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上海小儿分离性焦虑症专业治疗机构推荐

上海小儿分离性焦虑症专业治疗机构推荐
发表人:生物医疗创新站
针对小儿分离性焦虑症,上海有多个专业机构可以进行诊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机构在小儿分离性焦虑症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一旦发现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下是具体医院的介绍:

1.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作为一家综合性儿童专科医院,在小儿分离性焦虑症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
2.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儿科医院,专业水平高。
3.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设有心理咨询门诊,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
4.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设有心理咨询门诊,擅长运用心理治疗方法解决情感困扰。
5.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从事心理学研究和应用,为医疗机构提供专业指导。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童年离别焦虑障碍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孩子从出生到成长,每个阶段都充满了变化和挑战。作为家长,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发育,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本文将围绕儿童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展开,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一、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1. 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儿童常见的一种情绪反应,表现为对父母或其他亲近人的分离产生过度担忧和恐惧。

    2. 妒忌心理:孩子之间容易产生嫉妒心理,表现为对同伴的嫉妒和排斥。

    3. 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表现为缺乏自信、害怕失败等。

    4. 情绪管理困难:儿童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导致情绪管理困难。

    5. 焦虑和抑郁:儿童也可能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等。

    二、应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

    1.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孩子提供安全感和支持。

    2.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 教会孩子情绪管理:帮助孩子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合理调节情绪。

    4. 关注孩子的社交能力: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

    三、总结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家长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和生理问题,其中换衣服问题较为常见。本文将围绕儿童不愿换衣服的原因、表现、影响及应对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现象。

    一、儿童不愿换衣服的原因

    1. 对新衣服的恐惧:儿童对陌生事物存在本能的恐惧,新衣服可能引起他们的不安和焦虑。

    2. 对自身形象的认知:儿童对自己的形象有一定认知,不愿换衣服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新衣服不如旧衣服舒适或美观。

    3. 分离焦虑: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分离焦虑,不愿换衣服可能是他们对离开父母的一种抵抗。

    4. 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不愿换衣服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无法应对新衣服带来的变化。

    二、儿童不愿换衣服的表现

    1. 拒绝穿新衣服:儿童会明确拒绝穿新衣服,甚至哭泣、打滚。

    2. 拖延换衣服:儿童会故意拖延换衣服的时间,表现出不耐烦和抵触情绪。

    3. 撕扯新衣服:儿童会撕扯新衣服,表现出对衣服的厌恶。

    4. 依赖旧衣服:儿童会对旧衣服产生依赖,不愿换衣服。

    三、儿童不愿换衣服的影响

    1. 影响身心健康:儿童不愿换衣服可能导致细菌滋生,引发皮肤感染等问题。

    2. 影响社交活动:儿童不愿换衣服可能影响他们的社交活动,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感到自卑。

    3. 影响自信心:儿童不愿换衣服可能影响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觉得自己与众不同。

    四、应对儿童不愿换衣服的方法

    1. 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在换衣服时,家长应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避免给孩子带来压力。

    2. 逐步引导:家长可以逐步引导孩子接受新衣服,如先让孩子试穿,然后逐渐过渡到正式换衣服。

    3. 增强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自己穿衣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4. 与孩子沟通:家长应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不愿换衣服的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关爱和支持。

  • 儿童癔症,也称为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在昆明夏季,由于天气炎热,儿童癔症的症状可能会加剧。以下是关于儿童癔症的一些基本信息以及针对昆明夏季的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儿童癔症是一种儿童期出现的心理障碍,通常表现为对某些情境或物体的恐惧、焦虑,以及相应的身体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包括呼吸困难、腹痛、头痛等。在昆明夏季,由于高温潮湿的气候,儿童可能会因为天气原因出现身体不适,从而引发或加剧癔症症状。

    家庭预防措施:
    1. 保持室内通风,适当使用空调或风扇,确保室内温度适宜。
    2. 鼓励儿童多参与户外活动,如游泳、散步等,以适应高温环境。
    3. 注意儿童的饮食卫生,避免因饮食不当导致身体不适。
    4.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5. 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治疗策略:
    1. 心理治疗:通过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儿童缓解焦虑情绪。
    2.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症状严重程度给予适当药物治疗。
    3.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应给予儿童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共同面对疾病。
    4. 教育培训:参加儿童心理疾病相关培训,提高家庭对疾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总之,在昆明夏季,家庭应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儿童癔症的发生,同时配合专业治疗,帮助儿童度过难关。

