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所有父母都难免会犯错,尤其是在育儿方面。新手爸妈由于缺乏经验,更容易犯下一些错误。近日,美国MSN新闻网邀请著名小儿科专家卡拉·奈特森博士,针对新手爸妈常犯的八个错误进行了总结和点评。
错误1. 认为宝宝睡得越晚,睡得就会越长。事实上,宝宝晚睡会导致他们早起,反而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晚上7点睡觉的宝宝,通常能保持11-12个小时的睡眠,而晚睡的宝宝,第二天很可能五六点钟就会醒来。
错误2. 与宝宝交流时使用儿语。儿语虽然听起来亲切,但实际上会阻碍宝宝的语言发育。宝宝虽然无法完全理解每个字,但可以通过声音和口型学习语言。此外,多项研究表明,学习多种语言有助于宝宝大脑发育。
错误3. 认为宝宝应多吃橙色食物。橙色食物如胡萝卜和南瓜富含β胡萝卜素,有益于宝宝视力和眼睛发育。但过量食用会导致营养浪费和皮肤发黄。再健康的食物也应适量。
错误4. 晚给宝宝刷牙。从宝宝出牙开始,每天最好刷两次牙,以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晚刷牙的父母会发现,宝宝刷牙时总是跑来跑去。
错误5. 忽视宝宝的安全。汽车儿童安全座椅、大门儿童安全锁、插座防护等安全措施应尽早采取,以降低宝宝意外受伤的风险。
错误6. 婴儿床内放置毛毯。枕头、毛毯、毛绒玩具等物品会增加宝宝睡眠中窒息的风险,最好不要放入婴儿床内。
错误7. 忘记给宝宝涂抹防晒霜。防晒应从娃娃抓起。给宝宝戴帽子防晒很困难,建议将防晒霜和牙膏放在一起,每天出门前给宝宝涂抹防晒霜。
错误8. 带宝宝去人多的地方。下午5点不要带孩子去超市,因为这时购物人群达到高峰。此外,不要让其他大孩子乱摸小宝宝,因为宝宝免疫系统还比较脆弱。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新生儿窒息是一种常见的产科急症,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短时间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或呼吸困难等症状。了解新生儿窒息的病因对于预防及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生儿窒息的病因
1. **孕母因素**:孕母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感染等疾病,或吸烟、吸毒等不良习惯,都可能影响胎儿的氧气供应,导致窒息。
2. **胎盘因素**:胎盘早剥、胎盘前置、胎盘功能不全等胎盘异常情况,可能导致胎儿缺氧。
3. **脐带因素**:脐带脱垂、脐带扭转、脐带打结等脐带异常情况,可能导致脐带血流受阻,胎儿缺氧。
4. **分娩因素**:难产、产程延长、产钳助产、胎位不正等分娩因素,可能导致胎儿缺氧。
5. **胎儿因素**:早产儿、低体重儿、先天性畸形等胎儿自身因素,可能导致胎儿缺氧。
二、新生儿窒息的危害
新生儿窒息可能导致脑损伤、智力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癫痫等后遗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三、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措施
1. **孕期保健**: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孕母疾病。
2. **孕期健康教育**:宣传孕期保健知识,提高孕母的自我保健意识。
3. **分娩方式选择**:根据胎儿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减少分娩过程中对胎儿的影响。
4. **新生儿窒息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的识别和抢救技术,及时进行抢救。
给孩子喂药,是许多家长都头疼的问题。为了让孩子顺利服药,有些家长会选择捏住孩子的鼻子强行灌药,但这种方式不仅无法保证药物被有效吸收,反而可能带来严重的风险。
捏鼻灌药可能导致孩子用口腔呼吸,从而引起呛咳或窒息。药物可能会随着吸入的气体进入气管,轻则引发支气管炎、吸入性肺炎,重则阻塞呼吸道,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如何正确给孩子喂药呢?以下是一些实用建议:
1. 对于小婴儿,可以将药物放入奶瓶中喂食,或者使用无针头的注射器给药。喂药时保持喂奶的姿势,从口腔一侧送入药物,待完全咽下后再注入下一次。
2. 对于较大婴儿,可以使用药杯或茶勺喂药。将药物溶化后,将孩子抱在怀中,头略侧向一边。家长一只手轻轻捏住孩子双颊,使其嘴张开,另一只手将药勺放在孩子口内,紧压住下牙齿,让药液顺口角慢慢流入口中,直至药物全部咽下。
3. 在喂药过程中,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反应,一旦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喂药,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4. 对于不配合吃药的孩子,家长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孩子在愉快的情绪中接受喂药。
(2)将药物与食物混合,如将药物放入果泥、酸奶等食物中。
(3)使用儿童专用药物,降低药物口感,让孩子更容易接受。
总之,给孩子喂药需要耐心和技巧。家长要掌握正确的喂药方法,确保孩子的用药安全。
新生儿窒息是一种常见的危急情况,它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甚至脑瘫。窒息是指呼吸道被阻塞,导致氧气无法进入肺部,进而影响全身氧气的供应。研究表明,如果窒息持续5分钟以上,孩子可能会出现神经损害的症状。
窒息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溺水、异物吸入、痰液堵塞、气道痉挛等。其中,肥胖儿童由于喉部狭窄,更容易发生窒息。此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是一种常见的窒息原因,它可能导致患者在睡眠中发生呼吸暂停,从而引发窒息。
窒息的症状包括突然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意识丧失等。如果不及时救治,窒息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呼吸衰竭、心跳骤停等。因此,一旦发现窒息,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窒息的急救方法包括清除呼吸道异物、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等。对于肥胖儿童,可以采取特殊的急救方法,如骑跨式按压法,以帮助其排出呼吸道异物。
