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中医医院始建于1958年。现为一所中医特色突出,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全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中医药特色重点医院项目建设单位”。医院现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开放床位730张,已启动建设的扩建院区占地面积2.8万平米,新建院区占地面积17.92万平米。医院固定资产总值3.2亿元,年门急诊量47万余人次,出院病人2万余人。医院在岗职工1164人,其中在职职工854人,编外人员285人,退休返聘人员25人。现有在职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35人(正高40人、副高95人),中级技术职称人员358人,初级及以下技术职称人员356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265人,占比达32.60%,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比63.57%。近三年招聘引进硕士及高层次人才59人。医院目前拥有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1人,国家级中医药师承指导老师3人;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2人、杰青人才1名,省名中医药专家14名,省中医药高层次学科带头人1人,省五级师承指导老师21人,市级名中医和名老中医18名。省级以上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中医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省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员、山东省中医临床骨干、中医护理骨干等各类人才60余人。医院现设有21个行政职能科室、46个临床医技科室、3所院外门诊部。拥有国家级重点专科3个,分别为肿瘤科、脾胃病科、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中心,其中,肿瘤科并为山东省中医专科专病诊疗中心、烟台市中医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拥有省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学科)8个,分别为颈肩腰腿痛科、肾病科、儿科、肺病科、心病科、老年病科、康复科、护理学。拥有市级重点专科5个,分别为内分泌科、脑病科、风湿病科、眼科、临床药学室。拥有山东省“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肿瘤牵头专科1个,“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市级成员专科单位6个,分别为心病科、康复科、肺病科、肛肠科、内分泌科、儿科。拥有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工作室1个(孙敏),山东省名老中医专家工作室2个(王皓光、侯爱画),国家级流派传承工作室2个(齐鲁时病流派、黄煌经方),省级流派传承工作室1个(齐鲁河间宣通医学流派)。引进建立院士工作站1个(石学敏)、国医大师工作室3个(刘嘉湘、张大宁、李佃贵)、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工作室3个(王新陆、陶凯、王国才)。医院承担着山东中医药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班教学和多所本专科院校的临床带教任务。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全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全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省“西医学习中医培训基地”、“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全省中医类别医师注册培训定点机构”、“山东省社区中医全科医师临床实践基地”、“山东省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医院为烟台市中医药学会挂靠单位,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中医肿瘤专委会依托单位,成立了20多个专业委员会,承担国家及省级继续教育项目近百项。近3年获得各级科研立项课题60余项,其中省部级3项,参与国家级课题10余项。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1项,厅局级6项。医院中西医结合优势突出,中医方面正大力推进“五个全科化”建设,研发了临床协定方二百余个,精品中医特色优势项目种,如“肿瘤微创治疗”“肺癌的全程化管理”“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息肉病”“传统四季膏方、药茶”等。特色疗法、康复技术及中医护理特色项目近百项,6项中医特色技术入选山东省“2021年度中医药特色疗法”。建有面积为1200平米的、30万级(D级)净化面积达428㎡的一流的制剂室,可配制颗粒剂、合剂、硬胶囊剂、丸剂(水丸)、洗剂、糖浆剂、酊剂7种剂型,制剂品种26个,新开发9个院内制剂进入备案流程。医院拥有荷兰飞利浦1.5T核磁共振、128排螺旋CT、德国西门子血管造影X射线系统(DSA)、方舱CT等先进设备。西医方面掌握多种手术疗法、血管介入、微创、腔镜等先进技术,可开展肝胆、胃肠、泌尿、肛肠、骨伤、妇产等多科现代医学诊疗。医院开展“程序化温馨服务”,设有病员服务中心,实行网上预约挂号服务,推出中药免费速递业务。医院建立病房医生移动查房、移动护理系统和移动智慧中药房,拥有信息运行稳定、覆盖无盲点的高质量的信息化运营体系。在2018和2019年国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医院连续两年获得“A级”好成绩,连续两年位列山东省地市级中医医院第一名。医院履行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先后与多个县市区中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结为区域医疗联合体。积极开展健康扶贫工作,圆满完成援外、援藏、援黔、援川、援巫等任务。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本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医院不断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常有国外学者前来访问交流。已与墨西哥州立大学、蒂华纳西医总院、墨西哥中医药大学签署协议,开展临床教学、学术及科研等交流合作。医院先后荣获“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全国重点发展中医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先进集体”、“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青年文明号”、“山东省文化建设示范医院”、“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躁狂症(Mania)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作为心境(情感)障碍(Mooddisorders)中的一独立单元,与双相障碍并列。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相,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发作时间需持续一周以上,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生物学因素 ①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5-羟色胺(5-HT)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相障碍的基础,是易患双相障碍的素质标志;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多巴胺(DA)功能活动异常;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可能存在功能活动异常,因作用于此神经递质的抗癫痫药可以作为心境稳定剂,有效治疗躁狂症和双相障碍。②第二信使平衡失调,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物;③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 遗传学因素 家系调查发现,双相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遗传学方面,不少学者探讨了与双相障碍可能有关的标记基因,但尚无确切可重复验证的结果,双相障碍的易感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目前,有关双相障碍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 心理社会因素 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可以诱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失业、失恋、家庭关系不好、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发病中可能导致一种易感素质,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促发下发病。,脑,躁郁症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其药物治疗最典型的是锂盐、碳酸锂以及这种不典型的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利培酮等有这种抗躁作用,患躁郁症的患者,治愈后维持一段时间可以逐渐停药,无需抗复发治疗。但是发现复发的症状,如睡眠减少,说话多,活动多,必须立即重新开始治疗。对于反复发作的躁郁症患者,治愈后的抗复发治疗必须遵循复发的规律。,通常需要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人格障碍进行鉴别。,无,首先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头颅CT等检查,排除器质性可能。其次,确定患者为心理因素,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不同的心理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