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

儿童骶尾部窦道观察与磁共振影像咨询

疾病详情
孩子骶尾部有窦道,无脊髓栓系,无不适,咨询后续处理。患者女性1岁5个月
就诊科室: 中医内科
医生建议
骶尾部窦道可观察,避免感染,定期复查。无脊髓栓系,无需频繁核磁共振。保持局部清洁,避免过度劳累,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患者
医生您好,我孩子的磁共振片子显示有骶尾部窦道,但没有脊髓栓系,请问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医生
您好,根据片子显示,您的孩子没有脊髓栓系,窦道目前可以观察,先看看是否会自行愈合。
患者
那需要每年做一次核磁共振检查吗?
医生
目前没有脊髓栓系,可以先不用频繁做核磁共振,但如果窦道有变化,建议及时复查。
患者
好的,那请问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医生
平时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避免过度劳累。
患者
谢谢医生,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医生
建议定期复查,观察窦道情况,如果有不适,及时就医。
患者
好的,谢谢医生,我会注意的。
医生
不客气,希望我的建议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和家人健康!
相关问诊

脑部核磁共振时想了解降噪产品的使用情况。

就诊科室:护理咨询

总交流次数:13

医生建议:脑部核磁共振降噪产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查看详情

脑鸣耳鸣,糖尿病,脑核磁显示脑血管细,寻求用药建议。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37

医生建议:患者患有糖尿病,脑核磁显示脑血管细,伴有脑鸣耳鸣,建议使用改善微循环、缓解脑鸣的药物,如血塞通。患者需控制血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查看详情

47岁女性,持续两个月出现不适,曾使用多种药物但效果不佳。建议就医确诊后治疗。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44

医生建议:建议患者到当地公立三甲医院的神经内科就诊,进行头部和颈椎核磁共振检查,以确诊病情。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将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在未确诊的情况下,不建议自行用药。如需要用药,请务必遵循医生的指导。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查看详情

脑核磁显示两侧额叶多发缺血和梗死灶,想咨询治疗脑梗的药物。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1

医生建议:脑梗病情较重,需遵医嘱使用药物,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高脂肪食物,多吃水果蔬菜,保持良好心态,规律作息,戒烟酒,加强锻炼。

查看详情

股骨头手术后,注射丁苯酞注射液三天后改服胶囊,脑核磁检查无异常,用药有疑问。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44

医生建议:股骨头手术后,患者服用丁苯酞胶囊,脑核磁检查正常。建议继续遵医嘱用药,如有不适及时就医。生活上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用药需遵医嘱,如有过敏或不适,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查看详情

61岁患者,脑萎缩,曾服用尼麦角林片,现咨询药物治疗及生活习惯调整。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41

医生建议:脑萎缩患者可继续服用尼麦角林片,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如多吃蔬菜水果、鱼类,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运动。

查看详情

头部磁共振检查发现堵塞和疑似毛细血管出血,想了解是否可以服用中药。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0

医生建议:脑部磁共振检查发现堵塞和疑似毛细血管出血,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脑心清片。生活上注意饮食清淡,适当运动,保持良好心态。

查看详情

脑部核磁影像异常,考虑阿斯匹林和中药银杏叶片的用药问题。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22

医生建议:脑部核磁影像异常的患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斯匹林,同时可考虑中医治疗。保持良好的作息,饮食规律,营养均衡,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病情恢复。

查看详情

脑部体检发现缺血灶,请问需如何处理?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34

医生建议:脑部缺血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诊断,建议您线下就医。目前不需要用药,但要注意健康饮食和适当运动。

查看详情

65岁高血压患者,脑血管狭窄,需复查。患者男性40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32

医生建议:建议患者进行头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和颈动脉彩超检查,无需预约专家,检查结果有问题再考虑挂专家号。注意检查前不要空腹,如需化验血,头天晚上12点后不进食饮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血压,定期复查。

查看详情

四个月婴儿头部偏大,医生建议不用补钙补锌,但需关注大运动发育情况。患者男性3个月24天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5

医生建议:根据孩子目前情况,无需做脑部核磁共振,关注大运动发育。若体质差,可继续补充Ad.单补和乳铁蛋白,考虑补充Dha。关注孩子站立时姿势,如有异常及时咨询医生。

查看详情

总是打哈欠,容易头疼,脑部核磁检查正常,大便偶尔拉肚子。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14

医生建议:头疼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睡眠不足、压力等,建议改善睡眠质量,并注意饮食。可以尝试使用黄芪精来补气血,但需注意排除过敏和用药禁忌。如有其他不适,请及时就诊。

查看详情

头晕症状,50岁,有腹泻情况,咨询头晕原因。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7

医生建议:患者头晕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建议监测血压,必要时进行头颅磁共振检查。枸杞适量饮用,腹泻期间不宜饮用。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生冷食物,关注血压变化。

查看详情

孩子走路易摔跤,敲架子鼓手跟不上节奏,疑问病因。患者女性4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45

