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全血粘度(高切)偏高意味着什么

全血粘度(高切)偏高意味着什么
发表人:病友互助家园
1. 什么是全血粘度(高切)
全血粘度(高切)是指在血液流动时的粘滞性,这个指标主要反映红细胞聚集性。根据切变率的不同,全血粘度可分为高、中、低切粘度。高切粘度主要用于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男性的正常范围为5.63-6.67 mpa·s,女性的正常范围为4.74-5.86 mpa·s。

2. 全血粘度(高切)偏高的临床意义
全血粘度(高切)偏高常见于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病、脑血栓形成、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等。粘度增加会导致血流阻力增加,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如坏死、炎症、变性、水肿、血栓等。因此,及时检测和处理全血粘度偏高非常重要。

3. 全血粘度(高切)偏低的临床意义
全血粘度(高切)偏低常见于贫血、出血性疾病、肝硬化、尿毒症等。粘度过低可能导致血液流动过快,影响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进而影响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

4. 全血粘度(高切)检测的注意事项
采血方式不当会引起粘度测量误差。根据ICSH的建议,压脉带压力的时间应尽可能缩短,针头插入后,应在压脉带松开5秒后开始采血,抽血时用力不宜过猛。抗凝剂应采用固体抗凝剂,以防止对血液的稀释作用。

5. 全血粘度(高切)异常的处理方法
对于全血粘度(高切)偏高的患者,首先要明确引起粘度增高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例如,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管理。同时,适当增加水分摄入,保持血液流动性,必要时可以使用抗凝药物。对于全血粘度(高切)偏低的患者,应及时补充铁、维生素等,纠正贫血和其他病因。

6. 如何保持全血粘度在正常范围
保持全血粘度在正常范围的关键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平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等都是有效的方法。同时,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引起全血粘度异常的疾病,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高粘稠血症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高粘稠血症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是一种由于新生儿血液中红细胞过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循环受阻的儿科疾病。在杭州冬季,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新生儿容易受到寒冷刺激,增加发病风险。以下是一些针对该疾病的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一、预防措施
    1.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新生儿对温度变化敏感,应保持室内温度在22-24摄氏度之间,避免过冷或过热。
    2. 注意保暖:冬季外出时,为新生儿添加适当的衣物,避免受凉。
    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病毒感染的风险。
    4. 合理喂养:保证新生儿营养充足,避免过量喂食,以免加重红细胞增多症的症状。
    5. 定期检查:定期带新生儿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疾病。
    二、治疗策略
    1. 调整饮食: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
    2. 保持充足水分:适量饮水,有助于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
    3.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利尿剂、抗凝剂等。
    4. 保暖措施:在治疗过程中,加强保暖,避免新生儿受凉。
    5. 密切观察: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也称为新生儿高黏滞综合征,是一种由于新生儿血液中红细胞过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的疾病。这种疾病在香港夏季尤为常见,因为高温环境下,新生儿体内的水分丢失较多,血液浓缩,从而增加了发病风险。
    一、疾病介绍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的主要症状包括:皮肤黄疸、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等。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脑损伤、心脏衰竭甚至死亡。
    二、家庭预防措施
    1.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新生儿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
    2. 适量补充水分,保持新生儿体内水分平衡。
    3. 注意新生儿喂养,避免过度喂养导致消化不良。
    4. 定期监测新生儿血液指标,如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
    5. 避免新生儿与其他患有血液疾病的人接触。
    三、治疗策略
    1. 对症治疗,如吸氧、补充液体等。
    2. 采取换血疗法,降低血液黏稠度。
    3. 针对并发症进行治疗,如脑损伤、心脏衰竭等。
    四、地区特点
    香港夏季高温多湿,是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的高发季节。因此,在夏季,家长应特别注意新生儿的护理和预防措施。
    五、总结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儿科疾病,家长应引起重视。通过了解疾病特点,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发病风险,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儿科疾病,主要发生在新生儿期。在银川秋季,由于天气干燥,空气湿度较低,这种疾病的发生率可能有所增加。以下是对该疾病的介绍以及相关的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一、疾病介绍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也称为新生儿高黏滞综合征,是由于新生儿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这种疾病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呼吸困难、嗜睡、抽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二、家庭预防措施
    1. 保持室内湿度适宜:银川秋季干燥,应适当增加室内湿度,可以使用加湿器来改善室内环境。
    2. 注意保暖:秋季气温逐渐降低,新生儿抵抗力较弱,应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3. 适量饮水:保证新生儿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血液稀释度。
    4. 观察症状: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呼吸、肤色等,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三、治疗策略
    1. 纠正血液黏稠度:通过输注新鲜血液或红细胞洗涤液等方式,降低血液黏稠度。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呼吸困难的新生儿,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治疗。
    3. 针对症状治疗:针对抽搐等症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四、注意事项
    1. 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尽快接受血液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高黏滞度综合征。
    2. 家长应了解该疾病的症状,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处理。
    3. 新生儿在治疗期间,家长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遵医嘱进行治疗。

