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口腔医院)是国家一级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单位,是广西口腔医学教学、科研、医疗、保健中心,是国家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为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与考官培训基地(口腔类别)。1935年始建口腔科,1978年设置口腔医学专业,1983年成立口腔医学系,1985年获口腔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2年开始招收留学生。1993年建立附属口腔医院,2000年获全国首批口腔医学临床硕士学位授予点,2007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18年获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9年获口腔医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西口腔科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现有临床医技科室21个,住院病区3个,口腔综合治疗椅233张,开放病床104张,2019年门诊量逾30万人次,住院病人逾2300人次。医院多项技术处于广西甚至全国领先地位,2014-2019年连续六年荣膺中国“最佳专科医院”提名。学(医)院占地面积9387.5平方米,医疗、教学用房建筑面积24080.83平方米,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自治区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口腔医学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优质专业,入选广西“一流学科”,形成了口腔医学本、硕、博完整的招生体系,并招收国际学生。学(医)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595人,其中高级职称76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导师29人,博士29人,硕士17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名、“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1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香港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1名、广西八桂学者1名、广西特聘专家1名、广西优秀专家2名、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3名、广西杰出青年基金入选者1名。拥有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名。担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1名,各主干学科专业委员会常委14名、委员29名。聘请院外客座教授28名。形成了一支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适应学科发展定位、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具有良好发展潜能的师资队伍。学(医)院积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主席单位,连续10年成功举办六届“中国—东盟国际口腔医学交流与合作论坛”论坛;承担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柬埔寨口腔医疗合作探索”“中国—老挝口腔医疗合作探索”项目,国家教育部“丝路‘1+1’中国—老挝口腔医学教育援外项目”“丝路‘1+1’中国—柬埔寨口腔医学教育援外项目”等,在东盟各国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威望。学院秉承“国际化、精英化”的教学理念,先后与欧美日、东盟及港澳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纽约大学、美国天普大学、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荷兰奈梅亨大学、柬埔寨卫生科学大学、台湾台北医学大学、台湾高雄医学大学、台湾中山医学大学等院校分别缔结为友好学院,每年互派师生交流,积极构建国际化教育教学平台,逐步实现口腔医学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定位。先后引进德国KAVO仿真头模系统、DDS-100数字化牙科临床技术引导及升级系统、荷兰MOOG虚拟牙医培训系统等先进教学设备;积极打造口腔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标准化口腔临床技能模拟实践教学培训基地;自主开发自助式高清多媒体教学视频录播系统、口腔医学网络考试平台、3D高清实时手术直播平台等;开展校企合作,设立校内教学标准化口腔诊所。创建的“临床实践技能实习前无缝对接培训教学”模式,得到全国同行专家认可,荣获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历届本科生就业率达100%,口腔执业医师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在全国188所口腔医学院校排名前十(最好成绩位列第三)。学(医)院实施“科研兴院”战略,以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西分中心、院士工作站、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广西口腔颌面修复与重建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西颅颌面畸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颌面外科疾病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为平台,针对广西常见口腔疾病,结合学科前沿开展科研工作。