医生建议:小脑功能异常可能引起孩子这些症状,建议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生活中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均衡。

查看详情

患者感觉半边脸麻,咀嚼时左半个脸颊别扭。医生询问病情以排除脑卒中风险。患者男性55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3

医生建议:建议患者尽快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以排除脑卒中。同时,保持饮食清淡,忌辛辣生冷刺激,忌烟酒,注意休息。医生怀疑患者可能有脑卒中风险,需尽早检查确认。药物方面,根据检查结果,可能需要使用降血脂药物或其他相关药物。请遵循医生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

查看详情

头痛,想咨询如何治疗。患者男性70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39

医生建议:脑血管疾病需通过颅脑核磁共振检查确诊,若无问题,可口服维生素B1和弥可保治疗。若检查出问题,将根据具体疾病进行治疗。生活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和休息,定期复查。

查看详情

发作性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发作与家务活动相关。患者女性20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40

医生建议:患者出现发作性疾病,建议进行颅脑磁共振检查以排除颅脑神经问题,并根据检查结果进一步评估电解质水平。同时,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血压、血糖稳定。

查看详情

经常头疼,脑核磁显示轻微缺血灶,头痛主要集中在头顶,有时跳着疼。患者男性26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36

医生建议:头痛可能由偏头痛引起,建议患者进行发泡实验以确诊。目前不需要特别治疗,但如果有卵圆孔未闭,可能需要手术。建议患者多休息,规律作息,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查看详情

4岁孩子身高矮,挑食,担心影响长高患者女性6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2

医生建议:4岁孩子身高矮可能与生长激素缺乏有关,建议查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和颅脑核磁。如需治疗,可给予生长激素干预。生活上注意营养、运动和睡眠,加强肉蛋奶摄入,适度运动,保证充足睡眠。

查看详情

发热后抽搐,6岁孩子,第一次发作,精神状态疲软。患者男性6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37

医生建议:热性惊厥需查脑电图和头颅磁共振,目前观察为主,注意休息和饮食,频繁发作可考虑抗癫痫药物。生活上注意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热,关怀孩子精神状态。

查看详情

头痛,太阳穴附近,已有时日,偶有胸闷。患者女性30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16

医生建议:头痛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如头颅核磁共振和心电图,以排除其他疾病。建议您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有胸闷等症状,也应及时就医。

查看详情

6岁男孩小便失禁,每周3-4次,伴有大便失禁,已持续两年多。患者男性6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26

医生建议:针对6岁男孩的小便失禁问题,建议首先进行骶尾部磁共振和颅脑磁共振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如检查正常,再进行肌电图和膀胱内压力检查。生活上注意观察饮食和排泄情况,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查看详情

患者男性25岁

就诊科室:创伤科

总交流次数:4

医生建议:

查看详情

孩子头疼一周,伴有鼻塞,怀疑为鼻窦炎引起的头疼。患者女性5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46

医生建议:鼻窦炎可能导致头疼,建议去医院做脑部磁共振检查排除颅内疾病。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敏原,使用缓解鼻塞药物,多休息,保持良好饮食习惯。

查看详情

面瘫症状持续一年多,嘴巴歪斜,面部不适,耳朵后疼痛,手脚酸。询问治疗建议和费用。患者男性39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38

医生建议:病情判断:患者可能患有面瘫,建议尽快就医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诊断。治疗建议:根据病情进行相应治疗,如理疗、药物治疗等。贫血患者需适当补血,地贫患者需关注对面部神经的影响。生活建议:注意避免受凉,保持面部温暖;佩戴好口罩、墨镜等防护措施;遵循医生指导进行治疗和康复。

查看详情

后脑勺头痛,体重减轻,询问头痛原因及检查建议。患者男性54岁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总交流次数:30

医生建议:头痛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需进一步检查排除其他病因。建议进行甲状腺功能、血生化、肿瘤标记物等检查。生活上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作息。如头痛严重,可考虑服用非处方止痛药,并注意休息。

查看详情

颈部不适2个月,有高血压,无发热等,想了解病因及用药。患者男性31岁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总交流次数:17

医生建议:颈椎不适可能由高血压引起,建议进行颈椎磁共振和头部磁共振检查。可使用缓解颈椎不适的药物,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李春风

主治医师

辰溪县人民医院

查看详情

经常头昏,已持续多年,不影响生活,但有时会犯困,仅有熬夜史。患者男性24岁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总交流次数:18

医生建议:患者头昏多年,考虑为慢性头痛,建议进行颅脑磁共振检查以排除相关疾病。治疗上,建议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若确诊为头痛,可考虑使用**止痛药**缓解症状。生活上,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当锻炼身体,保持心情舒畅。

刘宝

主治医师

开封市陇海医院

查看详情

患者完成脑部核磁共振后出现头晕头疼症状,怀疑与检查有关,曾尝试药物治疗无果。患者男性25岁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总交流次数:57

