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骨科博士毕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疼痛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秘书,海淀区疼痛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从事脊柱外科及疼痛诊疗工作多年
2014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学位毕业 2014年至今工作于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 北京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青年委员 2014年自北大医学部博士毕业后于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工作至今,多年来一直工作在第一线,承担多项医疗、教学、科研等任务,积累了较丰富的疼痛科相关诊治经验。发表论文数篇,参与编写“癌性疼痛与相关症状防治”“癌痛规范化诊断和治疗”等书籍。
博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疼痛学方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调控疗法及中西医结合镇痛疗法。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论著1部,参与科研课题5项。
王艺璇,女,医学博士,讲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疼痛医学中心主治医师。擅长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椎体压缩性骨折、颈椎病、膝关节骨关节炎等脊柱与关节疾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以及肌肉筋膜疼痛等慢性疼痛行综合性立体微创治疗。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外科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脊柱源性疼痛的神经调控治疗。
从事疼痛科临床工作30余年,具有扎实的医学和疼痛病学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临床诊治技能,能够正确处理疼痛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症,富有创新意识。
擅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颈肩腰腿
刘波涛,男。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CASP)会员 国际疼痛学会(IASP)会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精麻药品合理使用分会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疼痛质控中心难治性癌痛协作组委员。 自2007年到北京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工作至今。 科研成果: 1.2015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电针治疗骨癌痛吗啡耐受模型的阿片受体机制研究”。 2.2016起,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分课题“脊髓刺激治疗疼痛临床试验设计与组织”。 3.2017年,参与北京市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和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椎管及静脉内输注系统植入在癌性疼痛中的应用(TG-2017-01)”。 发表论文情况: 1.刘波涛,苗羽,马迎存,水源,毛鹏,樊碧发*.盲法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学习曲线.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9):635-638. 2.刘波涛,王均,马迎存,樊碧发*.皮内注射联合口服药物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4):277-280. 3.刘波涛,苗羽,毛鹏,朱谦,樊碧发*.超声药物透入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6):436-439. 4.Wangjun Qin, Yifan Li, Botao Liu,et al. Intrathecal Morphine Infusion Therapy via a Percutaneous Port for Refractory Cancer Pain in China: An Efficacy, Safety and Cost Utilization Analysis. J Pain Res. 2020; 13: 231–237. 5.参与编写《癌性疼痛与相关症状防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12月)。 6.参与翻译《治疗指南:疼痛分册(原著第6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年5月)。 7.参与编写《2012年度全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4月)。 8.参与翻译《疼痛的症状与体征图解(第3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20年7月)。
广州医科大附二院疼痛科主任医师,广州市第十二医院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心首席专家
毕业于 中国医科大学;工作单位 北京朝阳医院疼痛科;从事疼痛专业临床实践20多年,擅长各种神经阻滞、微创射频,对带状疱疹、头痛、各种神经痛、肩关节和膝关节疾病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深受患者和家属的信赖。
现为广东省医院协会疼痛科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癌痛规范化诊疗联盟成员,广州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从事慢性疼痛诊疗工作12年余,擅长肌筋膜针刺松解治疗,臭氧大自血疗法、臭氧灌注疗法,颈腰椎间盘射频、臭氧、椎间孔镜等多种微创洽疗,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三叉神经痛靶点微创射频治疗,脊髓电刺激电极植入,吗啡泵植入镇痛等微创介入手术。
马云龙,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主治医师。中国民族医药协会软组织疼痛分会委员。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颁发的医疗卫生领域技术经理人培训结业证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博士,师从国内著名脊柱外科专家刘晓光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专培毕业生。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医学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北京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民盟中央卫健委副主任。2009留学英国伦敦圣托马斯医院和牛津Churchill医院,2001-2004留学美国匹兹堡大学。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分会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学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睡眠医学学组、中国睡眠研究会麻醉与疼痛专委会、国际三氧医学学会发起人和主任委员。《三氧医学中国行》和《睡眠医学中国行》发起人。2013和2014年分别成功完成渐冻人吕元芳和著名高位截瘫体操运动员桑兰的剖宫产麻醉与重症监护治疗任务,2020年春节后正值春瘟疫猖獗,果断收治并挽救了生命垂危的渐冻人王甲。在国际上率先发表“多模式睡眠”学说,创建“病人自控睡眠”治疗药物依赖慢行顽固性失眠。发明蛇毒型丘脑痛、三叉神经痛和臂丛神经痛三种疼痛模型,用创新导弹+霰弹疗法介入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盆腔痛和股骨头坏死,远期疗效大幅提升。发现较深麻醉可以保护脑神经细胞骨架而保护记忆力。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首都医学发展基金,1项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英文论著60余篇。获2018年“白求恩式好医生”提名奖,2020年度医学家峰会“十大创新医学专家”第一名。
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获日本东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部博士后。从事疼痛康复专业工作30年余年,在国内外发表疼痛康复相关文章60余篇,参编书籍10余篇。现担任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疼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疼痛专业委员首届主任委员。
