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沈阳市中心医院,沈阳市手外科医院以强迫思维或穷思竭虑为主的强迫性障碍专家

简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沈阳市中心医院、沈阳市手外科医院),是沈阳市西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始建于1956年,1983年被确定为沈阳市中心医院,1987年划归为沈阳医学院,1993年评定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以创伤外科、手足踝外科、急诊急救、呼吸与危重症为特色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为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和考官培训基地,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沈阳分中心,国家显微外科技能培训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级胸痛中心、高级卒中中心,国家首批肺癌规范诊疗质控试点单位,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辽宁省全科医学临床培训与基层实践基地、全科医师转岗临床培训基地,沈阳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培养教学基地,沈阳市手足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沈阳市慢阻肺管理与防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沈阳市基层卫生人员培训中心,沈阳市创伤、胸痛、卒中、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是沈阳市医疗、护理、检验、病理、血液净化专业质控中心。医院位于沈阳市铁西区,占地面积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开放床位2000张,年门诊量100万人次,年收治病人6万人次,年手术2.5万例。资产总值16.9亿元,医疗设备5000余台件,其中3.0T核磁共振、256层螺旋CT等100万元以上设备45台件。医院教职员工2169人,专业技术人员2026人,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634人,硕博士536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沈阳市优秀专家3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14人,沈阳市百、千、万人才3人。有532人次在国家级、省级各类专业委员会任职。近年来,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52项,科研经费1400余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级科研项目57项、市级科研项目41项。获发明专利15项。辽宁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47项,举办学术会议100余次。共发表各级各类论文753篇,其中SCI64篇,北大核心103篇。医院拥有39个教研室,65个临床与医技科室,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手外科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医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专科(手外科、呼吸科、检验科、急诊医学中心),13个市级重点专科(手外科、呼吸科、检验科、病理科、护理专业、肾内科、神经内科、骨创伤外科、胃肠外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产科、感染科)和3个医学院重点学科(手外科、呼吸科、骨外科)。2个辽宁省医学会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7个沈阳医学会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2个沈阳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沈阳市手足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沈阳市慢阻肺管理和防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徐文东教授、北京同仁医院张建中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田野教授等国内知名医院专家建立9个专家工作站,致力于打造沈阳市微创治疗中心、数字化骨科3D打印治疗中心、关节镜治疗中心、足踝矫形中心和肢体重建中心。手外科是东北领先,国内先进,国际水平的学科,1977年成立,从无到有,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发展壮大为五个临床病区300张床位,附有手外科研究所,《实用手外杂志》编辑部。1986年完成世界首例“利用自体废弃小腿修复前臂缺损手再植术”、1988年完成世界第三例“十指离断再植全部成活手术”、“双上肢离断再植术”。能开展各类手部复杂创伤、全型手再造技术、晚期功能重建、肿瘤及先天畸形等疾病的诊治,近年来在腕关节镜技术和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偏瘫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医院多次承担沈阳地区重大、群体外伤抢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诊治,抢救成功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综合实力得到行业内及患者的高度评价,2016年成功诊断辽宁省首例人感染H7N9患者。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新冠肺炎等危急时刻,医院均选派医疗队深入灾区开展救治工作。医院先后获得全国医疗保险服务规范示范医院、省市文明单位、省卫生系统规范化先进集体、市“十佳医院”、市五一劳动奖状、沈阳公共服务百姓口碑榜金榜单位等荣誉称号。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强迫症的病因复杂、尚无定论,目前认为主要与心理社会、个性、遗传及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有关。 许多研究表明患者在首次发病时常遭受过一些不良生活事件,如人际关系紧张、婚姻遇到考验、学习工作受挫等等。强迫症患者个性中或多或少存在追求完美、对自己和他人高标准严要求的倾向,有一部分患者病前即有强迫型人格,表现为过分的谨小慎微、责任感过强、希望凡事都能尽善尽美,因而在处理不良生活事件时缺乏弹性,表现得难以适应。患者内心所经历的矛盾、焦虑最后只能通过强迫性的症状表达出来。 另外,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强迫症的发病可能存在一定遗传倾向,在神经-内分泌方面也存在功能紊乱,造成诸如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失衡,无法正常发挥其生理功能。,脑,虽然强迫症的病因至今未阐明,但依据现有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其发病不仅与人的个性心理因素有关,同时也与脑内神经递质分泌失衡有着莫大的联系。因而不论是心理治疗还是药物治疗,对缓解患者病情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精神分裂症,无,完成相关体格、精神及辅助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

