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冶钢医院特发性心房颤动专家

简介:

“半城山色半城湖”——在青葱依旧的西塞山脚下,碧波荡漾的磁湖岸边;黄石爱康医院见证了这座美丽城市的百年变迁,为了260万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承载着百年荣耀,追逐着时代潮流,伴随成黄石建设长江中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紧密步伐,行进在永无止境的筑梦之路上。黄石爱康医院,原冶钢集团职工医院。1917年建院,2004年由北京爱康医疗投资控股集团全资收购,并更名为黄石爱康医院。目前医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配套齐全、设备完善、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急救、体检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目前医疗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编制床位810张,实际开放床位932张;2020年门诊量47余万人次,出院人次约3万。现有员工12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近200人,医学博士、硕士50余人;黄石市十大名医3人,省级学科副主委1人,市级学科的主委3人,市级副主委25人。医院是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学医院、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培养基地、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加拿大温哥华综合医院暨卑诗大学医院友好合作医院,黄石及周边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湖北省内医保住院患者直报医院,同时还是10余家商业保险定点医院,100余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友好协作医院。医院拥有临床检验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肾病内科、临床检验科、医学影像科、骨科、创伤外科、输血科、妇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等12个市级重点专科,同时产科、内分泌科、儿科、神经疾病中心、消化内科、普外科在黄石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和认知度。医院有1个国家级胸痛中心、1个省级防治卒中中心、1个国家级心衰中心,拥有目前鄂东南地区成立最早的生殖医学中心。医院常年聘请北京301医院、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协和医院、省人民医院的专家教授到医院坐诊带教,医院与集团内下属多家医院优势资源共享,让医务人员有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依托北京爱康集团辐射全国的雄厚实力,医院致力于技术创新和提高,共投资几亿元购买了美国64排128层螺旋CT、双排螺旋CT、DR、数字血管造影(DSA)、德国西门子核磁共振、高清腹腔镜、日本东芝三维彩超+工作站、日本富士超高清超声内镜、德国B1COM抗过敏治疗仪、美国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医科达直线加速器、绿激光等一大批领先的高端设备。医院曾荣获国家卫生部颁发的“质量万里行”活动全国三级综合医院病历质量评比二等奖,中国民营医院协会颁发的“全国最具价值民营医院”、中国健康报社、中国医院协会企业医院分会颁发的“全国创新企业医院”、湖北省政府颁发的“湖北省消费者满意单位”、黄石市政府颁发的“首届慈善公益之星”、“影响黄石改革发展100品牌”、“拥军崇军联盟成员单位”,连续7年荣获中国非公立医院▪竞争力排行榜百强医院等荣誉称号。2019年获评国家胸痛中心,2021年,爱康全年溶栓技术排名全省第一,卒中中心综合排名全省第八,2021年获评国家综合防治中心,2023年获评国家心衰中心。黄石爱康医院在现代医院管理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先后托管及设立五个一级医疗机构,十三个社区站点,两个门诊部,运营状况良好。为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等近20万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真正做到了“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爱康人的利他精神,“患者至上”的核心价值观,“以奋斗者为本"的理念,得到了社会各届的广泛认同。历经百年发展,爱康在医疗、安全、质量、技术、服务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和影响力。“大病不要慌、赶紧送爱康"的口碑已家喻户晓,“救心、救脑、救命"的专业实力已深入人心。新时期,医疗健康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关注健康、促进健康成为国家、社会、个人及家庭的共同责任与行动。爱康医院认真践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满足患者需求为宗旨,着眼于构建“品质医疗、特色专科、智慧服务、管理规范"的国内名院发展战略。持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推进“互联网+医疗+社区+大健康”向纵深发展。为社会各届人士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和健康关怀,用我们的爱创是心房呈无序激动和无效收缩的房性节律,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器质性心脏病,心脏,药物治疗,电学治疗,手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交接区性心律,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咖啡,低盐,低脂,心电图检查,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脏彩超,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片,。

李金星 主治医师

擅长(1)擅长断指(趾、肢)再植,血管、神经、肌腱断裂修复及四肢皮肤缺损修复与重建;(2)颈椎病,肩周炎,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神经痛,肌肉萎缩,骨坏死,增生,骨质疏松,滑膜炎,腱鞘炎,痛风等;(3)骨与关节损伤,韧带半月板损伤,骨折后遗症,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外伤感染,骨髓炎,褥疮,软组织损伤等;(4)对以上疾病预防保健诊疗及康复指导。

