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听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严重影响着孩子的语言发展、学习和社会交往能力。据我国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约有2000多万听力障碍者,其中儿童患者约占1/10,约80万7岁以下儿童受到听力障碍的影响。这一数字每年还在以2万-4万的速度增长。
对于聋儿来说,如果他们在出生后的两三年内无法得到有效的语言刺激,那么他们很难在今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获得良好的语言功能,甚至可能出现社会交往、精神发育和学习困难等问题。由于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在咿呀学语时还不能表达他们的听力问题,因此,儿童听力障碍往往被忽视。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及早发现家中听力异常的宝宝呢?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的信号,家长需要提高警惕,并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
1. 新生儿在睡眠中,若制造突然的声音,宝宝无反应或仅有惊跳或觉醒等反应;
2. 3-6个月的宝宝不会寻找声源;
3. 6-9个月的宝宝不会望向指令中提及的人或物品;
4. 9-12个月的宝宝不能执行简单指令,如把玩具递给妈妈;
5. 12-15个月的宝宝不能说出第一个单字,如“爸”、“妈”、“灯”、“车”等;
6. 15-18个月的宝宝对在邻房的呼唤无动于衷;
7. 18-24个月的宝宝不能运用两个字的短句;
8. 儿童时期,交流时常常需要别人重复,有时能听见别人讲话,有时听不见;上课常常不专心,学习新事物比其他小孩慢;常专注地望着讲话者的脸,以试图获得更多信息,帮助理解说话内容等。
当发现孩子出现以上的情况时,家长应该带孩子到医院进行专业的听力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干预治疗。
目前,针对儿童听力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1. 耳蜗植入术:适用于重度或极重度听力障碍的儿童;
2. 耳背声放大器:适用于轻中度听力障碍的儿童;
3. 语言训练:通过专业的语言训练,帮助听力障碍儿童提高语言能力。
除了及时治疗外,家长还需要关注孩子的日常护理,例如:
1. 避免让孩子长时间暴露在嘈杂的环境中;
2. 培养孩子的听力意识,鼓励他们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定期带孩子进行听力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关注儿童听力健康,从我们做起!
5月21日,是第27次全国助残日,今年的主题是‘推进残疾预防,健康成就小康’。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携手爱心企业,共同启动了‘听力健康 畅享未来’公益项目,为听力障碍人群提供更多关爱和支持。
‘听力健康 畅享未来’公益项目旨在提高公众对听力健康的关注度,特别是老年听力健康。项目将依托全国各地的健康小屋和听力服务中心,开展听力科普宣传、免费义诊、助听设备捐赠等活动,帮助听障老人改善生活质量。
甘肃作为该项目的首个试点省份,将在兰州、天水、庆阳等地的80家社区科普园地开展听力科普宣传。项目还将开通免费公益热线,设立公益听力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免费检查、验配等服务。
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听力医学及言语康复事业的发展。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听力障碍问题日益突出。‘听力健康 畅享未来’公益项目的启动,将为广大听障老人带来福音。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徐百成指出,听力损失是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的独立高危因素。轻中重度听力损失的老人,其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分别是听力正常老人的2倍、3倍和5倍。因此,关注老年听力健康,对于预防老年痴呆具有重要意义。
丹麦瑞声达听力集团作为项目的爱心企业,向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捐赠了价值388万元的助听设备,以帮助甘肃地区有需要的贫困老年听障人群。瑞声达中国市场总监王蓉表示,听力健康是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助听技术可以减少老年痴呆风险,为听障老人还原一个丰富的晚年生活。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男性在40岁以后开始面临听力下降的问题。研究发现,男性40岁以后鼓膜变厚、耳道萎缩变窄的趋势比女性更快,这导致他们对高频声音的辨别力下降。除了年龄因素,长期接触噪音、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也会导致听力下降。
为了保护听力,男性应注意以下事项:
1. 限制接触噪音,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噪音环境中。
2. 使用耳机时,注意音量控制,避免音量过大。
3.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听力问题。
4. 改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
5. 保持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6.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如果出现听力下降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