医生建议:建议患者保持充足的休息和饮食均衡,观察症状是否缓解。如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寻找头晕头疼的具体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杜丽

副主任医师

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

查看详情

患者郑连桂,博兴县人民医院诊断疑似肺癌伴纵隔转移。患者关注肺癌诊断及是否已转移至脑。患者男性76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31

医生建议:病情判断:根据影像资料和临床表现,基本诊断为肺癌。为确认是否转移至脑,建议进行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治疗建议:待确诊后,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注意保持积极心态,配合医生治疗。生活建议: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

查看详情

患者想了解脑核磁共振是否能检测海马体状况,并咨询相关注意事项。患者男性28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26

医生建议:医生建议患者进行脑核磁共振检查,以观察海马体状况。检查前需注意避免穿戴含有金属的物品,检查过程中保持静止。检查后,可咨询医生了解具体情况。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查看详情

眩晕两天,血压140/97mmHg,有高血压史,颈椎病,颈动脉超声波正常。患者女性83岁

就诊科室:老年病科

总交流次数:60

医生建议:眩晕可能与高血压、脑动脉痉挛有关,建议就医排除。可尝试口服倍他司汀和艾司唑仑片。生活上注意休息,保持房间安静。后背发凉可能与神经感知异常有关,建议看神经内科医生。

郭洪森

副主任医师

阳光融和医院

查看详情

婴儿哭闹、全身绷直、手抖动。已排除维生素D缺乏可能,但仍需观察神经系统发育情况。患者男性7个月6天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37

医生建议:根据症状和检查建议:孩子可能需要进行头部磁共振和脑电图检查以排除颅内问题。目前可先观察孩子的发育和症状变化。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尤其是影响日常生活和发育时,请及时就医检查。治疗和生活建议:确保孩子充足休息和营养,避免过度刺激和焦虑情绪影响孩子。

孙大军

主任医师

本溪市中心医院

查看详情

脑部不适,明天将进行核磁共振检查,询问休息不足是否影响结果。患者男性43岁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总交流次数:22

医生建议:脑部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不受休息不足影响,若之前有不适,明天检查仍能发现。请保持良好心态,适当休息。针对症状,建议服用倍他司汀片,若症状无缓解,可考虑血常规检查。

安志卫

副主任医师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医院

查看详情

胳膊手麻,核磁显示脊髓小白点,疑似神经末梢囊肿。患者女性55岁

就诊科室:神经外科

总交流次数:41

医生建议:神经末梢囊肿需要通过脊髓造影或MRI增强扫描进一步确诊。目前无法判断严重性,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重体力劳动。治疗方面,若确诊为神经末梢囊肿,可能需要手术切除。请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查看详情

患者半侧身体麻木无力,曾住院输液治疗。做过头颅CT发现血管堵塞。疑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寻求专业解答及治疗方案。患者男性52岁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总交流次数:27

医生建议:病情判断:根据症状与检查结果,患者可能患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治疗建议:建议进行颅脑核磁检查以确定血管状况,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输液治疗、药物治疗或微创手术(放置支架)。此外,患者应注意生活方式调整,如保持健康饮食、规律作息等。

田冉

主治医师

河北以岭医院

查看详情

头部核磁共振后感觉不适,心电图正常,询问蚂蚁胶囊的适用性和效果。

就诊科室:中医骨科

总交流次数:15

医生建议:头部核磁共振后的不适可能是由于检查本身引起的,蚂蚁胶囊可尝试用于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建议按医嘱服用,并注意休息。

江祁斌

副主任医师

祁门县人民医院

查看详情

头晕,脑部核磁共振显示慢性缺血,无其他明显疾病。患者男性30岁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总交流次数:19

医生建议:患者头晕可能与精神紧张、压力大、疲劳、熬夜等因素有关,建议避免这些因素,保证充足睡眠,适当锻炼。若头晕症状明显,可考虑服用倍他司汀治疗。

霍鸿波

副主任医师

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

查看详情

孩子语言表达差,不爱多说话,活泼好动,大脑磁共振检查正常。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49

医生建议:儿童语言障碍可能需要专科医生面诊,建议避免自行用药。生活上,多与孩子交流,创造语言环境,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变化。

查看详情

头晕,血压在140到150之间,偶尔130,今天第一次感觉躺下后症状消失。患者女性57岁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总交流次数:26

医生建议:高血压患者出现头晕,建议进行颅脑磁共振检查,以排除脑血管病变。目前血压轻度升高,建议继续服用降压药,并注意生活作息,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

闫坤涛

主治医师

菏泽市立医院

查看详情

35岁患者,低血糖症状已有一段时间,伴有头晕、出汗、心慌等。寻求医生解答及建议。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13

医生建议:患者表现出低血糖症状并伴随头晕,建议首先确认低血糖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考虑进行头颅磁共振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疾病。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调整饮食习惯,规律饮食,避免长时间空腹。建议携带快速提高血糖的食品以备不时之需。