陈娟 主治医师

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银屑病,瘢痕疙瘩,蚊虫叮咬,带状疱疹,尖锐湿疣,梅毒,过敏性紫癜

好评 99%
接诊量 1834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银屑病,瘢痕疙瘩,蚊虫叮咬,带状疱疹,尖锐湿疣,梅毒,过敏性紫癜
更多服务
牛庆飞 主任医师

足踝部畸形矫正,包括拇外翻、扁平足、高弓足、马蹄内翻足等畸形;足踝部运动损伤关节镜微创治疗,包括踝关节扭伤、距骨软骨损伤、踝关节不稳、踝关节韧带损伤修复重建等;足踝部创伤,包括足踝部各种骨折、lisfranc损伤、跟腱断裂等;足踝部相关疾病,包括骨性关节炎、类风湿足、糖尿病足、 Freiberg病、夏科氏关节、CMT综合征等。

好评 99%
接诊量 827
平均等待 1小时
擅长:足踝部畸形矫正,包括拇外翻、扁平足、高弓足、马蹄内翻足等畸形;足踝部运动损伤关节镜微创治疗,包括踝关节扭伤、距骨软骨损伤、踝关节不稳、踝关节韧带损伤修复重建等;足踝部创伤,包括足踝部各种骨折、lisfranc损伤、跟腱断裂等;足踝部相关疾病,包括骨性关节炎、类风湿足、糖尿病足、 Freiberg病、夏科氏关节、CMT综合征等。
更多服务
郑华 主任医师

高血压,糖尿病,泌尿系感染,肾炎,急慢性肾衰竭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7
平均等待 -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泌尿系感染,肾炎,急慢性肾衰竭等
更多服务
尚伟光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常见病,发热,惊厥,感染性疾病,慢性咳嗽,食物过敏,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腹痛,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新生儿黄疸,抽动症,免疫力低下,儿童保健等。

好评 99%
接诊量 968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小儿内科常见病,发热,惊厥,感染性疾病,慢性咳嗽,食物过敏,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腹痛,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新生儿黄疸,抽动症,免疫力低下,儿童保健等。
更多服务
张妍 副主任医师

口腔常见疾病,比如成人及儿童龋病,牙髓及根尖周疾病,牙周炎,牙龈炎的诊断治疗。常见口腔黏膜疾病,比如口腔念珠菌病,口腔溃疡,口腔疱疹,儿童鹅口疮等。

好评 99%
接诊量 316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口腔常见疾病,比如成人及儿童龋病,牙髓及根尖周疾病,牙周炎,牙龈炎的诊断治疗。常见口腔黏膜疾病,比如口腔念珠菌病,口腔溃疡,口腔疱疹,儿童鹅口疮等。
更多服务
杨帆 主任医师

擅长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冠心病心绞痛,急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早搏,房颤,高血压,高血脂及心肌病的治疗。

好评 100%
接诊量 316
平均等待 1小时
擅长:擅长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冠心病心绞痛,急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早搏,房颤,高血压,高血脂及心肌病的治疗。
更多服务
刘万智 副主任医师

干眼症、结膜病、角膜病、巩膜病、葡萄膜病、视网膜病、白内障、青光眼、眼睑病及整形、眼外伤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1252
平均等待 2小时
擅长:干眼症、结膜病、角膜病、巩膜病、葡萄膜病、视网膜病、白内障、青光眼、眼睑病及整形、眼外伤等
更多服务
莫忆南 主任医师

各种复杂手外伤诊治、断肢再植,多指缺损的手指再造,四肢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四肢大段骨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四肢神经损伤的晚期功能重建,伊利扎洛夫技术在手外科临床的应用等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各种复杂手外伤诊治、断肢再植,多指缺损的手指再造,四肢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四肢大段骨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四肢神经损伤的晚期功能重建,伊利扎洛夫技术在手外科临床的应用等
更多服务
潘凤琪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常见病,肺炎,慢性咳嗽,儿童哮喘,生长发育,身高管理等。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小儿内科常见病,肺炎,慢性咳嗽,儿童哮喘,生长发育,身高管理等。
更多服务
何晓欣 副主任医师

