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低动力型休克:特征与紧急处理

低动力型休克:特征与紧急处理
发表人:老年健康守护者
低动力型休克是一种循环功能障碍,其主要特征包括尿量减少、疲乏、嗜睡、皮肤湿冷和神志淡漠。当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外周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时,肾脏会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以保留血液和氧气,从而导致尿量减少。疲乏是由于心输出量降低,全身各组织器官供血不足,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嗜睡是因为大脑供血不足,脑部缺氧,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皮肤湿冷是由于外周血管收缩不全,导致热量丢失过多。神志淡漠通常由严重的低血压引起,由于心脏泵血能力减弱,血液流动减慢,导致脑部缺氧和缺血。治疗措施包括补液扩容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在诊断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周围循环衰竭疾病介绍:
周围循环衰竭,亦称“周围循环功能不全”,是指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导致重要器官有效循环血量显著减少,使组织器官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导致组织、器官的代谢和功能发生严重障碍的疾病。本病多因大量失血、严重失水、剧烈疼痛、严重感染等引起,随病情轻重而出现四肢冰凉、心悸、皮肤湿冷等休克相关症状。除针对病因治疗外,还应给予输血、输液和药物治疗,视病情轻重而定能否治愈,一般预后不佳。
推荐问诊记录
周围循环衰竭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小儿纵隔压迫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儿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纵隔内的器官受到压迫,导致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在兰州夏季,由于气候炎热,儿童更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等问题,从而增加小儿纵隔压迫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预防措施:1.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儿童长时间处于密闭、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2. 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免疫力;3.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4. 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治疗策略:1.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2. 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3. 加强儿童营养,提高身体抵抗力;4. 定期复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小儿纵隔压迫综合征是一种儿科疾病,主要发生在婴儿和幼儿时期。该疾病是由于纵隔内的器官,如心脏、大血管或淋巴结等,发生异常增大或肿瘤,导致纵隔变形,压迫周围的器官和组织,引起呼吸、循环、消化和神经系统等症状。在北京夏季,由于高温和湿度较高,家庭预防和治疗策略尤为重要。

    预防措施:
    1.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儿童长时间处于闷热的环境中。
    2. 避免儿童接触可能引起纵隔压迫的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
    3.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和处理可能引起纵隔压迫的疾病。
    4. 避免给儿童过度喂食,以免引起消化系统疾病。
    5. 对于有家族史或遗传倾向的儿童,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治疗策略:
    1. 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手术、放疗或药物治疗。
    2. 对于症状较轻的儿童,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症状。
    3. 对于症状较重的儿童,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解除纵隔压迫。
    4. 治疗期间,注意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鼓励儿童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 腹泻休克时,身体可能出现尿量减少、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四肢湿冷、意识障碍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表明严重的脱水和循环衰竭,应立即就医。腹泻导致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过多,血容量不足使肾小球毛细血管灌注压降低,进而影响了肾脏的功能,导致尿液形成减少。尿量减少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中,但更常见于儿童和老年人。腹泻还会导致身体脱水,血液浓度增加,心脏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来满足身体的需求,因此会通过提高心率来增加血液循环。血压下降可能导致头晕、眩晕甚至昏厥,尤其在长时间站立时更为明显。腹泻导致的液体流失使得回心血量减少,从而降低了外周血管阻力,致使四肢末端的血液循环不畅,温度较低。腹泻严重时会引起电解质紊乱,当低钠血症发生时,大脑缺乏必要的钠离子,就会出现意识障碍。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血常规、电解质分析、尿常规以及头颅CT扫描等相关检查。治疗措施可能包括补液恢复血容量、纠正电解质失衡以及使用抗腹泻药物如洛哌丁胺。在腹泻休克的情况下,应立即就医并采取紧急急救措施,同时注意监测患者的循环状态和电解质水平。

  • 等渗性脱水时,由于细胞外液丢失水分多于电解质,导致血钠浓度正常或稍高,细胞外液容量减少。为了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平衡,细胞内液会向细胞外转移。患者可能会出现口渴、乏力、头痛、尿量减少等症状。严重病例可能伴有循环衰竭、昏迷甚至死亡。确诊通常需要血液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水平和血清钠浓度检测。治疗主要是补充电解质溶液,如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溶液,重症可能需要静脉注射。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和电解质状态。等渗性脱水对机体影响较大,及时发现并纠正电解质失衡至关重要,建议定期监测体液平衡指标,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 新生儿发绀,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出现的皮肤、黏膜呈现青紫色的症状。发绀是由于血液中氧气含量不足,导致血红蛋白无法正常携带氧气而引起的。在上海夏季,由于高温潮湿的气候特点,新生儿发绀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以下是对新生儿发绀的详细介绍以及在上海夏季的家庭预防和治疗策略。

    一、新生儿发绀的原因
    1. 呼吸系统问题:如呼吸道感染、肺部疾病等,导致呼吸困难,影响氧气摄入。
    2. 循环系统问题: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变等,导致血液循环不畅。
    3. 皮肤问题:如皮肤感染、烫伤等,影响皮肤对氧气的吸收。
    4. 热射病:在高温环境下,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发生热射病。
    5. 感染性疾病:如新生儿败血症等,导致全身缺氧。

    二、上海夏季家庭预防策略
    1. 保持室内通风:在高温天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室内温度,避免新生儿中暑。
    2. 注意饮食卫生:给新生儿提供新鲜、易消化的食物,预防消化道感染。
    3. 避免过度包裹:新生儿散热能力较差,过度包裹容易导致体温升高,引起发绀。
    4. 注意呼吸道护理:保持新生儿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
    5. 定期体检:定期带新生儿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三、上海夏季家庭治疗策略
    1. 降温:在高温天气,为新生儿提供适宜的室温,帮助其散热。
    2. 氧气吸入:对于呼吸困难的新生儿,给予氧气吸入,提高血氧饱和度。
    3.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建议,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4. 心理护理:保持新生儿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5. 家庭护理:学会新生儿的基本护理知识,如换尿布、喂奶等。

