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儿童性侵事件频发,家长如何保护孩子?专家支招性教育和演习的重要性

儿童性侵事件频发,家长如何保护孩子?专家支招性教育和演习的重要性
发表人:跨界医疗探索者
最近发生的儿童性侵事件让家长们心如刀绞,更让为人父母的我们忧心忡忡:我们视若珍宝的孩子们,我要如何才能保护好你?!我们都希望孩子们生活在如同舒曼《童年》组曲中所描绘的纯真美好无忧无虑的世界中,但真实世界却并非如此。数据显示网络上约有750000名儿童性侵者在搜索儿童性玩具。根据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的数据2018年被曝光的儿童(<18岁)性侵案例达317例,受害儿童超过750人,年龄最小仅3岁。在此环境下,作为家长的我们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今天,39健康网请来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理科副主任、上海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朱大倩,让她来给大家聊聊其中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性教育和演习至关重要保护我们的宝贝,首先要做的就是扎紧篱笆,不让坏人有机可乘。尤其对于婴幼儿来说,成人的保护职责无可推卸,尽量不要让孩子脱离自己的视线。从“女童保护”近几年发布的报告看,熟人作案比例非常高,2014年达到87.87%,2018年为66.25%。因此不要轻易把孩子交给邻居或朋友看管,慎重考虑让未成年孩子出去寄宿和独自离家念书。再好的牧人也会有打盹的时候,超人妈妈也会有防范不到的角落。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必然要开始学习逐步离开家长。因此我们要帮助孩子学会自带“保护网”。2018年750例受害人中7-14岁学龄期儿童的比例高达58.67%。2014年调查显示仅20%的孩子知道什么是“性教育”。当面对“如果有人不经要摸你或脱你衣服,你知道如何求助和自救吗”这一问题时,14.6%的孩子选择“不知道”。在选择“会”的85.4%的人中大多对防性侵知识也仅有粗浅的一知半解,一些错误的认识甚至可能在特定情况下危及自身安全,造成恶性后果。正确的性教育和演习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有一个美国防性侵的7分钟动画短片“how to tell your child”可以非常简短地教会孩子分辨出不安全的人和环境,学习如何拒绝并保护自己。对于儿童来说除了单纯的口头教育外,必须把这些原则情景化,通过一些小游戏、角色扮演、情景问答等方式反复演习,这样当孩子遇到危险情况时才能把理论化为行动,真切地保护好自己。重建安全感避免二次伤害要使我们的“篱笆”和孩子自带的“保护网”发挥最大作用,必须要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做基础。父母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保证每天都拨出一小段时间,放下所有的事,单纯地享受快乐轻松的时光。这对于建立亲子感情和信任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临近青春期的孩子,很多的害怕恐惧只有在这样温暖,接纳,不被判断的时刻才能放心安全地讲出来。当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发现他们的变化,尽早给予保护、支持和帮助。对于已经遭遇到这些不幸的孩子更是如此,迅速脱离伤害环境,即刻启动安全保护,医治身体上的创伤,避免接触不必要的相关事件媒体信息。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在意和保护能力,帮助她/他重建安全感。告诉孩子这不是她/他自己的错误,表扬勇气,为她/他能选择正确保护自己的行为而给予赞赏。努力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不要让孩子有因此事“受惩罚”的感觉。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有条件的话尽早给予心理支持干预。在此过程中家长积极主动,保持情绪稳定是最重要的基础,能够为孩子提供安全感,让孩子在家里得到更好的休息,尽早康复。愿天下无伤害,愿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孩子们,更愿他们都成为智慧勇敢的宝贝!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与亲子有关的问题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与亲子有关的问题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胎教,这一传统观念一直被大众认为是母亲的责任,而忽略了父亲的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父亲的参与对胎儿的智力发展和健康同样至关重要。

    孕妇的情绪对胎儿的影响不容忽视。当孕妇处于焦虑、紧张或愤怒等负面情绪中时,这些情绪会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导致胎儿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甚至影响胎儿的生理发育。因此,在胎教过程中,父亲需要给予孕妇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她们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产生负面情绪。

