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近年来,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我国儿童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已超过百万,并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家长和社会各界都应重视儿童糖尿病的预防工作。
儿童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以下是一些预防儿童糖尿病的有效措施:
1. 妊娠期间控制血糖:孕妇在怀孕期间应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尤其是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妇,更应严格控制血糖,以降低胎儿患糖尿病的风险。
2. 健康的生活方式:家长应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3. 合理膳食:家长应为孩子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高盐等不健康的食物,鼓励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4. 适量运动:鼓励孩子参加户外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以提高身体素质,降低糖尿病风险。
5. 定期体检:家长应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糖尿病前期病变。
6. 关注家族史: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孩子应加强预防措施,定期进行血糖监测。
7.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并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
对于糖尿病患儿来说,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并与外界建立联系至关重要。然而,他们的家属在治疗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家属需要理解和关心患儿,而不是因为担心麻烦或不洁而疏远他们。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对糖尿病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
其次,家属应该认识到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性,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患儿及其家属的共同利益所在。因此,家属应鼓励和帮助患儿进行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监督他们按时服药,并定期监测糖尿病的状况,以确保病情得到最佳控制。
此外,家属还需要不断学习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尤其是关于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等急性并发症的知识。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危险信号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随着宝宝的成长,他们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逐渐增加,此时许多父母会选择给宝宝喂养牛奶。然而,牛奶喂养并非越早越好。研究表明,过早地给宝宝喂养牛奶会增加宝宝患糖尿病的风险。那么,何时给宝宝喂养牛奶最为合适呢?
在儿童糖尿病医院,许多患糖尿病的宝宝平均年龄只有十几岁。据统计,我国主要城市的儿童糖尿病年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有1.6人。
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
2. 遗传因素,新生儿糖尿病与遗传基因有关,父母可能有遗传基因,但在自己身上并没有体现,却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
3. 饮食因素,宝宝应该在8个月大之后才开始进行牛奶喂养,过早喂养牛奶会增加患糖尿病的概率。
补充维生素D可以降低宝宝患糖尿病的风险。研究表明,小时候服用过维生素D的儿童,成年后患糖尿病的几率降低至少达80%。此外,哺乳期的宝宝如果不补充维生素D,他们患糖尿病的几率比补充维生素D的儿童会高出7倍多。
宝宝可以从1个月起开始补充维生素D,建议每日400国际单位。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自两周起即可补充,在最初3个月应每日给800国际单位,以后减至每日400国际单位即可。两岁以后宝宝生长发育的速度减慢,户外活动也逐渐增多,一般已不需额外补充维生素D。如果宝宝仍然缺乏,可以隔天吃一粒鱼肝油。
此外,宝宝到了青春期(10-14岁),体格生长加速,学习压力开始增大,户外活动相对减少,可以考虑加服维生素D或多吃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大马哈鱼、金枪鱼以及其他脂肪含量较多的鱼及牛奶等。
当然,多晒太阳也可以帮助宝宝吸收钙。但晒太阳也要有技巧,不是坐在窗户下享受阳光就可以了。冬天的时候应该风和日丽的中午前后晒太阳,夏天的时候就应该选择在树阴下或者在太阳刚出来,日落前进行。
那天早晨,我正在厨房里忙碌,儿子突然跑过来,脸色苍白地说:“妈妈,我早上尿尿的时候,发现尿糖加号了!”我一下子愣住了,心里一阵慌乱,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赶紧带着儿子去了附近的京东互联网医院。医生是个和蔼的中年人,他仔细地询问了情况,然后说:“我们需要排除一下,有没有糖尿病的可能?”我紧张地问:“小孩也能得糖尿病吗?”医生回答:“当然,虽然少见,但不是没有可能。”
医生建议我们先抽血化验一下血糖。我看着儿子,心里五味杂陈,既担心又害怕。儿子似乎也感受到了我的情绪,紧紧地握住我的手。抽血的过程很顺利,但等待结果的时候,我仿佛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结果出来了,医生告诉我:“一型糖尿病可能。”我愣住了,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医生接着说:“先去检查,之后确诊之后再考虑治疗,如果是一型糖尿病的话,需要胰岛素治疗。”我问他:“这么小就用胰岛素吗?”医生点了点头:“是的,得用多久?”我追问。“不能根治,需要一直使用的。”听到这里,我忍不住哭了出来。
