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您不知道的健康脂肪

您不知道的健康脂肪
发表人:老年健康守护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告诫要控制脂肪摄入,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然而,并非所有的脂肪都是有害的。Omega-3脂肪酸作为一种健康的脂肪,对人体的健康益处多多。

Omega-3脂肪酸主要存在于鱼类、坚果和绿叶蔬菜中。研究表明,Omega-3脂肪酸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抑郁症、老年痴呆症、癌症和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病率。此外,它还能降低血脂、稳定心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

Omega-3脂肪酸主要分为三种类型:EPA、DHA和ALA。EPA和DHA主要存在于鱼类中,而ALA则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人体可以将ALA转化为EPA和DHA,但转化效率较低。

Omega-3脂肪酸对心脏健康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预防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对于已经患有心脏病的人来说,补充Omega-3脂肪酸可以降低再次发生心脏病的风险。

Omega-3脂肪酸还可以改善大脑功能,预防老年痴呆症。它还可以缓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症状,提高情绪。

除了鱼类和坚果,其他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还包括亚麻籽、核桃、菠菜、羽衣甘蓝等。为了摄入足够的Omega-3脂肪酸,建议每周至少食用两次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鱼类,如三文鱼、鲭鱼、鲱鱼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猝死疾病介绍:
猝死,是指外观健康的人突然发生非暴力的死亡,即猝然死亡。引发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脏骤停,也就是各种心脏病导致的猝死,又称之为心源性猝死;其次还有近2成的非心源性猝死与肺、脑的急性病变有关,比如肺栓塞、急性中毒、触电等。猝死的治疗,主要是进行紧急的心肺复苏,以恢复心跳和呼吸,挽救生命。大部分猝死患者难以救回。
推荐问诊记录
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如今,许多上班族面临着朝九晚“无”的加班状态,这种无休止的加班已成为过劳死的一个重要诱因。过劳死尤其“青睐”三种人:有钱但不知保养的人、有事业心的“工作狂”以及有家族遗传背景的人。研究发现,猝死的主要死因包括主动脉瘤、冠状动脉疾病、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而高血压和隐性冠心病也是高危因素。为了远离过劳死,上班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通勤时间,保持健康饮食和睡眠,以及定期进行运动。这些方法不仅能改善身体健康,还能提高生活质量。

  • 9月4日上午,金山软件旗下“西山居”游戏北京运营中心的一名员工在公司过夜后不幸离世,引起广泛关注。根据公司声明,该员工离世的原因是自身身体状况导致的猝死,与加班无关。公司表示高度重视员工健康,将进一步加强员工身心健康保障方面的福利待遇。目前,员工家属已接受调查结果,公司也提供了抚恤金。事件引发了对企业员工健康问题的关注。

  • 心性猝死是一种突如其来的疾病,它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然而,心性猝死并非无缘无故,它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心性猝死与心脏疾病密切相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炎、心肌病等心脏疾病,都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异常,从而引发心性猝死。此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会增加心性猝死的发病风险。

    其次,生活方式也是心性猝死的重要诱因。长期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增加心性猝死的可能性。

    那么,如何预防心性猝死呢?首先,要积极控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保持心态平和等。此外,还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脏疾病。

    总之,心性猝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通过了解心性猝死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心性猝死的发病风险,保护我们的心脏健康。

  • 近年来,猝死事件频发,令人惋惜。许多看似健康的年轻人,因潜在疾病突发而离世,如浙江卫视女主播梁薇、南宁电视台主持人徐谨等。猝死,是指平时看似健康的人,因潜在疾病突然发作或恶化,而发生的急骤死亡。

    虽然猝死看似突然而无法避免,但实际上,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我们可以降低猝死的危险性。

    合理饮水

    人体约60%是水分,合理饮水对于维持生命至关重要。研究表明,一天喝足够的水可以降低心脏病的风险,因为水可以稀释血液,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

    科学饮茶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如茶多酚、儿茶素等,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心血管健康。研究发现,每天喝3杯茶可以降低心脏病突发风险。

    均衡饮食

    合理的饮食可以降低心脏病的风险。研究表明,每周至少吃两次鱼可以降低心脏病风险,因为鱼中含有丰富的Ω-3脂肪酸,具有抗炎和抗血栓作用。

    适量运动

    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降低心脏病风险。研究表明,每周进行2小时以上的运动可以降低心脏病突发风险。

    保持良好心态

    心理压力过大是导致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有效降低猝死风险。

    总之,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我们可以降低猝死的危险性,拥有健康的生活。

  • 胃镜检查作为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诊断手段,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一些患者和家属对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存在担忧,尤其是对胃镜并发症的发生率。事实上,胃镜检查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