    除了情绪支持,父亲还可以积极参与胎教过程,与胎儿进行“互动”。例如,父亲可以和孕妇一起为胎儿讲故事、唱儿歌,让胎儿熟悉父亲的声音,建立亲子关系。此外,父亲还可以通过描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让胎儿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胎教对话不仅可以增进胎儿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还可以促进胎儿的大脑发育。研究表明,胎儿在母体内就已经开始建立听觉和触觉等感官系统。通过父母的声音和触摸,胎儿可以感受到外界的刺激,从而促进大脑的发育。

    父亲在胎教中的角色同样重要。他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胎教:

    • 与孕妇一起为胎儿讲故事、唱儿歌
    • 描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让胎儿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 与孕妇一起进行亲子游戏
    • 关注孕妇的情绪变化,给予支持和安慰
    • 积极参与孕期保健,与医生保持沟通

    总之,胎教并非母亲的单方面责任,父亲同样需要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共同的努力,父母可以为胎儿创造一个温馨、健康的成长环境,促进胎儿的全面发展。

  •   新生儿降临人世,新手爸爸们一定充满喜悦。一个柔弱的生命,从此与你息息相关,带给你无限的自豪感。随着宝宝的成长,他会对爸爸产生深厚的情感,并渴望从爸爸这里获得安慰。尽管母子之间的情感联结更为紧密,但爸爸也可以积极参与进来,与宝宝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联系。

      通常情况下,宝宝在妈妈面前表现得比较安静,而在爸爸面前则更加兴奋。研究表明,在大多数文化和社会阶层中,爸爸抱宝宝的方式与妈妈不同;爸爸的动作更为粗犷,喜欢通过身体接触与宝宝互动,而妈妈则更加温柔平和,喜欢用玩具逗宝宝玩;爸爸给宝宝更多的自由去探索世界,不会过分保护,而妈妈则更倾向于溺爱和过分保护,对宝宝的每个动作都充满紧张。与爸爸的互动对宝宝的一生都有益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提高智商、减少暴力行为、建立良好的社会行为,帮助宝宝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在美国1998年6月的《父母》杂志中,父亲对宝宝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父亲与母亲是不同的;

        2. 父亲更爱与宝宝玩闹;

        3. 父亲对宝宝的推动作用更大;

        4. 父亲使用的语言更复杂;

        5. 父亲对宝宝的约束更多;

        6. 父亲使宝宝更社会化,为他进入现实世界做好准备;

        7. 介绍男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行为;

        8. 父亲支持妻子;

        9. 帮助宝宝发挥潜能。

      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父亲在宝宝个性形成和行为塑造方面确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了情感方面的作用,父亲在宝宝的健康成长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以下是一些父亲可以关注和参与的方面:

      1. 定期带宝宝进行体检,确保宝宝健康成长;

      2. 关注宝宝的饮食营养,确保宝宝获得充足的营养;

      3. 培养宝宝的兴趣爱好,促进宝宝全面发展;

      4. 关注宝宝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爱和支持;

      5. 培养宝宝的独立生活能力,为宝宝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总之,父亲在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宝宝创造一个充满爱的成长环境。

  •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雇佣保姆来照顾孩子。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被保姆带大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本文将探讨保姆带大的孩子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这些心理问题。

    首先,保姆带大的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情感交流缺失:保姆往往只能照管孩子的日常起居和人身安全,无法像父母一样与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导致孩子缺乏情感支持和安全感。

    2. 教育方式不当:保姆的教育方式和父母可能存在差异,导致孩子在接受教育时出现困惑和抵触情绪。

    3. 家庭氛围不稳定:频繁更换保姆或保姆的教育方式不稳定,会导致孩子缺乏稳定的生活环境。

    4. 父母关爱不足:一些父母工作繁忙,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导致孩子心理发育不健康。