医生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安慰我说:“先确诊是不是再说吧?也不一定是。”我看着他,心里充满了感激。我知道,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要勇敢面对。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和儿子一起面对糖尿病的挑战。虽然生活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轻松,但我学会了如何照顾他,如何让他过上正常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我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的话,你们是怎么应对的呢?我也想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大家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近年来,剖腹产分娩的比例逐年上升,这引发了对剖腹产与婴儿健康之间关系的关注。一项来自英国女王大学的研究显示,剖腹产婴儿未来患1型糖尿病的风险比正常分娩的婴儿高20%。
该研究由Chris Cardwell和Dr Chris Patterson领导,对来自16个国家的20项已发表的研究结果进行了重新审查,并对约10000名患有1型糖尿病的儿童和超过100万名正常儿童进行了详细调查。结果显示,剖腹产儿童患病的几率比正常儿童增加了20%,而这一增加无法由常规因素解释,如出生体重、母亲年龄、出生时的状况、母亲是否有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婴儿是否母乳喂养等。
Cardwell博士表示,虽然1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了20%,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尚不明确。可能是剖腹产手术本身或手术过程中的一些未知因素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他认为,剖腹产手术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发展,因为婴儿首次接触到的细菌是来自医院的环境而非产妇细菌。
Patterson博士表示,尽管这项研究结果有趣,但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剖腹产与糖尿病之间的关联。幸运的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北爱尔兰的1型糖尿病登记册显示,在1000名有糖尿病倾向的儿童中,只有约2%的人在15岁生日之前发展成为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病,可导致心脏病、中风、肾功能衰竭和截肢等并发症。在英国,被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有230万人,其中有25万是1型糖尿病。在北爱尔兰,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超过6.2万人有糖尿病,其中6000人是1型糖尿病。
北爱尔兰约1/4的婴儿是通过剖腹产手术出生的,这一比例明显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率——15%。北爱尔兰糖尿病研究中心主任Iain Foster表示,孕妇在考虑剖腹产手术时,应考虑这一风险,并权衡利弊。他呼吁更多研究关注剖腹产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
我还记得那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仿佛世界都在为我庆祝。然而,我的心却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无法呼吸。我的两岁零三月的宝贝女儿被诊断出患有1型糖尿病,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打破了我们原本平静的生活。
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在线咨询中,我遇到了这位医生。他的声音温和而专业,给了我一丝安慰。我们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治疗之旅。
“孩子出院第三天了,白天血糖总高,不爱喝水也不运动,怎么办?”我焦急地问道。医生耐心地解释:“血糖控制得并不理想。两针方案最适合宝宝这个年龄。”
我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恐惧:“两针方案是不是不好控制吧?高了不好补针吧?”医生安抚我说:“如果血糖偏高的话,可以适当加量的。”
我开始详细记录每天的注射情况,早晨7点打短中比1.5:3个单位,中午不打,下午五点打短效0.5,睡前21点半打中效1个单位。胰岛素的名字是诺和灵R和N。每次注射前,我都要检查血糖,确保它在安全范围内。
然而,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宝宝不爱喝水也不运动,这让我非常担心。医生告诉我:“孩子不喝水不运动有关系吧。”我急切地问道。医生轻声说:“没有关系的。”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来帮助宝宝控制血糖。医生建议我:“比如说餐前血糖九个能吃饭吗?”我犹豫了一下,回答说:“平时有没有吃零食?”医生问道。我摇了摇头:“不吃。”
医生鼓励我:“可以吃饭的。”我松了一口气,心中充满了感激。每天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但我知道,只有坚持下去,才能让宝宝健康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糖尿病的知识,也明白了作为父母的责任和担当。虽然路途漫长,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宝宝一定会战胜这个病魔。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希望我们可以互相支持,共同度过难关。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大家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