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6月-1岁宝宝血清钠(Na)135正常吗?

6月-1岁宝宝血清钠(Na)135正常吗?
发表人:医者荣耀

1. 血清钠(Na)是什么?

血清钠是指血液中钠离子的浓度,它是维持人体内水分平衡和电解质平衡的重要指标。钠离子在人体内发挥着多种重要作用,如参与神经传导、肌肉收缩、细胞代谢等。血清钠的浓度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来评估。

2. 血清钠的正常参考区间是什么?

血清钠的正常参考区间因地区和实验室而异,但一般成人参考区间为135-145 mmol/L,儿童参考区间则相对较宽。对于6个月至1岁的宝宝,国家卫生行业规定的检验项目参考区间为134-143 mmol/L。

3. 血清钠135 mmol/L是否正常?

根据国家卫生行业规定的检验项目参考区间,6个月至1岁宝宝的血清钠浓度为135 mmol/L处于正常范围内。然而,血清钠的正常范围也可能受到个体差异、饮食、疾病等因素的影响。

4. 血清钠异常的原因是什么?

血清钠异常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
- 饮食摄入不足或过多:饮食中的钠摄入过多可能导致血清钠浓度升高,而摄入不足可能导致浓度降低。
- 水分摄入不足或过多:水分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血清钠浓度升高,而水分摄入过多可能导致浓度降低。
- 疾病: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可能导致血清钠异常。

5. 如何保持血清钠的平衡?

为了保持血清钠的平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保持饮食均衡:适量摄入富含钠的食物,如食盐、酱油等,但避免过量摄入。
- 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根据自身情况适量饮水,避免水分摄入不足或过多。
- 注意疾病预防:积极预防和治疗可能导致血清钠异常的疾病。

总之,6个月至1岁宝宝的血清钠浓度为135 mmol/L属于正常范围。但家长仍需关注宝宝的饮食和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儿保体检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与医生的温馨线上互动

    那天,我带着11个月大的孩子,坐在家里的电脑前,开始了我们的线上问诊之旅。

    医生温柔地问候,像是春天的微风拂过,让我紧张的心情逐渐放松。医生首先询问孩子的运动能力,‘会翻身吗?会爬吗?’我回答道,‘会爬,但是不会拜拜拍手。’医生又关切地问,‘眼睛会看人吗?’孩子的眼睛明亮,会好奇地四处张望,偶尔也会看我一眼。

    孩子的每一次回答,都像是石子投入湖面,泛起层层涟漪。我感受到医生的专业与耐心,她不仅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还细心地询问我的感受和观察。

    ‘会坐吗?’医生接着问。‘会坐的,还会扶走呢。’孩子兴奋地回答,那双小手紧紧抓住家具,试图站立。医生又问,‘会和人笑吗?’孩子的笑容纯净,如同初升的太阳,温暖又明媚。

    ‘叫他,他会看你一下。’我描述道。‘出门的时候会追着人看,哭。’医生又问,‘和人的眼神有交流吗?’‘逗他会笑。’我回答。医生解释说,‘眼神交流是指孩子能够理解并回应他人的目光,这是孩子心理发育的重要指标。’

    医生告诉我,‘最好是到医院做一个神经心理发育评估。’我犹豫了一下,‘前一个礼拜拜了几次,现在压根就不拜拜了。’医生安慰我,‘没看孩子,不一定有异常,只是排除一下放心些。’

    我询问,‘龙华中心医院行吗?’医生回答,‘到儿童医院或者是你们附近的妇幼保健院都可以。龙华妇幼保健院可以,挂儿保科。’我心中一暖,感受到医生的专业和贴心。

    ‘这种有异常吗?’我再次询问。医生耐心地解释,‘没看孩子,不一定有异常,只是排除一下放心些。’我心中石头落地,‘医生是这种门诊么?’医生回答,‘是的,生长发育门诊。’

    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您对该医生的服务满意,可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我心中充满了感激,感谢医生的专业和耐心,也感谢互联网医院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便捷的服务。


  • 1. 单核细胞百分数(Mono%)是什么?

    单核细胞百分数(Mono%)是指血液中单核细胞占总白细胞的比例。单核细胞是一种白细胞,主要负责吞噬和消化体内的细菌、病毒和细胞碎片。通过检测单核细胞百分数,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和炎症反应情况。

    2. 6月~2岁儿童单核细胞百分数的参考区间

    根据国家卫生行业规定的检验项目参考区间,6月~2岁儿童的单核细胞百分数参考区间如下:
    静脉血:2%~13%
    末梢血:2%~14%

    3. 单核细胞百分数异常的原因

    单核细胞百分数异常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染、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例如,细菌感染时,单核细胞百分数可能会升高;而病毒感染或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单核细胞百分数可能会降低。

    4. 如何解读单核细胞百分数结果

    解读单核细胞百分数结果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例如,如果患者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且单核细胞百分数升高,可能提示存在感染;如果患者出现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且单核细胞百分数降低,可能提示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

