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躁郁症:情绪波动背后的精神疾病及其治疗方法

躁郁症:情绪波动背后的精神疾病及其治疗方法
发表人:中医养生之道
躁郁症,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表现为情绪的极端波动,从狂喜到狂悲,周期性发作。患者在抑郁期可能表现出绝望、自卑、不愿活动,甚至长时间睡眠;在狂躁期则可能表现出兴奋、易怒、自我膨胀、不顾一切等。该病的病因可能与大脑化学物质失衡、遗传、童年创伤、季节变化等因素有关。治疗包括保持安静环境、充足睡眠、避免刺激、关爱患者、营养饮食疗法、精神治疗、生物反馈疗法、针灸疗法、指压疗法等。高剂量锂治疗可能产生恶心、呕吐、颤抖、肾脏功能失调、甲状腺肿大等副作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复发性躁狂发作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复发性躁狂发作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人格分裂和躁郁症是两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人格分裂的病程较长,可持续数月,早期表现为茫然状态,类似于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情感淡漠、反应迟钝、思维迟缓、记忆力下降等症状。躁郁症的病程通常在1-2周,患者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意志行为减退等。在治疗上,人格分裂患者可服用奥氮平片等药物,躁郁症患者则需服用富马酸喹硫平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两种疾病预后不同,人格分裂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一般可以治愈,而躁郁症容易反复发作,较难彻底治愈。患者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保证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 我妈妈的燥狂症状越来越严重了。每天的情绪都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有时候她会突然大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有时候又会变得异常温柔,像个小孩子一样。她的行为变得越来越不可预测,令我和家人感到非常困扰和无助。

    我试图劝她去看医生,但她总是拒绝。她坚信自己没有病,认为我们是在夸大其词。即使我向她解释了她的症状和可能的后果,她也不会听。这种情况让我感到非常绝望。

    我开始在网上寻找帮助,希望能找到一些解决方案。通过搜索引擎,我发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他们有专业的医生可以在线咨询,提供关于精神健康的建议和治疗方案。我决定试一试,希望能为妈妈找到一些有效的帮助。

    在与医生的对话中,我详细描述了妈妈的症状和行为。医生告诉我,燥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需要专业的治疗和管理。他建议我尽快带妈妈去医院做全面的评估,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同时,他也提醒我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和压力,避免因为照顾妈妈而忽视了自己的健康。

    我深知这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我也知道这是唯一的出路。我会继续寻找支持和帮助,希望能为妈妈找到最好的治疗方案。

  • 儿童躁狂症是一种儿童期常见的情绪障碍,表现为情绪波动剧烈、冲动行为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在昆明冬季,由于气候干燥、日照时间短,儿童躁狂症的发生率可能会增加。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一、预防措施
    1. 保持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儿童提供一个温暖、舒适、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助于稳定情绪。
    2.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饮食,鼓励儿童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3. 增强心理素质:通过亲子活动、兴趣班等途径,帮助儿童培养乐观、自信的心态。
    4. 密切关注儿童情绪变化: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二、治疗策略
    1. 心理治疗:通过心理疏导、行为矫正等方法,帮助儿童调整情绪。
    2.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抗精神病等药物进行治疗。
    3. 家庭治疗:通过家庭治疗,帮助家庭成员了解儿童躁狂症,提高家庭支持能力。
    4. 教育干预:针对儿童的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干预,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 躁郁症,通常指双相情感障碍,其家属在护理过程中需监督患者按时服药,观察不良反应,保证规律作息和充足睡眠。同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寻求心理医生帮助,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进行治疗。药物方面,患者可能需要服用碳酸锂片、卡马西平片、盐酸舍曲林片等。家属应定期带患者复查,并给予陪伴和照顾,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

  • 我是一个27岁的年轻人,生活在武汉市。最近我开始担心自己的精神健康。每天晚上,我只能睡2-3个小时,脑海中充满了复杂的想法和担忧。即使在白天,我也无法停止这些思维的涌现。更糟糕的是,喝酒后我会变得口无遮拦,语言混乱,甚至有时会说出不合逻辑的话。我的女朋友告诉我,她认为我可能有精神分裂症,这让我非常害怕和困惑。