好评 100%
接诊量 1649
平均等待 30分钟
擅长:擅长(1)擅长断指(趾、肢)再植,血管、神经、肌腱断裂修复及四肢皮肤缺损修复与重建;(2)颈椎病,肩周炎,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神经痛,肌肉萎缩,骨坏死,增生,骨质疏松,滑膜炎,腱鞘炎,痛风等;(3)骨与关节损伤,韧带半月板损伤,骨折后遗症,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外伤感染,骨髓炎,褥疮,软组织损伤等;(4)对以上疾病预防保健诊疗及康复指导。
更多服务
刘伟 副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痔疮、肛窦炎、肛乳头瘤、肛裂、肛周脓肿、肛瘘等肛周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手术和中西医药物保守治疗,尤其擅长痔疮的微创治疗,以及肛瘘、肛周脓肿的小创面根治性手术治疗及术后手术区镇痛的处理。

好评 99%
接诊量 8361
平均等待 6小时
擅长:专业特长:痔疮、肛窦炎、肛乳头瘤、肛裂、肛周脓肿、肛瘘等肛周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手术和中西医药物保守治疗,尤其擅长痔疮的微创治疗,以及肛瘘、肛周脓肿的小创面根治性手术治疗及术后手术区镇痛的处理。
更多服务
柯可 副主任医师

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十五年,曾先后在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同济医院妇产科进修深造,并在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擅长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包括月经不调,孕前优生咨询,产前检查,孕期营养,产后康复,产后调理,盆底康复等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2065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十五年,曾先后在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同济医院妇产科进修深造,并在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擅长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包括月经不调,孕前优生咨询,产前检查,孕期营养,产后康复,产后调理,盆底康复等等
更多服务
张李刚 主任医师

擅长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肾炎等疾病的诊治。 专精于尿毒症的替代治疗,主持腹膜透析工作,帮助尿毒症患者回归社会,重获新生。

好评 100%
接诊量 5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肾炎等疾病的诊治。 专精于尿毒症的替代治疗,主持腹膜透析工作,帮助尿毒症患者回归社会,重获新生。
更多服务
张菊华 副主任医师

围产期保健,围产期营养及相关代谢性疾病,尤其孕期营养及妊娠糖尿病,妊娠合并症及相关疾病,产前诊断

好评 100%
接诊量 27
平均等待 -
擅长:围产期保健,围产期营养及相关代谢性疾病,尤其孕期营养及妊娠糖尿病,妊娠合并症及相关疾病,产前诊断
更多服务
吕晓华 主治医师

擅长骨关节科疾病的诊治,从事骨关节科13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好评 100%
接诊量 5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擅长骨关节科疾病的诊治,从事骨关节科13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更多服务
赵文东 主治医师

擅长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如四肢骨折,颈腰间盘痛,手外伤断指再植,腱鞘炎,跟痛症等),曾在协和医院进修近一年。

好评 100%
接诊量 196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如四肢骨折,颈腰间盘痛,手外伤断指再植,腱鞘炎,跟痛症等),曾在协和医院进修近一年。
更多服务
邹璐 主治医师

擅长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对孕期咨询、产科高危妊娠的筛查及监护、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的诊治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81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擅长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对孕期咨询、产科高危妊娠的筛查及监护、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的诊治等。
更多服务
吴巍 主治医师

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肛肠科,全科医学

好评 100%
接诊量 5
平均等待 -
擅长: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肛肠科,全科医学
更多服务
袁鹏翔 主治医师

美容外科,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与处理,尤其偏向皮肤美容外科,祛痣(皮内痣,交界痣,混合痣),祛斑(雀斑,黄褐斑,太田痣及其它色素痣),祛疤痕(注射与手术疤痕修复),皮肤体表肿物(脂溢性角化症,血管瘤,皮脂腺囊肿,汗管瘤,粟丘疹,扁平疣丝状疣,脂肪瘤,皮样囊肿),狐臭,皮肤激光美容,肉毒素玻尿酸注射,提眉切眉祛眼袋重睑术,面部微整失败后治疗与修复,痤疮(痘印,痘疤,痘坑)