    据相关数据显示,胃镜检查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0.06%~0.07%,死亡率约为0.007%~0.01%。其中,50%以上的并发症是轻微的,如咽喉不适、轻微出血等,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即可自愈。然而,仍需警惕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消化道穿孔、出血等,这些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可能危及生命。

    那么,胃镜检查有哪些常见的并发症呢?以下列举了几种常见的胃镜并发症:

    1. 颞下颌关节脱位:多因安放口器时张口过大或张口过久引起,表现为开口状态而不能闭合、语言不清、唾液外流等。

    2. 咽喉部损伤:多由进镜时损伤了咽部组织或梨状窝引起,严重者可并发局部出血或血肿形成。

    3. 贲门黏膜撕裂:多因检查过程中患者剧烈恶心或呕吐,胃内压升高,使食管下端至贲门的黏膜撕裂。

    4. 气管或喉头痉挛:盲目进镜或进镜时适逢患者咳嗽易将胃镜误插入气管,镜内残留水滴或镜头附着的唾液进入气管,均会引起患者气管或喉头痉挛。

    5. 唾液腺肿胀:多因检查过程中唾液分泌增加或腺管痉挛、腺管开口阻塞引起。

    6. 严重的心脏相关并发症:如心脏骤停、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其中心跳骤停是最严重的并发症。

    7. 消化道穿孔:是内镜检查时出现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处理不当常危及生命。

    8. 出血:一半情况下进行胃镜检查很少出现需要处理的大出血。

    9. 肺部并发症:胃镜检查时肠镜的肺部并发症为吸入性肺炎。

    10. 感染:为防止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的传播,内镜检查前应常规检查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

    11. 胃镜嵌顿:胃镜嵌顿的原因是镜身柔软易弯曲,镜身在狭窄的腔内出现弯曲反转或在反转观察胃底时因注气不足、视野不清而进入食管引起U型嵌顿。

    12. 麻醉相关并发症:在有经验的麻醉师的配合下,静脉应用丙泊酚来减轻患者在行内镜检查时的痛苦,已经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方法。

  • 夏季高温天气,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注意性生活安全,避免“性猝死”的发生。

    近日,两位中年男性分别因房事后突发中风和心脏病复发而离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专家指出,性生活过程中过于激烈或情绪激动,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甚至猝死。

    性猝死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预防性猝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控制性生活频率,避免过于激烈;

    2. 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

    3.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4. 避免饮酒、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5. 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性生活,并寻求医疗帮助。

  •   近日,台湾艺人高以翔在录制节目时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令人惋惜。这起事件再次将猝死这一话题推上风口浪尖。那么,哪些人是猝死的高危人群呢?我们该如何预防和应对猝死呢?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一、猝死的高危人群

      

      1. 生活不规律的人群

      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忽视健康,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猝死的风险增加。特别是那些经常加班、熬夜的年轻人,更容易成为猝死的高危人群。

      

      2.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

      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由于器官功能受损,更容易出现猝死。因此,这类人群需要定期进行体检,并积极治疗慢性疾病。

      

      3. 具有家族病史的人群

      猝死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家族中有猝死病史的人群,患猝死的风险更高。这类人群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并定期进行体检。

      

      二、猝死的预防和应对

      

      1.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2.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降低猝死风险。

      

      3. 学习急救知识

      学习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以便在突发情况下进行自救或救助他人。

      

      4. 关注身体信号

      出现心慌、头晕、胸闷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三、猝死的常见原因

      

      1. 心脏疾病

      心脏疾病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等。

      

      2.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引起猝死。

      

      3. 高血压

      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发猝死。

      

      四、猝死的救治

      

      猝死的救治需要争分夺秒,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救治方法:

      

      1.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救治猝死的重要方法,可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2. 电除颤

      电除颤可以终止室颤等心律失常,挽救患者的生命。

      

      3. 抗心律失常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控制心律失常,降低猝死风险。

  • 新生儿在睡眠中突然死亡,这一悲剧让无数家庭痛不欲生。这种常见于2-6个月大婴儿的异常现象,被称为婴儿猝死综合征,俗称‘摇篮死亡’。据统计,‘摇篮死亡’的发生率约为1.5-2/千人。尽管其成因尚无定论,但专家们已列出了一些可能导致‘摇篮死亡’的风险因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诱因:

