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药品作为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其质量和稳定性至关重要。然而,家庭中常用的药品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失效或变质,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甚至造成不良后果。
药品的失效或变质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 光照:阳光中的紫外线会破坏药品中的化学成分,导致药品失效。因此,药品应存放在避光的环境中。
2. 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药品的稳定性,使其失效或变质。一般来说,药品应存放在室温下,避免阳光直射。
3. 湿度:潮湿的环境会加速药品的变质过程,使其失效。因此,药品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
4. 微生物:空气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会侵入药品,导致其变质。因此,药品应存放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污染。
家庭中常用的药品容易失效或变质的表现:
1. 注射剂:药液出现浑浊、沉淀或结晶析出,经加热不能溶解。
2. 片剂、胶囊剂:药片受潮粘连、松片膨大、变形、裂片,糖衣片变色或严重斑点、变花发霉等。
3. 散剂:结块发霉、变色粘连。
4. 眼药水:出现变色如絮状物。
5. 酊剂、浸膏剂、糖浆剂:出现沉淀、发霉、变色等。
6. 软膏剂:基质酸败、异臭,油层析出或结晶析出,变色、异臭。
7. 丸剂:变色、发干、霉变生虫、有异味。
为了避免药品失效或变质,家庭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1. 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储存条件进行存放。
2. 避免将药品存放在潮湿、阴暗、高温或低温的环境中。
3. 封闭存放,避免药品受污染。
4. 定期检查药品,发现变质或失效的药品及时处理。
5. 了解药品的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药品。
2024年9月5日下午6点30分,莆田市的王女士带着五岁的女儿来到当地的儿科门诊。王女士的女儿在当天误食了七粒细菌溶解产物胶囊,原先的用量是一天一粒。王女士非常担心,赶紧带女儿来就诊。儿科康医生接待了她们,并详细询问了女儿的情况。经过初步检查,康医生建议王女士带女儿进行一次生化全套检查,以排除肝肾损害的可能性。康医生还提醒王女士,如果女儿出现血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康医生同时建议王女士让女儿多喝纯牛奶和温水,以帮助身体排除多余的药物。康医生表示,48小时之内如果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女儿的身体应该没有大碍。王女士对康医生的专业建议表示感激,并决定按照康医生的建议行事。
家中的药箱,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救命包’。然而,你是否知道,药品的储存条件对于药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错误的储存方式,不仅会让‘救命药’失效,甚至可能变成‘毒药’。
江西中医学院教授王素珍指出,90%以上的家庭都不知道如何正确储存药品,甚至连一些医疗机构和药品批零企业也无法按规定储存药品。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储存药品,避免‘救命药’变成‘毒药’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药品的储存条件。根据2005年版的中国药典,药品的储存条件主要包括阴凉处(≤20摄氏度)、凉暗处(≤20摄氏度并避光)、冷暗处(2~10摄氏度)、常温(10~30摄氏度)和冷藏(多为针剂和血液用品)。
以常见的跌打万花油、风油精、清凉油、正骨水、滴眼液等药品为例,它们都需要在阴凉处储存。然而,有多少家庭能够保证这些常用药在≤20摄氏度的环境下储存呢?