好评 100%
接诊量 175
平均等待 -
擅长:美容外科,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与处理,尤其偏向皮肤美容外科,祛痣(皮内痣,交界痣,混合痣),祛斑(雀斑,黄褐斑,太田痣及其它色素痣),祛疤痕(注射与手术疤痕修复),皮肤体表肿物(脂溢性角化症,血管瘤,皮脂腺囊肿,汗管瘤,粟丘疹,扁平疣丝状疣,脂肪瘤,皮样囊肿),狐臭,皮肤激光美容,肉毒素玻尿酸注射,提眉切眉祛眼袋重睑术,面部微整失败后治疗与修复,痤疮(痘印,痘疤,痘坑)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年轻人出现心跳不规律,早晚更明显,怀疑是否为房颤,想了解治疗选择和注意事项。
70
2024-11-24 05:23:01
我是一位心脏病患者,患有阵发性房颤,想了解日常饮食中是否可以食用核桃。
68
2024-11-24 05:23:01
一位患者最近经常感到心跳不规律,特别是在早上起床后,心电图显示没有P波,只有F波,可能是由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引起的。
51
2024-11-24 05:23:01
我最近做了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可能有心室颤动的情况,担心自己是否真的患有这种病,需要专业医生的帮助来解答疑惑。患者信息:学生,正在等待正式的诊断报告。
24
2024-11-24 05:23:01
本次咨询涉及到心房颤动的治疗和达比加特的使用,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如何平衡预防血栓形成和避免出血的风险。
27
2024-11-24 05:23:01
我经常心慌,手机检测显示可能是房颤,做了心电图结果正常,想知道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患者男性35岁
58
2024-11-24 05:23:01
我患有房颤,心跳不规律,需要长期服用达比加群110mg,想再买6盒并咨询用药问题。
50
2024-11-24 05:23:01
我有先天性心脏病和房颤,想知道达比加群酯胶囊是否适合我,并了解用药注意事项和生活习惯建议。患者信息:性别男,年龄35岁,已在医院确诊。
69
2024-11-24 05:23:01
我19年开始有心慌、出汗和心跳快的症状,最近做了心电图发现有房颤,但彩超和拍片子都显示心脏没有问题。请问这种情况好治疗吗?需要做手术吗?
39
2024-11-24 05:23:01
我手抖一个月,心跳加速,尤其在紧张时更明显,求助医生。患者信息:无家族史,未服用任何药物。
44
2024-11-24 05:23:01

科普文章

#心房颤动#特发性心房颤动#慢性心房颤动
20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一个常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心脏问题 - 心房颤动。

王哥今年45岁,是一家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最近,他总觉得心跳不规律,有时还会感到胸闷气短。起初他以为只是工作压力大导致的,没太在意。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差点晕倒。同事赶紧把他送到了医院。经过检查,医生告诉王哥:"您患上了心房颤动。"

王哥一脸茫然:"心房颤动?那是什么?很严重吗?"

医生耐心地解释道:"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简单来说,就是心脏的上半部分(心房)跳动得又快又乱,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出。虽然不是立即致命的疾病,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严重并发症,如中风或心力衰竭。"

王哥听完后,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天哪,听起来真可怕!那我该怎么办?"

医生微笑着说:"别担心,只要及时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大多数心房颤动患者都能过上正常的生活。接下来,我会详细为您解释这种疾病,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它。"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相信你们和王哥一样,对心房颤动这个"陌生"的名词充满疑问。那么,让我们跟随医生的脚步,一起深入了解这个常见但又不简单的心脏问题吧!

  1. 什么是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顾名思义,就是心脏的心房(上面两个腔室)出现了颤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心脏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有条不紊地跳动着。但在心房颤动时,心房就像喝醉了酒的人,摇摇晃晃,毫无规律可言。

具体来说,心房颤动时心房的电信号变得混乱,导致心房以每分钟300-600次的速度快速、不规则地收缩。这种快速而无效的收缩使得心房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入心室,从而影响心脏的整体功能。

王哥听完后恍然大悟:"难怪我总觉得心跳不规律,原来是心房在'跳舞'啊!"

医生笑着说:"比喻得很形象!不过这种'舞蹈'可不是好事。心房颤动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 阵发性心房颤动:症状在7天内自行停止。

  • 持续性心房颤动:症状持续超过7天,需要药物或电复律治疗。

  • 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

  • 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和医生决定不再尝试恢复窦性心律。

不同类型的心房颤动需要不同的治疗策略,所以准确诊断非常重要。"

2.心房颤动有哪些症状?

说到这里,王哥插嘴问道:"医生,我之前只是觉得心跳不规律,有时候胸闷气短,这些都是心房颤动的症状吗?"