    1. 过敏反应:婴儿可能对某些抗原(如牛奶、尘埃、聚酯气体、虫类等)产生过敏反应,或存在潜在的免疫机能缺陷,这可能导致‘摇篮死亡’。

    2. 过热中暑:婴儿穿戴过多、被盖捂得太严或气温过高,可能导致出汗增多,体液代谢紊乱,进而引发呼吸暂停而死亡。

    3. 食道反流:新生儿食道下端与胃相连的贲门括约肌功能尚未健全,一次性进食过多可能导致食物反流,刺激迷走神经,引发呼吸和心跳过缓,甚至窒息死亡。

    4. 上呼吸道阻塞:呼吸道感染、鼻腔分泌物过多、软腭松弛、舌后垂、下颌骨活动度较大等原因可能导致气道失畅,引发呼吸暂停而死亡。

    5.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各种原因导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能导致体内缺氧应激反应低下,在气道失畅或低血氧时无法呼救,最终导致脑细胞受损和高碳酸血症,加速死亡。

    6. 代谢失常:肝糖原代谢异常、维生素B1缺乏、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骤增等代谢失常可能导致猝死。

    7. 烟毒危害:母亲孕期吸烟或被动吸烟、婴儿睡眠环境密闭且被动吸烟过多,也是导致猝死的原因。

    8. 遗传因素:染色体显性遗传可能导致心律不齐,引发猝死,但此类猝死者都有家族心律不齐史。

    9. 宫内感染:胎儿在子宫内受到病毒感染,出生后感染持续发展,可能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淋巴组织增生或内毒中毒等,诱发猝死。

    10. 催产素催产:使用催产素促产的婴儿可能在宫内受到子宫动脉血管强烈收缩的挤压,长时间处于供氧不足环境中,出生后难以恢复血氧,导致猝死。

    11. 睡姿不当:趴着睡觉的婴儿猝死率是仰卧或侧卧者的4-5倍。

    12. 肾功能不全:英国科学家发现,2/3的猝死婴儿存在肾功能缺陷,这种发育缺陷在母体中就形成了。

    针对以上风险因素,及早发现猝死前的一些征兆,对预防‘摇篮死亡’有积极意义。例如,对体重增加缓慢、反射及肌张力异常、呼吸不平稳、爱哭及神经过敏的婴儿,应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喂养,待确认猝死风险降至最低时再让其回家。避免使用催产素、加强孕期保健、避免产程过长、定期进行肾功能测定、避免接触致敏物质、预防感染性疾病、每次不宜喂食过多、避免趴着睡觉、注意不要衣被捂热、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等,都是预防‘摇篮死亡’的一些要点。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相信未来能够完全揭示‘摇篮死亡’的成因,让这一悲剧不再发生。

  • 90分钟的睡眠周期被认为是较为科学的,因为它能保证人体在6-8小时睡眠时间内得到充分的休息。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记忆力减退,甚至可能引发猝死。因此,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睡眠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生理现象,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缓解疲劳,促进新陈代谢,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90分钟的睡眠周期可以保证人体在睡眠过程中经历完整的睡眠周期,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然而,每个人的睡眠需求不同,个体差异较大,因此,了解自己的睡眠需求,保持规律的作息,对健康至关重要。

  • 心脏病的发作往往与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近日,《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引发心脏病发作的“最后一根稻草”排名。其中,在污染严重的闹市骑车上班位列第一,用力过猛、大量饮酒位居其后。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份“伤心榜单”,并为您提供预防心脏病发作的建议。

    一、污染严重的闹市骑车上班最危险

    研究表明,在污染严重的闹市骑车上班对心脏健康危害极大。因为骑车者需要吸入大量尾气,同时还要耗费体力,容易引发供血不足。此外,拥堵的交通环境也会让人紧张焦虑,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心血管高危人群应尽量避免在高峰期骑车上下班。

    二、用力过猛引发心脏病

    突然发力,如用力解大便、搬重物等,会导致血压迅速升高,心脏承受压力增大,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尤其是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等心血管高危人群,应避免突然发力,必要时进行热身运动。

    三、大量饮酒危害心脏健康

    适量饮酒对心脏有一定保护作用,但过量饮酒则弊大于利。酒精和咖啡能加快心率、升高血压,诱发心脏病发作。长期酗酒还会破坏心肌,导致心脏衰竭。因此,饮酒应适量,心脏不好的人应尽量避免饮酒。

    四、保持良好心态,预防心脏病发作

    情绪波动对心脏健康影响很大。长期抑郁、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会导致血压、心率升高,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因此,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激动、发怒,对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五、饮食健康,预防心脏病发作

    暴饮暴食、长期饱食、吃得太咸、太甜等不良饮食习惯,都会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清淡,营养均衡,避免过量进食。

    六、适量运动,保持心脏健康

    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心脏病发作风险。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

    七、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定期进行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风险,并进行早期干预。对于心血管高危人群,应定期就医,监测血压、血脂等指标。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