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常常会出现情绪波动大、缺乏耐性、脾气暴躁等现象,甚至会对父母、亲友或教师产生侵犯性的言行。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这完全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关键在于青少年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
美国脑神经科学家对11岁左右的青少年(青春期的开始年龄)进行了实验,发现这一时期的孩子在感知、情绪等方面容易作出错误判断。大约在7年后,也就是生理发育基本完成的时候,他们才能较为准确地判断感情。科学家们让接受实验的青少年识别一组肖像,并说出肖像的表情:是生气、是幸福,还是中立的无表情?然后将青少年判断的结果与年轻成年人的判断进行对照。他们发现,青少年的判断与成年人大相径庭。
科学家表示,11岁左右的青少年正处于大脑前额叶皮层(位于前额骨后)发育的阶段,大量的神经连接正处于“改造”之中。而大脑前额叶皮层对感情、道德等情绪有影响,并负责产生行动的神经冲动。大脑的其他部分,在11岁之前就基本发育完毕,前额叶皮层是大脑最后发育的部分,发育过程伴随整个青春期。这就导致了发育期的青少年有感情判断失常、举止暴躁等表现。如果他们顺利度过这一阶段,那么就会一切恢复正常。
除了生理原因,家庭环境、社会因素等也会影响青少年的情绪和行为。父母应该给予青少年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情绪调节能力。
以下是一些帮助青少年调节情绪的建议:
那是一个普通的下午,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温馨的客厅里。我,一个来自河南洛阳的普通居民,因为媳妇的躁郁症问题,第一次踏上了线上问诊的征程。
我通过互联网医院预约了一位经验丰富的精神科医生。医生在核实身份后,耐心地倾听了我媳妇的症状描述,并给予了我专业的建议。
当我询问躁郁症的遗传概率时,医生耐心地告诉我,根据临床研究,有大约20%的遗传几率。这让我对家庭环境和后天因素对这个病概率的影响产生了更多的疑问。
医生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推荐我去查阅一些权威的学术资料。他告诉我,陆林院士的《精神病学》是一本权威的参考书籍。尽管我在网上找不到这本书,但医生通过电话帮我确认了它的权威性。
最终,我在书店找到了这本书。书中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概率描述让我更加坚信了医生的建议。我媳妇的躁郁症虽然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后天的生活环境和心态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次线上问诊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他们不仅给予了我实质性的帮助,还让我在心理上得到了很大的支持。我相信,在医生的指导下,我的媳妇一定能够战胜躁郁症,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是一名高一的学生,曾经因为人际交往障碍而休学半年。那个时候,我内心充满了无力感,无法看到未来,对学校的管理体制也极度不适应。更糟糕的是,我在初一时曾经遭受过霸凌,这使得我对人际交往更加恐惧和排斥。幸运的是,经过医生的评估,我被建议进行心理咨询和正念训练。通过这些方法,我开始逐渐恢复自信,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情和目标。现在,我已经有了考学的目标,并且与父母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虽然我还在治疗中,但我已经感受到了巨大的改变和进步。
小儿情感交叉擦腿综合征,又称儿童摩擦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其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
一、发病原因
1. 局部刺激:外阴部炎症、湿疹、包皮过长、包茎、蛲虫感染等,都可能导致局部瘙痒,进而引发摩擦行为。
2. 性心理发育:男孩多见,可能与性心理发育有关。寂寞、焦虑、情绪紧张等不良情绪,也可能导致儿童通过摩擦外生殖器来缓解。
二、发病机制
1. 传统观点:认为与不良习惯、外阴炎症、蛲虫病、性早熟等因素有关。但近年研究发现,这些因素并非直接原因。
2. 神经介质紊乱:研究发现,患儿尿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有82%的患儿存在氨基酸代谢异常。铁蛋白检查结果显示,有75%的患儿存在铁缺乏。这些结果提示,小儿情感交叉擦腿综合征可能与神经介质紊乱有关。
三、诊断与治疗
1.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如反复出现摩擦外生殖器的行为、局部红肿等。
2. 治疗:主要包括心理治疗、行为矫正、药物治疗等。
四、预防
1. 注意儿童心理健康,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
2. 注意儿童个人卫生,预防外阴部炎症、蛲虫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