医生点点头:"没错,这些都是心房颤动的常见症状。不过,每个人的表现可能不太一样。有些人可能会感到:

  • 心悸(感觉心跳加快或不规则)

  • 胸口不适或疼痛

  • 气短或呼吸困难

  • 头晕或晕厥

  • 疲劳或体力下降

  • 焦虑或烦躁

但也有一些人可能完全没有症状,这就是为什么定期体检很重要。"

李老,一位65岁的退休教师,听到这里不禁插话:"医生,我平时没觉得有什么不适,但前段时间体检时医生说我有心房颤动。这是怎么回事?"

医生解释道:"李老阿姨,您的情况并不少见。有些人的心房颤动可能是无症状的,我们称之为'沉默性心房颤动'。虽然没有明显症状,但仍然需要治疗,因为它同样会增加中风等并发症的风险。这也是我们提倡定期体检的原因之一。"

  1. 心房颤动的诊断

说到这里,王哥和李老阿姨都很好奇:"医生,那您是怎么诊断出我们有心房颤动的呢?"

医生耐心地解释道:"诊断心房颤动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法:

  1. 心电图(ECG):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检查。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我们可以直接看到心房颤动的特征性波形。

  2. 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如果症状是间歇性的,我们可能需要让患者佩戴一个便携式心电图记录仪,持续监测24-4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3. 可植入式心脏监测器:对于症状非常少见的患者,我们可能会考虑植入一个小型监测器,长期监测心律。

  4. 血液检查:虽然不能直接诊断心房颤动,但可以帮助我们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

  5. 超声心动图:这种检查可以让我们看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帮助评估心房颤动可能的原因和并发症。

  6. 胸片: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心脏大小和肺部情况。

对于每个患者,我们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检查方法。"

王哥听完后感叹道:"原来诊断一个心房颤动需要这么多检查啊!"

医生笑着说:"是的,精确诊断是制定合适治疗方案的基础。不过别担心,这些检查大多是无创的,不会给患者带来痛苦。"

3.心房颤动的危害

说到这里,李老阿姨有些担心地问:"医生,心房颤动听起来挺吓人的,它会带来什么危害呢?"

医生严肃地说:"李老阿姨,您问得很好。心房颤动虽然本身不会立即危及生命,但如果不及时治疗,确实可能带来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1. 中风:这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心房颤动会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淤积,形成血栓。如果血栓脱落进入大脑血管,就会导致缺血性中风。研究显示,心房颤动患者的中风风险是普通人的5倍。

  2. 心力衰竭:长期的心房颤动会导致心脏功能逐渐减弱,最终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

  3. 其他栓塞并发症:除了脑部,血栓还可能堵塞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如肾脏、肠道等。

  4. 认知功能下降:一些研究表明,心房颤动可能与认知功能下降和痴呆风险增加有关。

  5. 生活质量下降:即使没有严重并发症,心房颤动的症状也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王哥和李老阿姨听完后都露出了担忧的神色。医生安慰道:"不用太担心,只要我们及时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大多数这些风险都是可以有效控制的。"

4.心房颤动的原因和危险因素

王哥好奇地问:"医生,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心房颤动的呢?我们能预防吗?"

医生解释道:"心房颤动的确切原因还不完全清楚,但我们知道有一些因素会增加患病风险:

  1.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患心房颤动的风险会增加。65岁以上的人群风险明显增高。

  2.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脏结构改变,增加心房颤动风险。

  3. 心脏病:如冠心病、心瓣膜病、心力衰竭等。

  4. 甲状腺功能亢进:过度活跃的甲状腺会刺激心脏,增加心房颤动风险。

  5. 肥胖:超重或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也是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6.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患心房颤动的风险更高。

  7. 睡眠呼吸暂停:这种睡眠障碍会影响心脏功能,增加心房颤动风险。

  8. 过度饮酒:长期大量饮酒会损害心脏,增加心房颤动风险。

  9. 吸烟:吸烟会损害血管和心脏,增加多种心脏病的风险,包括心房颤动。

  10. 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也是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之一。

  11. 遗传因素:一些研究表明,心房颤动可能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李老阿姨听完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年纪大了,又有高血压,难怪会得心房颤动。"

医生点点头:"没错,李老阿姨。不过您别灰心,虽然年龄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其他很多因素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控制的。比如控制血压、保持健康体重、适度运动、限制饮酒、戒烟等,都能帮助降低心房颤动的风险。"