    为了预防和应对保姆带大的孩子心理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稳定的家庭环境:尽量减少保姆更换次数,保持教育方式的一致性。

    2. 加强情感交流:父母要尽量多陪伴孩子,与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

    3. 提高保姆素质:选择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保姆,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

    4.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要及时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

    总之,保姆带大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家长要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应对这些心理问题。

  •   一、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心理和行为习惯。

      1、家长的态度决定孩子的性格

      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分为两种:一种是总是挑剔孩子的缺点,另一种是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前者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后者则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

      2、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赏识教育是指家长通过发现孩子的优点、表扬和鼓励孩子的进步,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心态。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孩子克服困难,发挥潜能。

      二、如何发现孩子的亮点

      1、放下“别人家的孩子”的执念

      许多家长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这种做法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独特之处,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完美。

      2、从不同角度看待孩子

      家长应该从多个角度看待孩子,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孩子的性格、兴趣、特长等方面都是值得关注的亮点。

      3、多表扬、多鼓励

      家长应该多表扬、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

      三、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

      1、倾听孩子的想法

      家长应该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2、用积极的方式引导孩子

      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应该用积极的方式引导孩子,避免使用负面语言。

      3、建立信任关系

      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

  •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而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将探讨五种家长言行对孩子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一、过度溺爱,忽视孩子独立能力培养

    一些家长过度溺爱孩子,事事包办代替,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缺乏自信,依赖性强,难以适应社会竞争。

    二、过度批评,打击孩子自信心

    一些家长过于严厉,对孩子的错误进行过度批评,甚至体罚。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自卑、敏感的性格,难以建立自信。

    三、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

    一些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四、家长自身行为不端正

    家长自身行为不端正,如吸烟、酗酒、赌博等,会给孩子树立不良榜样,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五、忽视孩子的社交能力培养

    一些家长过度保护孩子,不让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导致孩子缺乏社交能力,难以适应社会生活。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 尊重孩子,给予适当的自由空间。

    2. 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4. 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出现了隔代教育的现象,即由祖辈照顾和教育孙辈。这种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年轻父母的工作压力,但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本文将从隔代教育的利弊、原因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隔代教育的利与弊

      隔代教育的利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丰富的育儿经验:祖辈们积累了丰富的育儿经验,能够更好地应对孩子的各种问题。

      2. 和谐的家庭关系:祖辈与孙辈之间更容易建立起和谐的关系,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3. 传承传统文化:祖辈们能够将传统文化和美德传授给孩子。

      然而,隔代教育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过度溺爱:祖辈们容易对孩子过度溺爱,导致孩子出现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等问题。

      2. 价值观冲突:祖辈们与年轻父母在教育观念上可能存在差异,容易引发家庭矛盾。

      3. 知识更新滞后:祖辈们可能缺乏最新的育儿知识和理念。

      隔代教育的解决方法

      为了解决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沟通:年轻父母与祖辈之间要积极沟通,达成共识。

      2. 分担责任:年轻父母要承担起育儿责任,尽量多陪伴孩子。

      3. 学习新知识:祖辈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育儿理念。

      4. 建立规则:要为孩子们建立合理的规则,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隔代教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既有利也有弊。关键在于如何扬长避短,让孩子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 我曾经在本溪市遇到一个让人困扰的问题。我的15岁儿子和42岁的丈夫有一个奇怪的习惯:他们在一起裸睡。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毕竟亲子关系好是件好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担心这是否正常,尤其是当我发现他们在公共场合也会表现出过于亲密的行为时。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建议,于是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在线问诊。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虽然裸睡对身体有益,但对于15岁的孩子来说,保持一定的距离是非常重要的。医生指出,过于亲密的行为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性和心理健康。更让我担忧的是,我的儿子在被父亲责骂后发布了一些关于死亡和对亲人的不友好言论的朋友圈,这表明他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医生建议我多关注和关心孩子,采用正面教育的方式,而不是暴力对待,并且要多关心他的日常生活。

