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0月肥乡区(原肥乡县)获得解放,人民政府建立的第一个卫生机构是民生药房。1947年民生药房随三专署迁往曲周安寨,同年在肥乡县城建立民众医院,此即后来的县医院前身。肥乡区中心医院属全民事业单位编制,隶属于邯郸市肥乡区(原肥乡县)人民政府。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该区建院最早,规模最大,医疗设备最齐全,医疗技术水平最高,服务质量一流,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于一身的全民所有制综合医院,担负着全县41万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任务。肥乡区中心医院位于肥乡区东城街106号,占地面积29928.8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7502平方米。建筑地理位置无水源地、无自然保护地、文物、景观及环境敏感点,对环境不产生不良影响。职工共计374人,其中:退休63人,在职311人,专业技术人员259名。截止目前,开设床位300张,设有内一科、内二科、内三科、外一科、外二科、妇产一科、妇产二科、儿科、急诊科等共30个科室。有大中型医疗设备20余台(件),如德国西门子1.5T核磁共振、螺旋CT、西门子彩超、C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透析机、电子胃镜、心电工作站等。为改善诊疗条件医院投资156万欧元,引进6层螺旋CT机、数字化胃肠机、DR、彩超、麻醉机、监护仪、呼吸机等医疗设备54台(套),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10年市卫生局将该院列为邯郸市中心医院协作医院,2012年该院又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大人民医院、省二院肿瘤科、市二院骨科、中心医院儿科、CT、放射、彩超等专家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每周六在该院进行会诊、查房、手术、阅片等知识讲座,使该院的诊治技术迅速提高。目前在院领导班子带领下,确定了“树正气、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细分工、严要求、提高工作效率;抓建设、重人才、提高技术水平”的发展思路,制定了“一加强”、“三提高”、“五个一”的管理模式,健全了各种组织体系。曾先后派40余名中青年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深造,定期聘请上级专家教授到该院讲学。利用信息化对全院各项工作进行督导,并深入临床一线进行实查,使各种诊疗行为更加规范,技术力量日渐雄厚,科室设置日臻完善,形成了上有专家,中有技术骨干,下有人才储备的良好格局。先后开展了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膀胱肿瘤摘除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股骨头置换术等,内科成功救治混合性脑卒中、小脑出血、主动脉夹层等,填补了该院多项空白。面对飞速发展的医学技术和群众不断增长的就医需求,医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服务立院、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牢固树立抓管理、夯基础、求发展的服务理念,经过积极开展“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做一个好医生、当一名好护士”和“医德、医风、医术”大讨论、大转变、大提高活动,对标定位找差距,完善措施抓管理,在干部执行力、病历质量、制度建设、服务理念、技术水平等方面抓出了实效。另外还在院内倡导“对工作有热情、对病人有同情、对同事有真情、对生活有激情”的良好院风,贯彻“向技术要效益、向服务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向宣传要效益”的管理理念,实现了医院快速发展,全院干部职工形象有了大的转变,服务水平有了大的提高,医疗技术有了大的创新,为把肥乡县医院建设成设备一流、技术精湛、服务优质、管理先进、百姓放心、社会满意的现代化医院而奋斗。该院先后被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分别授予二级甲等医院、爱婴医院,多次获得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局委员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公安局、市总工会嘉奖。乙型肝炎主要通过与患者的血和其它体液的接触传染。人感染乙肝病毒后,病毒持续6个月仍未被清除者称为慢性HBV感染。患者症状常见发热、精神萎靡、腹痛、黄疸、蜘蛛痣、腹胀腹泻等等,往往也会没有症状而不被发现。,乙肝病毒对肝脏的损害机制较复杂,多数学者认为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免疫应答介导肝细胞坏死及炎症,其中细胞毒性T细胞(CTL)通过溶细胞机制及非溶细胞机制造成肝脏的病变;其实CTL直接造成肝细胞损伤仅占肝细胞病变的一小部分,而细胞因子如TNF-α及细胞凋亡信号Fas/FasL的激活起很大作用。TNF-α及INF-γ在免疫清除病毒中起重要作用。另外NK细胞及NKT细胞的溶细胞机制也起协同作用。,肝脏,急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基本同上,至于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需根据患者HBVDNA及乙肝五项血清学转换的情况来定,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若具备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在上述保肝治疗的基础还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溶血性黄疸、肝外梗阻性黄疸、非嗜肝病毒(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所致的肝炎、药物性肝损害、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等疾病,建议食用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的食物, 不建议饮酒和高脂肪饮食,以免引发脂肪肝。,肝功能检查,抗-HCV检测,HCVRNA检测,瞬时弹性成像(TE),腹部超声检查(US)、CT和磁共振(MRI或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