  • 我是一位单身母亲,生活在大连市。自从我离婚后,我的4岁儿子就变得异常依赖我。每天晚上,他都会紧紧地抱着我入睡,甚至有时候还会摸我的私处。这种情况让我感到非常困扰和无助,我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我决定寻求专业帮助,于是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医生告诉我,这种行为可能与儿子对安全感的需求有关,也可能与家庭因素有关。医生建议我找心理老师咨询,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意识到我需要更多的支持和指导来帮助我的儿子。虽然这次问诊并没有直接解决问题,但它让我知道我不必独自面对这种困境。现在,我已经开始寻找合适的心理老师,希望能够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帮助我的儿子。

    儿童分离焦虑的处理指南 常见症状 儿童过度依赖父母、夜间频繁醒来、对分离产生强烈反应等。 推荐科室 儿童心理科或家庭治疗科。 调理要点 1. 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规律,帮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 2. 鼓励孩子表达情感,教他们如何处理分离焦虑。 3. 提供适当的安慰和支持,但避免过度依赖。 4. 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孩子和家长共同应对问题。

  •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人似乎变得越来越“黏人”,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心理和生理原因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个心理学术语——分离性焦虑。它原本多发于学龄期儿童,表现为与所依恋的亲人分离时不安、焦躁。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人也出现了类似的症状。这主要有三个原因:

    1. 躯体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这使得他们更加渴望儿女的关怀和照顾。

    2. 社会角色转变:退休后,老年人从社会角色中脱离出来,可能会产生心理落差,增加对家庭的依赖。

    3. 缺乏陪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工作压力增大,陪伴老人的时间越来越少,这容易让老人产生被忽视的感觉。

    那么,如何应对老年人的“黏人”行为呢?

    1. 老人自身:要学会主导自己的生活,尝试自我调节,如坚持锻炼、参加社交活动等。

    2. 家人:要对父母心怀理解,及时沟通,多陪伴他们,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此外,以下是一些针对老年人的心理保健建议:

    1. 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多与亲朋好友沟通交流。

    3. 参加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生活。

    4. 保持身心健康: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就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西英俊医生指出,老年人的心理保健至关重要。只有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才能让他们安享晚年。

  •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分离焦虑是一个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对妈妈过于依恋的宝宝,分离焦虑更为明显。这不仅会影响宝宝的日常生活,也可能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分离焦虑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哭闹、不安、黏人、拒绝与陌生人接触等。那么,如何应对宝宝过于依恋妈妈的情况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建立安全感**:宝宝对妈妈的依恋源于对安全感的需要。因此,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宝宝建立安全感:

    •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让宝宝形成稳定的生物钟。
    • 多与宝宝进行肌肤接触,如拥抱、抚摸等。
    • 给予宝宝充足的关爱和陪伴。

    2. **逐步适应分离**:家长可以逐步让宝宝适应与妈妈分离的时间,例如:

    • 妈妈上班前,可以先与宝宝进行简短的分离,如去洗手间、打电话等。
    • 逐渐增加与宝宝分离的时间,如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

    3. **培养独立性**: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宝宝的独立性:

    • 鼓励宝宝自己玩耍,培养其自主能力。
    • 教宝宝一些简单的自我照顾技能,如穿衣、吃饭等。
    • 让宝宝参与家庭事务,如帮忙收拾玩具等。

    4.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宝宝的分离焦虑症状严重,家长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5.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一些抗焦虑药物来缓解宝宝的分离焦虑症状。

    总之,宝宝过于依恋妈妈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家长可以通过以上方法帮助宝宝度过这个阶段。

  •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一个黏人的阶段,这是因为他们对主要照顾者(通常是妈妈)产生了强烈的依恋。这种依恋是宝宝安全感的来源,也是他们正常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然而,如果宝宝表现出过度痛苦的情绪、睡眠障碍、担心主要照顾者受伤或失去他,以及没有主要照顾者的陪伴就无法入睡等症状,可能就是婴幼儿分离焦虑症的表现。家长应关注宝宝的行为,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疗协助。