王哥若有所思地说:"医生,听您这么说,我觉得我应该好好调整一下生活方式了。我平时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还喜欢喝酒,这些习惯看来都不太好啊。"

医生赞许地说:"王哥,您能有这样的认识很好。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如何治疗心房颤动。"

5.心房颤动的治疗

医生继续说道:"心房颤动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预防血栓和中风

这是治疗的首要任务。我们通常会根据患者的中风风险来决定是否使用抗凝药物。常用的抗凝药包括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

2.控制心率

对于一些患者,我们的目标是将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而不是立即恢复正常心律。这通常通过药物来实现,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3.恢复正常心律

对于某些患者,我们会尝试将心律恢复正常。这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如胺碘酮)或电复律来实现。

4.维持正常心律

一旦恢复正常心律,我们会采取措施防止心房颤动复发。这可能包括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进行导管消融手术。

5.治疗潜在疾病

如果心房颤动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我们也需要治疗这些基础疾病。

6.生活方式调整

包括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规律运动等。这不仅有助于预防心房颤动,对已经患病的人也有益处。"

王哥听完后问道:"医生,您能具体说说这些治疗方法吗?比如抗凝药,它是怎么预防中风的?"

医生耐心地解释道:"当然可以。抗凝药物的作用是降低血液凝固的能力,从而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在心房颤动患者中,最常用的抗凝药有两类:

  1. 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这是传统的抗凝药,使用多年,效果确切。但需要定期监测凝血指标,并注意与食物和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2. 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包括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这些药物不需要常规监测凝血指标,使用更方便,但价格相对较高。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抗凝药物。"

李老阿姨插话道:"医生,我听说抗凝药会增加出血风险,是这样吗?"

医生点头说:"李老阿姨,您说得对。使用抗凝药确实会增加出血风险,特别是消化道出血和脑出血。但对大多数患者来说,抗凝治疗预防中风的益处远大于出血的风险。我们会仔细评估每位患者的出血风险,选择合适的抗凝方案,并定期随访。"

王哥又问:"医生,您刚才提到的导管消融是什么?"

医生解释道:"导管消融是一种微创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药物难以控制的心房颤动。简单来说,医生会通过血管将一根细管(导管)送到心脏内,然后用热能或冷冻技术破坏引起心房颤动的异常电信号。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心房颤动的发作,甚至完全治愈某些类型的心房颤动。"

王哥和李老阿姨听得连连点头,对心房颤动的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6.心房颤动患者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医生接着说:"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心房颤动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1. 定期复查:按时复诊,遵医嘱服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改变剂量。

  2. 监测心率:可以使用智能手表或家用心电图仪定期监测心率。

  3. 控制危险因素:如控制血压、血糖,保持健康体重等。

  4. 适度运动:规律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控制心率,改善心脏功能。但要避免过度剧烈的运动。

  5. 戒烟限酒:烟酒都会刺激心脏,增加心房颤动发作的风险。

  6. 注意饮食:如果服用华法林,要注意维生素K的摄入要均衡,避免突然大量食用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绿叶蔬菜)。

  7. 压力管理:学习放松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等,有助于减少心房颤动的发作。

  8. 警惕症状:如果出现严重症状,如持续的胸痛、严重的气短或晕厥,要立即就医。

  9. 携带病历卡:最好随身携带一张注明病情和用药情况的卡片,以备急需。"

王哥若有所思地说:"医生,听您这么说,感觉得了心房颤动,生活上要注意的事情还真不少啊。"

医生微笑着说:"王哥,您说得对。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有些麻烦,但慢慢地这些都会成为习惯。重要的是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大多数心房颤动患者在正确治疗和适当的生活方式调整下,都能过上正常、高质量的生活。"

李老阿姨也点头说:"是啊,我们要学会和疾病和平相处。医生,那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吗?"

7.心房颤动的预防

医生说:"说到预防,其实我们前面已经提到了很多。但我想再强调几点:

  1. 健康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物,少吃盐、糖和饱和脂肪。地中海饮食被认为对心脏健康特别有益。

  2.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

  3. 保持健康体重:肥胖是心房颤动的重要危险因素,减肥可以显著降低风险。

  4.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心房颤动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要定期监测并控制血压。

  5. 管理压力:长期的压力和焦虑可能增加心房颤动风险,学习压力管理技巧很重要。

  6. 充足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质量,如果有睡眠呼吸暂停,要及时治疗。

  7. 定期体检:特别是对于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等,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问题。"

