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什么原因会导致CKMB增高?

什么原因会导致CKMB增高?
发表人:健康管理专家
1.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什么?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肌酸激酶的一种同工酶,主要存在于心肌中。它在心肌损伤时会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因此CKMB是心肌损伤的一个重要标志物。正常情况下,CKMB占心肌总CK的14%。

2. CKMB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CKMB的检测主要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在AMI发生后,血清中的CKMB水平会在数小时内上升,24小时达到高峰,36小时内其波动曲线与总活力相平行,直到48小时后逐渐消失。因此,CKMB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诊断心肌梗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CKMB增高的原因
CKMB增高的主要原因是心肌损伤,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除此之外,心肌炎、心肌病、心脏外科手术、严重创伤等也可能导致CKMB水平上升。需要注意的是,剧烈运动、过度劳累也可能使CKMB暂时性增高,但这种情况通常不会持续太久。

4. 如何诊断CKMB升高的原因
当发现CKMB升高时,医生会结合其他体检指标和病史进行综合分析。例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可以帮助确认心肌是否受损。此外,其他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cTnI、cTnT)等的检测结果也非常重要。综合这些信息,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CKMB升高的具体原因。

5. 治疗方法
对于由于心肌梗死导致的CKMB升高,早期的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对于心肌炎或心肌病引起的CKMB升高,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此外,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对于预防心肌损伤也非常重要。

6. 如何预防CKMB升高
为了预防CKMB升高,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同时,定期体检、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也是预防心肌损伤的重要措施。对于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人群,更应特别注意心血管健康,及时就医检查。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心肌梗死前综合征疾病介绍:
心肌梗死前综合征多指急性心肌梗死前发生剧烈而频繁或持续时间较长的心绞痛,一般是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律失常、低血压等所致。本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乏力、胸部不适,气急、烦躁、心绞痛等。本病主要是以药物及手术治疗为主,经过积极治疗,一般症状可缓解,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我爸爸的病情让我整个人都陷入了恐慌。起初他只是突然感觉脖子疼,冒大汗,但很快就被诊断出心梗。从一开始的一级到后来的四级,我真的很害怕。幸运的是,他及时接受了支架手术,并且现在已经出院了。虽然精神状态还不错,但我仍然担心他的病情严重程度。

    在外地上学的我,手头只有一个报告单子,无法亲自陪伴他。于是我决定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通过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我联系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他的解释让我逐渐放下心来。原来,心梗四级并不意味着病情非常严重,反而是因为及时就医,血管开通,疼痛缓解,应激减少,心肌梗死进入水肿期,血压会偏低,临床上会考虑下四级。更重要的是,左心功能尚可,预后良好。

    医生还告诉我,虽然心梗本身是一个很重的病,但只要按时服药,定期复诊,长期生活质量可以得到保证。甚至可以适当锻炼,例如慢慢上楼梯。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心梗四级和慢性心衰四级是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同时,面部发黄可能是贫血的表现,需要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不仅了解了父亲的病情,也体验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利和高效。它为我提供了一个专业、可靠的渠道,让我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医疗咨询服务。这种方式不仅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还大大减轻了我的焦虑和恐慌。

    心梗四级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心梗的常见症状包括胸痛或不适、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等。易感人群主要是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 推荐科室 心血管内科 调理要点 1. 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2. 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如抗血小板药、降脂药等; 3.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4. 调整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 5. 注意心理健康,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 心绞痛患者在发作期间不宜进行搭桥手术,因为心绞痛可能由高强度体力劳动、吸烟过量或高血压等因素引起,并伴随胸痛、呼吸困难和出汗等症状。心脏搭桥手术是一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手术,需要全身麻醉和开胸操作,手术过程中心脏负荷加重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心绞痛患者可服用阿司匹林、卡托普利和维拉帕米等药物,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呼吸困难时,可使用面罩或鼻导管吸氧。胸痛或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2021年11月20日是第8个中国心梗救治日,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头号杀手’。罗年桑教授提醒,心梗患者的救治关键在于尽早识别心梗症状,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心梗的危险信号包括胸痛或胸闷不适、心慌、气促、出汗、不明原因牙痛、咽部烧灼感等。心梗的救治效果具有极强的时间依赖性,在‘黄金120分钟’内进行治疗最为有效。预防心梗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等。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党总支将组织专家于11月20日举行义诊活动,提供心梗救治、预防、康复和护理等全方位的咨询。