脑血管病,运动障碍性疾病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脑血管病,运动障碍性疾病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强迫思维意向,想咨询舍曲林和氟伏沙明的治疗效果。
52
2024-11-23 19:12:11
患者咨询关于思维症强迫症的药物治疗,患者55岁,无其他慢性病史,首次咨询。
70
2024-11-23 19:12:11
情绪焦虑,停药备孕,担心影响备孕。患者女性30岁
8
2024-11-23 19:12:11
焦虑和强迫症状,疑似神经症,询问治疗和预防措施。患者男性32岁
12
2024-11-23 19:12:11
我有强迫性注意力集中症,经常焦虑,不能入睡,想再开一些氯氮平。患者女性46岁
63
2024-11-23 19:12:11
我总是觉得自己的头脑不够敏锐,容易轻信他人,经常上当受骗。最近还发现自己对狗有恐惧感。请问这是什么原因?该如何治疗?患者男性33岁
22
2024-11-23 19:12:11
情绪不稳定,夜间心率升高,询问治疗方案。患者男性31岁
15
2024-11-23 19:12:11
患者因感情问题出现焦虑强迫症状,持续8年,需心理科就诊进行全套测试,考虑焦虑强迫可能性大,需精神分析和认知治疗。患者男性30岁
39
2024-11-23 19:12:11
36岁患者,表现出谨慎态度,询问是否患有强迫症并咨询参芪五味子片是否适用。
61
2024-11-23 19:12:11
患者患有强迫和焦虑障碍,咨询是否可以使用舍曲林治疗,以及用药方法和剂量。患者男性35岁
11
2024-11-23 19:12:11

科普文章

#强迫观念#强迫性神经症
59

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是强迫症的两个主要特征,但它们在表现和功能上有一些区别。

强迫观念:是指反复出现在个人思维中的入侵性、不受控制的想法、冲动或形象。这些观念通常是令人不愉快、沉重或恐惧的,并且与个人的价值观或信仰冲突。强迫观念通常是困扰性、令人不安的,患者往往试图抵抗或抑制这些思维,但通常无法成功地控制它们。如反复出现的恶心想法、犯罪冲动、念头或担忧等。

强迫行为:是为了减轻或防止强迫观念造成的不安或不适的行为或动作。这些行为是反复、仪式化的,按照特定的规律或顺序执行,以避免或减轻强迫观念带来的困扰。强迫行为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应对"机制,尽管在长期情况下可能对个人造成明显的功能障碍。如反复洗手、检查或整理物品。

不管是出现强迫观念还是强迫行为,都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强迫性障碍#强迫观念
9

如何识别强迫症?

#强迫性神经症#强迫观念
23

 

强迫症多为渐进性起病,通常为慢性病程,伴有症状的加重和缓解。成人的症状模式较为稳定,在儿童中变化较多。

 

常见临床表现:


一.  具有强迫性思维和/或强迫行为。
强迫思维指:
1. 在该障碍的某些时间段内,感受到反复的、持续性的、侵入性的和不必要的想法(如有关污染)、冲动(如刺伤他人)或表象(如有关暴力或恐怖的场景),大多数个体会引起显著的焦虑或痛苦。
2. 个体试图忽略或压抑此类想法、冲动和表象,或用其他一些想法或行为来中和它们(例如,通过某种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指:
1. 重复行为(例如:洗涤、排序、核对)或精神活动(例如:祈祷、计数、反复默诵字词)。个体感到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是作为应对强迫思维或根据必须严格执行的规则而被迫、机械的、不得不执行的。
2. 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的目的是防止或减少焦虑或痛苦,或防止某些可怕的事情的发生以求反复确认;然而,这些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与所设计的中和或预防的事件或情况缺乏 现实的连接(如对称的摆放物品以防止伤害所爱的人),或者明显是过度的。

 

二.  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是耗时的(例如,每天消耗1小时以上)或这些症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三.不能用其它精神障碍或某种物质的使用(如滥用的毒品、药物)来更好的解释。

如何走出“反刍思维”的怪圈?

关于应对反刍的方法,目前还没有非常系统的研究。研究者建议的方法通常包括这几类:分心/替代性活动;各种正念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改变环境或解决问题。

由于小编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心理学小菜鸟,当下并没有更系统科学的知识储备,所以现在,我就简单分享一下我自己是怎么一点点爬出“反刍”的泥淖的。