查看详情

患者自述26号晚上开始面部麻木至今,询问是否可用药物治疗。医生询问平时身体状况并建议进行脑磁共振检查确认病情。患者男性45岁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总交流次数:13

医生建议:根据症状和医生建议,患者可能患有脑血管疾病,需进行脑磁共振检查确认。用药方面,可尝试使用复方银杏叶片改善脑循环。同时,注意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风险因素,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充足睡眠和饮食均衡。如不适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请及时就医检查。

王晶

主治医师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查看详情

患者近期经常感到头部不适,位置每天不同,但无头痛或晕眩,已拍过颈椎X光片,结果正常,服用颈椎相关药物无效。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33

医生建议: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已有的检查结果,可能存在神经系统问题,建议进行脑核磁共振检查以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

查看详情

我最近记忆力下降,做了脑部核磁共振和血管彩超,但都没有找到原因,想知道是否有药物可以帮助恢复记忆力?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0

医生建议:对于记忆力下降,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排除潜在的健康问题。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也对改善记忆力有帮助。虽然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可以完全恢复记忆力,但在某些情况下,使用一些药物如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拮抗剂等,可能会对改善记忆力有所帮助。具体的用药方案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查看详情

29个月大的孩子突然抽搐,面色发白,双手紧握,眼睛斜视,验血结果正常,第一次发生,家长担心孩子的健康状况。患者女性2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2

医生建议:根据症状,孩子可能出现了癫痫发作。建议进行脑电图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同时,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和日常生活,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确诊为癫痫,需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并定期复查。家长需要学习如何处理癫痫发作,避免意外伤害。

查看详情

我经常头晕,医生开了药但我想了解更多信息,是否需要做其他检查?患者女性56岁

就诊科室:普通外科

总交流次数:21

医生建议:根据你的症状,可能存在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我们建议你进行血糖血脂、颈部血管彩超和脑血管核磁等检查,以便更好地了解你的病情。同时,为了避免对检查结果的干扰,请避免饮酒。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头部温暖也很重要,尽量不要让头部暴露在寒风中。

杨猛

副主任医师

滕州市中医医院

查看详情

我有高血压,最近总是被绊倒,感觉下肢抬不高,是否需要做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患者女性70岁

就诊科室:老年病科

总交流次数:27

医生建议:根据你的描述,可能存在与高血压相关的神经系统问题。建议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以排除其他病因。同时,继续按时服用降压药和阿司匹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

薛秀萍

副主任医师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查看详情

我爸57岁,CT显示颅内有缺血灶和脑细胞变性,前天早上晕了一下,两秒钟,县级医院的医生说没必要做磁共振,过了年再做。请问医生这是什么情况?患者男性57岁

就诊科室:中医神经内科

总交流次数:34

医生建议:根据CT结果,脑缺血脑细胞变性可能存在,但CT对这些病灶不敏感。建议尽早做头颅磁共振以获取更准确的诊断。同时,注意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双侧脑室周围的面积不小和部分脑沟、裂稍增宽可能是轻微的脑萎缩的表现,这是正常的老化过程。县级医院完全可以处理这种情况,无需去省级医院。

周城林

主治医师

利川市民族中医院

查看详情

我经常头痛和头晕,担心是新冠的前期症状,想知道可能的原因和检查建议。患者男性70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7

医生建议:根据症状,可能是由脑供血不足脑梗塞等原因引起的。建议进行头颅磁共振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检查结果来确定,可能需要使用抗凝药物或血管扩张剂。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也非常重要。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定期进行体检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查看详情

老人家年轻时曾经突发眩晕,新冠感染后恢复正常,昨天再次突发眩晕,目前还在床上起不了身,想知道可能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患者女性79岁

就诊科室:老年病科

总交流次数:23

医生建议:老人家可能存在颅内血管狭窄导致的缺血缺氧,建议进行颅脑磁共振检查以明确诊断。目前可以使用倍他司汀缓解头晕症状。请按处方用药,症状缓解后及时医院面诊。同时,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

李超

主治医师

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文章 学中国舞,下腰前要不要查脊髓栓系综合征?