  • 1. 什么是心肌肌钙蛋白I?
    心肌肌钙蛋白I(cTnI)是一种蛋白质,是心肌细胞特有的标志物。它是由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C和肌钙蛋白T三种亚单位组成的复合物的一部分,主要用于调节肌肉收缩。当心肌细胞损伤时,cTnI会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其水平的升高可以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

    2. 心肌肌钙蛋白I用于检测哪些疾病?
    心肌肌钙蛋白I的主要临床应用是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当心肌细胞受到损伤,如在心肌梗死或病毒性心肌炎的情况下,cTnI会迅速升高。此外,其他一些心脏疾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和心衰也可能导致cTnI的升高。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法,cTnI可以在心肌损伤后的4-6小时内在血液中升高,并且可以持续6-10天。

    3. 心肌肌钙蛋白I异常说明什么?
    如果cTnI水平升高,通常意味着存在心肌损伤。具体来说,cTnI浓度大于0.5 µg/L可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研究表明,cTnI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诊断优于传统的心肌酶,如肌酸激酶-MB(CK-MB)。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方面,cTnI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4. 心肌肌钙蛋白I异常怎么办?
    如果检测到cTnI水平升高,首先应考虑是否存在急性心肌梗死或其他严重的心脏疾病。建议患者立即就医,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检查,如心电图(ECG)和冠状动脉造影,以确定具体的病因和损伤程度。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手术或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和心肌保护药物等。

    5. 如何预防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异常?
    预防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异常,最重要的是保持心脏健康。建议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对于有心脏病家族史或其他心脏病风险因素的人群。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等,都是预防心脏病的重要措施。

    6. 心肌肌钙蛋白I检测的注意事项
    心肌肌钙蛋白I的检测通常通过静脉抽血进行。需要注意的是,cTnI检测的试纸条仅能使用一次,重复使用无效。另外,试纸条上如果不出现色带,表示试纸条失效,需要重新检测。为了更准确地了解病情严重程度及选择治疗措施,建议进行定量测定。

  • 2024年9月5日下午3点12分,广州市的一位患者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与一位医生进行了线上问诊。患者主诉冠心病复发,需要重新开药。医生详细询问了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并建议患者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诊断。虽然患者希望医生直接开药,但医生坚持认为只有在有明确诊断依据的情况下才能开药,否则可能会对患者造成危险。医生以专业、负责任的态度为患者提供了建议和指导,体现了医生的优良品质。

  • 1. 什么是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是一种存在于心肌、骨骼肌和脑组织中的酶。它在细胞内能量转运、肌肉收缩和ATP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肌酸激酶可以催化肌酸和ATP之间的转磷酸反应,维持细胞的能量平衡。

    2. 肌酸激酶用于检测什么疾病?
    肌酸激酶的检测主要用于评估心肌损伤和肌肉疾病。当心肌梗塞发生时,心肌细胞受损会释放大量的肌酸激酶进入血液中,导致血清CK水平显著升高。此外,病毒性心肌炎、皮肌炎、肌肉损伤、肌营养不良、心包炎、脑血管意外以及心脏手术等情况也会引起CK水平升高。

    3. 肌酸激酶异常说明什么?
    通常,血清肌酸激酶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18.0-198.0 U/L。如果检测结果超出这个范围,可能预示着某些组织或器官受到了损伤。特别是在心肌梗塞发生后4-6小时,CK水平开始升高,18-36小时达到峰值,2-4天后恢复正常。如果检测到CK显著升高,应高度警惕心肌损伤或其他相关疾病。

    4. 如何诊断与肌酸激酶相关的疾病?
    当怀疑心肌梗塞或其他相关疾病时,医生会通过检测血清CK水平来辅助诊断。通常会结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其他生化指标如心肌肌钙蛋白(cTn)、肌红蛋白(Mb)等来综合评估。此外,对于肌肉疾病,可能还需要进行肌肉活检和基因检测。