目前,已形成牙颌面畸形、缺损整复临床与基础研究,头颈肿瘤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口腔疾病微生物与抗感染免疫研究,口腔疾病防治研究,纳米抗体研究,干细胞研究等稳定且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学院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1个、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学科1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1个。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项,国家国际合作专项1项,“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项目1项,973子课题1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2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专项基金2项,共获科研经费三千余万元。发表SCI论文120多篇;申请专利36项,授权8项;先后获科技成果奖18项,其中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和三等奖4项、首届中华口腔医学研究创新奖1项、广西青年科技奖1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一等奖5项和二等奖3项。近年来学(医)院参编全国高等院校统编教材及专著共18部,全面涵盖口腔医学专业主干课程,在口腔业界影响力显著提升。学(医)院坚持以“公益”为己任,迄今为止,共承担有13项政府口腔公共卫生项目,覆盖面惠及全区近109个县、市、区,在全区基础口腔医护人员的技能培训、项目工作的计划和实施、质量监控等方面做了积极的努力和工作,探索了一条符合广西口腔公共卫生的模式,为全区口腔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学(医)院获批建设广西医科大学东盟国际口腔医学院,占地253.18亩,作为自治区重点项目立项,未来将建成为“辐射东盟”的国际化口腔医学教育、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医学研究及职业培训中心。弱视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功能的眼病,指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正常人的视力。,弱视是视觉系统发育不良(如斜视、屈光不正等)导致的大脑皮质视觉中枢功能异常。,眼,一般治疗 屈光矫正 主要是通过戴眼镜来进行矫正。 一般需要长年戴眼镜。 屈光矫正是治疗弱视最基础的方法。 遮盖疗法 一般会使用黑布遮挡健康的眼睛,用弱视眼观察事物。 可以锻炼弱视眼的视功能。 压抑疗法 用过矫或欠矫镜片,以及阿托品滴眼的方法压抑健眼功能,弱视眼戴正常矫正镜片。 压抑疗法有压抑看远、压抑看近、完全压抑及交替压抑。 适用于中度弱视、对遮盖治疗依从性不好的患儿。 手术治疗 形觉剥夺性弱视治疗 形觉剥夺所引起的弱视,如上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等引起视路遮挡的疾病,应进行手术治疗以去除诱发疾病的因素。 斜视性弱视治疗 经过弱视治疗,双眼视力接近或达到相等时,可以考虑手术矫正斜视。尽管在某些病例中斜视手术能够促进弱视治疗,但其仍然不能取代弱视治疗。,近视 弱视的诊断应与近视区别,但是要注意,近视和弱视可以同时存在。 近视主要是远的地方看不清,这种情况一般经过戴镜矫正后可以达到正常视力。弱视是人体视功能发育异常的问题,常伴有斜视或高度屈光不正,通过矫正不能达到该年龄应有的目标视力,需进行针对性的弱视治疗。 近视仅仅是造成视力减退,在任何年龄都可以进行矫正。弱视不仅有视力低下的情况,同时也不能进行矫正。 球后视神经炎 若发病年龄大、近期视力下降,需要与球后视神经炎区别。 球后视神经炎表现为突然视力急剧减退,伴有眼触痛感,眼球运动时疼痛。可通过视力、瞳孔、眼底及视野改变进行鉴别诊断。,无,一般检查 外眼及眼底检查:可以排除器质性的眼底病变,如角膜混浊、白内障、玻璃体混浊等。 眼球和眼位运动检查: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斜视,一般情况下单眼内斜视容易引起弱视,特别注意检查是否存在小度数的内斜视。 裂隙灯检查:可以排除角膜和晶体病变所导致的剥夺性因素。 电生理检查 视网膜电图 单纯光刺激(F-ERG),弱视眼与正常眼的电反应没有明显差异,用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检查,则弱视眼ERG的b波波幅及后电位的振幅均降低。 国内有研究发现,斜视眼P-ERG反应下降,并认为斜视造成的视功能损害同时涉及视网膜、视中枢。 视觉诱发电位 视网膜受光或特定图形刺激后产生神经兴奋,通过视路传导到视中枢,利用现代微电极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将这些电位活动记录下来,就可得出视觉诱发电位(VEP)。该检查可鉴别功能性和器质性视觉障碍。 全视野或半视野刺激多导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 多导VEPs(12~48个电极)能观察到刺激后的某一瞬时在整个头颅表面(尤其是遮盖视皮层的头颅表面)二维空间的VEPs分布和变化情况。 在此基础上将各电极采集的电位值经计算机处理,相同极性及数值的点连接起来组成VEPs的等电位图,即多导VEPs地形图,可动态、形象、直观地显示视觉刺激后的脑电活动。 屈光状态检查(验光检查) 所有儿童初次验光均应在睫状肌麻痹下进行,6岁以下儿童初次验光应使用强效睫状肌麻痹剂,即散瞳验光。 注视性质检查 应用投射镜检查单眼注视性质。 可用交替遮盖患儿一眼,观察其反应,如表现为极不耐烦或反抗,则对侧眼视力低下。 再检查双眼注视能力,交替遮盖双眼,同时观察另一眼是否移动,若患儿偏向用一眼注视或根本是单眼注视者,则高度怀疑患儿为弱视。 2岁以后儿童可以识别E视力表,用单个视标与行列视标分别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