错误的储存方式会导致药品失效,甚至产生副作用。以生物制品为例,按国家药典规定应存放于冷暗处(2摄氏度~10摄氏度)。当温度升高10摄氏度时,一般化学反应速度增加2倍至4倍,若将其放在25摄氏度储藏时,其有效期将缩短1/4至1/2。
此外,湿度、空气、光线等因素也可能对药品产生影响。例如,中药材受潮后会霉烂,片剂会松散破裂、变色粘连,药物会粘结成块,有的还会分解失效。如“阿司匹林”在干燥情况下较稳定,当它受潮后会渐渐分解,不仅有刺鼻的臭味,而且对胃有较大的刺激性。
因此,正确储存药品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储存药品的建议:
1. 了解药品的储存条件,并按照规定进行储存。
2. 将药品放在干燥、阴凉、避光的地方。
3. 避免将药品放在高温、潮湿、有异味的环境中。
4. 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及时清理过期药品。
5. 如有疑问,请咨询专业药师。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药品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众多药品中,如何辨别真伪、选择合适的药品成为许多患者关注的焦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药品说明书的内容。国家对药品说明书的内容表述、制作格式等均有明确要求和规定。例如,中药说明书只能使用“功能主治”来介绍药品的应用范围和针对疾病,而化学药则使用“适应症”的方式介绍。
然而,在市场上,一些药品包装存在一些陷阱,需要我们仔细辨别。
1. 陷阱一:宣传“适应症”
一些厂商将“适应症”这一概念“移植”至中药的包装和说明书中,导致“功能主治”和“适应症”并存的现象。这是不符合规定的,患者在使用时应予以警惕。
2. 陷阱二:擅自增加“解释”项
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包装中擅自增加“解释”一项,变相地扩大宣传药品的有效治疗范围。这些解释往往缺乏科学依据,患者在使用时应谨慎对待。
3. 陷阱三:任意扩大功能主治
一些中药品种在其“功能主治”项目中使用非中医关于症候、症群的描述,并擅自增加若干所能治疗疾病的名称,故意扩大其药品的治疗范围。这容易误导患者,患者在使用时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品的实际作用。
4. 陷阱四:附送赠品促销
国家对药品销售方式有明确的规定,严禁厂商利用赠送药品等方式开展促销活动。然而,一些厂商仍违法利用药品包装进行药品促销,附送的赠品往往无批准文号,患者在使用时应注意辨别。
5. 陷阱五:刻意突出外包装
一些药品外包装上大做文章,故意放大药品商品名的字体,缩小通用名的字体;商品名与包装底色之间形成强烈对比,通用名与包装底色相近,让人难以察觉通用名的存在。这容易误导患者,患者在使用时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品的实际作用。
药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光线、温度、湿度、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药品质量下降或变质。这不仅会影响药品的疗效,甚至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需要了解药品的失效特征,并采取正确的储存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药品的失效特征:
1. 注射剂:观察药液是否澄明,有无变色等。凡有明显浑浊、沉淀或结晶析出,经加热不能溶解者均不可使用。
2. 片剂、胶囊剂:如发现药片有受潮粘连、松片膨大、变形、裂片以及糖衣片变色或严重斑点、变花发霉等不可使用。
3. 散剂:结块发霉、变色粘连不可使用。
4. 眼药水:打开后要在3-5天左右用完。如发现存放的眼药水有变色如絮状物,不可再用。
5. 酊剂、浸膏剂、糖浆剂:如检查中发现有沉淀、发霉、变色等不可使用。
6. 软膏剂:一般较稳定,但应检查其基质有无酸败、异臭,亦应检查有无油层析出或结晶析出。
7. 丸剂:变色、发干、霉变生虫、有异味不能使用。
为了确保药品的质量,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药品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2. 药品应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储存,避免存放过久。
3. 药品应避免与食物、饮料等其他物品混放。
4. 药品应定期检查,发现失效的药品应及时处理。
当不慎给患者服错药物时,冷静应对至关重要。首先应立即联系值班医师,并迅速采取有效的解救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对策略:
1. 对于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若剂量不大且患者无禁忌症或过敏史,可暂时不做特殊处理,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 误服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抗胆碱药等易造成中毒的药物时,需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并多饮水促进药物排泄。
3. 误服毒、剧药品或剂量超出正常范围的药物,以及错服患者过敏史药物或外用药内服等情况,应立即通知值班医师进行救治,并采取催吐、洗胃和对症支持治疗等措施。
4. 常见误服药物的解救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N-乙酰半胱氨酸、阿托品毛果芸香碱、阿片类纳洛酮、苯二氮卓类氟马西尼、维拉帕米葡萄糖酸钙、苯妥英钠、利多卡因、阿托品等。
5. 在处理误服药物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用药史,以便为救治提供依据。
(2)掌握正确的急救措施,如催吐、洗胃等。
(3)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加强医患沟通,及时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病情和救治措施。
总之,面对误服药物的情况,应保持冷静,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