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原梅州市中医医院)创办于1958年,地处梅州市城区梅松路35号,是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梅州地区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的基地和中医龙头单位,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二院)医疗技术协作医院、广东省中医医院协作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城市对口帮扶医院、广州市中医医院智力帮扶医院、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建设单位、梅江区人才(中医)驿站。医院设置南、北两个院区,共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编制病床620张,开放床位495张,现有职工1015人,其中高级职称99人(其中正高20人,副高级79人);中级职称243人;初级职称499人;研究生50人;本科毕业生330人。目前有省级中医名科1个(骨伤科),省级重点专科2个(骨伤科、针灸科),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4个(儿科、妇产科、肿瘤科、心血管科),市级重点专科(专病)9个(骨伤科、针灸科、推拿科、儿科、妇科、肿瘤科、心血管科、内分泌科、肛肠科);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4人,省级名中医2人,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人,市级名中医8人,区级名中医32人。医院现有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丘元强),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3个(侯舒成、温乃元、曾胜);骨伤科丘元强副院长获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针灸科温乃元副院长、骨伤科练伟东副院长、大内科曾胜主任获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内科侯舒成副院长、针灸科温乃元副院长为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目前在医院设立的培训基地和工作站有:国家级非遗项目岭南陈氏针法梅州工作站,广州中医药大学岭南林氏推拿研究所岭南林氏正骨手法梅州培训基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中心、肿瘤科、妇科梅州工作站,冼绍祥、林丽珠、邓高丕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梅州工作站,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刘振寰教授儿童康复名医工作室,他们每月定期派出专家来我院教学、查房及坐诊。这些基地和工作站的设立,大大提升了我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另外根据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实际需求而开展的“中医治未病”工作成效显著。本院自主研发的院内制剂现有27种,其中湿滞片、益气灵、固肾壮骨片等疗效确切,深受群众欢迎。拥有60余年历史的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积淀历久弥新的医院文化,充满朝气与活力。医院连续多年荣获多项荣誉,被国家、省、市、区授予“先进集体”、“精神文明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称号。此外医院拥有一批现代化先进医疗设备(1.5T核磁共振、64排CT、62排CT、16排CT、乳腺机、DRX光机、进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奥林巴斯腹腔镜及宫腔镜、进口椎间孔镜成像系统、进口关节镜成像系统、进口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激光/脉冲光工作站、进口高清胃肠镜系统、中医经络检测仪、医用高压氧舱等)。医院秉承“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精诚团结、继承创新”的院训,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方针,坚持“心中有爱、服务有情”的服务理念,努力拼搏,执着追求,开拓创新,为梅州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已经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六位一体的三甲中医医院。广场恐怖是恐怖症的一种,患者害怕集市或空旷的地方。从专业角度看,它是指对某种处境的期待性焦虑和对那些当焦虑产生时却无法迅速逃离的处境的回避。,心理学上,广场恐惧症被形容为严重和具渗透力的焦虑,诱发广场恐惧症的心理因素分析简单介绍如下: 1.个性因素 患者普遍非常敏感、依赖性强,对完全正常的情况都有过分的反应。 2.缺乏安全感 患者普遍心理为害怕离开自己熟悉的安全地方,仿佛暴露在外面会随时随地带来危险。 3.敌对心理 过大地夸张外界的环境。 4.心理阴影 应该说过去发生的一些创伤性事件让患者连带产生恐惧。,脑,1.心理治疗 (1)一般心理治疗如心理教育,支持疗法,治疗目的在于减轻患者的预期焦虑,鼓励患者重新进入害怕的场所;减少回避行为则需要取有针对性的认知行为疗法。 (2)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无惊恐发作的广场恐怖症以暴露疗法为主,先向患者说明疾病的性质,引导患者想象害怕的场所或情境,然后鼓励患者进入现场暴露,反复训练,直到取得满意效果。单纯认知疗法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惊恐发作,但对广场恐怖症无效,而暴露疗法可减轻广场恐怖症,但非惊恐发作。 (3)药物治疗有惊恐发作的患者宜先采用抗惊恐的药物治疗。 2.暴露疗法 长时间表现出惊恐障碍的广场恐惧症患者常用暴露治疗法,这种治疗法的目的不单单在于使惊恐发作消失,而且使在诊所的情境下的广场恐惧症消失。,其他类型恐惧症,无,DSM-IV对广场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1.对置身于某处感到焦虑,觉得难以逃脱,或感到在发生意想不到的惊恐发作时找不到帮助。 2.患者设法避免这种情境,或者带着痛苦忍受着,或者带着焦虑心情担心惊恐发作的发生,或者就此提出要有人陪伴。 3.排除社交恐惧症、特殊对象恐惧症、PTSD或离别性焦虑障碍等精神障碍引起的各种焦虑或恐怖性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