  • 我还记得那个夜晚,凌晨两点多,我的体温突然升高到37.6度。作为一个刚做完头部引流手术的患者,这种情况让我非常担忧。更让我不安的是,早上做了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我的血小板数值高达810。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正常范围,我开始想象各种可怕的后果。

    由于我当时在青岛市,离手术的医院不近,无法立即找到医生解答我的疑问。于是,我决定尝试在线问诊。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我很快联系到了一位专业的医生。

    医生耐心地听完了我的描述,并查看了我的血常规报告单。他告诉我,血小板升高主要是由于手术后的应激反应引起的,并不需要过于担心。同时,他也提醒我要多喝水、多运动,以防止血液粘稠和血栓形成。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恢复期的调理。每天我都会喝足够的水,适当增加运动量,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医生也建议我可以服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经过一周的调理,我的血小板数值逐渐恢复正常。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在线问诊的便捷和有效性,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健康。

    血小板升高的调理指南 常见症状 血小板升高可能会导致血液粘稠,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皮肤瘀斑等症状。 推荐科室 血液科 调理要点 1. 多喝水,保持血液稀释; 2. 适当增加运动量,促进血液循环; 3. 遵医嘱服用活血化瘀的中药; 4. 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血小板数值; 5.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餐桌上丰盛的美食让很多人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这种生活方式也带来了一些健康隐患,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血液粘稠的问题日益突出。

    血液粘稠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疾病的人群,血液粘稠度更高,更容易发生血栓等并发症。为了预防血液粘稠,以下几种食物可以帮助清理血管垃圾,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1. 蜂蜜:蜂蜜中含有丰富的活性酶、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每天早晚喝一杯蜂蜜水,可以帮助清理肠道,降低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2. 柠檬:柠檬富含维生素C和柠檬酸,可以增强免疫力,软化血管,保持血管弹性。每天喝一杯柠檬水,可以有效预防血管堵塞,降低血压。

    3. 菊花:菊花具有清热解毒、降血压、降血脂的功效。长期饮用菊花茶,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 罗布麻茶:罗布麻茶含有丰富的芸香苷和单宁酸,可以降低血压、血脂,增强血管弹性。长期饮用罗布麻茶,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5. 燕麦:燕麦富含膳食纤维和植物蛋白,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降低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除了饮食调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血液粘稠的关键。建议老年人每天保持适度的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是一种由于新生儿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多导致的疾病,这会使血液变得稠厚,从而影响血液循环。在澳门夏季,由于高温和湿度的影响,新生儿更容易出现此类症状。以下是关于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的详细介绍、澳门地区的家庭预防措施以及治疗策略。

    疾病介绍: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是由于胎儿在母体内红细胞生成过多,导致出生后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异常增加。这种高黏滞度的血液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组织缺氧,严重时可能引发脑梗死、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预防措施:
    1.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高温潮湿的环境,降低新生儿发生高黏滞度的风险。
    2. 注意新生儿的饮食,避免食用过多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物,以免加重血液的黏稠度。
    3. 定期进行新生儿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黏滞度症状。
    4. 在夏季,注意给新生儿补充足够的水分,以防脱水导致血液浓缩。
    5. 避免新生儿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以防出现高黏滞度综合征。

    治疗策略:
    1. 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
    2. 保持室内通风,降低室内温度,减少新生儿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
    3. 定期监测新生儿血液黏稠度,必要时进行输血治疗。
    4.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药物降低血液黏稠度。
    5. 加强新生儿日常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在澳门地区,家庭预防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的措施尤为重要。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宜的居住环境以及定期的体检,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发生高黏滞度的风险,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 新生儿红细胞计数是评估新生儿血液健康的重要指标。在济南秋季,由于气候干燥,新生儿更容易出现红细胞计数异常的情况。以下是关于新生儿红细胞计数异常的介绍、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一、疾病介绍
    新生儿红细胞计数异常主要表现为红细胞计数过高或过低。红细胞计数过高可能引起血液粘稠度增加,导致血液循环不畅;红细胞计数过低则可能引起贫血,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二、家庭预防措施
    1.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新生儿受干燥气候的影响。
    2. 定期监测新生儿的红细胞计数,及时发现异常。
    3. 增加富含铁质的食物摄入,如瘦肉、蛋黄、豆制品等,预防贫血。
    4. 注意新生儿的保暖,避免受凉导致免疫力下降。
    5. 定期进行儿童健康体检,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
    三、治疗策略
    1. 针对红细胞计数过高的新生儿,可采取降低血液粘稠度的治疗方法,如使用低分子肝素等药物。
    2. 针对红细胞计数过低的新生儿,可采取补充铁剂、调整饮食等治疗方法。
    3. 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地区季节相关预防策略
    济南秋季气候干燥,家庭预防措施尤为重要。家长要关注新生儿的饮食、生活作息,确保新生儿在干燥季节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