为了避免窒息的发生,家长和监护人需要加强对儿童的看护,避免其接触到可能导致窒息的物品。此外,定期进行儿童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也是预防窒息的重要措施。
总之,新生儿窒息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需要引起家长和监护人的高度重视。了解窒息的原因、症状和急救方法,有助于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悲剧的发生。
我是一位年轻的妈妈,最近因为宝宝的一些健康问题,开始在互联网医院进行在线问诊。
一天,我和医生进行了一次详细的咨询,医生非常耐心地听取了我的描述,并给予了专业的建议。
医生告诉我,宝宝出生时曾有重度窒息,目前已经一岁半了,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复查。
我对宝宝的健康非常担心,于是向医生询问了很多问题,比如核磁对身体是否有影响,重度窒息是否会有后遗症等。
医生非常细心地解答了我的疑惑,并建议我多和宝宝交流,促进宝宝的语言发育。
最后,医生还提醒我要注意让宝宝多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
通过这次在线问诊,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对宝宝的健康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会按照医生的建议,好好照顾宝宝,让她健康成长。
本文将介绍哮喘患者在突发窒息时的自救方法,以及如何通过互联网医院或线上问诊寻求专业帮助。
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及时联系在线医生进行咨询和指导非常重要。以下是几个推荐的互联网医院:
酒后入睡,不仅鼾声如雷,更可怕的是可能引发气道阻塞,甚至出现睡眠窒息。为保障呼吸顺畅,降低窒息风险,专家建议,饮酒后应选择比平时矮一半的枕头,并尽量保持平躺睡姿。
酒精会麻痹人体上气道肌肉,导致气道狭窄,黏膜肿胀,易引发打鼾和窒息。选择过低或过高的枕头都会影响呼吸,因此,降低枕头高度是保障呼吸顺畅的关键。
除了降低枕头高度,酒后睡眠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此外,以下人群在饮酒后更需注意睡眠安全:
总之,饮酒后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选择合适的枕头,是保障呼吸顺畅、预防窒息的重要措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床上用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舒适的床上用品不仅能提高睡眠质量,还能带来愉悦的生活体验。那么,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床上用品呢?以下是一些选购床上用品的小窍门。
首先,床单的选择至关重要。床单直接接触皮肤,因此材质非常重要。建议选择纯棉床单,因为纯棉材质透气性好,吸湿性强,对皮肤温和。同时,床单的颜色和图案也应考虑个人喜好,以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其次,被褥的选择也不容忽视。被褥的材质和保暖性能直接影响睡眠质量。羽绒被轻盈保暖,但价格较高;羊毛被保暖性好,但易产生静电;棉被透气性好,但保暖性相对较差。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被褥。
枕头的选择同样重要。枕头的高度和硬度直接影响到颈椎的健康。建议选择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枕头,以保持颈椎的正常生理弯曲。枕头材质方面,乳胶枕头透气性好,记忆棉枕头能根据头部形状进行调整,都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床垫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床垫的软硬度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建议选择适中软硬度的床垫,以保持脊椎的正常生理弯曲。同时,床垫的透气性和抗菌性也是选购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最后,床上用品的清洗和保养也是保证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床上用品应定期清洗和晾晒,以保持清洁卫生。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美食,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美食却暗藏风险。由于孩子咀嚼功能尚未完善,喉部保护性反射功能较弱,很容易发生异物卡喉,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窒息。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易导致孩子窒息的食物,以及如何预防此类意外发生。
一、易导致孩子窒息的食物
1. 坚果:坚果体积小,不易咀嚼,孩子吞咽时容易噎到。
2. 麻花、糖果:这些食物不易咬烂,容易卡在喉咙。
3. 果冻:果冻质地柔软,但体积较大,孩子不易吞咽。
4. 小巧水果:如龙眼、葡萄、樱桃等,容易卡在喉咙。
5. 多纤维蔬菜:如芹菜、豆芽等,纤维较多,不易咀嚼。
6. 大肉块:大块肉不易咀嚼,容易噎到。
7. 多刺的鱼:鱼刺容易卡在喉咙,引起不适。
8. 太长的面条:孩子不易吞咽,容易噎到。
9. 鱿鱼丝:纤维过长,咬感过硬,不适合孩子食用。
10. 花生酱:黏稠度过高,不易吞咽。
二、预防孩子窒息的方法
1. 3岁以下孩子尽量不要食用坚果、果冻、软硬糖等易噎食物。
2. 孩子吃东西时,避免逗乐、哭笑或惊吓,以免食物呛入气管。
3. 家长要经常叮嘱孩子,不要将小东西放入口中。
4. 玩具、硬币、钥匙等小物品要妥善保管,避免孩子误食。
5. 做好家庭急救知识储备,以便在孩子发生意外时及时处理。
总之,春节期间,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饮食安全,避免孩子因食用不当的食物而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