我从小就热爱中国舞,尤其是那些优雅的下腰动作,总是让我心驰神往。然而,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些让人心惊肉跳的视频:小女孩在跳舞时突然瘫痪,永远失去了站立的能力。这些视频让我开始担心自己的健康,特别是在我即将学习站下腰的技巧时。 我向一位医生咨询,是否需要在学习下腰前进行脊髓栓系综合征检查。医生告诉我,这种检查并没有伤害,但他也强调,下腰瘫痪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脊髓栓系综合征。尽管如此,我还是决定去做这个检查,毕竟我不想冒任何风险。 在等待检查结果的日子里,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前,我总是忽视自己的身体健康,认为年轻就应该无所畏惧。现在,我意识到健康是最重要的财富,不能轻易放弃。即使检查结果是正常的,我也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多做运动,多吃健康的食物,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 最终,检查结果出来了,幸运的是,我没有脊髓栓系综合征。医生告诉我,只要不是暴力下腰,学习站下腰应该是安全的。听到这个消息,我如释重负,重新投入到舞蹈的学习中去。每次下腰时,我都会小心翼翼,确保自己的动作正确无误。虽然我知道这并不能完全避免风险,但至少我已经尽力了。 现在,我已经考过二级中国舞,正在准备三级的考试。每次跳舞时,我都会想起那段经历,感谢自己当初的决定。健康无小事,京东互联网医院很靠谱!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欢迎分享!大家注意身体,遇到问题及时就医哦!

癌症防治先锋

1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宝宝终丝脂肪变性,需要手术吗?

我还记得那天,带着宝宝去医院的路上,心情异常紧张。宝宝的屁股位置有些歪,医生建议我们做一个磁共振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告诉我们宝宝的终丝脂肪变性,需要定期随访观察。听到这个消息,我整个人都蒙了,脑海里充满了各种担忧和恐惧。 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时,我看到了一些关于终丝脂肪变性需要手术的文章,更加加剧了我的焦虑。幸运的是,医生告诉我们目前不需要特殊处理,只需要定期随访观察宝宝的发育情况。虽然医生的话让我稍微放心了一些,但我仍然无法摆脱内心的不安。 在随后的日子里,我开始注意宝宝的每一个动作和变化,生怕出现什么不好的情况。每次带宝宝去医院复查时,我的心都会提到嗓子眼。然而,医生总是安慰我说宝宝目前还好,暂时不需要手术。他们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感到非常温暖和安心。 我也开始学习更多关于终丝脂肪变性的知识,了解到脊髓下端固定的结构叫做“终丝”,它的作用是牵拉着脊髓,保持脊髓在椎管腔内的稳定。如果终丝不生长,随着脊柱的生长,脊髓无法上移,脊髓下段收到束缚,会形成一系列症状、体征表现,才称为脊髓栓系综合征。这些知识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宝宝的病情,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天的健康和幸福。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如何更好地照顾宝宝。虽然医生说平时不需要特殊注意的抱姿,但我还是尽量避免让宝宝的脊柱承受过大的压力。每次抱宝宝时,我都会小心翼翼地调整自己的姿势,确保宝宝的脊柱得到最好的保护。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虽然充满了焦虑和担忧,但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和健康。宝宝的病情也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逐渐稳定下来。每次看到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我都会感慨万千,感谢医生的专业和关心,也感谢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健康无小事,京东互联网医院很靠谱!

