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成立于1949年,占地面积21660平米,建筑面积29456平米,1995年被卫生部评审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县级医院,是全县100多万人民的医疗、教学、科研和保健、康复中心,共设床位556张,40个科室,现有职工527人,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74人,固定资产总值达1.16亿元。医疗技术方面:该院拥有县内绝大多数医疗技术权威人士,现有副高级以上职称37人,中级职称136人,达到了每科配有高、中级职称医务人员4—5名,2011年3月成立了重症医学科,填补了县级医院重症医学的空白,外科系统开展的胸外、脑外、泌尿外科和显微外科手术,骨科开展的“人工髋关节”置换和脊椎高难度手术均处于邯郸市县级医院领先地位,内科系统在心、脑血管病、呼吸、消化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处于全市县级医院的前列,儿科、妇科、五官、肛肠、中医等科室,在该专业疾病治疗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处于邯郸市东部县级医院领先地位。医疗设备:该院拥有大东芝64排螺旋CT、核磁共振、西门子悬吊式数字放射成像系统(DR)、东芝SSH-880CV彩超仪、东芝阿波罗400和SSA-660A彩超及美国GE便携式彩超、西门子智敏平板数字胃肠机、美国GE乳腺钼靶X光机、日本岛津移动DR机、DR自动数字成像系统、钬激光治疗机、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法国ABX血球计数仪、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血凝仪、奥林巴斯260型和240型胃镜、结肠透析机、、鼻咽喉纤维镜、听力筛查仪、牙科全景机、溶氧仪、超声溶栓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生物组织染色机、全自动冷冻切片机等大型设备80余台(件)。投资百万多元购置了六部金杯高档救护车。医疗环境:该院1996年建起了4000平米的高标准门诊大楼,2002年6月份,建筑面积达5500平米,配备有中央空调、电梯的高标准住院大楼投入使用。同时对院落进行了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建成了“花园式单位”,极大地改善了医疗环境。2006年11月份,该院建设的高六层、建筑面积达5100平方米,并进行了高标准装修,配备有电梯、中央空调的医技大楼投入了使用。同时,配备有飞利蒲双排螺CT、核磁共振、日本东芝彩超、数字肠胃机、DR自动成像系统、大型遥控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经颅多普勒等数字化高新医疗设备,数字化影像中心宣告了成立。投资2100余万元,九层高,面积达9000余平米,设有层流净化手术室,配备有中央空调、中心供氧、中心吸引及每个房间设有卫生间的新住院大楼已于2009年4月份竣工并投入使用。同时,投资300余万元对原住院楼进行了装修改造,并对病区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完善了设施,使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新增了4个临床科室,床位数由原来的170张增加到了450张。极大的满足了患者的住院需求,切实的解决“住院难”问题。2010年投资300万元对门诊楼进行了扩建改造,新增建筑面积1026平米。2014年,根据国家《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和《河北省农村急救体系建议方案》,医院建设了一栋四层(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框架结构的综合楼,该工程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并于2014年年底投入使用,同时,新建了病员及职工食堂。2011年3月份,为了不断满足广大患者群众的就医需求,新成立了ICU、血液透析、骨二、内五四个科室,进一步提升了医院就医环境。同时,2011年投资30多万元,在个大楼前安装了电子显示屏,及时向广大患者公布最新的医疗信息。随着各大楼的投入使用和数字化影像中心的成立,极大地改善了医院的医疗环境,进一步提高了医院的诊治水平。溶血性贫血(hemolyticanemia)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骨髓有6~8倍的红系造血代偿潜力。如红细胞破坏速率在骨髓的代偿范围内,则虽有溶血,但不出现贫血,称为溶血性疾患,或溶血性状态。正常红细胞的寿命约120天,只有在红细胞的寿命缩短至15~20天时才会发生贫血。,溶血性贫血的根本原因是红细胞寿命缩短。造成红细胞破坏加速的原因可概括分为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和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前者多为遗传性溶血,后者引起获得性溶血。,血液,溶血性贫血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治疗应因病因而异。正确的病因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下列是对某些溶血性贫血的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 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有病因可寻,去除病因后可望治愈。药物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停用药物后,病情可能很快恢复。感染所致溶血性贫血在控制感染后,溶血即可终止。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应避免食用蚕豆或服用氧化性药物;冷凝集综合征应注意防寒保暖;药物所致溶贫应立即停药;怀疑有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再进一步查明原因;感染亦可引起溶血或加重原有的溶血性缺陷,应注意防治 2.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 主要用于某些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糖皮质激素对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也可应用于PNH有较好的疗效。环孢素和环磷酰胺对某些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少数免疫性溶贫有效。 3.输血或成分输血 输血可迅速改善贫血症状,但输血在某些溶血性贫血可造成严重的反应,故其指征应从严掌握。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输血后可能引起急性溶血发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高浓度自身抗体者可造成配型困难。此外,输血后且可能加重溶血。因此,溶血性贫血的输血应视为支持或挽救生命的措施。必要时采用红细胞悬液或洗涤红细胞。 4.脾切除 适用于红细胞破坏主要发生在脾脏的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绝对适应证)、对糖皮质激素反应不良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需要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者及某些血红蛋白病(丙酮酸酶缺乏及海洋性贫血),切脾后虽不能治愈疾病,但可不同程度地减轻红细胞的破坏,缓解病情。 5.其他治疗 严重的急性血管内溶血可造成急性肾衰竭、休克及电解质紊乱等致命并发症,应予积极处理。某些慢性溶血性贫血叶酸消耗增加,宜适当补充叶酸。慢性血管内溶血增加铁丢失,证实缺铁后可用铁剂治疗。长期依赖输血的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可造成血色病,可采用铁螯合剂驱铁治疗。,贫血伴有骨髓红系造血旺盛和网织红细胞增生或贫血伴有黄疸的疾病可与溶血性贫血混淆,无,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传统上可分为三类: 1.红细胞破坏增加 检查是否存在血红蛋白血症、高胆红素血症(间接胆红素)、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尿检查可见血红蛋白尿、含铁血黄素尿、尿胆原排出增多;粪便检查有粪胆原排出增多。 2.红系造血代偿性增生 检查是否存在网织红细胞增多,一般在5%以上,有时可达50%;周围血液中出现幼红细胞,主要为晚幼红,有时可出现晚幼粒骨髓幼红细胞增生,骨髓内幼红细胞比例明显增加,主要为中、晚幼红,形态正常。 3.各种溶血性贫血的特殊检查 如红细胞形态是否改变(球形、椭圆形、口形、棘形、靶形、碎裂形、镰形)、吞噬红细胞现象及自身凝集现象、海因(Heinz)小体、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寿命检查,用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