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兴义市七舍镇中心卫生院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专家

简介:

暂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本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区疼痛、运动时关节弹响、下颌运动障碍等。多数属关节功能失调、预后良好;但极少数病例也可发生器质性改变。,精神因素,创伤,咬合紊乱,系统性疾病等,颞下颌关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炎,不要吃硬的食物,咀嚼硬的东西会对颞颌关节造成更大的压力,进而引起关节损伤,X线平片,关节造影,。

容文友 主治医师

擅长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长期管理;消化性溃疡、胃炎、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感冒、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常见儿科妇科疾病的鉴别诊治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1.8万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长期管理;消化性溃疡、胃炎、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感冒、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常见儿科妇科疾病的鉴别诊治等。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右侧髁状突和下前牙牙根吸收,疑与戴牙套有关,需进一步检查。患者女性27岁
19
2024-09-28 07:25:18
嘴巴张开和吃东西时疼痛,突然发作,无其他症状。患者女性21岁
23
2024-09-28 07:25:18
颞下颌关节弹响,疑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女性26岁
44
2024-09-28 07:25:18
下颌骨出现肿块,疑似骨质增生,询问严重程度及是否会癌变。患者女性30岁
32
2024-09-28 07:25:18
颞下颌关节手术后,想了解甲钴胺片是否可以长期服用及是否有副作用。患者女性
20
2024-09-28 07:25:18
下颌骨疼痛,左右不对称,疑似颞颌关节发炎。患者女性19岁
59
2024-09-28 07:25:18
磨牙8年,近期被磨牙惊醒,无口腔检查。患者男性33岁
39
2024-09-28 07:25:18
颞下颌关节疼痛一周半,伴有咬合痛和张口闭口声音,有肌肉紧张和突出感,曾感冒。患者女性27岁
17
2024-09-28 07:25:18
孩子12岁半,治疗颞下颌关节,饮食和用药方面有疑问。患者女性
17
2024-09-28 07:25:18
颌面关节不适,长期服用盐酸氨基葡萄糖,疑问用药是否正确。患者女性
28
2024-09-28 07:25:18

科普文章

#颞颌关节综合征[颞颌关节痛与功能障碍综合征]#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严重骨性关节炎
17

作者:李晓伟

说起王妍(本文是化名)的头痛,那还是两年前的一次聚会开始。

一个懒散的周末,王妍的朋友打过来电话“王妍,好久没有聚会了,你过来放松一下“。小王伸了伸懒腰,想起最近几日店里的生意并不是很好,有些晕头转向,心情郁闷,是要放松一下了,要不真的会得了抑郁症,自己急匆匆的来到朋友家,大家一起嗨了起来,在欢声笑语中,王妍觉得忘记了疲惫,舒缓着内心。突然王妍感到头莫名的一阵闷痛,开始没有在意,可是那种疼痛越发的厉害了,她不由自主的抱着头,先前的兴奋荡然无存,朋友们看到她痛的厉害,给她送到了附近的医院里,然而此时的头痛也逐渐减轻了,做了几个相关的检查,没有什么特殊问题,医生给开了点止痛的药就回家了,可是从此却与头痛相伴了。

王妍去了当地一家的三甲医院,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王妍有先天性心脏疾病,心胸外科医生考虑是心脏的原因引起的头痛,于是做了心脏的微创手术,然而手术做完了,头痛却依然没有消失。家境优越的她,为了解决烦人的头痛,直奔省城最好的三甲医院,医院给的诊断是“偏头痛’继续用药,观察治疗,还是没有任何效果。就这样一波三折,她的头痛始终没有好转的迹象,再次陷入了焦虑抑郁的情绪中,就在一筹莫展之际央视 10 套《健康之路》一档“止不住的痛”节目里介绍安建雄教授应用特色方法治疗疼痛很有经验,使王妍又看到了希望,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了北京。