医学奇迹见证者

1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脊髓栓系的泌尿外科处理

脊髓栓系综合征是马尾被粘连、栓系及压迫,使圆锥被牵引导致发育不良,产生下肢运动失常、排尿及排便功能障碍。最常见于脊柱裂,少数可由后天性疾病如外伤、炎症和肿瘤引起。 1、定义 脊髓栓系综合征是马尾被粘连、栓系及压迫,使圆锥被牵引导致发育不良,产生下肢运动失常、排尿及排便功能障碍。最常见于脊柱裂,少数可由后天性疾病如外伤、炎症和肿瘤引起。 2、病因及病理生理 在胚胎18天时,脊索和椎体开始发育;椎管从头端向尾端逐渐形成;6周时,神经管末端发育成神经终室。此后椎管的生长发育速度快于脊髓的生长速度,脊髓向头侧回缩,脊髓在终室形成终丝。当脊柱发生病变影响脊索发育或功能时可引起脊髓发育不良,其中脊柱裂是最常见的脊柱病变,也是脊柱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多见于腰椎和骶椎。脊柱裂分为隐性和显性两类。隐性脊柱裂仅有椎弓骨性缺损。显性脊柱裂除椎弓骨性缺损外,脊髓和/或脊膜和/或脂肪还从椎弓缺损处膨出。脊柱病变引起的神经损害多种多样,由何种神经成分受累决定。如果脊柱裂使终丝在终室内发生粘连或被脂肪组织压迫束缚,终丝被固定于终室内,失去向上自然的活动能力,圆锥在终丝的牵引下,发生缺血、缺氧,轴突受到损害,引起圆锥发育不良。对尿动力学的影响既可表现为正常功能,亦可表现为上或下运动/感觉神经元损害,如果合并颈胸椎及脑部病变(如Armold-Chiari畸形:脑干及小脑蚓部疝入枕骨大孔,引起脑积水)则使膀胱尿道功能障碍表现更加复杂。不同年龄发病原因如下: 2.1. 婴儿期甚至胎儿期即可呈现脊髓神经受损症状者,主要见于有严重的脊髓脊膜膨出,甚至大脑发育异常者。 2.2. 在早期无症状,随小儿生长,在学龄期出现症状。多为隐性脊柱裂,在患者身高增长时脊髓受压迫或牵拉,而产生神经症状。 2.3. 成年后出现症状。可能为膀胱充分代偿而早年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脊髓产生新的病变,如纤维瘤、脂肪瘤等;一些患儿没有显性症状和体征而没被及早发现,直到青春期后由于脊髓迟发性牵拉而出现尿路症状。 3、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视圆锥受牵拉的程度不同而早晚不一,整个病程呈进行性表现。在新生儿和婴儿早期,大部分患儿神经检查正常,80%显性脊柱裂新生儿的静脉肾盂造影正常。但是1/3在尿动力学检查时表现为下尿路功能异常,常见的是上运动神经元损害:逼尿肌高反射或/和骶反射活动过度,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少见;仅10%儿童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逼尿肌或括约肌无反射。实际上,三岁以上的未经手术治疗的或延误诊断的隐性脊柱裂患儿92%尿动力学上既可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也可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或下肢神经功能异常。通常患儿表现为多种损害,发病机率相似。随小儿生长,因压迫或牵拉而出现进行性神经症状。当年龄到5岁时,约50%的儿童表现出上尿路和神经损害。但对严重牵拉者,在婴儿期、甚至胎儿期即可呈现脊髓神经受损症状。 疼痛为本病的早发症状,以肛门直肠区为多见,亦可分布于臀部、腰背部及双下肢,属多根性疼痛,借此可与椎间盘突出所表现的单根性疼痛鉴别。 运动感觉障碍:由于脊髓发育不良,可以引起下肢运动障碍,根据部位和程度的不同临床上既可出现上神经元受损的下肢肌肉痉挛、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等,亦可出现下神经元损害所致的肌张力低下、步态紊乱,进行性肌萎缩、腱反射减弱等。感觉异常以马鞍区最为多见,轻者表现为麻木感,重者则感觉减退。 尿路症状:同时由于脊髓排尿中枢受累,可引起膀胱尿道功能障碍。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表现取决于脊髓受损的部位及程度,并可有阳痿及遗尿等。 其他:有些脊柱正常形成同时没有开放性椎管的脂肪脊膜膨出,发病率为1/4000。这些缺陷病变轻微且没有显性外凸体征,但是90%的儿童在下部脊柱表面存在皮肤异常。并存高弓足、脚趾变形和锤形、爪形指、脚踝肌力弱并双下肢肌力和肌肉大小不同。如果脊髓栓系伴发脑积水,造成对大脑中枢的影响,患儿常有智力低下等问题。“ 4. 尿动力学表现 骶髓上脊髓发育障碍者,可见逼尿肌反射亢进,较大儿童可出现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骶髓发育障碍者,其尿动力学表现与骶髓损害相同,可有逼尿肌无反射、最大尿道压低、但膀胱颈压及近端尿道压高,膀胱去神经超敏试验及酚妥拉明试验阳性。由于病程长,可使尿动力学表现呈现多样化,用常规尿动力学检查常难以对脊髓损害部位做出诊断。神经电生理研究有较大的价值。 5. 诊断 80%的隐性脊柱裂病例临床上并无任何主诉,亦无体征可见,多在体检时偶尔发现。显性脊柱裂的诊断也并不困难。由于患儿体表上的畸形,早期即为家人及助产士所发现。