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创立于1908年,前身为“义德医院”,由美国基督教南长老会传教士、医学博士慕庚扬创办。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担负着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公益等7项中心任务以及政府指令性任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任务。同时承担着连云港市肿瘤医院、连云港市临床肿瘤研究所和连云港市慈善医院职能。依托医院工作,建立了连云港市互联网医院、连云港市安宁疗护中心、连云港市老年医学中心及连云港市医养结合培训基地、连云港市癌症中心。目前拥有东西两个院区,占地132亩,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307张,设有61个(一、二、三级)临床医技科室,36个病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为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临床学院、江苏大学临床学院、徐州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南京医科大学等十家医学院校教学医院。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江苏省实施患者安全目标合格医院,江苏省癌症康复指导和随访管理示范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战略合作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技术支持合作医院。近年来,医院柔性引进A类人才团队——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董家鸿院士肝胆外科专家团队,建成并成功运行董家鸿院士连云港肝胆外科中心、徐泽宽教授名医工作站(胃肠外科)的基础上,医院又相继建成张达颖教授名医工作站(疼痛医学)、李建勇教授名医工作站(血液内科)、王增军教授名医工作站(泌尿外科)、陈明龙教授名医工作站(心血管内科)、马勇教授名医工作室(中医骨伤科)、范志宁名医工作室(消化内镜)。医院与以色列高级专家组织(MATAT)、法国专家咨询协会(ECTI)及德国退休专家组织(SES)形成合作,建成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医院现有职工165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56人,在岗卫技人员1465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627人,柔性引进临床医学高层次专家(团队)9人、苏北发展特聘专家9人。现有医学博士、硕士325人,硕士生导师40人,副教授、教授42人。拥有省双创博士2人,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1人,省“333”工程重点人才8人,省六大高峰人才8人,省“十三五科教强卫”工程青年人才2人,市“521工程”重点人才60人,市“十四五”花果山·科教强医工程领军人才7人、重点人才11人、青年人才28人,市“花果山卫生英才”卫生专家团队4个、卫生领军人才3人、卫生骨干人才9人,有234位专家在国家级、省级医学会中任职。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医院现有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5个(医学检验科、神经内科、肿瘤科、普外科、心血管内科),连云港市重点学科5个(医学检验科、普外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科),中医科为江苏省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建设单位,连云港市临床重点专科32个,连云港市专病诊疗中心3个(连云港市肿瘤诊疗中心、连云港市泌尿系统疾病微创诊疗中心、连云港市帕金森病诊疗中心)、连云港市救治中心7个(胸痛救治中心、卒中救治中心、创伤救治中心、中毒救治中心、烧伤救治中心、急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新生儿急危重救治中心),连云港市创新团队7个(脊柱外科、泌尿外科、血液内科、骨科、内分泌科、医学影像科、老年医学科)。2022年新入选连云港市“十四五”花果山·科教强医工程医学科技创新平台1个(肿瘤科);骨科、老年医学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遴选为“市花果山攀峰计划”高峰项目;急诊医学科遴选为高地项目。医学检验科通过ISO15189复核评审,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通过国家PCCM认证,卒中中心通过国家脑防委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认证,癫痫中心被中国抗癫痫协会评为二级癫痫中心,获得江苏省老年友善示范医院称号。医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创新应用医疗新技术,加快提升疑难急危重症系统化救治服务能力。创伤中心成功救治多例严重复合伤患者,普外科常态化开展减重代谢手术,肝胆外科开展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心血管内科开展市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市首例无线起搏器植入技术,率先开展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神经内科开展颅内动脉取栓及颅内外血管支架植入技术,消化内科开展内镜下PEG、POEM手术,泌尿外科开展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腔镜下巨大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烧伤整形科成功救治多例大面积特重度烧伤患者,急诊外科开展断指(趾)再植术,介入科开展市首例TIPS手术,多学科MDT联合诊疗为患者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医院有先进的瓦里安直线加速器ClinaciX、西门子大平板DSA、核磁共振、64排128层螺旋CT、德国Biolitec前列腺双频激光治疗机、瑞士EMS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机、STORZ高清腹腔镜、日本奥林巴斯高清腹腔镜、美国强生超声刀、双源CT、伽玛刀、ECMO等一大批等高、精、尖诊疗设备。