安建雄教授询问了她的现病史、既往史以及做过的相关检查,发现右侧头颞、额顶区是主要疼痛部位,局部无痛觉超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提示轻度抑郁,于是安排了住院治疗,期间通过多次星状神经节阻滞和药物治疗,王妍的头痛减轻了一半左右,就是这样的缓解程度王妍已经是非常满意了,但是对自己要求一贯很高的安建雄教授对这样的缓解程度确实不甚满意,他认为还有我们没有发现的地方,然而王妍因为家里生意需要,就这样出院回家了。大约过了一个月的时间,她再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次是头痛复发了,又恢复到了以前的状态。王妍说要是她的头痛没有消失,就不会出院不回家了,她的要求很高,这对安建雄教授也是一个挑战,多年的疼痛治疗经验让他从新调整了诊断思路,于是再一次仔细问了病史,发病原因,进行了详细的查体。发现了头痛并不是她的唯一症状,她的颞颌关节处以及咬肌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于是安建雄教授迅速组织了全科的病例讨论,根据她的症状体征,以及临床表现,查阅全世界文献,同时又请国内著名口腔科医生会诊,得出了最后的诊断是“颞颌关节紊乱”引起的头痛,文献显示,国内大多数治疗此病都是药物和关节内注射,典型的颞颌关节紊乱的诊断是以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弹响以及下颌运动障碍三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 青壮年更多见。然而小王的情况并不完全符合典型的颞颌关节而紊乱病。病例讨论后出现两种声音的治疗方案,一种是传统的关节腔激素注射治疗,另一种就是以消除患者精神因素为根本的新型抗抑郁治疗,关节腔激素注射可能会破坏关节的结构,最后安建雄教授坚持以“首先不伤害原则”,开创性的应用新型治疗方法,在麻醉监护室为王妍启动了快速抗抑郁治疗头痛,治疗结束后当天下午,神奇的是王妍的头痛已经完全消失了,颞颌关节处疼痛也有所减轻,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王妍的头痛在也没有复发,颞颌关节处的紧绷感越来越好,面部感觉很轻松,出院一个月后随访头痛已经完全消失,她自己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现在家里的生意也越做越兴隆,称这次总算是找对了医生。

那么王妍得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她患的是一种叫颞颌关节病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面部疼痛,说好和咀嚼后加重。一般认为,颞颌关节病由包括关节创伤、精神过度紧张、免疫异常等多种因素所致。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口服镇痛镇静和肌肉松弛药,颞颌关节腔内注射激素和物理疗法。物理疗法适合发病早期,而关节腔注射可以缓解多病人症状,但激素治疗除外感染和骨坏死等副作用外,也容易复发。安建雄团队改用三氧注射,这些副作用可以完全避免,更重要的是远期效果大幅增加。但确实有一些病人,即使关节注射也无法缓解疼痛,研究人员认为此时应考虑是过度焦虑和精神压力导致的精神心理疾病,通常被称为躯体化障碍,通俗地说就是疼的地方查不出毛病,导致疼痛真正原因是大脑运行出了问题,此时治疗方法也需要做重大调整。针对王妍的顽固性疼痛,安建雄就是针对病因,采取双管齐下,开始缓解她局部疼痛,对肌肉紧张和头痛通过调节她的情绪抑郁状态而达到治疗目的。关于抗抑郁治疗,以往使用抗抑郁药和电休克,前者起效慢,副作用多;而后者需要全身麻醉有一定风险和不舒服。最新的艾斯氯胺酮不仅起效迅速(传统药物需要 3 周左右,而新法最快 2 小时就起效),更不用天天服用,一般几周给一次药就可以,极大地方便了病人。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颞颌关节综合征[颞颌关节痛与功能障碍综合征]#颞颌关节不正
21

你关心过自己的下巴健康吗?这个你每天都会用到,但常常忽视的地方,其实也会罢工“生锈”。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张大嘴巴后,下巴就像生锈一样,再也合不上;一闭口,耳朵前方的关节就痛;吃饭、说话、打哈欠时,只要下巴一动,耳朵前方的关节就会像生锈一样,发出咔咔的响声,让你觉得不舒服。

其实,这些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这个“耳朵前方的关节”—— 颞下颌关节, 而所谓的下巴“生锈”,其实这就是TMD(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据调查,颞下颌关节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在87%左右,连偶像王源也因为这个病上过热搜。

由于人们对颞下颌关节病了解甚少,不知道这是疾病,也不知道去哪里看这样的病。

颞下颌关节紊乱伴随的症状不仅仅局限于颞下颌关节区域。在一项纳入4528例TMD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最常见的主诉体征和症状是:

●面部疼痛(96.1%):

呈强弱不定的持续性钝痛。疼痛可放射至耳部、颞及眶周区域、下颌角并经常放射至颈后。疼痛可每日出现或间歇出现。

 

●耳部不适或功能障碍(82.4%):

耳痛、耳塞和耳鸣 。支配翼内肌(运动时帮助稳定下颌骨)的三叉神经也支配中耳肌肉。鼓膜张肌和腭帆张肌也包绕着上颌骨的钩槽,因此TMD可出现耳科症状。

 

●头痛(79.3%):

与TMD有关的典型头痛是一种放射至颌部、颞区或颈部的单侧耳痛或耳前痛。这种疼痛是深部、钝性、持续性、中等强度的疼痛,通常在早晨加重。

 

●颞下颌关节不适或功能障碍(75.0%):

下颌活动范围减小,张口度减小或表现可描述为无法张口。颌部活动时关节区咔哒声或弹响声。部分可出现关节绞锁,伴随张口过程中下颌

 