本人2011大学本科毕业,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81医院实习,先后分别轮转(肾内科、呼吸消化内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内科、颅脑外科、心内科、心胸外科、急诊科、彩超室),毕业后分别从事过大外科、大内科、协助妇产科做过手术,轮转过麻醉疼痛、重症监护室(ICU,熟练掌握呼吸支持技术),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422医院,进修过泌尿外科、麻醉科,目前从事麻醉疼痛工作
袁宏杰,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科主任。 江苏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青年委员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常务委员 南通市疼痛学会委员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杂志审稿专家国。 2013年,获南京大学医学院 临床医学硕士学位。 2016年,参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临床研究培训,获临床研究课程毕业证书。 2020年,获苏州大学医学部 医学博士学位。 曾在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工作三年。发表专业期刊论文十余篇,其中sci论文四篇。其中微创方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发表于国际临床病例杂志,被认为是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重要创新。
待补充
现任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疼痛科/康复医学科主任,疼痛诊疗中心主任,功能重建医学中心副主任,骨科骨三组组长,云南省景东景东彝族自治县中医院副院长。应用多种微创介入和微创技术治疗脊柱源性疼痛、骨关节疼痛、软组织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内脏性疼痛、创伤性疼痛、复杂疼痛综合症和晚期癌痛等。擅长颈肩痛、腰腿痛、骨关节痛等骨科慢性疼痛以及肩周炎、腱鞘炎、滑囊炎、腰背肌筋膜炎、网球肘等各种运动软组织慢性疼痛的微创介入和微创手术治疗。对拇外翻、扁平足、创伤性马蹄内翻足、足踝畸形、踝关节不稳、髋膝严重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脊柱脊髓损伤、脊柱肿瘤、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损伤等有丰富的临床手术治疗经验。开展脊柱微创技术治疗脊柱源性疼痛性疾病,在上海较早开展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胸外科术后切口痛等慢性顽固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在上海较早开展低温等离子治疗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擅长骨科术后康复、医学运动和关节损伤康复、疼痛康复、危重症康复和神经康复等专科专病康复。多次参加中国骨科国际学术会议、全国疼痛学术会议、全国足踝外科学术会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年会、上海市骨科年会等大会并学术交流。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副主编编写《骨与关节疾病的康复与护理知识问答》1部。
三甲医院疼痛科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业12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1166”中青年专家。中西医结合协会麻醉与疼痛协会常务委员
北京大学骨科学博士。主治医师。致力于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盘源性腰痛,颈椎病,退变性骨关节疾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癌痛等疾病。尤其擅长椎间孔镜,射频消融,椎体成形术等微创手术。对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有深入研究。
中山医院疼痛科专职从事疼痛开始最早时间最久的医生,临床经验丰富,思维独到。
医学博士 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
主任医师,专业特长:慢性疼痛治疗,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颈腰椎源性神经痛的微创介入治疗,癌痛的药物治疗及疼痛科微创介入治疗等。 教育背景: 2009年博士、2003年硕士、1997年学士。 论文专著 CT-Guided Pre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for Recurrent Trigeminal Neuralgia After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SCI论文4篇,核心期刊论文8篇。
戈晓东,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九三学社社员。毕业至今一直从事临床麻醉专业工作,95年开始做疼痛治疗工作,经过十余年的临床诊疗实践,对疼痛门诊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如颈椎病、肩周炎、各部位的腱鞘炎、网球肘、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脊上脊间韧带炎、腰背肌筋膜炎、腰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坐股神经痛、梨状肌综合征、膝关节炎、足跟痛等等),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较熟练地掌握了各部位的神经阻滞技术(如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肩胛神经阻滞术、肋间神经阻滞术、腰脊神经根阻滞术、硬膜外腔镇痛术、骶管阻滞术、坐股神经阻滞术、膝关节腔穿刺术等)。在慢性、顽固性疼痛、晚期癌痛(如晚期直肠癌术后疼痛)的镇痛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博士;长期从事慢性疼痛疾病的诊治,擅长疼痛疾病的诊治。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主治医师,运动医学博士,主要擅长神经病理性疼痛(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臂丛神经损伤后神经痛,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等),慢性颈肩腰腿痛、退行性骨与关节疾病(如肩周疾病,膝、髋、踝骨关节炎、腱鞘炎、骶髂关节炎等)、各种头痛、癌性疼痛、三叉神经痛等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脊柱、关节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和各种慢性疼痛疾病的神经阻滞治疗。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文章3篇,并获得2016年度中日友好医院优秀医师。
社会任职:国家卫健委医疗会诊专家、国自然基金委及北京市科委课题评审专家。中国女医师协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疼痛分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姑息治疗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分会青年副主委。《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编委。国际疼痛学会IASP、欧洲肿瘤学会ESMO、美国肿瘤学会ASCO会员,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 个人学习经历: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曾于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研修神经科学,于比利时Jules Bordet医院研修肿瘤医学。 个人工作经历:1998年起,历任中日友好医院麻醉科住院医师、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2017年至今一直担任疼痛科医疗组长工作。 科研成果:主持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编主译《疼痛诊疗手册》《老年性疼痛诊断与治疗教程》《远离颈肩腰腿痛-专家来帮您》等专著7部。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及高水平核心期刊论著20余篇。 教学情况:教授,硕士生导师,承担北医八年制博士生临床外科学教学工作。 表彰奖励情况:2009年美国肿瘤学会ASCO授予Pain management merit award;2013年国际肿瘤支持治疗学会MACSS授予Young Investigator Award;2014年荣获中日友好医院青年科技英才奖;2016年荣获中国女医师协会首届最美疼痛女医师奖。
武汉协和医院疼痛科主治医师,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医学博士,硕士毕业业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擅长带状疱疹性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颈肩腰腿痛等的微创介入治疗,研究方向为急慢性疼痛的细胞分子机制,参与德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第一作者和共同作者在权威期刊发表多篇 SCI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