视脊髓、脊膜等膨出的程度、脊髓有无发育不全的不同,在临床上可出现轻重差别悬殊的主诉和体征。神经组织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双下肢迟缓性瘫痪及两便失禁等,而单纯脊膜膨出者则可能无任何主诉。 X线、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发现并明确脊柱裂诊断。对于脊髓脊膜膨出患儿初诊时即应行尿常规、尿培养、血尿素氮、肌酐测定及B超、静脉尿路造影。CT和MRI在确定有否需外科处理的病变,如纤维瘤和脂肪瘤等,有重要价值。 6. 治疗 6.1. 神经外科手术治疗 施行椎管减压,解除束缚及对神经的压迫。松解圆锥的同时应检查局部有无其他病变,包括肿瘤、粘连束带等均应一并切除。文献报道临床症状出现时间越早、持续时间越长,手术恢复效果越差,所以对所有病例均应早期手术。对于成人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不如儿童患者,甚至完全无改善,但是手术可能阻止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应早期手术治疗。另外若有局部肿瘤压迫,手术切除肿瘤解除压迫仍有一定的疗效。病人术后应予良好的休息,为监测术后粘连再次发生,包括尿动力学检查等的随访是必要的。“ 6.2. 排尿功能障碍的治疗 泌尿系统检查和处理的目的是保护肾功能及控制排尿以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治疗应做到个体化,尿动力学检查作为一个重要的检查手段可帮助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一般来讲,有肾积水或膀胱输尿管返流而膀胱排空不全者应行清洁间歇导尿或暂时性膀胱造瘘。早期报道经清洁导尿后50%-60%可达到社会能接受的排尿控制。酚妥拉明试验阳性者可用α-受体阻滞剂治疗。若近端尿道压力高,行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有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者可用胆碱能制剂及清洁间歇导尿。逼尿肌无反射者可用胆碱能制剂治疗。对有膀胱容量小、上尿路扩张及膀胱漏尿点压明显增高者应考虑采取膀胱扩大术,如暂时性膀胱造瘘术后借助尿动力学检查观察膀胱尿道功能稳定半年以上即可考虑行膀胱扩大术,必要时行尿流改道。 泌尿外科具体处理视年龄、病情不同而有差别,详述如下: 新生儿生后即做尿动力学检查最为理想,但有脊髓感染的风险和椎管封闭的迫切需要阻止了这项检查的实施。但是实施尿动力学检查的一项研究显示由于椎管的关闭引起神经病变改善的患儿不足5%。因此生后应即行肾超声检查和残余尿测定,尿动力学检查推迟到患儿的背部或侧身能安全受力经受此项检查为宜。如果患儿能通过自发排尿或Credé手法排空膀胱,那么在实施尿动力学检查前即行清洁间歇导尿(CIC)。如果患儿可借助Credé手法排尿有效(残余尿少于5ml),则在行尿动力学检查前不需CIC。一旦椎管完全闭合即行排泄性尿路造影和肾动态重新评估上尿路形态和功能,随后应行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和尿动力学检查。通过这些检查能获取上下尿路的放射学形态和骶髓、中枢神经的功能状态信息,做为对照结果用于日后复查;能早期发现尿路引流和功能恶化及进行性去神经化的征象,有助于鉴定是否具有由于逼尿肌高张力造成的尿路受损加重或由于逼尿肌括约肌失调引起排尿梗阻的危险;如果存在这样的危险则需要提前采取预防性措施。 生后初次检查中10%-15%的放射学检查异常,3%的输尿管肾盂积水,10%为膀胱出口梗阻并子宫发育异常。尿动力学检查显示57%存在膀胱收缩,43%为无反射膀胱。充盈期膀胱顺应性良好的为25%,顺应性差的为18%。尿道外括约肌EMG显示骶髓反射弧完整且无下运动神经元去神经化的占40%,部分去神经化的为24%,完全丧失骶髓功能的为36%。 结合膀胱收缩与尿道外括约肌活动两方面因素进行下尿路动力学评估极其有用,分成协调、失调并或无逼尿肌高张力、完全去神经三类,有助于哪些患儿存在尿路变化的危险、哪些需要预防性治疗、哪些需要密切监测、哪些需要定期复查。71%失调的患儿中在随后的3年中尿路状态恶化,而仅有17%的协调者和23%的完全去神经者出现类似情况。协调者只有在变成失调后才能引发恶化。完全去神经化出现尿路恶化者表现为尿道阻力增加,可能是尿道外括约肌中骨骼肌纤维化所致,逼尿肌张力发挥重要但不是关键的作用。对于出口梗阻,当逼尿肌充盈压大于40 cm H2O和排尿压大于80-100 cm H2O时,CIC或配合使用抗胆碱药物仅出现8%-10%的尿路状态恶化率。抗胆碱药物可用氯化羟丁宁(1mg/岁,每12小时,口服)有助于降低逼尿肌充盈压;如果此类药物不能控制高张力或高反射性膀胱时可改成膀胱造瘘。 脊髓发育不良中的神经泌尿损害是一个不断变化、贯穿儿童时期的动力性疾病过程,特别是在婴儿早期和青春期晚期时。需要神经学、矫形外科学和尿动力学科不断的全面评估。放射学检查中的MRI能显示脊柱和中枢神经系统详细的解剖结构和病变,可诊断脊髓栓系等疾病,但是MRI不能提供功能性资料。在新生儿期开始的尿动力学检查宜每年一次直至5岁,有助于发现骶髓反射弧和脑桥-骶髓反射变化的征象,希望神经外科及时治疗能制止或逆转进展中的病理过程。