颞下颌关节紊乱伴随这么多复杂的症状,件件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那的确是相当恼人。颞下颌关节是一个滑动关节,滑膜液是其重要的关节润滑剂,当滑膜液减少或消失后,关节就出现了所谓的“生锈”症状了。因此,在颞颌关节腔中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或医用几丁糖作为“润滑剂”,是目前治疗颞颌关节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透明质酸(hyaluronate,HA)

透明质酸(hyaluronate,HA)是关节液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一种高分子均聚糖,它在关节润滑液中的含量为1.45-3.12g/L,平均为2.3g/L。它在关节中的生理作用主要为润滑作用,既减少关节运动的阻力,又保护了关节软骨和骨膜;其次是分子筛作用,既为软骨等组织提供营养物质,也成为细菌、毒素和免疫复合物等的天然屏障;

同时HA对细胞发育有调控作用,能增强成纤维细胞的动力,增加细胞表面发泡和皱折,还能抑制软骨细胞中软骨蛋白多糖的生物合成。颞下颌关节出现骨关节病时,关节滑液里的HA浓度会明显降低,导致滑液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透明质酸钠凝胶的功能已经得到临床验证,HA可以保护软骨或使破坏的软骨再修复,改善患者关节区的疼痛、肿胀及积液等问题。

 

 

今年23岁的小翁,一直被自己的“下巴病”所困扰。她每次张口,无论吃饭还是说话,耳朵前方的关节都会发出“咔咔”的响声,还经常张口疼痛,这些不仅使她在人前很尴尬,而且也生活也痛苦不堪。后来他在朋友的引介下来找武汉第一口腔医院张军医生就诊,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小翁接受了“保守综合治疗”:

1.在颞下颌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

2.利用红外、激光及超声波照射修复关节软骨;

3.对颞下颌关节进行手法按摩复位;

4.佩戴关节矫治器治疗。

  经过张军医生的系统治疗后,小翁的困扰全部得到了解决,生活恢复了正常。

像小翁这样的病人还有很多, 武汉第一口腔医院香港路院区 采用“梯度、无创、舒适化”的模式治疗各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取得良好疗效,受到广大求医无门的颞下颌关节病患者的好评,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就能避免病情加重,尽早恢复正常生活。

抑郁症是复发率相对较高的心理疾病,数据表明: 对于经历过一次抑郁发作的患者,约50%-60%在未来会经历第二次抑郁发作;如果患者经历过两次抑郁发作,复发的可能性增加到约70%-80%;如果患者经历了三次或更多次的抑郁发作,复发的风险会增加到90%以上。

这和我的直观体验相符。我在医院的“情感病房”为住院病人做心理治疗,经常看到的情况是: 一个抑郁患者,已经是第2次、第5次甚至第8次抑郁复发了。

但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 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并且治疗的方法非常成熟,可以大大降低复发。

关键是,要了解抑郁症复发的真正原因。这样,你就不会沮丧、失望,会对治疗抑郁症充满信心。你会发现,大部分抑郁复发的原因,是可以有效避免的。

一、80%患者根本没有被治疗

你有过重性抑郁么?你是否服药或进行过心理治疗?或者采用其他方式进行自我疏导?

在美国,根据Pratt& Brody的研究,有76%的中度抑郁症和61%的重度抑郁 症患者,从未得到治疗。 根据一些研究数据,中国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20%的人接受了有效的治疗。

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根本就没有得到任何治疗。

尽管近年来,公众对抑郁症的认识有所提高,但依然存在较大的知识盲区和误解。许多人仍将抑郁症视为“软弱”或“个人问题”,而不是一种需要专业治疗的心理疾病。

许多患者因为对症状的误解、担心污名化或缺乏专业心理健康服务而未能及时寻求帮助。

举个例子,我认识的一位在学校工作的心理老师,她说如果在她所在的学校,学生被查出来有抑郁症,那么根据教育局的要求,这个学生就不能上学了。当时我们都惊掉下巴,不敢相信。这种不是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么!(这还是在长三角某大城市的中学)

这种做法很常见,这个政策看似保护了学校、老师,却是变相让家长增加了对郁抑症的恐惧,隐瞒疾病,没法得到彻底的治疗,孩子也不会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社会支持。

二、需要时却没有进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有时候是必要的,但是却难以避免抑郁的复发。

Robert Leahy是抑郁症方面的专家,他的研究发现:

如果你是中度或重度抑郁症患者,接受了药物治疗好转后终止了药物治疗,那么你在接下来 的12个月里再次陷入抑郁的概率很高(为76%)。但是,如果你是在接受了认知行为疗法(或其他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后有所好转的,那么你在终止治疗后复发的概率会较低(为30%)。

为什么药物治疗的复发率更高呢?因为抑郁症患者往往有一些固有的思维习惯,例如完美主义、自我批评、负面判断等。这些想法是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中逐渐形成的,不可能通过药物来解决。需要通过有效的心理治疗进行。