    5. 注意事项

    在进行单核细胞百分数检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检测前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2) 检测时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如静脉血或末梢血。
    3) 检测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 小儿主肺动脉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主要发生在婴儿和幼儿。这种疾病是由于胎儿发育过程中心脏内部的心房间隔或心室间隔发育不全,导致主肺动脉与右心室之间出现异常通道。在澳门春季,由于气候适宜,儿童户外活动增多,因此该疾病在春季发病率相对较高。
    针对澳门地区的家庭预防措施,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定期进行儿童健康体检,以便及早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2. 注意儿童的饮食营养,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以促进身体健康。
    3. 避免儿童接触烟雾、有害气体等污染环境,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4. 提高儿童的免疫力,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来增强体质。
    5.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儿童长时间待在密闭空间。
    在治疗策略方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早期诊断:对于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心脏彩超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2. 药物治疗:对于轻症患者,可采取药物治疗,如抗凝药物等。
    3. 手术治疗:对于重症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包括封堵术和矫正术等。
    4. 术后康复:术后患者需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恢复心脏功能。
    5. 定期随访:患者需定期进行心脏彩超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 我还记得那一天,我的世界被打破了。20天大的宝宝突然出现了手部抖动和抓握力弱的症状,医生告诉我这是因为出生后低血糖引起的新生儿脑损伤。作为一个年轻的父母,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无比的窘迫和焦急。我们本来以为剖腹产可以避免一切问题,没想到低血糖这个小小的细节也能对宝宝造成如此大的影响。我们在当地医院做了康复评估,医生说宝宝的胰岛功能需要检查,血糖应该能纠正,但脑子的发育没有同龄的饱满。听到这些,我心如刀割,担心宝宝的未来会受到影响。

    我开始四处寻找专业的医疗建议,甚至想到了线上问诊。通过互联网医院,我找到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我们进行了一次详细的咨询,医生耐心地解答了我的疑问,并提供了宝贵的治疗方案。医生说如果没有其他病因,宝宝的反应还可以,就用点营养神经的药物,儿保门诊康复锻炼,动态随访就行。医生还提醒我,别太焦虑,宝宝都处于发育中,需要时间和耐心。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了治疗和锻炼,宝宝的血糖逐渐稳定,手部抖动和抓握力也在慢慢改善。今天游泳游的也不错,胳膊和腿都能游动,育婴师还夸他游的好。虽然医生说过了3个月抓握还是不行就不正常了,但我依然抱有希望,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宝宝一定会健康成长。


  • 1. 血清锌(K)的定义与作用

    血清锌(K)指的是血液中锌离子的浓度,锌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免疫功能、代谢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锌通过参与多种酶的活性调节,影响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DNA合成等过程,因此被称为“生命之花”。

    2. 血清锌(K)的参考区间

    根据国家卫生行业规定的检验项目参考区间,28天-2岁宝宝血清锌(K)的正常参考值为4.2-5.9 mmol/L。这个区间是根据大量人群的检测结果统计得出的,用于评估个体锌营养状况的参考标准。

    3. 血清锌(K)值偏高的原因

    血清锌(K)值偏高的原因可能包括:摄入锌过多、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摄入锌过多可能是因为服用锌剂或其他含锌药物、食物中含有大量锌等。肝脏疾病和肾脏疾病可能导致锌在体内积累,从而引起血清锌(K)值偏高。

    4. 血清锌(K)值偏高的影响

    血清锌(K)值偏高可能会导致锌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此外,锌过多还可能影响铜、铁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影响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

    5. 血清锌(K)值偏高的处理方法

    针对血清锌(K)值偏高的情况,首先应明确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因摄入锌过多,应调整饮食,避免过量摄入锌剂。如因肝脏疾病或肾脏疾病导致,应及时治疗原发病。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查血清锌(K)值,观察治疗效果。

    6. 血清锌(K)值偏高的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血清锌(K)值偏高,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膳食,保证锌的摄入量在正常范围内;2)避免过量服用锌剂或其他含锌药物;3)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疾病。


  • 1. 什么是血清总蛋白(TP)?
    血清总蛋白,也称为血浆蛋白,是血液中所有蛋白质的总和。它是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物质,参与多种生理功能,如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参与免疫功能等。血清总蛋白的含量可以反映人体蛋白质的营养状况和肝脏功能状态。
    2. 血清总蛋白的参考区间
    血清总蛋白的参考区间会因实验室方法和仪器不同而略有差异,但一般来说,成年人血清总蛋白的正常参考区间在60-80克/升之间。对于儿童,尤其是2岁-6岁的儿童,由于生长发育迅速,其血清总蛋白的参考区间会有所不同。
    3. 2岁-6岁儿童血清总蛋白的参考区间
    根据国家卫生行业规定的检验项目参考区间,2岁-6岁儿童血清总蛋白(TP)的参考区间为61-79克/升。这个区间可以反映儿童的蛋白质营养状况和肝脏功能状态。如果血清总蛋白含量低于参考区间,可能表明儿童存在营养不良、蛋白质合成不足或肝脏功能受损等问题;如果血清总蛋白含量高于参考区间,可能提示有炎症、感染或其他疾病状态。
    4. 影响血清总蛋白的因素
    影响血清总蛋白的因素很多,包括年龄、性别、遗传、饮食、疾病、药物等。例如,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清总蛋白降低,而炎症、感染等疾病状态可能导致血清总蛋白升高。
    5. 评估血清总蛋白的意义
    评估血清总蛋白有助于医生了解儿童的蛋白质营养状况和肝脏功能状态,从而为儿童的健康提供参考。如果发现异常,医生会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并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 1.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概述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是一种在肝脏、骨骼、肠道和肾脏中广泛存在的酶。它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血清碱性磷酸酶主要参与骨骼生长、钙磷代谢和胆汁排泄等过程。在医学检查中,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变化常被用作评估骨骼、肝脏和胆道系统疾病的指标。

