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去年冬天,我在急诊接诊了近十例猩红热患儿。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他们迅速恢复健康。近两日连续诊断两例,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多见于冬春季节。目前是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高发的季节,请各位少去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注意洗手,开窗通风,多饮水。对这个病大家没有太多的认识,从中西医角度阐释让大家认识这个病,做好防范。
猩红热(Scarlet Fever)是一种由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继而脱皮。传染源是患者和健康带菌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细菌。猩红热的病原为革兰染色阳性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该菌在体外的生活力较强,在痰液、脓液和渗出物中能生存数周,在60℃30分钟、碘酊中15分钟可以灭活。
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的4-5月、冬季的11-12月多见。发病年龄以3-8岁小儿为主,6个月以内婴儿因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力,故很少发病。由于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猩红热疫情多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小学。临床表现轻重可因机体反应性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大部分表现为轻症病人。
典型病人临床症状有以下四期:一、潜伏期:最短1天,最长12天,一般为2-5天,此期细菌在鼻咽部繁殖。二、前驱期:为1天左右,表现为突然畏寒,发热38℃-40℃,头痛、恶心、呕吐、咽痛、扁桃体红肿,局部有灰尘白色点片状渗出物,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三、出疹期:大多在发病12-36小时内出现皮疹,个别可延缓到2天以后。四、恢复期:发病的第一周末期开始出现皮肤脱屑,脱屑是猩红热特征性症状之一。皮疹旺盛者,则脱屑多(90%病人有脱屑),面颈部为细屑,躯干四肢为小鳞片状,手掌足掌为大片状脱皮,大约经2-4周脱完,无色素沉着,如能早期正确治疗,出疹轻,可无明显脱屑。
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猩红热,特异性治疗首选青霉素。治疗需足量使用青霉素10天,也可以选用羟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洁霉素、氯霉素等。预防性措施应以加强儿童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为主,从而减少发病。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觉儿童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进行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触;其他人接触患者时要戴口罩。抗生素治疗必须足程足量。足量抗生素治疗24小时后,一般不再具有传染性,可视情况解除隔离;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15分钟。患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用过的手绢等要用开水煮烫。患儿痊愈后,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肥皂水或来苏水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l-2小时。托幼机构及小学要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发现可疑者应请其停课、就医和隔离治疗。患儿接触过的食具要煮沸消毒,用具、桌椅等用来苏水擦拭消毒。保证室内做到充足的通风换气,每日至少3次,每次15分钟,应每日做好教室、文具、玩具和餐具的清洁,一旦发现病例,应对病例接触的物品进行及时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