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标题:新生儿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新生儿是家庭的新成员,也是社会的新希望。然而,新生儿由于身体机能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本文将介绍新生儿常见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照顾新生儿。
一、新生儿常见疾病
1.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不完善,无法将血液中的胆红素代谢排出体外所致。表现为皮肤、眼睛发黄,严重时可能引发脑病。
2. 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是由于病原体感染引起。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热等症状。
3. 新生儿脐炎
新生儿脐炎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脐带残端处理不当,导致细菌侵入引起。表现为脐带残端红肿、疼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4.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病原体侵入血液引起。表现为高热、烦躁不安、拒食、体重下降等症状。
5. 新生儿湿疹
新生儿湿疹是新生儿常见的皮肤病,主要是由于皮肤过敏引起。表现为皮肤红斑、瘙痒、脱皮等症状。
二、新生儿疾病的预防措施
1. 注意新生儿脐带护理
保持新生儿脐带干燥、清洁,及时更换尿布,避免感染。
2. 加强新生儿喂养
按照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保证新生儿营养充足。
3. 注意新生儿保暖
保持新生儿室温适宜,避免受凉。
4. 定期体检
定期带新生儿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
5.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新生儿及家庭成员的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新生儿期。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繁殖并产生毒素,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
治疗新生儿败血症需要综合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一般治疗:注意保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纠正酸中毒和缺氧,局部感染灶如脐部及皮肤的处理等。
2. 对症治疗:出现抽搐时使用镇静止痉药,出现黄疸时给予照蓝光治疗,出现脑水肿时及时给予降压处理。
3. 支持治疗:少量多次输血或输血浆,增加机体抵抗力。
4. 免疫疗法: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更明显。免疫治疗可以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增强抗感染能力。
5. 病原治疗:及时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是治疗的关键。应注意早期、足量并以杀菌剂为主;一般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多自静脉给药;首次剂量宜偏大,注意药物的半衰期,分次给药;疗程不宜过短,一般三周以上,或热退后7~10天方可酌情停药。
6. 局部病灶的处理:化脓性病灶不论原发性或迁徙性,均应在使用适当、足量抗生素的基础上及时行穿刺或切开引流。化脓性胸膜炎、关节脓肿等可在穿刺引流后局部注入抗菌药物。胆道及泌尿道感染有梗阻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单纯的败血症治疗得当,通常不会留下后遗症,宝宝可以像健康的孩子一样茁壮成长。而复杂的败血症,例如合并脑膜炎、坏死性肠炎等,其后果则取决于器官被破坏的程度,例如脑萎缩、水脑症、听力障碍、消化吸收不良、营养不足或长期腹泻等。
预防新生儿败血症的措施包括:
1. 做好围生期保健:对孕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分娩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胎膜早破、宫内窒息或产程过长的新生儿,应进行预防性治疗。对有感染与发热的母亲,应用广谱、通过胎盘屏障的抗生素。对有窒息的新生儿的复苏,尽量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2. 对高危儿加强监测:可能发生败血症的高危新生儿,应严密监测。注意观察新生儿面色、吮奶精神状况及体温变化。
3. 做好皮肤黏膜护理:应特别注意保持口腔、皮肤、黏膜、脐部的清洁,避免感染或损伤。不要挑“马牙”,割“口腔脂肪垫”,不要用粗糙不洁的布巾擦洗新生儿口腔,以免损伤口腔黏膜。如有感染性病灶,应及时处理并应用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