王哥和李老阿姨听完后,都觉得受益匪浅。王哥说:"医生,听您这么一说,我觉得预防心房颤动其实就是要过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啊。"

医生赞同地说:"没错,王哥。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预防心房颤动,还能预防许多其他疾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医治未病'。"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通过王哥和李老阿姨的故事,我们深入了解了心房颤动这个常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心脏问题。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关键点:

  1.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中风。

  2. 症状可能包括心悸、胸闷、气短等,但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

  3. 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等检查。

  4. 治疗包括预防血栓、控制心率或心律、治疗基础疾病等。

  5. 预防和管理心房颤动需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控制血压、规律运动、健康饮食等。

记住,虽然心房颤动听起来可怕,但只要及时发现、积极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过上正常的生活。如果你有任何疑虑,请及时咨询医生。

最后,祝愿所有读者朋友身体健康,心脏永远强劲有力地跳动!

#特发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心房纤颤]#持续性心房颤动
9

医学上一般根据房颤发病特点和持续时间,将它分为五大类。

 

初次诊断的房颤

指之前从没有过相关病史,首次诊断的房颤。

 

初次发作房颤的人常有胸闷、心慌、气短等不适,也有极少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在体检时偶然发现。

 

如果是初次发作,首先不要害怕和慌张,要尽早到医院就诊,心内科医生会通过药物或者电流来帮助异常心跳转复为正常(窦性)心律。一般来说,初次发作不超过 48 小时的房颤,在仪器监测下可以直接用药物复律,大多数患者的心律都能恢复正常。

 

如果初次发作的房颤没引起重视,耽误到发作时间超过了 48 小时,由于房颤可能引起心房内血栓,所以医生在决定复律(转复正常心律)之前,先要经食管做一个心脏彩超检查,来“看看”有没有血栓。如果没有发现血栓,就可以在药物抗凝治疗的基础上,立即进行药物或电流复律。转复成功后,通常还需要继续抗凝治疗 4 个星期。如果超声发现心房内已经有了血栓,接下来的处理会比较麻烦。因为这时候如果直接复律,有可能引起血栓脱落,血栓顺着动脉血流到达全身各处,可引起脑血管或外周动脉栓塞等,后果很严重。所以医生会先使用药物抗凝治疗三个星期左右,再复查心脏超声,确认心房内血栓消失后,再给予药物或者电复律。

 

其他四类房颤

如果已经有房颤病史,而并非首次诊断,根据房颤发作以后的持续时间又可以再分为四个类型。

 

阵发性房颤

房颤发生后,可以在 7 天内自行恢复为正常的窦性心律,叫做“阵发性房颤”。这种情况主要根据脑卒中(中风)的危险因素决定是否需要接受抗凝治疗,同时注意预防今后复发。

 

持续性房颤

如果超过 7 天还没有自行恢复为正常心律,需要医生使用药物或者电复律治疗而恢复正常心律的,称为“持续性房颤”。如上文所说,这种情况在复律前后也需要做心脏超声检查,以及使用药物抗凝。并且在转复为正常心律之后,还需要继续药物抗凝和维持正常心律的治疗。

 

长程持续性房颤

如果房颤持续时间超过 1 年,并且患者仍希望恢复正常心律,这称为“长程持续性房颤”。针对这种情况,目前有导管消融、起搏治疗、外科治疗、左心耳封堵等多种治疗方法。

 

永久性房颤

还有一类房颤,医生给予多种复律治疗措施,仍然无法转复正常心律,患者本人也不再期望复律,这称为“永久性房颤”。这时候主要的治疗目标是抗凝和控制心室率。

 

五大类型,动态演变

综合来看,这五类房颤相互间有可能出现转化,比如阵发性房颤有可能变为持续性房颤,而持续性房颤经过导管消融治疗后,可能变成“阵发性房颤”,所以这种分类没有绝对界限,而是一个动态演变过程,与房颤病程进展有一定关系。

 

了解房颤的类型和互相的转化关系有什么意义呢?这有助于我们全面认知房颤,认识到房颤可能是一种终身伴随的慢性病,得了房颤需要配合医生进行长期的综合治疗,而不是期盼“一劳永逸”。

 

目前,即使是医学界,对房颤的认知也还不够深入,随着医学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出现新的房颤分类体系,如果能针对病因进行分类,就更有助于治疗策略的选择。