  • 很多妈妈面对与宝宝分离的时刻都感到十分艰难,尤其是看到宝宝痛哭流涕的模样,更让人心疼。然而,为了宝宝的成长和独立性,妈妈们需要学会如何与宝宝进行告别。

    告别方式的选择

    1. **哭闹型告别**:这种情况下,宝宝会通过哭泣来表达对妈妈的依恋和不舍。妈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不要因为宝宝的哭泣而回头,坚持自己的立场,让宝宝学会独立面对分离。

    2. **若无其事型告别**:这种情况下,宝宝可能对妈妈的离开毫无反应,这可能是长期忽视宝宝情感需求的结果。妈妈需要反思自己的育儿方式,并努力弥补与宝宝之间的感情。

    3. **惊慌失措型告别**:这种情况下,宝宝会因为妈妈突然离开而感到恐慌。妈妈可以设置一个告别仪式,让宝宝明白妈妈只是暂时离开,会很快回来。

    告别仪式的建议

    1. **大方告别**:告诉宝宝妈妈要去上班,并给予宝宝一定的安慰。

    2. **关注宝宝情绪**:在宝宝情绪不稳定时,给予适当的肢体接触和语言安慰。

    3. **保持轻松态度**:在告别时,妈妈要保持轻松的态度,避免给宝宝传递焦虑情绪。

    4. **按时回家**:在宝宝适应了新的环境后,妈妈要按时回家,让宝宝感受到妈妈的关爱。

    不同情况的处理

    1. **难舍难分型**:妈妈需要克服自己的不舍情绪,坚持宝宝的独立性。

    2. **延迟哭闹型**:妈妈要理解宝宝的情绪变化,并给予适当的关注和安慰。

    3. **闷闷不乐型**:妈妈要注意观察宝宝的情绪变化,并及时给予关爱。

    4. **入托告别**:提前带宝宝熟悉幼儿园环境,并给予宝宝鼓励和支持。

    5. **幼儿园适应**:关注宝宝的适应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 我是一名年轻的父亲,最近我发现我的4岁儿子每天晚上都要抱紧我才能入睡。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认为这只是孩子的依赖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变得越来越频繁,甚至影响到了我的睡眠质量。我开始感到焦虑和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听说了一个名为“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平台。出于好奇和求助的目的,我决定尝试一下。通过这个平台,我很快就联系到了一位专业的医生,并向他描述了我儿子的情况。医生非常耐心地听完了我的描述,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他告诉我,这可能是孩子的分离焦虑症状,需要我们家长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同时,他也建议我和妻子一起参与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帮助他建立起更健康的依赖关系。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每天晚上,我会和儿子一起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例如读书、讲故事等,以帮助他更好地入睡。同时,我也开始逐渐减少对他的依赖,让他慢慢适应独立睡觉的习惯。虽然一开始儿子还是会哭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信。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互联网医疗的便利性和有效性。它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及时的专业建议,还可以节省我们的时间和精力。现在,我已经成为了这个平台的忠实用户,并且也向身边的朋友和家人推荐了它。

    分离焦虑症状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分离焦虑症状在幼儿中较为常见,表现为孩子在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分离时出现的过度焦虑、恐惧或哭闹等行为。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发展。 推荐科室 儿科或心理科 调理要点 1. 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规律,帮助孩子形成安全感; 2. 逐渐增加孩子与父母分离的时间,帮助他们适应独立; 3. 鼓励孩子参与社交活动,扩大他们的社交圈; 4. 提供安全、温馨的环境,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5. 如果情况严重,可能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或药物干预。

  • 儿童分离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孩子在离开亲人或熟悉环境时出现极度焦虑和恐惧。针对这种病症,有多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首先,行为疗法通过正面强化和消退不良行为来减少焦虑,适用于轻度至中度症状的孩子。其次,认知行为疗法旨在改变孩子的思维模式和应对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分离情绪。支持性心理治疗则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鼓励表达感受,有助于家庭和谐。家庭治疗着重于改善亲子关系,减轻分离引起的紧张氛围。在严重病例中,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可能被考虑。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应由专业医生指导,并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孩子得到最适合的干预和支持。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