首先,我粗略地学习了正念解压疗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正念"这个概念。百度百科上对正念的解释是这样的:“正念这个概念最初源于佛教禅修,是从坐禅、冥想、参悟等发展而来。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关注、觉察当下的一切,而对当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断、任何分析、任何反应,只是单纯地觉察它、注意它。后来,正念被发展成为了一种系统的心理疗法,即正念疗法,就是以“正念”为基础的心理疗法。”我在这里对"正念"做一个更通俗的解释:正念其实相当于人们常常说的“活在当下”,当你觉察到自己开始“思维反刍”时,试着安静地坐在或者躺在一个舒适的地方,以一个自体最舒适的姿态存在着。然后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你可以什么都不去想,任思绪自由游走,尽量放空自己,当思绪回到让你焦虑的地方时,你及时将思绪拉回到当下即可。或者你可以观察身边提前放好的水果,观察它的轮廓,细嗅它的芬芳,触摸它的形体等等。正念的目的就是让你关注眼前,暂时将不良情绪拒之门外。

其次,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反刍时间”,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段,允许自己去反刍,甚至去用力感受反刍过程中的各种不适。后来吧,也许是厌恶情绪的产生,渐渐发现反刍行为太没意思了。

当然,改变错误的认知,从而形成正确的行为导向,这对摆脱反刍的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我说服自己:反复纠结这些有的没的,不能解决任何实质性问题。既然有了强烈的想要解脱的欲望,不如好好探寻内心世界,问问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而我找到的答案是:我想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希望自己拥有和谐美好的社交关系,渴望别人认可接纳自己。在明确自己的核心需求之后,慢慢回顾整理哪些地方是自认为不足的,然后制定可行的方案解决问题,将内心的阴暗面逐一解放。

在这里不得不强调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认可并接纳自己,是一个人终身浪漫的开始。

学会爱自己,对自己多一点包容,少一些责备。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无完人罢了。明白这一点之后,就仿佛找到了内心情感的支撑,慢慢地,开始有了内向生长的力量。

从此,日子滚烫,生活可爱。

 
 
那我们要怎么分辨自己是在“反省”,还是陷入了“反刍”呢?
 
 
 
 
 
 
 
01
 
 
反思的内容
 
 
 
 
反思的内容是有好有坏,还是只有“坏”?同样是对过往的事件进行反思,“反省”是在大格局上纵观全局,它思考的内容既包括正向经历和情绪,也包括负面经历和情绪。而“反刍”则只关注于消极体验。你可以这样理解它们的差异:如果反省是一部电影,那么反刍就是一个漫长的特写镜头,而这个镜头只对着那些给自己带来羞耻和不安的画面来回切换…
 
 
 
02
 
 
对过往经历的态度:是客观描述,还是自我批判?
 
 
 
 
“反省”时,我们对过往经历采取的是客观描述的态度,比如这件事做得很好,那件事做得不够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事情的发生…我们的关注点是事件本身,它不会影响我们对自我价值的判断。
 
 
 
“反刍”就不一样了,它在回顾过往时,会不断地对自我进行恶意的批判,比如我怎么又把事情搞砸了,我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刚刚的行为真是愚蠢可笑…你把自己送上了审判台,用严苛的标准激烈地批判自己,苛责自己的过程中,你把自尊贬低到了尘埃…
 
 
 
 
 
 
03
 
 
结果:事情有没有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反省”是会导向具体行动的,它更像一个正反馈调节的过程,通过反省,我们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不断完善自我,最终让自己走向康庄大道。
 
 
 
但“反刍”却会阻碍问题的解决,它更像一个负反馈调节的过程,反刍思维会让你沉溺在对负面情绪的思考中,让你觉得自己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资源,通过打压自己的自信心,从而逐渐丧失自我认同感,变得惶惶不可终日。
 
 
 
 
 
 
除此之外,反刍思维还会导致其他问题的出现,比如:
 
 
 
反刍者可能出现孤独感和焦虑情绪,难以获得稳定的社会情感支持,这又进一步加重了孤独和焦虑。
 
 
 
反刍会让消极情绪持续更久,还会提高抑郁障碍和其他精神疾病的风险。
 
 
 
 
最近一项对反刍的神经科学研究,可能揭示了“反刍思维”的本质:自我对过往经历的过度控制。试图用一套僵化的标准控制一切,一旦超出自己的预期就对这些经历进行打压,也许是造成反刍思维的核心原因。

曾经陷入过这样一个思维怪圈:在每天的正常社交过程中,总是会习惯性地不断在内心世界里反复“复盘”这一天发生过的事情,纠结自己哪句话说的不够好,哪个意思表达的不够清晰准确,哪件事情做的不够完美…我总是在懊恼着,我本可以做的更好,可是仿佛我却搞砸了一切…