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被解决,那么,当有压力时间再次出现的时候,比如亲人离世、亲密关系危机、失业等情况发生,那么抑郁症就会很容易激起这些负面想法再次活跃,最终导致抑郁的再次发作。

遗憾的是,中国的心理治疗资源仍然非常匮乏。在北京,像北医六院、安定医院、回龙观医院这样的知名精神专科医院,预约心理治疗是非常不容易的。即便预约上一次,也不能保证下周就能约上。很多心理治疗也是留给了住院病人出院后的治疗名额。

好在,现在通过互联网能够远程获得一些心理咨询的机会,这大大解决了一些二三线城市缺少专业心理咨询师的现状。

三、生活方式和环境压力

药物和心理治疗往往还不够。特别对于一些有过多年抑郁病史的人,生活方式和环境压力在抑郁症的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即使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缓解,这些因素仍然可能成为复发的诱因。 下面我列出了8条不利因素,数一数,你占了几条?

1、缺乏规律运动 运动有助于释放大脑内的内啡肽和其他积极的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和多巴胺,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提高情绪和缓解压力。缺乏运动会导致这些积极的化学物质不足,从而增加抑郁症复发的风险。 运动还能够增强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减少焦虑和抑郁症状。缺乏运动可能使人感到更加疲惫、无精打采,从而增加复发的可能性。 很多抑郁患者就是通过跑步运动来彻底从抑郁中走出来的,最终收获了跑步的好习惯。

2、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不均衡的饮食(例如缺乏Omega-3脂肪酸、维生素B群、维生素D等)可能影响大脑功能,增加抑郁的风险。营养不足会导致大脑神经递质的不平衡,从而增加抑郁症复发的可能性。 另外,高糖饮食可能导致血糖的快速波动,引发情绪不稳定和易怒,从而增加抑郁症复发的风险。

3、睡眠不足或不规律 不规律的睡眠会扰乱生物钟,使得大脑中的某些神经递质失衡,从而导致情绪波动。长期睡眠不足也会影响免疫功能和认知功能,增加抑郁症复发的可能性。 睡眠不足会削弱大脑处理情绪和应对压力的能力,使得个体更容易在面对压力时出现抑郁症状。

4、药物和酒精的滥用 药物和酒精滥用会对大脑的神经化学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削弱情绪调节功能。即使在抑郁症治疗后,如果患者继续或重新开始滥用物质,这些行为会极大地增加抑郁症复发的风险。

5、持续的工作压力 长期的高强度工作、超负荷的任务和缺乏支持的工作环境会导致长期的精神紧张和情绪耗竭。即使患者曾经克服了抑郁症,这种压力可能使他们再次陷入抑郁状态。 尤其在目前中国的职场,卷的厉害,如果你感觉你的老板过度PUA,经常要出差,或者工作是非常强调销售绩效的,我真的建议你考虑换一个更适合的工作。

6、家庭和人际关系问题 持久的家庭冲突或紧张的人际关系,如婚姻问题、亲子冲突或与家人疏远,都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造成巨大压力。家庭关系的不稳定常常是抑郁症复发的一个重要诱因。 在心理咨询时,我发现大部分患者缺少亲密的人际关系。有时候我甚至想,哪怕这个来访有一个能谈心的好朋友,也不至于得抑郁症。

7、重大创伤性事件 失业、离婚、亲人去世等重大生活变故可能对心理健康造成巨大冲击。对于曾患抑郁症的人,这些事件可能引发再次发病。 我有好几位来访,都是经历了亲人去世,或者失恋、离婚等亲密关系的丧失,也有因为疾病而失业,失业又反过来加重了疾病。这些情况非常常见。

8、长期的经济压力 长期的经济困难,如债务问题、失业或收入减少,会对个人的情绪状态产生严重影响。这种持续的压力可能导致抑郁症复发。

四、抑郁的复发可以避免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想大家能够清楚:
抑郁症复发率看似很高,但是大部分人根本没有接受过药物治疗,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心理治疗从而改变思维模式,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压力也没有得到改善 。 这很 像 一 个人 准备参加 考试,但是之前 完全没有 复习,最后 抱 怨考试不及格,这没什么稀 奇的。 通常,生活方式和环境压力并非单一因素导致抑郁症复发,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工作压力加上睡眠不足,或家庭冲突加上物质滥用,可能极大地增加复发的可能性。 发病后进行药物和心理治疗,病情好转后管理生活方式和减少环境压力,这些是预防抑郁症复发的重要策略。 如果上面这些工作并没有做,那么抑郁症当然会很容易复发。

