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是省内规模最大、服务能力最强、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2008年,成功创建全国首批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2012年,以河北省内最好成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甲等医院等级复审。2013年,牵头成立了沧州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联合体。医院在全国中医药系统的地位和影响进一步提升,2018年,荣登“中国中医医院竞争力”榜单第37位,“中国地级城市医院竞争力”榜单88位,已成为河北省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工作名片,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医院已成为河北省内规模最大、服务能力最强、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形成医院本部、东院区、康复院区、青县院区、科研教学区、体检和治未病中心一院六区的区域医疗中心和医疗集团。 开放床位3230张,医务人员3600人,其中高级职称450人,硕博士人员65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河北省名中医4人,占地面积300亩,建筑面积19.8万平方米,临床医技科室140余个,总资产16.8亿元。2018年,医院实现门诊量209.3万,出院人次10.7万,手术例数4.09万,业务收入19.22亿,出院患者满意度达99%,综合服务能力步入河北省医疗卫生系统第一方阵。 医院设备先进,拥有400余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中医诊疗设备,并根据临床科研需要,配备了西门子128排双源ct、德国西门子3.0t核磁、西门子核医学spect、西门子dsa、医科达图像引导高能电子直线加速器、ge钼铑双靶数字乳腺机、西门子abvs乳腺超声机、系列进口关节镜、奥林巴斯超声内镜等大型医疗设备。 医院注重医教研同步协调发展,现为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建有石学敏院士工作站,路志正国医大师学术思想传承工作室,燕京刘氏伤寒学派传承工作室以及2个国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工作室。先后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2项,有40余人在国家、省级学术组织担任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配套建设2个省级重点研究室、8个研究所、首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基地,国家卫计委“骨科内镜与微创培训基地”。 医院学科集群发展,拥有国家级、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学科)39个,涵盖36个专业和亚专业。糖尿病内分泌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伤科、糖尿病科、重症医学科、预防保健科为国家十二五中医药重点专科,建成国家卫计委骨科微创培训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膏方培训基地、国家卫计委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有7个省级重点专科,17个市级重点专科。骨伤科是医院的龙头科室,现拥有20个病区720张病床,其规模、特色、疗效稳居省内前列。2018年,香港艾力彼专科排名,医院6个专科(骨伤科、内分泌糖尿病科、重症医学科、康复科、肝病科、风湿病科)榜上有名。 2005年,原沧州铁路医院并入该院成为该院东院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发展,目前,东院开放床位610张,职工620人,拥有25个临床科室和18个门诊医技科室。下设1个独立的体检中心,2个社区门诊。其中骨科和糖尿病科与本部共为国家级重点专科,脑病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老年病科为沧州市中医重点专科,肾病科与妇产科为东院区品牌科室。 2016年,康复院区开诊。设置床位280张,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开设8个病区、14个专业门诊、综合治疗区,为该市首家药浴中心,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单体康复专科院区。为中国康复机构联盟常务理事单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康复院区200人,其中博士、硕士以及高职人员40名。100余(台)件高端康复医疗设备,包括locomate康复机器人、步态分析仪等国际高端康复诊疗设备;服务范围不仅包括伤残、术后的病人,还包括有高端保健需求的亚健康人群。2017年4月,骨伤康复院区成功入选国家发改委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启动骨伤康复院区项目筹建工作,该项目占地面积123.4亩,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床位总数1200张以上。 2017年,医院中标购置沧州市青县人民医院原址,占地39亩,启动青县院区筹建工作,项目投资4亿元,规划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2018年破土动工,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 医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名医名科名院”战略,全面推进“个人学者化、科室学科化、医院学院化、管理精益化、服务人性化、社会效益最大化”六化工程,力争建成以“名专科、强综合、高水平”为主要标志的研究型中西医结合医院,努力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失眠症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的质和量令人不满意的状态,是睡眠障碍的主要形式。非器质性失眠是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使用的术语,指一组情绪因素作为原发病因或主要诱因的睡眠障碍。目前,随着对失眠的研究进展,已有多种新的分类。失眠是临床实践中很常见的一个主诉,在一般人群中也非常常见,有1/3以上的人一生可能会经历不同形式的失眠;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并多见于妇女、老年人及心理功能紊乱和社会经济状况差的群体。,1.躯体因素,如疼痛、瘙痒、咳嗽、喘息、夜尿、吐泻等。 2.环境因素,如生活习惯的改变、居住环境的变迁、声和光的刺激等。 3.生物因素,如咖啡、浓茶及中枢兴奋剂和某些药物的戒断反应等。 4.遗传因素。 5.其他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如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担心失眠。,脑,对失眠症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治疗的目标不是简单地延长睡眠时间,而是提高患者对睡眠质和量的主观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应作为失眠症治疗的基础方案,目标是矫正患者关于睡眠的不良认知和不良睡眠卫生习惯。 (1)一般性心理支持治疗、睡眠常识健康教育,要点是帮助患者认识到睡眠时间需要的个体差异,建立并坚持符合“昼醒夜眠”规律的作息习惯,避免行程不良睡眠习惯等。 (2)认知行为治疗是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对失眠症有效的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认知矫正训练配合刺激控制、放松治疗、反意向控制、睡眠限制等行为治疗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对减轻患者急性期的痛苦、提高心理治疗依从性有重要作用。但应避免长期用药,尤其慢性失眠患者,长期用药往往无效,还可导致药物依赖。部分长期用药者还会出现催眠药物性失眠。 常用的药物主要为:短、中效苯二氮卓类、褪黑素和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剂。对入睡困难为主的患者,可首选唑吡坦,右佐匹克隆(或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短效类药物。对睡眠浅、易醒的患者,可使用艾司唑仑等。对经过仔细临床评估后判断伴有焦虑、抑郁情绪者,可使用曲唑酮、米氮平、多塞平等有一定镇静作用的抗抑郁剂,剂量一般较治疗焦虑、抑郁障碍时偏低。,1.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的睡眠发作是无法抗拒的,发作持续时间较短,每次不超过15~20分钟,发作后可有较长时间的精神振奋,常伴有一种或多种附加症,如猝倒、睡瘫及入睡前幻觉,夜间睡眠时间缩短。而嗜睡症的睡眠发作常能通过患者的努力而阻止,发作后睡眠持续时间长,无附加症状,夜间睡眠延长,在醒转时可呈酩酊状态。 2.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该症引起的嗜睡症除有日间睡眠过多的症状外,还有夜间呼吸暂停、典型的间歇性鼾音、肥胖、高血压、阳痿、认知缺损、夜间多动及多汗,晨起头痛与共济运动不良的病史。 3.器质性嗜睡症 常见于脑器质性疾病,代谢障碍、中毒、内分泌异常、放射后综合征等,可通过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躯体及相应实验室检查找到肯定的器质性致病因素。,无,睡眠脑电图检查可见睡眠的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缩短,睡眠过程中生理性觉醒增多,REM睡眠期相对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