这种不安的情绪反复困扰着我,无处安放的焦灼甚至让人想要逃离。某一天不用出门上班或者没有其他安排时,就那么静静地窝在寝室里,竟是有些庆幸,终于可以“避世”。活在象牙塔里的人无疑是孤寂的,但是这种环境又让他/她无比心安。疲于应付社交的“侵袭”,让一部分人在喧嚣和孤独的边缘反复徘徊试探。

我想,这种症状在某种程度上与“社交恐惧症”不谋而合了吧。

直到开始学习心理学,我才了解到这种心理现象叫作“思维反刍”。

这种揪着自己黑历史不放的思维习惯,在心理学界被定义为:反刍(rumination )。这是一种持续的思维模式,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过去为主导、集中于负面内容,而且很容易陷入停不下来的恶性循环。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扰,如果你想要做出某些改变,不妨来看看小编的这篇文章。

你是反省,还是反刍?

同样是对过去的反思和回顾,“反刍”和“反省”是有区别的。我们从小就接受着“儒家文化”的熏陶,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在告诫我们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举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许多人在特定的压力情景之后都会出现短时间的反省,这是很正常的。如果运用得当,反省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从消极情绪和创伤事件中走出来,做好未来规划和风险控制,防患未然。当然,这也有助于更加全面且深入地剖析自己,了解自己,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

百度百科是这么定义反刍的:反刍俗称 倒嚼,是指某些动物进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物从胃里返回嘴里再次咀嚼。(小时候我就看见过牛的反刍过程,当时也并不觉得恶心,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我能成为一名医生的原因之一吧。)而思维反刍,顾名思义是在思维层面上不断反复“咀嚼”的行为,它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还会削弱我们的自我效能感,致使我们更难获得别人的帮助,并且阻碍我们解决问题。

双向情感障碍,也称为双相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健康疾病,其特征是患者会经历极端的情绪波动,包括躁狂期和抑郁期。在躁狂期,患者可能会感到异常兴奋、精力过剩、易怒或冲动,而抑郁期则表现为持续的悲伤、绝望和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这种情绪波动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需要通过药物、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综合治疗手段来管理。

#过敏反应
0

卫生巾塌房,塌得太彻底了——这年头,“连卫生巾都不能信”成了网友最扎心的吐槽。曾几何时,卫生巾作为女性最贴身、最私密的生活用品,简直是“值得托付终身的安全感”。可如今,一场席卷网络的“卫生巾质量黑幕”风暴,瞬间将这份信任击得粉碎。更讽刺的是,卫生巾这种与女性健康息息相关的必需品,问题暴露后,最常见的借口竟然是“国家标准”。问题是,这所谓的“国家标准”根本跟不上市场的脚步。一个随便拿窗帘pH值都能挂合格的检测标准,如何保护女性最娇弱的肌肤?更不用提什么细菌含量、“透气性”这种更玄学的东西——你上报的检测结果或许漂亮得能进博物馆,可消费者用着为什么那么多过敏、瘙痒,甚至是感染?
到底有多丧良心,才会生产这种黑心卫生巾?

年龄只是数字,50岁也要保持年轻的状态,人生短暂,及时行乐,保持热爱

#癫痫#症状性癫痫[继发性癫痫]
0

丙戊酸钠能否长期吃,这是一个涉及药物治疗方案选择、患者个体差异以及疾病管理策略的重要问题。丙戊酸钠作为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癫痫,包括全面性癫痫和部分性癫痫,同时也被用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验证。

首先,从药物治疗的角度来看,丙戊酸钠能否长期吃取决于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治疗需求。对于需要长期控制癫痫发作的患者来说,丙戊酸钠是一个有效的选择。它能够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少癫痫病灶的异常放电,从而有效控制癫痫发作。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长期服用丙戊酸钠,以达到稳定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然而,长期用药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丙戊酸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嗜睡、头晕、震颤等,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等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在决定长期用药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以确保用药安全。同时,在用药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不良反应。

此外,患者的个体差异也是影响丙戊酸钠长期使用的重要因素。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和耐受性不同,有些患者可能无法耐受丙戊酸钠的副作用,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因此,在长期用药过程中,患者需要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以便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或治疗方案。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任何药物的长期使用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丙戊酸钠也不例外。患者在使用丙戊酸钠时,应严格遵守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用药方案。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丙戊酸钠能否长期吃取决于患者的具体病情、治疗需求以及个体差异。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长期服用丙戊酸钠,但需要注意监测不良反应和个体差异,以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性。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