所以, 并不是抑郁症难治 ,而是很多人并没有进行有效 治疗和自我照顾 。 没有“ 一招鲜、吃遍天”的治疗方法,一些人鼓吹“只要跑步就能避免复发”、“只要坚持吃药就就能避免复发”都是片面的,是单一的策略。或许这个方法对你管用,但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我想,大部分人需要一套组合拳,也需要发自内心的学会关爱自己,重塑自己的生活。 作为心理治疗师,我非常愿意帮助你, 走出抑郁。我也非常有信心,通过专业的治疗,大部分人能够走出抑郁。

小魏(化名)是我的读者。在我的公众号有关“双相障碍”的几篇文章下面,他疯狂留言,文字中透露的愤怒溢于言表。 我隐隐感受到,他的愤怒不是针对我,而是对整个精神科体系的不满。在他看来,双相障碍的标签是给人判了死刑;基因决定论只会让双相患者充满绝望;DSM-5的诊断标准是限制了人的自我探索。 客观的说,小魏的很多观点是有些偏激的。不过,我相信,在小魏的愤怒和不满背后,一定发生了什么故事。在我对小魏充满好奇的时候,小魏正好也找到了我,想和我深入探讨一下对“双相”的看法。 我这才知道,小魏是一位双相障碍误诊的受害者,而那次误诊还要从他大学时候说起。

1、大学期间被“诊断”:一切都变了 小魏读大学时,学校里有一位心理咨询师。这位咨询师帮小魏解决了失眠的问题,所以小魏非常信任她。 根据精神卫生法,精神障碍的诊断只能在医疗机构由精神科医生做出。 但是这位心理咨询师却很喜欢违规,给学生下诊断:比如她会诊断A学生是抑郁症,B学生是广泛性焦虑,而她给小魏的“诊断”是双相障碍,有轻躁狂发作。 小魏回忆,“最搞笑的是,在我被她诊断为双相时,我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时候,也是身边人认为我最好的时候。” 小魏之前抑郁过,那段时间他终于和自己和解,甚至和世界和解了。 “我认为我的能量场各方面都非常统一,我非常感恩每天,并且我也做了许多有益于他人的事情,他人也非常认可我。当时我在学校创立了几个平台,包括几个平台现在运行得非常好。” 听到这里,我会怀疑,是不是小魏那段时间真的有轻躁狂,而他自己不知道呢? 于是,我和小魏核对,当时是否有轻躁狂的常见行为表现,例如过度膨胀、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睡眠需求减少、过度消费等。结果表明,他当时是有一些兴奋,但这些是正常的情绪变化,大概率并不是轻躁狂。 几年之后,小魏也去当地三甲精神科医院诊断过,医生认为他有一定的焦虑,但并不是双相障碍。 然而在大学时候,当小魏信任的心理咨询师告诉他,他有双相的时候,对他的打击是致命的。 在学校里,小魏是一个比较有想法和创意,做事果断且敢于尝试的人。小魏自认为这是他的优点。 但是这个“诊断”却彻底否定了他:“原来,我的优点都是因为我有病。” 在此之前,小魏是一个充满创意的人,之前有想法和创意,他会很兴奋,会考虑如何逐步实现它。 但在被“诊断”为双相之后,一切都变了。 小魏指着我之前画的情绪曲线(下图),对我说:他不敢开心,因为他害怕进入轻躁狂或者躁狂状态。 “当我兴奋时,随之而来的就是恐惧。我必须有意识地检查自己是否发作。” 小魏很担心轻躁狂给自己带来耻辱感。他害怕自己成为丢人的人,害怕自己成为一个自以为是、犯病不自知、在别人眼里是小丑的角色。 “因此,我宁愿不开心,把自己守在原地,压制在原地”。

2、质疑精神诊断体系:兴奋就是轻躁狂吗? 小魏现在已经知道自己是被误诊双相了,也不再担心自己的快乐。他也去过几家大型精神科医院,医生们都认为他没有双相障碍。 但是他这几年对双相的研究,却让他对精神科体系产生了质疑:在他看来,有些医生认为只要症状发生,比如晚上不睡觉,过度兴奋,滔滔不绝说话,喜欢网购,就都是轻躁狂的表现。 我问小魏:“你会忽然话多,说话停不下来么?” 小魏讲到:“虽然我能够滔滔不绝地讲话,并且一个人能够讲很久,别人都认为我适合当讲师和销售。但是一旦别人讲话,我可以让自己停下来,听别人讲。” 我继续问:“那你会乱花钱吗?比如一兴奋买了好几千、几万块钱的东西,几天后发现这些东西都没有用。” 小魏说:“我当然喜欢花钱买东西,不过我更喜欢赚钱,我认为赚钱比花钱更快乐。” 我继续问了几个问题后,对他说:根据我的评估,同样认为他并没有轻躁狂的行为。 后来我发现,问题的根源是: 小魏对轻躁狂、双相的理解,和专业人士的理解并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他偏激的认为,DSM-5的诊断是给人贴标签、容易造成误诊的原因。 DSM-5是《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的简称,是全球很多国家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都要学习掌握的精神疾病诊断手册。这本书中,把几百个精神疾病的诊断条件进行了清晰的描述和规范,从而非常方便心理健康领域专业人士的沟通。 如果精神科医生或者心理治疗师都经过专业的训练,那么,当其中一位谈到一个患者有双相障碍II型,或者有惊恐发作,或者有重性抑郁的时候,另一个人就很清楚的知道他说的是什么。因为大家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所以,DSM-5的诊断,绝对不是给病人贴标签,而是一种科学的统计和规范,也方便了行业内认识的学术交流,并给以最科学、有效的治疗。 DSM-5的中文版由陈道龙医生团队翻译。我是陈道龙医生在中国举办的GPM模式培训的会员,几乎每周都会听陈道龙现场给各种病人诊断各种精神疾病。我深刻的记得他说过的一句话:他在精神领域工作30多年,基本没见过超过DSM-5的精神疾病。