    5. 肌酸激酶异常怎么办?
    如果检测结果显示肌酸激酶异常,首先应找到引起异常的根本原因。对于心肌梗塞患者,及时进行溶栓治疗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关键。对于肌肉疾病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进行治疗。生活方式上,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休息和营养摄入。

    6. 检查前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肌酸激酶检测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并确保不食用含有EDTA、柠檬酸、氟化物等抗凝剂的食物。此外,检测时需要抽取少许血清,检测过程中要避免溶血,以防止细胞内酶释放影响结果。操作中还应避免引起酶失活的因素,如加热、光照等。

    7. 其他注意事项
    检测样本应使用血清而非血浆,同时要防止二氧化碳逸失导致pH升高,影响检测结果。在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细胞内肌酸激酶的干扰,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本文将围绕心血管疾病展开,从疾病成因、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心血管疾病的成因。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这些疾病的成因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心理因素等。其中,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如吸烟、饮酒、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

    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其次,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最后,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在治疗方法方面,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降压药、降脂药、抗血小板药等来控制病情;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生活方式干预则是指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来改善病情。

    此外,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控制血压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2. 冠心病: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类型,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3.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并发症,需要及时治疗。

    4.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异常,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5. 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病可能导致心脏血流受阻,需要及时治疗。

  •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本文将围绕心血管疾病展开,从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心血管疾病。

    一、心血管疾病的病因

    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其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

    2.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患病风险较高。

    3.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逐渐增加。

    4. 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二、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胸痛:常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向左肩、颈部、手臂等部位放射。

    2. 呼吸困难:尤其在劳累或夜间发作。

    3. 水肿:下肢、腹部等部位出现水肿。

    4. 心悸:心率加快或减慢,伴有心慌、头晕等症状。

    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1.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如降压药、降脂药、抗血小板药物等。

    2. 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的心脏病变,如心脏搭桥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等。

    3. 康复治疗:通过运动、饮食、心理等方面的调整,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四、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

    1. 戒烟限酒: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坚决戒烟;适量饮酒。

    2.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

    3.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4.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

  • 在现代社会,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约有18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这一数字占据了全球死亡人数的31%。因此,了解心血管疾病、预防心血管疾病以及如何治疗心血管疾病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这些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环境等。其中,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是可控制的因素,因此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在于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那么,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呢?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其次,要控制体重,避免肥胖。此外,要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少吃油腻、高盐、高糖的食物。还要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如果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那么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降压药、降脂药、抗凝药等药物来控制病情。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通过搭桥手术、支架植入等手术方法来改善心脏供血。生活方式干预主要是通过调整饮食、运动、戒烟限酒等方式来控制病情。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日常保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患者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病情。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此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等。

    总之,了解心血管疾病、预防心血管疾病以及如何治疗心血管疾病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保障我们的健康。


  • 1. 尿胆原概述
    尿胆原(简称尿胆原)是人体内的一种代谢产物,主要由衰老的红细胞在肝脏中被分解成胆红素,然后通过胆管进入肠道,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胆红素被还原成尿胆原。大部分尿胆原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但一部分尿胆原会通过肝肠循环再次进入肝脏,经过进一步的代谢后,转变为尿胆素。

    2. 尿胆原的临床意义
    尿胆原的检测是肝胆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尿胆原升高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如:

        1. 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可能导致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下降,从而使得尿胆原升高。

        2. 胆道疾病:如胆管阻塞、胆石症等,可能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进入肠道,进而影响尿胆原的生成。

        3. 胆红素代谢异常:如遗传性胆红素尿等,可能导致尿胆原的生成和排泄异常。

        4. 其他疾病:如溶血性贫血、心肌梗死等,也可能导致尿胆原升高。

    3. 尿胆原的检查方法
    尿胆原的检查通常采用尿液常规检测方法,通过检测尿液中的尿胆原含量来判断其水平。

    4. 尿胆原检查前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尿胆原检查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检查前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等,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2. 检查前24小时内避免服用某些药物,如安眠药、抗生素等,以免影响尿胆原水平。

        3. 检查前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4. 检查前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5. 尿胆原检查后的注意事项
    尿胆原检查后,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6. 尿胆原的正常范围
    尿胆原的正常范围因检测方法和仪器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参考范围为:0.5-10.0μmol/L。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