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中医医院坐落于安徽省淮北市人民中路186号,是皖北地区中医特色突出的集医疗、教育、科研、养生保健、康复养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中国百强中医院、安徽省示范中医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淮北中医院,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安徽省博士后工作站、安徽省中医类别基层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基地。国家中医“平衡针”、“肛肠”技术协作单位,国家中医“脑卒中”临床路径标准制定协作成员单位;国家中医“糖尿病”“慢阻肺”慢病防治淮北分中心。自1980年建院以来,在几代中医院人不懈努力下,医院技术水平、医疗装备、服务环境及服务质量均获得了显著提高和改善,赢得了广大患者和社会各界的信赖,在皖北地区呈现出独特的中医区位优势。 医院以1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针灸科),4个安徽省名老中医工作室(周琦名老中医工作室、胡子生名老中医工作室、孙钰名老中医工作室、郑彩霞名中医工作室),5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病)科(脑病科、肝病科、针灸科(颈肩腰腿痛病)、肺病科、心病科),1个安徽省卫计委“十三五”特色专科(妇产科(中医)),5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为抓手,高起点、高标准的建立起了内、外、妇、儿、康复、老年病及治未病等40多个专(病)科和医技科室。医院现占地50余亩,业务用房4.5万m2。编制床位550张。职工556名(专业技术人员428人,研究生与高级职称80余人)。其中全国第四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养对象1人;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对象3人;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培养对象1人;全国中医护理骨干3人;江淮名医2人;安徽省名中医2人;安徽省名老中医工作室4个;省级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对象1人,省健康素养巡讲专家7名,省级名中医继承人4人;安徽省中青年中医学术带头人6人;省级中医护理骨干2人;淮北市名老中医2人;淮北市名医7人,淮北市高层次人才储备金人员6名,淮北市优秀中青年中医6人。医院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0人。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学徒20人。 医院秉承“大医尚德、名院尚真” 的医院院训,“弘岐黄,育名医,建名科,创名院,制名药,惠民生”的医院发展宗旨,“真实、博爱、求精、创新”的医院精神,“以病人为中心、做仁医施仁术”的服务理念,“卓越、高效、和谐、廉洁”的医院管理理念,在“特色立院、德才兴院、科技强院、文化健院”的医院发展战略与“建省内先进、国内优秀和百姓满意的中医医院”发展目标指引下,沿着“一体两翼”(以医疗服务为体,以养生保健、康复养老为翼。)的医院发展路径,坚持走“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长”的“四名”(名医、名科、名药、名院)医院发展之路。通过引进现代化的检查、诊断仪器和中医特色专科治疗设备,建立《GMP》标准制剂室,开设皖北首家中医“治未病”科、老年病科及康复理疗与功能训练室等,竭诚为广大民众营造出了一个理想而温馨的中医特色突出的就医环境。 医院先后获得淮北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徽省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集体”、“安徽省青年文明号”、“安徽省“三下乡”先进集体”、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安徽省“健康促进医院”、国家“公共机构能源计量示范单位”、第1至16届“淮北市文明单位”、淮北市“企事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淮北市“医政与中医管理先进集体”、淮北市民评“诚信医院”、淮北市“AAA级信用单位”、淮北市“园林式单位”、“淮北市卫生单位”、淮北市窗口行业“十佳文明窗口”等荣誉称号。 “传承历史谱新曲,励精图治铸华章”,淮北市中医医院全体同仁正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深化改革、再铸辉煌的理念,为“弘扬中华国粹,发展淮北中医”乘风破浪奔驰在新时代的跑道上。分离性障碍又称分离(转换)障碍,曾称癔症或歇斯底里症。分离性障碍是一类由精神因素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一部分患者表现为分离性症状,另一部分患者表现为各种形式的躯体症状,其症状和体征不符合神经系统生理解剖特点,缺乏相应的器质性损害的病理基础。这些症状被认为是患者无法解决的内心冲突和愿望的象征性转换。,1.心理因素 个体对应激性生活事件的经历和反应是引发本病的重要因素。幼年的创伤性经历也可能是成年后发生分离转换障碍的重要原因。此症患者常常具有一些共同的人格特征,包括:具有暗示性、表演性、自我中心、情绪化、幻想性等。 2.社会文化因素 此症患者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大多生活在封闭性的同源文化环境中。因此受教育程度、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对分离转换障碍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3.生物学因素 目前分离转换障碍的遗传学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些研究发现分离转换障碍患者的一级亲属的同病率较高。但也有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有学者认为本病为多因素遗传疾病。,脑,对分离性障碍的患者应尽快完善相关必要检查以确定其无器质性损害,在治疗中建立良好的医患联盟,治疗应以心理治疗为主。 1.心理治疗 (1)个别心理治疗几乎适用于所有分离性障碍患者。在建立良好医患联盟的基础上了解和理解患者的个人成长史、家庭关系、人格特征等,共情患者的情绪,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患者共同探索其患病的原因与过程。切忌一味挖掘患者的童年创伤而不予以相应的共情和支持,以至于造成对患者的二次伤害。 (2)暗示治疗可用于急性发作而暗示性又高的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向患者简单解释其疾病是一种短暂的神经功能障碍,通过即将实施的治疗即可逐渐恢复甚至痊愈。针对运动和感觉障碍的患者可以使用10%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配合言语暗示进行治疗。也可以运用催眠治疗使患者进入催眠状态,结合语言暗示以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 (3)系统脱敏治疗先让患者倾诉与发病有关的精神因素,然后对患者进行放松训练,逐步让患者暴露于诱发症状的精神因素中,患者渐渐体验到能够承受这些精神因素带来的紧张不安情绪而不发病,之后逐步增加暴露剂量。 2.药物治疗 临床中发现分离转换障碍患者常有焦虑、抑郁、失眠、疼痛等症状。药物治疗可针对这些症状进行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情绪,减轻患者的躯体不适感。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用于改善情绪,苯二氮卓类药物可减轻焦虑及改善睡眠。,1.急性应激障碍 本病的发生发展和精神刺激因素密切相关,在强烈应激事件后立即发病,症状内容与应激事件相关,无反复发作病史,故可鉴别。 2.精神分裂症 分离性障碍的情感爆发和行为紊乱与急性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易混淆,但精神分裂症常表现为不协调性情感障碍、感知觉障碍和思维障碍,因此可以鉴别。 3.癫痫发作 分离性抽搐与癫痫发作临床表现有近似的方面,但癫痫发作有意识丧失,常有跌倒受伤、咬伤舌头、大小便失禁、脑电图异常等。 4.器质性疾病 器质性疾病如失明、失聪、感觉障碍等可依据相关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发现其症状符合躯体解剖学特征并加以解释。 5.诈病 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主观故意“没病装病”或“夸大原有的病情”,常突然产生,由主观愿望决定症状的消失与否。分离性障碍的症状一旦发生,是主观意志无法控制的。,无,1.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影像学显示分离遗忘患者颖叶中部和基底节前部的脑灌注降低。 2.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检查后结果显示分离性遗忘患者右侧前额叶的葡萄糖代谢率减低。 3.事件相关电位(ERP)对脑功能和神经认知科学的探究也给分离障碍的研究提供了可行的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