3、精神疾病诊断四步骤:症状只是其中一部分 我从书架上拿下DSM-5这本厚厚的精神科诊断专业书。我邀请小魏和我一起看看,DSM-5对双相的诊断标准,到底有哪些。
我的书架上和精神障碍评估诊断相关的几本书 很多外行对精神疾病的诊断,主要就是看症状。例如,重性抑郁有9条主要症状,符合5条就可以被诊断。但实际上,只看症状并不严谨。 我对小魏说,他对精神科诊断的痛恨,其实正是因为他对精神科诊断的误解所致。 我个人的总结,每一种精神疾病的诊断,其实要看四部分:症状表现,病程时间,临床痛苦,排除条件。 大部分普通人,或者一些不专业的自媒体,常用的是“症状表现”的部分。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我们看每个疾病的表现,好像自己身上都有,能把焦虑、抑郁和好几种人格障碍都犯一遍。 这就是不专业的表现。如果仅仅是娱乐一下,倒也还好。但如果真的用在诊断上,就会出大问题。 上面精神疾病诊断的四个部分是我个人的总结。我觉得这样看每一疾病,就会更加全面一些。 接下来,我们以小魏被误诊的 双相障碍II型 为例,看一下专业诊断如何评估这四部分。

标准1:症状表现 对于双相障碍II型,患者的症状要有至少一次轻躁狂发作,以及至少一次重性抑郁发作。 其中,轻躁狂发作又有7个主要症状,重性抑郁有9个主要症状。要满足一定数量,才能称为轻躁狂发作或重性抑郁发作。 所以,不光要看症状,还要看数量,还要看核心症状。 例如,轻躁狂中有一个症状叫“ 睡眠需求减少 ”。如果有人一晚上失眠,只睡了2小时,第二天还很头痛,是否符合这个症状呢?当然不符合,因为这个人是失眠,属于“想睡而不能睡”。轻躁狂则是根本不想睡,没有这个需求,睡眠的“需求”减少。 又比如轻躁狂有一个标准叫做“ 过度地参与那些很可能产生痛苦后果的高风险活动(例如,无节制的购物,轻率的性行为,愚蠢的商业投资) ”,一个大学生把一个月的餐饮费1000多元,都用来打赏主播,可能就属于“无节制的购物”,而一个月薪5万的人,就算花2万块钱买个包包也可能不算。

标准2:病程时间 除了看上述症状之外,还要有一定的病程时间。例如,轻躁狂至少要持续4天,重性抑郁至少要持续2周。 我们会看到,轻躁狂或者重性抑郁的很多症状,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会有的。这个年代,谁不会emo一下呢? 但是,偶尔一次兴奋睡不着觉,熬夜想事情,并不代表你就轻躁狂了;或者,你情绪低落了三天,然后就好了,也不代表你就重性抑郁发作了。 不看症状的持续时间就判断疾病,那这个世界上肯定没有正常人了,因为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本来就是人之常情啊。

标准3:临床痛苦 DSM-5中的很多诊断标准都要求症状“ 引起临床意义的痛苦 ”(clinically significant distress),以确保只有那些真正受到影响的人才会被诊断为心理障碍。 什么是“引起临床意义的痛苦”呢?这句话指的是一个人在经历某种心理或情绪问题时,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显著的困扰或不适。具体来说,这种痛苦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领域的功能。换句话说,症状不仅存在,而且足够严重,以至于对个体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例如,有人轻躁狂期间花了几万元买奢侈品,轻躁狂好了后才发现这些东西自己根本不想要,信用卡缺刷爆了,她自己就会非常痛苦、懊悔。 也有人在轻躁狂期间和同事或者朋友开一些莫名其妙或者很夸张的玩笑,导致影响了社交关系。 也有的人在重性抑郁期间,没法集中注意力工作,每天非常疲惫,睡眠不好,这些都给工作、生活带来了损害。

