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遇到了张医生。我的宝宝从23号开始出现干呕、低烧等症状,到24号拉水便,25号排稀便,26号仍然排稀便,27号未排便但有阵发性疼痛,28号被诊断出肠套叠。经过治疗后,肠套叠消失了,但宝宝仍然有恶心、反流和咳嗽的症状。张医生在互联网医院上耐心地解答了我的问题,提供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和调理要点。他的专业知识和温暖的态度让我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感到安慰和支持。
我想起了那天晚上,宝宝睡着后一直犯恶心,咽口水,感觉有反流,严重时会咳嗽两声。我非常担心,害怕他再次出现肠套叠。但张医生告诉我,这可能是消化不良造成的返流,需要喝红豆薏米水和益生菌粉来缓解症状。他的建议非常有效,宝宝的症状逐渐减轻了。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张医生都非常耐心和细心。他不仅提供了药物治疗方案,还给出了饮食和生活上的建议。比如,他建议我给宝宝喝小米粥和绿豆红枣粥,避免吃不好消化的东西。他的每一条建议都非常实用和有效。
我非常感谢张医生在这个困难时期给予我的帮助和支持。他的专业知识和温暖的态度让我在最需要的时候找到了方向和希望。作为一个母亲,我感到非常幸运能够遇到他这样一位优秀的医生。
2024年9月5日晚上10点19分,来自自贡市的年轻父母焦急地登录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平台。他们的4岁半的宝宝今天早上开始出现呕吐症状,任何食物都无法留在胃中。经过B超检查,医生诊断出宝宝患有肠套叠,幸运的是,这是一种可以自行恢复的类型。使用开塞露后,宝宝的肠道在下午4点多自行通开。然而,随后不久,宝宝的体温升高到38.3度,父母非常担心。
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进行线上问诊后,医生详细了解了宝宝的病情,并询问了宝宝的饮水情况、尿量和精神状态等信息。医生判断宝宝的发烧可能与肠套叠引起的炎症有关,而不是因为喝水量不足或电解质失衡所致。医生建议父母给宝宝适量补水,并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和精神状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布洛芬来降低体温。同时,医生也提醒父母,如果宝宝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宝宝的父母得到了专业的医疗建议,避免了不必要的恐慌和错误的处理方式。他们对京东互联网医院的服务表示满意,并表示将在需要时再次使用该平台。
宝宝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肠道疾病,其症状表现为宝宝腹痛、呕吐、大便次数增多等。在宝宝肠套叠复位后,部分宝宝会出现拉肚子的现象,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肠套叠复位后,宝宝的肠梗阻症状会消失,但由于肠道功能的恢复需要一定时间,因此部分宝宝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拉肚子的现象。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家长无需过于担心。
需要注意的是,宝宝拉肚子时,家长要观察宝宝是否有其他症状,如腹部疼痛、哭闹、大便带血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宝宝肠套叠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空气灌肠和手术治疗。空气灌肠是一种保守治疗方法,通过肛门打入一定量的空气,通过空气的压力复位套叠的肠管。多数宝宝经过保守治疗都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手术治疗适用于肠套叠时间长、有黏膜损伤等情况的宝宝。
在宝宝肠套叠治疗期间,家长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和日常保养。尽量避免改变宝宝的饮食习惯,尽量做到定时定量喂养。在发病期间,避免让宝宝吃较凉的食物,主要给婴儿吃流食。待病情逐渐恢复后,再逐渐添加营养丰富的食物。同时,要根据季节和室内温度的变化,及时给宝宝添加衣物,注意腹部的保温措施,避免着凉。
如果宝宝在拉肚子期间出现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等症状,家长要高度警惕,这可能是宝宝再次出现肠套叠的信号。此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相关专科医院急诊救治。
小宝宝哭闹是新手父母常见的困扰,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宝宝的哭闹?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小婴儿哭闹的原因,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应对宝宝的情绪。
一、喂养问题
1. 吃奶不足或过多:新手妈妈可能难以掌握宝宝的奶量,导致宝宝因饥饿或过度喂养而哭闹。
2. 辅食添加不耐受或过敏:4-6个月的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如果宝宝对新食物不耐受或过敏,也可能出现哭闹。
二、消化系统问题
1. 肠绞痛:宝宝出生后2-3周可能出现肠绞痛,表现为突然发生、严重哭闹,可持续2-3小时。
2. 消化不良:宝宝消化系统不成熟,容易发生消化不良,表现为哭闹、腹胀、腹泻等症状。
三、生理需求
1. 大小便:宝宝拉撒后或排尿前后可能哭闹,需要及时更换纸尿布。
2. 室内温度过高或穿盖过多:宝宝容易出汗,室内温度过高或穿盖过多可能导致宝宝不适而哭闹。
四、其他原因
1. 呼吸道感染:宝宝可能因呼吸道感染而哭闹,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
2. 消化道感染:宝宝可能因消化道感染而哭闹,表现为呕吐、腹泻等症状。
3. 肠套叠:虽然少见,但肠套叠也可能导致宝宝哭闹不止。
面对宝宝的哭闹,家长们需要细心观察,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如果宝宝哭闹频繁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