  • 1. 全血粘度(高切)解读
    全血粘度(高切)是血液流变学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血液在流动过程中对血管壁的摩擦力以及血液内部摩擦力的大小。这项检查主要用于评估血液的粘稠程度,从而帮助医生了解血液流动状态,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 全血粘度(高切)的测量方法
    全血粘度(高切)的测量通常采用毛细管粘度计进行,通过测量不同切变速率下血液的粘度来评估血液的粘稠程度。一般来说,切变速率越低,血液的粘度越高;切变速率越高,血液的粘度越低。根据切变速率的不同,全血粘度(高切)可分为高切、中切、低切三个范围。

    3. 全血粘度(高切)的正常值范围
    全血粘度(高切)的正常值范围因性别而异。男性正常值为5.63~6.67 mPa·s,女性正常值为4.74~5.86 mPa·s。当全血粘度(高切)超过正常值范围时,可能提示血液粘稠度增加,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

    4. 全血粘度(高切)升高的临床意义
    全血粘度(高切)升高常见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等疾病。血液粘稠度过高可能导致血流缓慢,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而引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疾病。

    5. 全血粘度(高切)降低的临床意义
    全血粘度(高切)降低常见于贫血、出血性疾病等。血液粘稠度过低可能导致血流过快,增加出血的风险。

    6. 全血粘度(高切)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全血粘度(高切)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采血时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2. 采血后应尽快进行检测,避免长时间存放导致结果不准确。 3. 检测过程中应注意保暖,以免血液凝固影响检测结果。 4. 检测前应禁食禁水,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 1. 血红蛋白是什么
    血红蛋白(Hemoglobin,缩写为HB或HGB)是一种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气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由四条链组成,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每一条链有一个包含一个铁原子的环状血红素。氧气结合在铁原子上,被血液运输。

    2. 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这使得红细胞具有运送氧气的功能。

    3. 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
    血红蛋白参考值因性别和年龄不同而略有差异。男性的正常范围为120~165g/L(12.0~16.5g/dl),女性为110~150g/L(11.0~15.0g/dl),新生儿为180~190g/L(18~19g/dl),儿童为120~140g/L(12~14g/dl)。

    4. 血红蛋白高的原因
    血红蛋白升高的常见原因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5. 血红蛋白低的原因
    血红蛋白降低的常见原因包括贫血和出血。贫血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6. 血红蛋白异常的危害
    血红蛋白异常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血红蛋白过高可能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血红蛋白过低则可能导致身体缺氧,影响各器官的正常功能。

    7. 血红蛋白异常的诊断和治疗
    血红蛋白异常的诊断通常通过血常规检查进行,通过测量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来判断。治疗方法包括口服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严重情况可能需要输血治疗。

    8. 血红蛋白测试的注意事项
    抽血前一天不要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体检前一晚的晚八时以后,应禁食,以免影响第二天空腹血糖等指标的检测。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有晕针史的患者请提前说明,我们将做特别安排。

  •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发生在新生儿期。在广州夏季,由于气温高、湿度大,新生儿更容易出现此类症状。以下是关于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的详细介绍以及家庭预防和治疗策略。

    一、疾病介绍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是由于新生儿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多,导致血液黏滞度增高,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主要症状包括:皮肤黄染、呼吸困难、呕吐、水肿等。

    二、家庭预防措施
    1. 保持室内通风、凉爽,避免高温和潮湿环境;
    2. 注意新生儿保暖,避免受凉;
    3. 增加户外活动,增强新生儿体质;
    4.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感染性疾病;
    5. 定期检查新生儿血液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三、治疗策略
    1. 针对症状进行治疗,如呼吸困难时给予吸氧、皮肤黄染时给予光疗等;
    2. 针对血液黏滞度增高进行治疗,如输注新鲜血浆、红细胞膜裂解物等;
    3. 加强营养支持,保证新生儿生长发育所需;
    4. 注意新生儿保暖,避免受凉;
    5. 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

    四、注意事项
    1.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家长要引起重视;
    2. 注意新生儿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通风、凉爽;
    3. 加强营养支持,保证新生儿生长发育所需;
    4. 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

    五、相关疾病
    1. 红细胞增多症
    2. 高黏滞血症
    3. 血液黏稠度增高症
    4. 新生儿黄疸
    5.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