标准4:排除条件 大部分精神疾病都要排除一些条件,一个是排除物质使用(如毒品、药物等)导致的生理症状,一个是排除躯体疾病(如脑部疾病、甲状腺疾病等)导致的精神问题,最后还要排除其他精神疾病,因为精神疾病共病很常见,如果能用另外一些疾病更好的解释,就不用这个疾病来解释。 例如,我的一个来访,是个大学生,他在大四时候申请了国外的研究生。在等待offer期间,抑郁发作了,去医院诊断后,开始第一次吃抗抑郁药。后来某一天,他的offer下来了,并且是非常理想的美国名校。于是,这个大学生突然兴奋起来,整天和邻居、亲戚聊天,睡眠需求变少,持续了一周多。这时候家人带他去医院,被诊断为双相。 不过,我对这个诊断是有怀疑的,因为抗抑郁药吃完后,确实容易有轻躁狂的症状,加上他拿到了offer,此时有一些“范进中举”的举动是很正常的。考虑到双相的排除标准,他被诊断为双相,就值得怀疑了。 他们后来去精神专科医院重新检查,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明后,果然之前的双相是误诊。

4、科学诊断:摆脱误诊的枷锁 误诊双相障碍给小魏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使他对自己原本积极的性格和行为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在那段时间,他不敢追求幸福和快乐,时刻警惕自己的情绪变化,害怕自己的任何一点兴奋会被视作“发病”的迹象。这种心理负担不仅影响了他的自信和创造力,还阻碍了他在生活中的自由表达。 小魏的经历也让我深刻反思精神科诊断的严谨性和复杂性。 一个正确的诊断不仅要依靠对症状的观察,还需要结合病程、临床痛苦以及排除其他可能性。这就是为什么仅凭短期的症状表现就下诊断,是非常危险的。

精神科诊断不是标签,而是帮助患者获得最合适治疗的工具。 回顾整个过程,小魏的误诊并非个例。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逐渐增加,但与此同时,误解和误用心理学知识的现象也频发。因此,作为心理健康从业者,我们有责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严格按照诊断标准进行评估,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恐惧。 对小魏而言,最终他通过科学的诊断找回了对自我的肯定,他明白了自己并没有双相障碍。如今,小魏不再害怕快乐,他学会了与自己的情绪和平共处,重新拾回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创造力。 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胜利,也是对我们所有心理健康工作者的一个启示:用科学的方法,给予患者最合适的帮助,才能真正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最后,我想对所有曾经或正在经历误诊困扰的朋友说: 不要轻易被诊断所束缚,寻求专业的帮助,正确的诊断会带来解放,而不是枷锁。

长期禁欲,可以养肾吗?

头晕、夜尿多、欲望低是肾虚吗?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注意事项如下:
 
一、休息与活动
 
1. 术后应卧床休息一段时间,一般为 24 至 48 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之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仍要避免过度劳累。
 
2. 对于较大结石或复杂结石患者,休息时间可能需要适当延长。
 
二、饮食调整
 
1. 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应在 2000 至 3000 毫升以上,以增加尿量,促进结石排出。可分多次饮用,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
 
2. 饮食均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高钙、高草酸、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牛奶、豆制品、菠菜、动物内脏、海鲜等。
 
三、观察症状
 
1. 观察尿液: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及有无结石排出。如果尿液呈红色,可能是碎石过程中对尿路黏膜造成了损伤,一般会逐渐减轻。如果血尿持续加重或伴有血块,应及时就医。
 
2. 疼痛管理:术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这是由于结石碎片在排出过程中刺激尿路引起的。如果疼痛较轻,可以忍受,可通过休息、多饮水等方法缓解。如果疼痛剧烈,可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
 
3. 发热处理:如果出现发热,可能是尿路感染所致,应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
 
四、复查随访
 
1. 术后应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一般在术后 1 周、1 个月、3 个月进行复查,主要检查项目包括泌尿系统超声、腹部平片(KUB)等,以了解结石的排出情况和有无并发症发生。
 
2. 如果结石未能完全排出或出现并发症,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急性精神分裂样精神病性障碍
0

我们经常听到 一些抑郁症患者,说自己抑郁几年后 “变成了双相障碍”。 我在医院做心理治疗,有不少双相患者,他们很担心 自己某一天 会不会“失控”、“ 发 疯 ”, 变成精神分裂。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最近, 一位抑郁症青少年的家长找到我,她的孩子从高一开始有抑郁表现,包括没有学习动力,对很多事情失去兴趣,经常动不动哭泣,容易发脾气 ,还会有割手腕的自伤行为。 (上述 都是抑郁症的常见 症状) 孩子在当地精神科医院,已经被诊断为抑郁症,目前在服药,没有做心理治疗(孩子拒绝),目前已经有两年。在家长看来,两年时间孩子的问题并没有被解决:孩子仍然情绪低落,不愿意去学校,并且仍然偶尔割手腕。
家长最近听别人说:如果不干预,抑郁症长期发展会变成双相,双相长期发展会成为精神分裂。

于是,他们很紧张。很担心孩子未来会不会有躁狂、精神分裂的表现。 那么,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我们需要注意哪些?

