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广州市番禺区大石人民医院),简称番禺二院,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始建于1958年,是一家由政府主办,集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1958年6月,番禺县卫生部门在大石中心联合诊所的基础上成立大石卫生院。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医院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医院取得了长足发展。2013年,更名为“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新医院建设正式动工。2014年12月,经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原广州市卫生局)评审通过,评为二级甲等医院。2013年,番禺区委、区政府为切实缓解番禺北部和广州新移民100万群众的看病难的民生问题,总投资3.05亿元,易地重建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目标达800床,全面达到规范化医院水平。一期床位400张,建筑面积48000㎡,二期建筑面积达40000㎡。2020年3月29日我院完成整体现状搬迁至东院区,东院区位于大石街群贤路138号,西向距离地铁3号线大石站仅500米,东向距离番禺大道约500米,交通便捷。医院拥有二个院区一个医联体机构。东院区(群贤路院区)、西院区(岗东路院区)及洛浦分院医联体。现东、西院区合计编制床位数640张,在职员工69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97人,高级职称62人,中级职称178人,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46人。医院积极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加强急诊科建设,全力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工作。2019年通过了广东省以及中国胸痛中心基层版认证。同年,广东省人民医院与区第二人民医院在心内科试点开展双向转诊工作。2020年,为进一步提升医疗水平,提高服务品质,优化学科建设,大力发展心血管内科,成立骨科中心、中心ICU、神经医学科,妇产科进行二级分科,筹建血透中心。引进神经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巨清主任医师、骨一科学科带头人韩学明副主任医师及妇科学科带头人操胜斌副主任医师。配有DSA(数字减影血管造仪)、128排高速螺旋MR、64层螺旋CT、双荧光手术显微镜蔡司Pentro900、德国进口贝朗蛇牌最新一代开颅电动动力系统、德国原装进口的STORZ超高清神经内镜系统、心脏电生理多导记录仪和射频消融仪、心脏三维标测系统、冠脉内超声(IVUS)、经食道超声系统、主动脉球囊反搏仪(IABP)、冠脉内旋磨仪等先进大型设备,为医院学科发展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医院坚持“科技人才兴院,创新引领发展”的科教发展战略,实行积极引进和培养使用相结合的方针,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人才队伍。承担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培训及大中专及以上卫生类专业教育的临床教学任务,是多个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基地。科研申报和研究成果不断突破,涌现一批优秀学科带头人,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中医药科研项目、广州市卫健委、番禺区医疗卫生重点科研项目、番禺区科技计划一般医疗卫生项目等国家、省、市、区各类科研项目23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在《生物材料学报》、《细胞生理学》、《国际神经外科》等国际期刊发表SCI文章4篇,获得多项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登记授权。承担《硬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技术》《品管圈及多维管理工具应用论坛》等多个国家级、省市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和创新环境,为医院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更多支撑,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的百姓。安全第一,质量为本。2019年,医院选派质改团队参加广东省第二届医院品管圈大赛,“同心圈”“时效圈”分别荣获二等奖、三等奖,其中检验科“时效圈”代表广东省参加“第七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荣获二等奖殊荣,为此专场广东省最好成绩。2020年,在第五届亚洲质量改进与创新案例大赛中,“时效圈”、“同心圈”均获质量改进专题组二等奖殊荣。