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当孩子生病,尤其是需要注射青霉素时,家长们常常会听到医生询问:孩子是否使用过青霉素?有无过敏史?是否需要进行皮肤试验?
青霉素过敏并非小事,它是一种严重的免疫反应。当人体免疫系统对某些物质产生过强反应时,就会引发过敏反应,甚至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病变。青霉素过敏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皮肤瘙痒、皮疹、荨麻疹、心慌、气短、哮喘、出冷汗、脸色苍白、嘴唇青紫、血压降低甚至休克,严重时危及生命。
近年来,随着化学合成药物和中药品种的不断增加,药物过敏反应的病例也呈上升趋势。据统计,美国50年代初,平均每7人就有1人患过敏反应,70年代增加到5:1,90年代更是高达3:1。中药虽然致敏率相对较低,但也不容忽视。如穿心莲、双黄连、鱼腥草、紫珠草、乌贼骨、羚羊解毒丸和云南白药等,都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一旦发生,应立即抢救。抢救的关键在于争分夺秒,尽快采取必要的措施,如让病人躺平、头部低位、注射肾上腺素、保暖、给氧气或进行人工呼吸等。为了防止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对于一些容易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最好在医生的监督下注射,不要擅自在家中自行注射。
给孩子用药前,更要提高警惕,观察有无药物过敏反应。如查明诱因,尽早诊治,过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同时,家长也要了解青霉素过敏的相关知识,提高防范意识,确保孩子的健康。
过敏性休克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其发病迅速,症状严重,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本文将为您揭秘过敏性休克的急救处理步骤,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提高应对能力。
一、认识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是由于机体对某些过敏原产生异常反应,导致全身性过敏反应的一种严重疾病。常见的过敏原包括食物、药物、昆虫叮咬、花粉等。过敏性休克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四肢湿冷、意识模糊等,严重时可导致窒息、心脏骤停,危及生命。
二、过敏性休克的急救处理步骤
1. 立即脱离过敏原
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的症状,首先要立即脱离过敏原,避免症状进一步加重。例如,如果患者是因为食物过敏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止食用该食物。
2.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过敏性休克急救的重要环节。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将其置于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出现窒息,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 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是过敏性休克急救的首选药物。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可以迅速缓解症状,提高生存率。注射部位通常选择大腿内侧。
4. 立即就医
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症,需要立即就医。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患者应保持平躺,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三、过敏性休克的预防措施
1. 了解自己的过敏原
了解自己的过敏原是预防过敏性休克的关键。患者应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食物、药物、花粉等。
2.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证充足睡眠等,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降低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
3. 带上急救药物
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建议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症,了解其急救处理步骤对于提高生存率至关重要。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过敏性休克,提高应对能力。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乙肝病毒传播的担忧日益增加,乙肝疫苗的安全性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显示,自2000年至2023年12月,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的疑似异常反应病例共上报188例,其中最终确定为疫苗异常反应的仅有18例,且近年来每年仅有四五例。
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家长对疫苗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表示担忧。那么,哪些孩子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如何判断以便及时就医呢?专家指出,相比于其他常规疫苗,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适宜接种的人群应及时接种。
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如何?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系教授庄辉表示,乙肝疫苗是目前最安全的疫苗之一。自1991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全球新生儿3针乙肝疫苗的平均覆盖率已达75%以上。我国于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率已达95%以上。
乙肝疫苗接种反应低于其他常规疫苗
中疾控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医师王华庆介绍,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的异常反应主要是过敏性休克、水肿等。据数据显示,接种乙肝疫苗后的一般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其他常规疫苗,如注射部位短暂疼痛、红肿、硬结等局部反应的发生率在5/100万剂以下。
哪些人群不适合接种乙肝疫苗?
虽然乙肝疫苗安全性高,但对乙肝疫苗有禁忌症者,如对酵母或疫苗的其他成分有过敏史者、有中度或重度急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格林巴综合征、自家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其他慢性疾病等患者,建议不要接种乙肝疫苗。
如何判断疫苗不良反应?
