%。 神经生化因素 边缘系统的γ-氨基丁酸能、谷氨酸能、胆碱能环路的过度反应可能介导情绪的不稳定,个体对环境情绪刺激反应和敏感性增加,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可能与之相关。 杏仁核过度反应、前额叶抑制降低可能与边缘型人格障碍及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冲动攻击性阈值较低相关。 前额叶皮质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活性降低,可能与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的认知缺陷有关。 病理生理因素 有观点认为人格障碍是大脑发育成熟延迟的表现。脑电图研究证明,人格障碍者的双亲中,脑电图异常率较高。50%人格障碍者的脑电图显示有慢波出现,与儿童脑电图近似。 大脑皮质成熟延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人格障碍患者冲动控制和社会意识成熟延迟。 胎儿及婴幼儿感染、营养不良 孕期感染、中毒,胎儿营养不良,特别是缺乏充分蛋白质、脂类和维生素的供应,导致婴儿大脑发育不成熟。 出生时或婴幼儿时期的脑损伤和病毒感染等传染病,导致婴儿大脑发育不成熟。,脑,近年来精神药物的发展对很多精神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但目前仍未发现对人格障碍有特效的药物。临床实践证明,尽管药物不能改善人格结构,但作为改善某些症状的对症治疗并非无益。,人格改变 人格改变是由躯体疾病、精神障碍、颅脑损伤等各种疾病所引起的人格异常,人格改变出现在上述各种疾病之后,患者患病前的人格特征在正常范围之内。 人格障碍患者在患上述各类疾病之前即存在相应的人格障碍特征。 其他精神障碍 某些精神疾病与人格障碍具有一些类似表现,如偏执型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症、表演型人格障碍与分离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与强迫障碍等。 主要鉴别点 各类人格障碍通常起病较早,且特征症状有一惯性的特征,没有发作期和发作间期的区分,也没有明显的应激因素作为前因。 人格障碍患者的异常表现与其人格特征的融合是根深蒂固的,生活各个领域均受到持续影响,且通常是终身影响。 与强迫障碍、分离障碍不同,人格障碍患者受症状困扰、引发的痛苦并不强烈,自知力水平相对较低(但仍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其他精神障碍的某些典型症状通常不会出现在人格障碍中,如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强迫障碍的部分典型强迫观念等,也可据此进行鉴别。 精神分裂症 边缘型人格障碍存在更多的自杀未遂、身份认同障碍和短暂的精神病性症状(以幻觉、妄想为主),但没有典型的、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可据此与精神分裂症鉴别。 转换障碍(癔症) 癔症型(表演型)人格障碍可出现情感或行为上的明显改变,但其改变并非无意识。 癔症患者在癔症发作时无意识,行为不受自我控制,且患者会感觉到明显痛苦,可据此鉴别。,无,为确诊人格障碍,患者(或家属)除需提供多方面的详细病史外,可能需要接受以下检查或评估: 脑部影像学检查:排除脑部的器质性疾病。 临床访谈:通过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形式,医生直接向当事人提问或通过知情者了解有关情况或信息,评估当事人的人格特征。 神经心理检测:主要是人格测定,一般使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MMP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国际人格障碍检查、DSM-Ⅲ-R人格障碍临床定式检查、DSM-Ⅳ人格障碍检查等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