    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帮助,于是通过互联网医院预约了一位精神科医生。医生很友善,首先询问了我的健康史信息,并生成了一个问诊卡。然后,他详细地询问了我的症状和生活习惯。通过我们的对话,医生排除了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认为我的主要问题是情绪问题,可能是躁狂症。他建议我去线下医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进行确诊,并提醒我要保管好线下资料,以便在网上购买精神药品时使用。

    我对医生的诊断和建议感到非常满意,并感谢他为我提供的帮助。虽然我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但至少我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这个经历也让我意识到,互联网医院可以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资源,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匿名或不方便亲自去医院的人来说。

    躁狂症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躁狂症的常见症状包括情绪高涨、兴奋话多、滔滔不绝、花钱大手大脚、夸大吹牛、自我感觉良好等。患者可能会出现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易怒等问题。 推荐科室 精神科或心理科 调理要点 1. 定期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如碳酸锂、抗抑郁药等; 2. 学习并实践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 3.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4. 寻求家庭和朋友的支持; 5. 定期进行心理治疗和咨询。

  • 在当前医疗实践中,缺乏专门针对精神病的心理测试应用程序。如果用户在使用这类APP后出现异常结果,建议及时前往医院精神科进行专业诊断。常见的评估工具包括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狂躁量表、Ks量表等,它们用于检测抑郁症、躁狂症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这些测试通常需要医生或家属陪同进行,以确保测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 儿童躁狂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表现为情绪波动剧烈、行为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在哈尔滨春季,由于气候变化、生活节奏加快等因素,儿童躁狂症的发生率可能会增加。以下是一些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一、预防措施
    1.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家庭矛盾,为孩子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
    2. 注意饮食均衡:保证孩子摄入充足的营养,避免过量摄入糖分和咖啡因,以减少躁狂症状的发生。
    3.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4. 鼓励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增加阳光照射,有助于调节情绪。
    5. 增强心理素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抗压能力,学会正确面对挫折和压力。
    二、治疗策略
    1.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孩子的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2. 心理治疗: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孩子调整心态,改善情绪。
    3.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要关心、关爱孩子,共同面对疾病,为孩子提供心理支持。
    4. 教育干预:针对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干预,帮助孩子适应学校和社会环境。

  • 躁狂症是一种以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夸大妄想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病。其治疗结果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法。对于急性躁狂发作,通过使用碳酸锂片、心理疏导和物理治疗等方法,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然而,对于慢性躁狂发作,由于病情复杂,可能无法完全治愈,但可以通过药物维持治疗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我从小就有脾气暴躁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问题似乎越来越严重。有时候,我甚至会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大发雷霆。我的家人和朋友都很担心我,建议我去看医生。终于,在一次特别严重的发作后,我决定去医院就诊。

    医生诊断我患有躁狂症,并开了托吡酯给我。但是,当我拿到药时,发现上面没有写明具体的剂量。于是,我决定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希望能够得到专业的指导。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症状和情况。医生告诉我,托吡酯的标准用法是早晚各一粒,并且提醒我要按照医嘱服用,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停止用药。除此之外,医生还建议我多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以帮助我更好地控制病情。

    在这次线上问诊中,我不仅得到了关于药物使用的明确指导,还收获了一些宝贵的生活建议。这种便捷、高效的就医方式让我感到非常满意和放心。

    躁狂症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躁狂症的常见症状包括情绪波动、易怒、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推荐科室 精神科 调理要点 1. 按照医嘱服用药物,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 2.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 3. 学习和实践有效的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技巧; 4. 寻求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帮助; 5. 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儿童躁狂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动等症状。在长春夏季,由于气温较高,儿童躁狂症的症状可能会加重。以下是关于儿童躁狂症的一些预防及治疗策略:

    预防措施: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 健康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辛辣食物。
    3. 适当运动:鼓励儿童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 心理疏导: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疏导情绪问题。
    5. 社交支持: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儿童成长。

    治疗策略:
    1.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建议,合理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2. 心理治疗: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心理治疗方法。
    3. 家庭支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帮助家长掌握儿童躁狂症的相关知识,提高家庭护理能力。
    4. 教育干预:针对儿童躁狂症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帮助儿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5. 定期复查:定期带儿童就诊,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