#持续房颤#特发性房颤#心房纤维性颤动(心房纤颤)
7
      房颤的症状都有哪些呢?每一个患者的症状都有可能是不相同的,根据患者房颤持续的时间、心房纤颤不同的类型以及发作时心室率快慢与否,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患者在发病时是否存在不适症状,或者是不适症状严重的程度。对于心室率较慢的房颤患者,当心房纤颤发作时,患者可能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当心房纤颤的心室率大于了150次/分,患者可以伴明显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心绞痛等症状。
 
      对于首诊房颤或者是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很有可能会伴有明显的心慌、胸闷、气短、头晕等不适症状。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当以上这两种类型的新房选逐渐发展成为了长期持续性房颤或者是永久性房颤时,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的症状。当房颤发作时可出现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脉率小于心率,R-R间期绝对不等的特点。房颤患者并发血栓栓塞的风险性是极大的,尤其是对于房颤未进行系统抗凝以及控制心室率的患者,很容易诱发脑栓塞。如房颤并发了脑栓塞,那么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压升高,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如果房颤诱发了肠系膜栓塞,那么患者可能还会合并腹痛。
 
      当一个患者已经发展成为永久性房颤了,那么往往不需要转复窦律治疗,这样的患者往往在临床上也不伴有任何的不适症状,除非是在病情急性加重时可伴有心慌感。平日里只要控制心室率和抗凝就可以了。必要时还需要结合服用一些可以预防心力衰竭加重的药物。比如说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ACEI/ARB类药物等。

双向情感障碍,也称为双相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健康疾病,其特征是患者会经历极端的情绪波动,包括躁狂期和抑郁期。在躁狂期,患者可能会感到异常兴奋、精力过剩、易怒或冲动,而抑郁期则表现为持续的悲伤、绝望和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这种情绪波动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需要通过药物、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综合治疗手段来管理。

#过敏反应
0

卫生巾塌房,塌得太彻底了——这年头,“连卫生巾都不能信”成了网友最扎心的吐槽。曾几何时,卫生巾作为女性最贴身、最私密的生活用品,简直是“值得托付终身的安全感”。可如今,一场席卷网络的“卫生巾质量黑幕”风暴,瞬间将这份信任击得粉碎。更讽刺的是,卫生巾这种与女性健康息息相关的必需品,问题暴露后,最常见的借口竟然是“国家标准”。问题是,这所谓的“国家标准”根本跟不上市场的脚步。一个随便拿窗帘pH值都能挂合格的检测标准,如何保护女性最娇弱的肌肤?更不用提什么细菌含量、“透气性”这种更玄学的东西——你上报的检测结果或许漂亮得能进博物馆,可消费者用着为什么那么多过敏、瘙痒,甚至是感染?
到底有多丧良心,才会生产这种黑心卫生巾?

年龄只是数字,50岁也要保持年轻的状态,人生短暂,及时行乐,保持热爱

#癫痫#症状性癫痫[继发性癫痫]
0

丙戊酸钠能否长期吃,这是一个涉及药物治疗方案选择、患者个体差异以及疾病管理策略的重要问题。丙戊酸钠作为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癫痫,包括全面性癫痫和部分性癫痫,同时也被用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验证。

首先,从药物治疗的角度来看,丙戊酸钠能否长期吃取决于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治疗需求。对于需要长期控制癫痫发作的患者来说,丙戊酸钠是一个有效的选择。它能够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少癫痫病灶的异常放电,从而有效控制癫痫发作。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长期服用丙戊酸钠,以达到稳定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然而,长期用药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丙戊酸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嗜睡、头晕、震颤等,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等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在决定长期用药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以确保用药安全。同时,在用药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不良反应。

此外,患者的个体差异也是影响丙戊酸钠长期使用的重要因素。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和耐受性不同,有些患者可能无法耐受丙戊酸钠的副作用,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因此,在长期用药过程中,患者需要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以便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或治疗方案。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任何药物的长期使用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丙戊酸钠也不例外。患者在使用丙戊酸钠时,应严格遵守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用药方案。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丙戊酸钠能否长期吃取决于患者的具体病情、治疗需求以及个体差异。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长期服用丙戊酸钠,但需要注意监测不良反应和个体差异,以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性。

#癫痫#顶叶癫痫#额叶癫痫
0

抽搐,这一症状可能由多种疾病或病理状态所引起,是身体肌肉不自主、快速、重复地收缩或放松的表现。抽搐的严重程度和表现形式各异,从轻微的眼皮跳动到全身性的强直-阵挛发作,都可能成为患者及其家属担忧的焦点。那么抽搐的原因都有什么呢?