近4年来,医院获得省市各类科研课题18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省科技进步奖、省医学科技奖、省中医药科技奖、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均创新高。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1038篇,其中SCI论文216篇。人格障碍是一种精神心理障碍,指人格具有明显偏离正常的特征,且相应的行为方式根深蒂固,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通常给人以“与众不同”、“格格不入”的特异感觉。,遗传因素 家系调查发现,人格障碍患者亲属中的人格障碍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而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研究发现,同卵双生子人格障碍的同病率高达67%,异卵双生子的同病率则为31%。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遗传度约为0.69,表演型人格障碍的遗传度约为0.67。 部分人格障碍的行为特征具有攻击和冲动的特点,如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这种攻击倾向的遗传可能性在成人中为44%~72%。 神经生化因素 边缘系统的γ-氨基丁酸能、谷氨酸能、胆碱能环路的过度反应可能介导情绪的不稳定,个体对环境情绪刺激反应和敏感性增加,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可能与之相关。 杏仁核过度反应、前额叶抑制降低可能与边缘型人格障碍及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冲动攻击性阈值较低相关。 前额叶皮质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活性降低,可能与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的认知缺陷有关。 病理生理因素 有观点认为人格障碍是大脑发育成熟延迟的表现。脑电图研究证明,人格障碍者的双亲中,脑电图异常率较高。50%人格障碍者的脑电图显示有慢波出现,与儿童脑电图近似。 大脑皮质成熟延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人格障碍患者冲动控制和社会意识成熟延迟。 胎儿及婴幼儿感染、营养不良 孕期感染、中毒,胎儿营养不良,特别是缺乏充分蛋白质、脂类和维生素的供应,导致婴儿大脑发育不成熟。 出生时或婴幼儿时期的脑损伤和病毒感染等传染病,导致婴儿大脑发育不成熟。,脑,近年来精神药物的发展对很多精神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但目前仍未发现对人格障碍有特效的药物。临床实践证明,尽管药物不能改善人格结构,但作为改善某些症状的对症治疗并非无益。,人格改变 人格改变是由躯体疾病、精神障碍、颅脑损伤等各种疾病所引起的人格异常,人格改变出现在上述各种疾病之后,患者患病前的人格特征在正常范围之内。 人格障碍患者在患上述各类疾病之前即存在相应的人格障碍特征。 其他精神障碍 某些精神疾病与人格障碍具有一些类似表现,如偏执型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症、表演型人格障碍与分离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与强迫障碍等。 主要鉴别点 各类人格障碍通常起病较早,且特征症状有一惯性的特征,没有发作期和发作间期的区分,也没有明显的应激因素作为前因。 人格障碍患者的异常表现与其人格特征的融合是根深蒂固的,生活各个领域均受到持续影响,且通常是终身影响。 与强迫障碍、分离障碍不同,人格障碍患者受症状困扰、引发的痛苦并不强烈,自知力水平相对较低(但仍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其他精神障碍的某些典型症状通常不会出现在人格障碍中,如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强迫障碍的部分典型强迫观念等,也可据此进行鉴别。 精神分裂症 边缘型人格障碍存在更多的自杀未遂、身份认同障碍和短暂的精神病性症状(以幻觉、妄想为主),但没有典型的、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可据此与精神分裂症鉴别。 转换障碍(癔症) 癔症型(表演型)人格障碍可出现情感或行为上的明显改变,但其改变并非无意识。 癔症患者在癔症发作时无意识,行为不受自我控制,且患者会感觉到明显痛苦,可据此鉴别。,无,为确诊人格障碍,患者(或家属)除需提供多方面的详细病史外,可能需要接受以下检查或评估: 脑部影像学检查:排除脑部的器质性疾病。 临床访谈:通过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形式,医生直接向当事人提问或通过知情者了解有关情况或信息,评估当事人的人格特征。 神经心理检测:主要是人格测定,一般使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MMP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国际人格障碍检查、DSM-Ⅲ-R人格障碍临床定式检查、DSM-Ⅳ人格障碍检查等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