专家提醒,接种乙肝疫苗后,若出现发热、皮疹、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若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反应,应立即就医。
接种乙肝疫苗的注意事项
1. 接种前,请告知医生您的健康状况,如有过敏史或慢性疾病,请告知医生。
2. 接种后,请留观30分钟,以防出现过敏反应。
3. 接种后,如有发热、皮疹、乏力等症状,请及时就医。
4. 建议接种乙肝疫苗后,定期进行乙肝病毒检测,了解自身免疫状况。
近年来,儿童抗生素使用问题再次引发关注。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注射用头孢硫脒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高达5802起,其中近三成受害者为6岁以下儿童。
注射用头孢硫脒作为一种常用抗生素,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扁桃体炎等常见病以及开放性骨折、烧伤等外伤性感染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
过敏性休克是注射用头孢硫脒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临床表现包括瘙痒、荨麻疹、斑丘疹、呕吐、腹泻、皮疹、高热、寒战、心悸、胸闷、呼吸困难、过敏样反应等。尤其是儿童患者,严重不良反应表现更为明显,如皮疹、瘙痒、寒战、高热、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紫绀、呼吸困难等。
为了保障儿童用药安全,以下四个抗生素常识需要家长和医务人员了解:
1. 不舒服不一定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仅不能缓解症状,还可能增加药物副作用发生几率。
2. 发热时,不到38.5℃可以先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等。如果没有发热,只是出现了头疼、鼻塞等症状,可多喝些温开水、休息等,多数人一周左右就能明显好转。
3. 不同种类抗生素针对疾病也不同,如阿奇霉素和阿莫西林主要用于急性扁桃体炎、鼻窦炎和中耳炎,肠道感染时使用它们就不对症。
4. 遵照医嘱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自己是否出现以往没有的症状。如果出现严重或说明书上并未标明的症状,应及时找医生,明确是否是由于药物引起的,并根据医生指导停药或换药。
过敏性休克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一旦发生,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首先,应立即停用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
在抢救过程中,肌注肾上腺素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儿童患者,需根据体重调整药物剂量。此外,早期治疗可采用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的方式。
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关键药物,但使用剂量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确定。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口服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并联合使用菲罗啉和血管扩张剂,以改善休克和气道痉挛。
除了肾上腺素,增压剂和糖皮质激素也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常用药物。去甲肾上腺素是首选的增压药物,其次是肾上腺素或多巴胺。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也有助于改善外周循环阻力和心输出量。
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药物的服用时间、剂量和标准至关重要。错误的用药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肾上腺素对改善过敏性休克的症状,如皮肤粘膜潮红和瘙痒,非常有效。此外,过敏性休克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呼吸道堵塞和支气管痉挛。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这对疾病的治愈至关重要。
总之,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并了解过敏性休克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自救。
过敏反应,这个看似常见的现象,实际上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我们常常听到关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的报道,甚至有些人会对某些中药产生过敏反应。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解析中药过敏的原因、症状以及应对措施。
一、中药过敏的原因
中药成分复杂,其中一些药材可能含有过敏原。例如,穿心莲、双黄莲、鱼腥草、紫珠草、乌贼骨、羚翅解毒丸和云南白药等,都可能导致过敏反应。此外,个体体质差异也是导致中药过敏的重要原因。
二、中药过敏的症状
中药过敏的症状与药物过敏相似,包括皮肤潮红、发痒、皮疹、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三、如何预防中药过敏
1. 仔细阅读说明书:在服用中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材成分以及可能引起的过敏反应。
2. 做好过敏原检测:对于有过敏史的人群,最好在服用中药前进行过敏原检测,以确定是否会对某些药材产生过敏反应。
3. 谨慎用药:在服用中药时,应遵循医嘱,不要擅自更改剂量或停药。
4. 出现过敏症状及时就医:如果在服用中药后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四、中药过敏的应对措施
1. 休息:出现过敏症状后,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 抗过敏治疗:根据过敏症状,医生会给予相应的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
3. 严重过敏反应的抢救:如出现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进行抢救,包括注射肾上腺素、给予氧气、进行人工呼吸等。
五、总结
中药过敏虽然较为罕见,但危害性不容忽视。了解中药过敏的原因、症状以及预防措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自身健康。
“病从口入”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往往与内脏疾病联系在一起。然而,许多人却忽略了,许多皮肤病也是从口入的,与我们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
宵夜不当,螨虫上身
晚上熬夜,吃点宵夜似乎成了很多人的习惯。然而,过多的油脂和辛辣食物不仅会加重肠胃负担,还会导致面部油脂分泌过多,为螨虫和真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引发脂溢性皮炎,甚至脂溢性脱发。同时,长期的面部油脂分泌过多,还可能导致颜面毛细血管长期充血、扩张,出现红斑、酒糟鼻、粉刺等皮肤问题。
燥性水果,火上浇油
燥性水果如荔枝、桂圆等,虽然营养丰富,但过量食用会导致喉咙痛、口唇红肿、面部起疱等“上火”症状。此外,一些中青年人喜欢进补所谓的保健补品,也容易引发类似问题。这些症状在医学上被称为口唇疱疹,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口腔或外阴溃疡、毛囊炎和疖等皮肤问题。
过敏体质,更需谨慎
有过敏体质的人知道哪些食物不能吃,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在忽视自身状态下进食,很容易引发食物过敏,出现瘙痒、全身起风团等症状,医学上称为荨麻疹。严重者甚至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造成严重后果。
光敏蔬菜,小心晒伤
有些过敏反应在特定条件下才会发生,例如吃了含有光敏物质的紫菜、青菜、萝卜叶和田螺等,外出接受阳光照射后,在暴露部位会出现严重的皮炎,这是泥螺日光性皮炎或蔬菜日光性皮炎。
头痛是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很多人会选择服用止痛药来缓解。然而,不恰当的用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近日,一名8岁男孩因服用头痛药导致荨麻疹,并引发过敏性休克,险些丧命。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使用止痛药时要谨慎,特别是过敏体质的患者。
头痛药中的成分,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等,都可能导致过敏反应。此外,某些食物、昆虫刺伤以及服用某些药品也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
如果在使用止痛药后出现皮疹、呼吸困难、低血压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以下是一些预防止痛药过敏的建议:
总之,头痛药虽能缓解疼痛,但并非人人适用。在使用止痛药时,我们要谨慎对待,避免不必要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