一、神经系统疾病是抽搐最常见的病因之一。癫痫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它是一种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慢性疾病。癫痫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单次或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除此之外,脑膜炎、脑炎、脑肿瘤等脑部疾病,以及脊髓损伤或病变,也可能导致抽搐症状的出现。这些疾病通过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干扰了大脑对肌肉运动的控制,从而引发抽搐。

二、代谢性疾病也是抽搐的一个重要病因。例如,低血糖、低钙血症、高钾血症等电解质失衡状态,都可能引起肌肉抽搐。这些疾病通过影响体内电解质的平衡,进而影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导致抽搐症状的发生。此外,一些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肌阵挛、遗传性癫痫等,也可能导致抽搐症状的出现,这些疾病通常与基因突变有关,具有家族聚集性。

三、药物副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抽搐病因之一。某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等,在服用过程中可能引发或加重抽搐症状。这通常与药物对神经系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有关,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抽搐症状的出现,如高热、缺氧、中毒等。这些因素通过影响大脑的功能或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进而引发抽搐。

综上所述,抽搐可能由多种疾病或病理状态所引起,其病因复杂多样。在面对抽搐症状时,患者应尽快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必要的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抽搐的病因,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遗尿#遗尿病#非器质性遗尿症
0

孩子白天不自觉遗尿,这一现象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可能是一个令人困扰且亟待解决的问题。遗尿,即尿失禁,通常指的是无法控制排尿,导致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在孩子身上,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生理发育尚未完善、心理因素、泌尿系统感染或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

首先,从生理角度来看,孩子的泌尿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育成熟。在幼儿期,由于膀胱容量较小且控制排尿的肌肉尚未发育完全,孩子可能会出现白天不自觉遗尿的情况。这通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孩子会逐渐学会更好地控制排尿。然而,如果孩子在年龄较大时仍然频繁出现遗尿问题,那么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医学评估。

心理因素也是导致孩子白天不自觉遗尿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焦虑、紧张或压力等情绪状态可能会干扰孩子对排尿的控制。这种情况下,遗尿往往成为孩子表达内心不安的一种方式。因此,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并尝试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以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

此外,泌尿系统感染也是导致孩子遗尿的常见原因之一。如果孩子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同时伴随遗尿现象,那么很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所致。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除了生理和心理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也可能导致孩子白天不自觉遗尿。例如,脊柱裂、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都可能对孩子的排尿功能产生影响。因此,在面对孩子遗尿问题时,家长应保持警惕,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在处理孩子白天不自觉遗尿的问题时,家长需要耐心和细心。首先,要尽量避免指责或批评孩子,以免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其次,要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如定时排尿、避免过度憋尿等。同时,家长还可以尝试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如膀胱训练、生物反馈疗法等,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控制排尿。如果这些方法效果不佳,或者孩子遗尿问题持续加重,那么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抽动障碍[抽动症]
0

抽动症最简单消失方法无疑是一个极为关注的焦点。然而,需要明确的是,抽动症作为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其治疗并非一蹴而就,也没有一种绝对“最简单”的方法能够确保症状立即消失。不过,通过综合治疗与科学管理,可以显著改善症状,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达到近乎“消失”的效果。以下是一些被广泛认为有助于抽动症管理的策略,它们虽非一劳永逸,但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首先,心理治疗是抽动症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认知行为疗法(CBT)能够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增强自我控制能力。通过教育患者及其家人关于抽动症的本质,减少因误解而产生的焦虑和压力,有助于症状的缓解。此外,家庭治疗也是不可或缺的,它旨在改善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创造一个更加理解和支持的环境,这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药物治疗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以减轻抽动症状,如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或特定类型的抗癫痫药物。然而,药物治疗需谨慎,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药物可能伴随副作用,且每个患者的反应不同。

除了心理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也是关键。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确保充足的睡眠,对于调节神经系统功能至关重要。均衡饮食,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维生素D和镁等营养素的食物摄入,有助于改善神经传导,减少抽动发作。此外,适度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能释放压力,改善情绪状态,对抽动症有积极的辅助治疗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抽动症的个体差异极大,每个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及对治疗的反应都不尽相同。因此,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这要求医生、患者及其家庭共同参与,通过持续的观察、评估和调整,找到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抽动症最简单消失方法并不存在,但通过综合运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多方面的策略,可以显著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要的是,保持耐心和信心,与医疗团队紧密合作,共同探索最适合个体的治疗路径。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