    这次在线问诊让我意识到,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健康。即使是看似无害的行为也可能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这次经历,我学到了如何更好地与我的儿子沟通和相处,并且我也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提供的便捷和专业的医疗服务。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处理 常见症状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情绪波动、社交障碍、自我认知困扰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他们在行为上表现出异常,例如过度依赖父母、社交回避、自我伤害等。 推荐科室 心理科 调理要点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提供稳定和安全的家庭环境,避免暴力和过度批评。 鼓励孩子参与社交活动,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如果孩子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家长也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和学习,提高自己的育儿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家庭和亲缘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一项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的研究指出,养父母对孩子的认知发展有着积极影响,甚至可以促进孩子智商的增长。这一结论颠覆了传统进化论中的亲缘选择行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实验解读】

    为了验证养父母对孩子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人员对比了135对“虚拟双胞胎”,其中一对为收养、一对为亲生,另一对则都是收养。结果显示,尽管父母对收养的孩子和亲生孩子在行为上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但在责任心和毅力等积极特征上,父母对两者评价并无明显差异。

    此外,研究发现,收养的孩子在智商上略高于亲生兄弟姐妹。研究人员对瑞典18-20岁的男性进行了智商测试,发现被收养的孩子比留在亲生父母身边的孩子智商高出4.4个百分点。这一差距虽然看似微小,但对于个人和国家层面上的风险感知、意外事故和生产力等方面却有着重要影响。

    【影响分析】

    研究发现,养父母的教育水平越高,孩子的智商增长越明显。在养父母教育水平高于亲生父母的家庭中,收养的孩子比其兄弟姐妹智商高出7.6个百分点。反之,在养父母教育水平低于亲生父母的家庭中,收养的孩子智商则低于其兄弟姐妹。

    【启示与展望】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养父母对孩子的认知发展有着积极影响。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具体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种差异。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深入了解养父母对孩子认知发展的具体作用机制。

    此外,这项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启示:在评价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时,不能仅仅局限于遗传因素,还要关注后天环境的影响。养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培养,对孩子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春节,对于许多外出务工的父母来说,既是与家人团聚的时刻,也是与孩子相处的重要时刻。然而,由于长时间的分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变得疏远。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与孩子相处的技巧,帮助您度过一个温馨的春节。

    一、拥抱与赞美,缩短距离

    见面时,首先给予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表达您的爱意。同时,赞美孩子的成长和变化,让他们感受到您的关爱和关注。

    二、平和沟通,关心过程

    与孩子谈论学习时,避免过度批评和指责,而是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倾听与理解,尊重孩子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四、建立规则,引导行为

    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五、保持联系,传递关爱

    即使无法时刻陪伴在孩子身边,也要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保持联系,传递您的关爱。写信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您的陪伴。

    六、内疚感要适度,避免过度补偿

    面对留守孩子,父母可能会产生内疚感。然而,过度补偿和指责孩子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要适度处理内疚感,努力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 感恩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珍惜生活中的点滴。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要让他们明白,感恩就是懂得尊重他人的付出。当孩子感谢他人的善行时,他们应该意识到自己将来也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去回报社会。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孩子学会感恩:

    1. 从感恩父母做起: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辛劳,让他们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感受父母的付出。父母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的付出是无私的,是爱他们的表现。

    2. 父母要起表率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因此,父母要时刻保持感恩之心,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

    3. 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中,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从而懂得感恩。

    4. 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教育的载体:如春节、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让孩子学会表达对家人、老师的感激之情。

    5. 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学会感恩: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6. 让孩子知道父母并没有想要孩子回报:父母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的付出是出于爱,而不是希望孩子回报。

    7. 教育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学会关心集体,培养责任感。

    8. 让孩子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9. 让孩子在对比中学会感恩:让孩子体会到与其他孩子的差异,懂得珍惜。

    10. 教会孩子掌握好沟通与交流的方法:通过沟通,让孩子了解父母的付出,从而懂得感恩。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