随后在第三届广东省医院品管圈大赛中,我院“同心圈”荣获一等奖,“顽皮圈”荣获二等奖;在第八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我院“同心圈”、“顽皮圈”、“时速圈”分别取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佳绩。2021年,获第六届亚洲质量改进与创新案例大赛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第四届广东省医院品管圈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胜奖1项;第九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优秀奖2项。至今,已成立139个品管圈,涵盖医疗质量、诊疗服务、病人安全、护理管理、后勤保障等主题,各项目的开展更结出有形成果,包括众多专利发明设计,论文发表等,以及制定或修订标准化文件168份,申报省、市、区级科研项目20多项,合计产生经济效益约1500万元,其中为患者节约500万元,开展质改项目带来科室业务提升1000万元,病人满意度持续上升,成效显著。刘庭芳院士对区第二人民医院开展品管圈项目所取得的成效给与了高度评价。2020年,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院品质管理分会换届成立大会上,罗英华院长当选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院品质管理分会理事。同时,我院作为番禺区品管圈推行牵头单位在全区医疗机构推广品管圈应用工作。医院品管圈项目负责人鲁丽容主任主持番禺区重大项目课题:《品管圈在区域性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及应用研究》,课题经费达40万元,以及区人才建设课题项目:《品管圈在番禺区卫生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致力于在番禺区推广品质管理工作。可为单根骨折或多根骨折。由直接暴力所致者,多为横断或粉碎骨折。扭转及传达暴力引起者,多为斜形或螺旋形骨折。骨折后因骨间肌及屈指肌的牵拉,使骨折向背侧成角及侧方移位,单根的掌骨骨折移位较轻,而多根骨折则移位较明显,且对骨间肌的损伤也比较严重。,由直接暴力所致者,多为横断或粉碎骨折。扭转及传达暴力引起者,多为斜形或螺旋形骨折,掌骨,治疗原则 掌骨骨折的治疗要求根据不同部位骨折的特点,采用相应的复位和固定方法。复位要求相对较高,不能允许有成角、重叠、旋转等移位的存在,否则将影响手的功能。 对因治疗 1、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 在常规麻醉下进行牵引、复位,手法整复后应用外展夹板固定,4周后解除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 2、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 一般先进行整复、固定,但因这种骨折脱位很不稳定,容易引起短缩与移位,若复位后不能稳定时,可采用细钢针经皮肤做闭合穿针内固定。亦可采用局部加压短臂石膏管形外固定的同时加用拇指牵引,或做拇指末节指骨骨牵引3~4周。陈旧性骨折脱位宜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固定拇指于握拳位。 3、掌骨颈骨折 屈曲90°位,侧副韧带紧张,用食指压顶近节指骨头,使指骨基底部位于掌骨头之掌侧,将骨断片向背侧顶,同时用拇指将掌骨干向掌侧压才能准确整复。 4、掌骨干骨折 横断骨折、短斜骨折整复后比较稳定者,宜采用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在牵引下先矫正向背侧突起成角,以后用食指与拇指在骨折的两旁自掌侧与背侧行分骨挤压,并放置两个分骨垫以胶布固定,如骨折片向掌侧成角则在掌侧放一小毡垫以胶布固定,最后在掌侧与背侧各放一块夹板,厚2~3mm,以胶布固定,外加绷带包扎。斜形、粉碎、短缩较多的不稳定骨折,宜加用指骨末节骨牵引。 一般治疗 1、开放性损伤者应及时加压包扎止血。 2、患肢固定,防止骨折断端再移位。 3、注意观察患肢血运及手指活动情况。 药物治疗 1、对症治疗包括止痛,如应用布洛芬。疼痛严重者可给予曲马多。 2、抗生素预防感染,如头孢拉定。 相关药品 布洛芬、曲马多、头孢拉定 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症 (1)多发性掌骨干骨折。 (2)骨折或合并脱位闭合整复失败者。 (3)陈旧性骨折拖尾畸形愈合者。 (4)指骨骨折手法复位不成功者或斜形骨折不稳定者。 (5)开放性骨折8小时内,污染较重者或伴有皮肤缺损、肌腱损伤者。 (6)骨折畸形愈合需手术矫正者。 2、手术方式 (1)可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或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 (2)手法整复后不易维持位置的横形或短斜形骨折,可用X线透视下经皮克针固定。 中医治疗 以下中医疗法均需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1、早期 治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可内服活血止痛汤。 2、中期 治宜接骨续损,内服正骨紫金丹等。 3、后期 宜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内服六味地黄丸或,手腕部扭伤腕舟骨骨折,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酗酒。,x片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