    2. 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正常范围

    根据国家卫生行业规定的检验项目参考区间,12岁-14岁女孩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正常参考范围为81-454 U/L。这个范围是根据大量健康人群的检测结果统计得出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 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的原因

    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 骨骼疾病:如佝偻病、骨软化症、骨肿瘤等。
    - 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胆管阻塞等。
    - 胆道疾病:如胆结石、胆管炎等。
    - 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4. 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的诊断与治疗

    当发现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治疗措施主要包括:
    - 针对原发疾病的治疗,如抗病毒治疗、抗纤维化治疗等。
    - 支持治疗,如营养支持、保肝治疗等。
    - 手术治疗,如胆管疏通、肿瘤切除等。

    5. 注意事项

    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并非一定是疾病的表现,也可能是生理性的。因此,在解读检查结果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建议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 1.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简介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是指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主要负责身体的免疫功能,特别是对细菌感染的防御。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是评估人体免疫系统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2. 1岁~2岁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参考区间

    根据国家卫生行业规定的检验项目参考区间,1岁~2岁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的正常参考范围为0.8~5.8×10^9/L。末梢血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参考区间为0.9~5.5×10^9/L。

    3.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高于参考区间

    如果1岁~2岁儿童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高于5.8×10^9/L,可能表示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 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白血病等。
    - 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等。
    - 创伤或其他应激反应。
    - 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的影响。

    4.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参考区间

    如果1岁~2岁儿童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8×10^9/L,可能表示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 免疫系统疾病,如免疫缺陷病等。
    - 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感染等。
    - 骨髓抑制,如化疗药物、放疗等。

    5. 建议与医生沟通

    如果发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异常,应及时咨询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以确定病因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6. 注意事项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检测结果仅供参考,不能完全作为疾病诊断的唯一依据。在解读检测结果时,还需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 那天阳光明媚,我带着孩子去参加学校组织的体检。孩子一直很健康,所以我并没有太多担心。然而,体检报告上的一些数值让我有些不安。我带着报告找到了线上问诊的医生。

    医生***在详细了解了我的孩子的症状后,耐心地帮我分析了体检报告。他告诉我,孩子这几项指标偏高,但并没有临床意义,不需要过分担心。他的话语让我感到一丝安心。

    在与医生的沟通中,我感受到了他的专业和耐心。他没有因为我是线上患者而有所懈怠,而是详细询问了孩子的情况,并给予了我专业的建议。这让我对互联网医院有了全新的认识。

    医生还告诉我,如果孩子有任何不适,可以随时通过线上咨询,他们都会给予及时的帮助。这让我感到非常方便和安心。在医生的鼓励下,我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疗的便捷与高效。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同时也会利用互联网医院这一平台,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 1.  血清球蛋白(Gb)的定义与作用

    血清球蛋白,又称为血清蛋白或血浆蛋白,是指存在于人体血液中的蛋白质。它主要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球蛋白是一种免疫球蛋白,主要包括IgG、IgA、IgM等,具有免疫功能,参与人体免疫反应,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2.  血清球蛋白(Gb)的参考区间

    血清球蛋白(Gb)的参考区间对于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疾病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卫生行业规定的检验项目参考区间,13岁-18岁血清球蛋白(Gb)的参考区间为19-40 g/L。如果血清球蛋白(Gb)的数值超出此范围,可能提示患者存在某些疾病或免疫系统异常。

    3.  血清球蛋白(Gb)异常的原因

    血清球蛋白(Gb)异常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 感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可导致血清球蛋白(Gb)升高。
        (2) 炎症: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炎症性疾病可导致血清球蛋白(Gb)升高。
        (3) 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等恶性肿瘤可导致血清球蛋白(Gb)升高。
        (4) 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可导致血清球蛋白(Gb)升高。

    4.  血清球蛋白(Gb)的临床意义

    血清球蛋白(Gb)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估免疫功能:血清球蛋白(Gb)的升高或降低可反映人体免疫功能的异常。
        (2) 辅助诊断疾病:血清球蛋白(Gb)的异常变化可作为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依据。
        (3) 监测疾病进展:血清球蛋白(Gb)的动态变化可反映疾病的进展情况。

    5.  总结

    血清球蛋白(Gb)是人体血液中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其参考区间对于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疾病状态具有重要意义。了解血清球蛋白(Gb)的异常原因和临床意义,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