大部分儿童在3岁内易出现这两方面的病情变化,半数以上的儿童接受神经外科治疗后尿道括约肌功能得到了改善。其次,继发于逼尿肌高张力的排尿障碍,当引起上尿路扩张时需再行尿动力学检查。 返流的处理:脊髓发育不良新生儿中3%-5%可发生膀胱输尿管返流,一般与逼尿肌高张力或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有关。而在无脊髓发育不良的新生儿中罕见膀胱输尿管返流。若不采取治疗措施,婴儿的膀胱输尿管返流发生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到5岁时30%-40%会经受此病。对于返流1-3级、能自行排尿、或者完全排空膀胱无或几乎无出口梗阻的儿童,仅采取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复发。对于返流4或5级,需CIC排空膀胱。对于不能自行排空膀胱者,不论有无返流,均需CIC。合并逼尿肌高张力者,不论有无输尿管肾盂积水,均需服用氯化羟丁宁。经上述处理后,30%-55%的返流可消除。56%CIC患儿中可检到菌尿,但是无害,除非伴4级以上的返流,因为低级返流罕见症状性泌尿系感染和肾瘢痕化。返流患者应避免Credé手法排尿,特别是对于合并反应性尿道外括约肌者,因为Credé手法能引发尿道外括约肌反射,增加尿道阻力,导致排尿所需的膀胱压升高,进而加重膀胱输尿管返流程度。膀胱造瘘术仅用于CIC或抗胆碱药物无法改善的返流和CIC不能被患者父母掌握的。抗返流手术指征与具有正常膀胱功能的返流指征相同:充分的抗生素和恰当的导尿治疗后仍复发发作的症状性尿路感染;即使有效排空膀胱和降低膀胱内压后仍然存在的输尿管肾盂积水;返流合并UPJ解剖异常;青春期时仍发生返流。对于尿失禁患者,在应用人工括约肌植入等措施增加出口阻力前务必纠正返流。只要配合其他措施能够完全排空膀胱,对神经源性膀胱行抗返流手术是有效的。在CIC的配合下,抗返流手术的成功率近95%。 控尿:尿控日益重要,需要其父母尽可能早的关注。首选尿控的方式是CIC和药物治疗以期到达降低膀胱内压和维持恰当尿道阻力的目的。但是CIC 和药物治疗具有盲目性,甚至有时是错误的,因而进一步需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选择。当CIC和氯化羟丁宁治疗失败时需作尿动力学检查,确定单药是否有效、药量是否需要增加、是否需要增加其他药物。为此,逼尿肌高张力或无抑制收缩不能有效控制时加用另一种抗胆碱药物或用另一种抗胆碱药物代替氯化羟丁宁。Glycopyrrolate是迄今为止最强的抗胆碱药物,但具有典型的颠茄副作用。Hyoscyamine抗胆碱效能较差但是副作用也少。与口服相比,膀胱灌注氯化羟丁宁更加有效而副作用较少,但是血中药物浓度相似,此方法使用不方便是其最大的弱点。如果尿动力学检查显示:尿道阻力是尿失禁的原因,由于括约肌难以对腹压升高做出相应的反应或者膀胱充盈时尿道阻力下降,需加用α-受体激动剂。“ 当上述方法不能完全控尿时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手术一般要等到5岁或学龄前时。持续膀胱高张力或高反射可采用肠代膀胱术或膀胱扩大术,肠道使用的顺序是乙状结肠、盲肠、小肠。虽然在成人最常用回盲肠,但是在儿童要避免使用,因为回盲部切除后会加重已存在的肠功能紊乱。对女童来说应避免使用回肠膀胱扩大术,因为回肠攀系膜位于子宫上方,成年后怀孕可能会影响到回肠攀的血运。如膀胱颈或尿道阻力不能维持足够的充盈期膀胱容量,则需要膀胱颈重建手术如Young-Dees、Leadbetter、Kropp手术以及吊带术式、人工括约肌植入、膀胱颈注射药物。如果术前能自行排空膀胱者,术后亦能自行排空膀胱,否则术后均不同程度借助CIC排空膀胱。术前还有了解逼尿肌张力,对于没有通过尿动力学发现的逼尿肌高张力、低顺应性可在术后加速肾功能衰竭。 对于尿流改道手术,并不是治疗脊髓发育不良的万灵药,均存在肾盂肾炎、肾瘢痕化、结石、输尿管肠吻合口梗阻、流出道狭窄、造瘘口狭窄等临床并发症。虽然最普遍使用的术式:成人为Kock膀胱、儿童为Indiana膀胱,但是如果条件允许要采用可控尿的流出道方式。指征:进行性肾积水和不能密切观察的上尿路扩张(可能由于膀胱壁增厚、纤维化引起的膀胱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或由于保守治疗无效的膀胱输尿管返流);反复发作的症状性泌尿系感染;当CIC难以实施情况下不能密切观察的膀胱充盈-贮尿和排空失败。 性功能和生育:70%-80%的脊髓发育不良妇女可以怀孕并分娩,尽管存在尿失禁,因为其生育功能受激素调控。对于男性,骶髓受累可能影响勃起和射精能力;S1以下受累的男性能拥有正常或适用的生育性功能,S1以上受累的男性中只有50%具有适用的性功能。 7. 预后 在婴儿期纠正脊髓栓系不仅可以稳定而且可以改善神经病变。60%患儿的术前尿动力学异常在术后可转为正常,30%可以改善,10%病情继续恶化。年龄稍长的患儿行脊髓栓系手术后,27%尿动力学转为正常,27%改善,27%稳定,19%恶化;逼尿肌高反射的容易改善,无反射膀胱难以改善。另外,20%儿童在首次脊髓栓系手术多年后仍可发生继发性脊髓栓系。

主任医师张鹏

1114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