1、三种疾病不是“自然发展”的关系
这三种精神健康问题虽然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它们是独立的诊断类别,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治疗方式。 简而言之,并不能简单地说“抑郁的尽头是双相,双相的尽头是精分”。 抑郁症 :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长期的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乐趣、精力下降等。抑郁症通常不会演变成其他精神疾病,虽然严重抑郁可能会伴随一些精神病性症状(如妄想或幻觉),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自然发展成双相或精神分裂。 双相情感障碍 : 双相是一种情绪波动较大的疾病,患者会经历抑郁发作和躁狂或轻躁发作。 一些人之前是重性抑郁,后来因为有了躁狂或轻躁狂行为,被重新诊断为双相障碍。这可能是一些人以为“抑郁会发展为双相”的理由。其实,抑郁症和双相障碍是两个概念,并不意味着抑郁症会自然发展为双相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与遗传因素和大脑化学物质的变化相关,治疗主要集中在情绪稳定和预防复发。 精神分裂症 : 精神分裂则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表现为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症状,与情感障碍有很大不同。 精神分裂症的起因与神经生物学、遗传等复杂因素有关。虽然有些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躁狂或抑郁发作时可能会有精神病性症状,但同样,这不等于双相障碍会发展为精神分裂症。

2、三种疾病会有症状上的重叠 这三种精神健康问题可能会在症状上有所重叠,尤其是在严重发作时。 为了方便大家了解,下面我列了一个图表,展示了这三种障碍之间的一些症状重叠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些症状在不同疾病间有重叠,但每种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都有所不同。

例如,双相障碍的治疗会侧重于情绪稳定剂的使用,而精神分裂症则可能需要抗精神病药物。此外,精神病性症状在重性抑郁和双相障碍中可能作为次要症状出现,而在精神分裂症中则是核心症状。

对于具体的诊断和治疗,应由专业的医生根据患者的详细症状和病史进行评估。

3、误解的原因来自于诊断变更 在我看来,更多时候并不是抑郁发展成双相、双相发展成精神分裂,而是诊断上的变更。 核心原因是,精神障碍的诊断主要针对症状学,因此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同的医生可能会根据症状的不同理解和定义,给出不同的诊断。有的医生甚至会误诊。 例如,我的一位来访最近反应,他当地医院的医生就认为,只有躁狂发作但没有重性抑郁不算是双相障碍。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诊断。无论是ICD-11还是DSM-5,双相I型的核心症状就是有躁狂发作,但不需要有抑郁发作。

此外,患者可能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表现出不同的症状,这可能导致诊断的变更。 例如,一个长期抑郁的患者,他在和医生讲述自己病情的过程中,并没有讲到自己有轻躁狂的经历,从而漏诊双相II型;但在后来因为轻躁狂看病,就被诊断为双相障碍了。

总之,重性抑郁 、 双相障碍、 精神分裂并不是递进发展的关系。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精神健康问题可能很复杂,症状可能会随时间变化,而且不同的精神健康状况可能有共同的症状。

#非器质性障碍或疾病引起的性功能障碍
0

感觉最近性欲在下降,是不是要阳痿了?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肾结石
 
1. 直径小于或等于 2 厘米的肾孟或肾盏单发结石是体外冲击波碎石的最佳适应证。对于体积稍大的结石,可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谨慎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
 
2.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孤立肾、移植肾、马蹄肾等肾脏畸形患者的结石,如果结石大小符合要求且无其他复杂情况,也可考虑体外冲击波碎石,但需更加谨慎评估风险。
 
二、输尿管结石
 
1. 直径小于或等于 1 厘米的输尿管上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的成功率较高。
 
2. 对于直径小于 1.5 厘米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也可尝试体外冲击波碎石,但成功率可能相对较低。
 
三、膀胱结石
 
1. 直径小于或等于 3 厘米的原发性膀胱结石可作为体外冲击波碎石的适应症。
 
2. 对于某些儿童膀胱结石,如果符合结石大小要求且患儿身体状况允许,也可考虑体外冲击波碎石。
 
需要注意的是,体外冲击波碎石也有一些相对禁忌症和绝对禁忌症。相对禁忌症如妊娠、未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的心肺疾病等;绝对禁忌症包括严重的肾实质疾病、未控制的尿路感染、结石远端尿路梗阻等。在决定是否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