    四、注意事项
    1. 新生儿发绀是一种严重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2. 家长要了解新生儿发绀的原因,做好预防措施。
    3. 遇到新生儿发绀,要保持冷静,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4. 定期带新生儿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5. 加强家庭护理,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 小儿纵隔压迫综合征是一种较少见的儿科疾病,主要发生在婴儿和幼儿身上。这种疾病是由于纵隔内的器官,如心脏、大血管或胸腺等,发生异常增大或异常位置,导致对周围器官的压迫,从而引起呼吸、吞咽和循环系统的一系列症状。在兰州秋季,气温变化较大,空气干燥,小儿纵隔压迫综合征的发病率可能会有所增加。
    针对兰州秋季的气候特点,家庭预防措施如下:
    1. 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避免空气污染。
    2. 给孩子提供充足的水分,防止呼吸道干燥。
    3. 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孩子着凉。
    4. 鼓励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5. 定期带孩子进行健康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相关疾病。
    治疗策略主要包括:
    1.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心脏手术、血管重建等。
    2. 对症治疗,如呼吸困难时给予吸氧、吞咽困难时给予营养支持等。
    3. 药物治疗,如抗炎、抗感染等。
    4. 适当的心理支持,帮助孩子减轻心理压力。

  • 低动力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循环系统疾病,其基本特征包括皮肤苍白或发绀、尿量减少、疲乏、心率加快和血压下降。这些症状通常表明循环功能障碍,需要紧急就医。皮肤苍白或发绀是由于外周血管收缩,血液回流心脏减少,导致组织器官供血和供氧不足。尿量减少是因为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液产生减少。疲乏是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心脏泵血能力下降,全身各脏器供血不足,脑部缺血缺氧。心率加快是因为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儿茶酚胺等激素分泌增加,刺激心脏加速跳动以提高心排出量。血压下降是因为外周血管收缩,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心脏前负荷不足。治疗措施包括补液扩容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在诊断过程中,应避免过度活动,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 低血压休克期的临床表现包括四肢湿冷、尿量减少、恶心呕吐、神志淡漠、眩晕,这些症状可能表明循环功能障碍,应尽快就医。四肢湿冷是由于心脏泵血能力下降导致外周组织供血不足,进而影响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机体为了保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会收缩外周血管,降低血压和全身血流量,血液流向下肢的程度增加,而上肢则处于缺血状态。尿量减少是由于低血压休克导致肾血流量减少,使肾脏不能有效地清除体内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引起尿量减少。恶心呕吐是由于低血压休克引起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导致胃肠蠕动加快和胃酸分泌增多。神志淡漠是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大脑缺乏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出现意识障碍。眩晕是由于血压急剧下降,大脑供血不足,容易引起眩晕的发生。治疗措施可能包括提升血压的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类升压药,患者应避免快速改变体位,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 新生儿肾静脉血栓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尤其在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更为常见。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新生儿,由于血管内凝血机制异常,导致肾静脉内形成血栓。以下是针对上海冬季这一特定地区的新生儿肾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策略。

    预防措施:
    1. 保持室内温暖,避免新生儿直接暴露在寒冷环境中。
    2. 定期检查新生儿的血液循环情况,特别是肾脏区域的血液循环。
    3. 注意营养均衡,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
    4. 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血液凝固的药物。
    5. 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新生儿,要特别注意观察其肾脏区域的变化。

    治疗策略:
    1. 确诊后,立即给予抗凝治疗,如肝素等。
    2. 根据病情,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如肾静脉血栓清除术。
    3. 支持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
    4.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5. 对于有并发症的新生儿,如肾功能不全,要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 微循环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影响着人体的各个系统,引发多种疾病。以下将从不同系统角度,介绍微循环障碍的常见表现及其相关疾病。

    1. 神经系统:微循环障碍导致脑细胞营养不足,缺氧,进而引发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中风、偏瘫、老年性痴呆等疾病。

    2. 心血管系统:微循环障碍导致心脏细胞营养不足,缺氧,引起胸闷、心慌、心绞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塞、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

    3. 呼吸系统:微循环障碍导致肺部组织缺氧,引起胸闷、气短、咳嗽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

    4. 消化系统:微循环障碍导致胃肠道吸收功能受损,引起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疾病。

    5. 运动系统:微循环障碍导致肌肉组织缺氧,引起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风湿关节炎、腰肌劳损等疾病。

    6. 内分泌系统:微循环障碍导致激素分泌紊乱,引起甲亢、糖尿病、乳腺炎等疾病。

    7. 泌尿生殖系统:微循环障碍导致泌尿生殖器官组织缺氧,引起肾炎、肾衰、盆腔炎、月经不调等症状。

    8. 皮肤:微循环障碍导致皮肤细胞营养不足,引起皮肤干燥、脱屑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斑秃、手足癣等疾病。

    9. 微循环与人体疲劳:微循环障碍导致肌肉组织缺氧,引起肌肉酸痛、疲劳等症状。改善微循环,可缓解疲劳。

    10. 微循环与美容:微循环障碍导致皮肤细胞营养不足,引起皮肤衰老、暗沉等症状。改善微循环,可延缓皮肤衰老。

    11. 微循环与痛经:微循环障碍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痛经。改善微循环,可缓解痛经。

    12. 微循环与痔疮:微循环障碍导致肛门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痔疮。改善微循环,可缓解痔疮。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